收藏 分享(赏)

鍏ㄥ浗宸ョ▼鏁欒偛涓撲笟璁よ瘉璇曠偣鍔炴硶1.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688777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DOC 页数:83 大小:4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鍏ㄥ浗宸ョ▼鏁欒偛涓撲笟璁よ瘉璇曠偣鍔炴硶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鍏ㄥ浗宸ョ▼鏁欒偛涓撲笟璁よ瘉璇曠偣鍔炴硶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鍏ㄥ浗宸ョ▼鏁欒偛涓撲笟璁よ瘉璇曠偣鍔炴硶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鍏ㄥ浗宸ョ▼鏁欒偛涓撲笟璁よ瘉璇曠偣鍔炴硶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鍏ㄥ浗宸ョ▼鏁欒偛涓撲笟璁よ瘉璇曠偣鍔炴硶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目 录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办法 1总则 11 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的组织机构 .111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 112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秘书处 113 专业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 114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监督与仲裁委员会 22 认证程序 .221 申请认证 222 学校自评 323 审阅自评报告 324 现场考查 325 审议和做出认证结论建议 526 认证状态的保持 6专业认证工作的主要时间节点 63 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的监督与仲裁 .731 公开 732 监督 733 申诉与仲裁 834 社会举报与投诉 84 附则 .8附件1: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的组织机构 .9附

2、件2:专业认证试点工作流程 .9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章程(暂行) .11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 .14通用标准 .141 总则 142 通用标准内涵 1521 专业目标 .1522 质量评价 .1623 课程体系 .1624 师资队伍 .1625 支持条件 .1726 学生发展 .1727 管理制度 .183 专业补充标准 19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19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2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27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31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 .35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41环境工程专业 .47采矿工程专业 .51交通运输专业 .56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遴选

3、与培训办法(试行) .601 专业认证专家的构成 602 专业认证专家的遴选 6021 遴选条件 .6022 专业认证专家的提名 .6023 专业认证专家的审定 .6124 专业认证专家的聘任 .613 专业认证专家的培训 6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工作指南(试行) .621 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的组成、职责和守则 6211 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的组成 .6212 组长职责 .6213 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成员职责 .6314 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成员行为守则 .632 考查工作程序 6421 考查时间 .6422 考查要求 .6423 考查工作 .643 考查报告 6631 考查报告的内容 .6

4、632 考查报告的形成 .66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校准备工作指南(试行) .681 申请 6811 申请条件 .6812 申请审核 .682 自评 6821 自评目的 .6822 自评方法 .6823 自评报告的内容和要求 .683 必要准备条件 70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报告 .7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现场考查报告 .74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申请表 .78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办法(2007年12月)总 则为规范我国高等学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以下简称专业认证试点工作) ,构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提高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制定本办法。1 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的组织机构11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

5、委员会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是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的专家组织,在教育部领导下负责组织开展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由工程教育界专家和企业界专家组成,由教育部聘任。专家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构建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研究制定专业认证实施办法;审定专业认证的通用标准和程序;审查各专业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提交的本专业补充认证标准;审定各专业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做出的专业认证结论建议;领导各专业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开展本专业认证的相关工作;聘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12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秘书

6、处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秘书处(以下简称秘书处)是专家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成员由教育部聘任。秘书处秘书长自动增补为专家委员会委员。秘书处的职责是:在专家委员会领导下组织协调专家委员会各分支机构开展工作;受理高等学校提交的专业认证申请;组织起草专业认证工作的有关工作文件;负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信息服务与对外宣传工作。13 专业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专业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是按各专业领域设立的专业认证分支机构,在其名称前冠以专业类名称,其成员由工程教育界和企业界专家以及行业管理部门代表组成,由教育部聘任。专业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主任委员(组长)自动增补为专家委员会委员。专

