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晏子使楚晏子使楚一文由三个小故事组成一个大故事,写了晏子到达楚国后,始终面对着楚王的侮辱,而晏子每次都进行了巧妙的反击,每次都完全战胜了楚王,最后使