7、业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职责是:制定本专业的补充认证标准和相关工作文件;组织实施所在专业的专业认证试点工作;负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的培训;向被认证学校派出临时性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完成专业认证的现场考查工作;受专家委员会的委托处理有关事宜。14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监督与仲裁委员会监督与仲裁委员会接受教育部领导,独立开展工作,其成员由有关行业和从事工程教育的资深专家组成。监督与仲裁委员会的职责是:对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实施监督,确保诚信、公正;受理被认证学校关于专业认证结论或专业认证过程的申诉,调查并做出最终裁决;接受社会各界对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的投诉,调查并做出相应处理。以上各机构的相互关系

8、见附件1。2 认证程序专业认证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6个阶段:申请认证、学校自评、审阅自评报告 、现场考查、审议和做出认证结论、认证状态保持。具体流程见附件2。21 申请认证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在学校自愿的基础上开展。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设立的工科本科专业,已有三届毕业生的,均可申请认证。申请认证的专业由所在学校向秘书处提交申请报告。申请报告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校准备工作指南要求撰写。秘书处收到学校申请报告后,组织相关专业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专家对申请报告进行审核,重点审查申请学校是否具备申请认证的基本条件,必要时,专业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可要求申请学校对某些问题做出答复,或进一步提供证明

9、材料。根据审核情况,专业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可做出以下两种结论,并做相应处理:(1)受理申请,通知申请学校进入自评阶段;(2)不受理申请,向申请学校说明理由,认证工作到此停止,学校须在达到申请认证的基本条件后重新申请认证。22 学校自评学校自评是申请学校及相关院系依照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对申请认证专业的办学情况和办学质量的自我检查,自评工作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 的原则。申请学校应根据自评情况撰写自评报告,提交给认证分委员会。自评的方法、自评报告的要求等参见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校准备工作指南 。23 审阅自评报告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对申请学校的自评报告进行审阅,

10、重点审查申请认证的专业是否达到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根据审阅情况,认证分委员会可做出以下三种结论,并做相应处理:(1)通过自评报告 ,通知申请学校进入现场考查阶段及考查时间;(2)补充修改自评报告 ,向申请学校说明补充修改要求。经补充修改达到要求的可按(1)处理,否则按(3)处理;(3)不通过自评报告 ,向申请学校说明理由,专业认证工作到此停止,学校须在达到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后重新申请认证。24 现场考查241 现场考查的基本要求现场考查是由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委派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到学校对申请认证的专业进行的实地考查。现场考查以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依据,主要目

11、的是核实学校自评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了解自评报告未能反映的有关情况。现场考查的时间一般为3天。现场考查不宜安排在学校假期进行。入校考查前专业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应提前两周通知被考查学校。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成员应熟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应在进入学校至少4周以前收到学校的自评报告和主要支撑材料,并认真阅读这些材料。进校考察期间专家组按照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组工作指南开展工作。242 现场考查的程序(1)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召开内部工作会议。开始考查前,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成员进一步明确考查计划和具体的考查步骤,并进行分工。(2)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与申请认证学校举行首次会议。考查之初专

12、业认证考查专家组要向学校和申请认证专业所在院系的负责人介绍考查目的、要求和详细计划,并与学校、院系交换意见。(3)实地考查。包括考查实验条件、图书资料等硬件设施;检查近期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 、试卷、实验报告、实习报告、作业,以及学生完成的其他作品;观摩课堂教学、实验、实习、学生课外活动;参观其他能反映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现场和实物。(4)会晤相关方面人员。包括在校学生和毕业生、教师、学校领导、有关管理部门负责人及院(系)行政、学术、教学负责人等,必要时还需会晤用人企业有关负责人。(5)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与申请认证学校举行第二次会议。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与学校、院(系)负责人交换认证考查意见。

13、243 现场考查报告现场考查报告是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对申请认证的专业做出认证结论的重要依据,一般包括下列内容:(1)学校自评工作和专业认证考查工作的基本情况;(2)学校对上次考查所提出的问题的改进措施与效果(首次认证除外) ;(3)对照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对申请认证专业人才培养做出的全面评价;(4)对自评报告的评价,包括自评报告的格式与内容是否符合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校准备工作指南中的要求,着重说明自评报告是否确切反映了学校、院系与专业的情况;(5)对申请学校和申请认证专业所在院系工作的意见与建议;(6)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在考查工作结束时将现场考查报告交与

14、申请认证学校,并于15日内向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提交该考查报告。25 审议和做出认证结论建议251 征询意见申请认证的学校应在收到现场考查报告后核实其中所提及的问题 ,并于15日内按要求向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回复意见。学校逾期不回复,则视同认可该报告。申请认证的学校可将现场考查报告在其本学校内部传阅,但在做出正式的专业认证结论之前,不得对外公开。252 审议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召开全体会议,审议申请认证学校的自评报告 、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的现场考查报告和学校的回复意见,经过充分讨论提出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的认证结论建议。253 确认认证结论建议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

15、在提出认证结论建议的基础上,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确认认证结论。投票时全体会议到会委员需达到2/3 以上(含2/3 ) ,同意票数达到到会委员人数的2/3以上(含2/3) ,则通过认证结论。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讨论认证结论建议和投票的情况应予保密。专业认证结论分为三种:(1)通过认证,有效期6年;(2)通过认证,有效期3年;(3)不通过认证。254 完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报告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应根据投票结果,完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报告 ,并以书面方式将投票确认的认证结论建议及专业认证报告等材料提交专家委员会。255 认证结论批准与发布专家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审查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

16、提交的认证结论建议。全体会议须邀请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监督与仲裁委员会列席会议。全体会议到会委员需达到2/3以上(含2/3) ,采用无记名方式投票,同意票数达到到会委员人数的2/3以上(含2/3) ,则批准认证结论。否则,不予通过认证结论。如果专家委员会未通过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提交的认证结论建议,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需重新审议。重新审议之后,向专家委员会提交新的认证结论建议,由专家委员会再次审查,再次审查仍未通过者,则由专家委员会直接组织专家进行审查并做出最终认证结论。如学校对最终认证结论存在异议,可向全国监督与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由监督与仲裁委员会做出裁决。认证结论和监督与仲裁

17、委员会的裁决由教育部负责发布。26 认证状态的保持认证结论为通过认证,有效期3年的,学校应针对认证专家组提交学校的认证意见以及本校专业建设方面的新进展,每年向秘书处提交一次改进报告。认证结论为通过认证,有效期6年的,学校应针对认证专家组提交学校的认证意见以及本校专业建设方面的新进展,每两年向秘书处提交一次改进报告。改进报告采用网上公示方式。如果被认证学校不能按时提交改进报告,秘书处将通知其限期提交,逾期仍未提交的,则终止其认证有效期。通过认证的专业在有效期内如对课程体系做重大调整,或师资、办学条件等发生重大变化,应立即向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申请对调整或变化部分进行重新认证。重新认证通过者

18、,可继续保持原认证结论至有效期届满;否则,终止原认证的有效期。重新认证工作参照原认证程序进行,但可以视具体情况适当简化。通过认证的专业如要保持认证有效期的连续性,须在认证有效期届满前一年的上半年重新申请认证。专业认证工作的主要时间节点序号 认证工作内容 时间节点1 申请认证的学校提交申请报告 定期2 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对申请报告做出回复接到申请一个月内3 申请认证的学校提交自评报告 受理后一月内4 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对自评报告做出结论收到自评报告二月内5 申请认证的学校补充修改自评报告 一月内6 现场考查 自评报告通过后两月内完成7 审议并做出认证结论 定期3 专业认证试点工作

19、的监督与仲裁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接受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监督与仲裁委员会和社会各界的监督。31 公开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相关的正式文件、现场考查专家组名单、被认证学校提交的自评报告 、现场考查专家组做出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现场考查报告和各专业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提交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报告的内容要予以公开。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召开全体会议,审议申请认证学校的自评报告 、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的现场考查报告和学校的回复意见时,要允许学校和企业代表旁听。32 监督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监督与仲裁委员会对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实施监督,工作方式主要以抽查为主,通过抽

20、查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专家的资格,专业认证过程中的某些环节,或者参与专业认证过程,对认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并予以处理。监督与仲裁委员会对年度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的抽查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并列席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全体会议。对违反相关规定的专家、委员,监督与仲裁委员会有权对其进行调查处理。情节严重的,由监督与仲裁委员会报请教育部同意,撤销其资格;如有触犯国家有关法律的情形,由监督与仲裁委员会移交国家司法机关处理。专业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 、认证专家、试点学校要主动配合监督与仲裁委员会的工作,为监督与仲裁委员会专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33 申诉与仲裁申请认证的学校如对认证结论有不同

21、意见,可在收到认证结论后30日内向监督与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学校逾期未提出异议,视为同意认证结论。学校的申诉应以书面形式提出,并详细陈述理由,提供能够支持申诉理由的各种材料。监督与仲裁委员会应在收到学校申诉的60日内提出维持或变更原认证结论的意见。监督与仲裁委员会提出的意见为最终裁决,对申诉学校和专家委员会都具有约束力。34 社会举报与投诉社会单位或个人对学校材料和专家行为有异议,可向监督与仲裁委员会提出。单位举报要盖公章,个人举报要署实名,不受理匿名举报。监督与仲裁委员会必须为举报人保密。监督与仲裁委员会根据举报情况对被举报个人或单位进行调查,被涉及的专家和学校有义务就相关问题做出书面说明并

22、提供相应证明材料。监督与仲裁委员会根据举报情况和被举报个人或单位的证明材料对举报事实进行认定,给出处理意见并公示。4 附则41 本办法只规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范畴内的有关权力和义务,对涉及国家法律法规的事宜不在本办法调解范围之内。42 对本办法条款(不含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的监督与仲裁)的增添、修正和废除,均需经专家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通过并报教育部批准后执行。43 本办法中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监督与仲裁委员会的相关条款的增添、修正和废除,均需经监督与仲裁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通过并报教育部批准后执行。44 本文件的解释权归教育部。附件1: 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的组织机构附件2: 专业认证试点工作流程全国工程

23、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章程 (暂行)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目标是:构建我国工程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推进我国工程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建立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构建工程教育与企业界的联系机制,增强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提升国际竞争力。第二条 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成立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试点工作。第三条 本章程仅适用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阶段。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四条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成员由工程教育界专家和企业界专家组成。

24、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名,常务副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若干名。 第五条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委员每届任期5年,委员连任原则上不超过两届。换届选举时原则上应改选二分之一的委员。第六条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可临时聘请委员会以外的教育界、企业界专家组成视察、监督、指导、咨询等工作小组以加强专业认证工作,也可根据需要,邀请国外专家参加咨询和作为观察员参加专业认证现场考查工作。 第七条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为秘书处。秘书处设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若干名。秘书长主持日常工作,副秘书长协助秘书长主持工作。第八条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

25、证专家委员会领导各专业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 ,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第九条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接受教育部领导,专家委员会委员、秘书处成员和各专业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成员均由教育部聘任。第三章 职能职责 第十条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积极构建具有国际实质等效性的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制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所需的认证标准和相关文件;组建各专业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并领导其开展专业认证工作;指导高等学校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最终审定各专业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做出的专业认证结论建议。第十一条 秘书处作为专家委员会

26、的日常办事机构,主要职责包括:在专家委员会领导下组织起草专业认证工作的有关文件;受理专业认证申请;组织协调各专业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开展工作;负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信息服务与对外宣传工作;处理专家委员会交待的其他事宜。第十二条 专业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是各专业领域专业认证工作的实施机构,其职责是:制定本专业的补充认证标准和相关工作文件,组织实施所在专业的认证工作,向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提出所认证专业的认证结论建议。第四章 工作制度 第十三条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在主任委员领导下开展工作,常务副主任委员全面主持日常工作,各副主任委员按照各自分工主持工作,参加主任会

27、议。其他委员在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领导下承担委员会的具体工作,参加委员会全体会议。第十四条 专家委员会至少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审定该年度的专业认证结论并对外发布;修订专业认证标准和相关文件,以及其他需要大会全体决定的事宜。第十五条 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主任会议,研究决定专业认证工作过程中的有关重要事宜。第十六条 秘书处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秘书处会议,讨论处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第十七条 专业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由主任委员(组长)主持工作,副主任委员(副组长)协助。各专业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在秘书处的统一协调下对申请学校开展专

28、业认证工作,根据申请学校的情况,安排审议认证申请报告、自评报告、现场考查等工作并最终形成认证结论建议。各专业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体会议,讨论修订专业认证补充标准以及年度工作安排等事项。第十八条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对认证结论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投票时全体会议到会委员需达到2/3以上(含2/3) ,同意票数达到到会委员人数的2/3以上(含2/3) ,则通过认证结论。 第十九条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组织机构的调整、专业认证试点办法和专家委员会章程的发布均由教育部批准实施。专业认证结论由教育部发布。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其他文件和认证过程中的事务性通知由秘书处报请常务副

29、主任批准后以专家委员会名义发布。第二十条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拨款、社会各界的赞助。经费的管理办法由委员会根据国家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制定。第5章 纪律第二十一条 专家委员会委员必须公正廉洁,严格遵守认证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主动配合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监督与仲裁委员会的工作。如有违反相关规定情形,必须接受监督与仲裁委员会的调查处理。 第6章 附则第二十二条 对本章程条款的增添、修正和废除,均需经专家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通过,并报教育部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三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归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2007年12月)通用标准1 总则

30、(1)本标准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2)本标准提供工程教育本科培养层次的基本质量要求。类型 指标 内涵通用标准 专业目标 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及要求质量评价 内部评价社会评价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实践环节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师资队伍 师资数量与结构教师发展支持条件 教学经费教学设施图书资料产学研结合学生发展 招生就业学生指导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质量控制2 通用标准内涵21 专业目标211 专业设置专业设置适应国家和地区、行业经济建设的需要,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学校自身条件和发展规划,有明确的服务面向和人才需求。包括:1专业设置的依据和论证明确充分,有相应学科作依托,专业口径

31、、布局符合学校的定位。2学校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培养人才的目标、层次、类型和人才的主要服务面向。212 培养目标及要求专业必须具有明确培养目标,符合学校办学理念。培养的学生必须达到如下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基本要求:1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3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必要的工程基础知识以及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本专业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创新意识和

32、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5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的法律、法规,熟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6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7具有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8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22 质量评价 221 内部评价具有比较完善的校内评价机制。包含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专业软硬件建设、教学

33、和学习环境、学生素质、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日常管理运行情况的评价。有明确的质量控制内容和要求、控制活动与过程。222 社会评价社会评价较好,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主要包括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学生继续深造的研究生培养机构、就业单位对该专业毕业生情况的反映,社会舆论对该专业的反映。23 课程体系231 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要服务于专业目标,一般应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数学与自然科学课程、外语课程、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工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等。课程体系设计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满足培养企业和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的需求。232 实践环节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学校除在校内开展实践外,还要与企业合作,开展实

34、习、实训,为学生提供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自主、动手、综合、实验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一定的锻炼。233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选题要尽可能紧密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同时考虑经济、环境、伦理等各种制约因素,在学生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过程中突出设计和综合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协作精神,尤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鼓励新思想、新改进、新发现。对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考核应有企业专家参与。24 师资队伍241 师资数量与结构具有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的教师数量和符合学校现状和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教师整体结构

35、;有一定数量具有工程经历的教师或企业专家作为专兼职教师。242 教师发展学校要为教师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促进教师素质持续提升。教师队伍能够形成合理的梯队,注重培养青年教师,有专业教师队伍的进修、科研和发展规划。教师在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应该从事一定的工程实际问题研究。25 支持条件251 教学经费教学经费有保证,总量能满足教学需要。252 教学设施教室、实验室、实习和实训基地和相关设施在数量和功能上满足教学需要,管理规范。与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和实训基地,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参与工程实践的平台。253 图书资料具备满足教学科研所必须的计算机、网络条件以及图书资料等。能够满足教师的日常教学、

36、科研和学生的学习所需,资源管理规范、共享程度高。254 产学研结合具有比较多的产学研合作伙伴,联系密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较好的作用。26 学生发展261 招生能够保证较多数量与较高质量的生源。262 就业本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较高;毕业生去向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吻合。263 学生指导具有完善的学生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措施并能够很好的执行落实。能够为学生搭建良好的科技创新活动平台,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27 管理制度271 教学管理专业教学管理文件和规章制度完备,并能严格贯彻执行,各类档案文件管理规范。具有符合专业培养

37、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计划) ,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等完备,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完整性,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教学质量评估及时更新。272 质量控制具有比较健全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并能严格执行。具有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学校或院系定期进行教学质量评估;具有比较完备的毕业生跟踪反馈体系。3 专业补充标准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1 专业及人才培养基本要求11 专业教育基本要求接受认证的机械工程专业必须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人才培养目标应符合专业的办学理念和定位。(2)教学内容的设置应能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3)具有完备的教学计划,完善的教学管理程序,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4)具有完备的教

38、学条件保障体系,以保证专业教育目标的实现。12 人才培养要求机械工程本科专业认证在于从整体上评价学生的质量和毕业生的状况。学校成功地达到了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否,应检验其毕业生能否具有以下知识和能力。(1)具有数学、自然科学和机械工程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2)具有制订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3)具有设计机械系统、部件和过程的能力;(4)具有对于机械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分析求解和论证的能力;(5)具有在机械工程实践中初步掌握并使用各种技术、技能和现代化工程工具的能力;(6)具有社会责任和对职业道德的认识;(7)具有在多学科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和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8

39、)知识面宽广,并具有对现代社会问题的知识,进而足以认识机械工程对于世界和社会影响的能力;(9)具有终生教育的意识和继续学习的能力。2 专业教育组成 专业教育组成应包含相应的学科领域。专业教育知识体系必须涵盖:21 数学类和自然科学类:两者总计最少为450学时,其中每类应不少于200学时。数学类包括线性代数、微积分、微分方程、概率和数理统计、计算方法等不同课程。自然科学类的科目应包括物理和化学,也可考虑生命科学基础等。22 工程科学类、工程设计与实践类:两者总计最少1000学时。其中每类应不少于350学时。工程科学类的科目以数学和基础科学为基础,但是它本身则更多地传授创造性应用方面的知识。一般应

40、包括数学或数值模拟、仿真和试验方法的应用。侧重于发现并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这些科目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热力学、电工电子学、控制理论和材料科学基础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科目。工程设计与实践类综合了数学、基础科学、工程科学、零部件与系统,以及满足特殊需要的加工工艺等方面的专业课程。包含: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机电控制、工程测试及信息处理等相关科目与实践性教学环节。这是一种具有创造性、重复性并不断发展的过程,它要受到标准或立法的约束,并不同程度取决于规范。这些约束可能涉及经济、健康、安全、环境、社会或其他相关跨学科的因素。工程科学类和工程设计与实践类必须应包含必要的计算机内容。

41、对于院校支持学生在假期中到工程单位去实习或工作,以取得实践经验。向学生交代专业工程师的作用和职责,让学生了解工程师注册等实际问题应有明确的规定。23 人文和社会科学:不少于400学时。可用于学习哲学、政治经济学、法律、社会学、环境、历史、文学艺术、人类学、外语、管理学、工程经济学和情报交流等。3 师资队伍对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的要求:1、均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2、具有五年及以上教龄的教师占50以上;3、具有企业或社会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占20以上;4、从事具有工程设计背景的科研的教师占30以上。4 专业条件应具备实现专业教育目标所必须的教室、实习场地、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应能满足本专业学生进行绘图、

42、金工实习、设计、制造、测试、测量和控制等类训练或实验,并形成一种有利于专业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学习应用现代化的工程工具,开展团队合作与工程实践。专业教学资料包括教学、参考及交流资料等内容。图书、期刊、音像资料能满足教学要求,种类较齐全,质量较好,并能经常补充新出版的书刊等资料。有一定数量的国内外交流资料及有保留价值的图纸、资料和文件。为保证教学质量和专业发展,学校应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用以吸引、保持优秀的教师队伍,提供业务进修条件,配备足够的适合于工程专业教育使用的仪器设备,并保持正常运行。此外,应有适当的辅助人员和学校服务,以满足专业需要。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1 培养目标与要求11 培养目标本专

43、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工艺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材料、轻工、医药、食品、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工厂操作与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12 培养要求(1)知识要求 掌握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必要的工程基础知识; (2)能力要求 掌握化工装置工艺与设备的设计方法,化工过程模拟优化方法;具有对化工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3)工程要求 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了解国家对于化工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2

44、课程21 课程设置本专业教学计划中包括下列五类课程体系:人文及社会科学课程体系;数学、物理、化学课程体系;工程基础课程体系;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体系;选修课程体系。各课程体系分述如下:211 数学、物理、化学课程体系(至少42学分)(1)数学 数学课程可分为两部分: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高等数学包括:函数、极限、连续、一元函数微积分学及其应用、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积分学、级数、常微分方程。工程数学包括:线性代数、概率和统计等基本知识。(2)物理 物理课程包括经典物理和近代物理,前者包括力学(含狭义相对论) ,振动,波动,光学,分子物理学和热力学,电磁学;后者包括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量子

45、物理基础等。(3)化学 化学课程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 无机化学主要包括: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元素化学等。分析化学主要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内容。有机化学主要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烃与卤代烃;有机含氧化合物;有机含氮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天然有机化合物以及高分子化学等内容。物理化学主要包括:气体的PVT性质;热力学第一、二定律;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化学平衡;相平衡;电化学;统计热力学初步;表面现象和胶体化学;化学动力学。上述课程内容为学生的必修内容,各校可根据具体条件重组课程内容。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主要包括: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

46、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除基础性实验外,还包括综合型实验、设计型实验以及学生自选实验。212 工程基础课程体系(至少15学分)工程基础体系除包括“ 共同要求 ”中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机械基础、电工电子及自控基础等内容外,还应开设化工环保与安全等课程,以使学生学习化工安全与环保的共性知识和共性技术,认识化学工业中安全和文明生产规律,了解化工安全与环保事故的预测、预防和系统评价技术等。213 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体系(至少15学分) 本部分为本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包括化工热力学、化工原理(或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化工传质与分离过程)、化学反应工程及12门特色课程。 (1)化工热力学 本课程

47、主要内容为流体的P-V-T关系、流体的热力学性质、化工过程的能量分析、蒸汽动力循环与制冷循环、均相混合物的热力学性质、相平衡等。(2)化工原理 本课程包括传递过程原理、各种典型化工单元操作的原理、计算及设备。本课程的内容也可以进行组合,采用不同的课程名称。(3)化学反应工程 本课程应覆盖典型化工反应器的操作原理、基本结构、数学模型以及设计计算方法等内容,如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和宏观动力学;理想流动模型及理想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以及混合程度对反应的影响;气固相催化反应器。以上课程体系的内容是学生必修的,各校可根据自身办学特色自行组织课程体系、重组课程内容、确定课程名称。214 选修课程体系(

48、至少20学分)各校可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调整选修课设置与内容,办出特色。22 实践环节(至少10学分)具有满足工程需要的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化工设计、实验、实习、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1)化工实验 包括化工基础实验和化工专业实验两部分。前者主要包括流体力学、传热、吸收、精馏、干燥等单元设备实验以及简单的化工流程实验。后者主要包括化工热力学实验、化学反应工程实验、化学工艺实验等。除验证型实验外,综合型、设计型实验的比例应大于50,应当尽可能采用计算机技术,如用计算机采集和处理数据以及控制操作参数等。有条件的学校可加开仿真实验。(2)化工设计 通过化工设计,对学生进行现代工程设计

49、思想和设计方法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化工设计的基本内容、设计程序和方法,提高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培养学生树立经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观点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手段进行化工设计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各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化工设计由(I)和(II)两部分构成,(I)为化工单元设备设计,这部分应当体现知识综合化和系统化,使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II)为化工产品或生产过程设计,是化工设计(I)的继续。学生从单元设备设计扩展到生产过程(例如一个车间),包括更广泛的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化工工程设计与开发的能力,并要求学生提出比较全面的设计报告。(3)认识及生产实习 除进行常规实习,参加生产实践外,还应当建立相对稳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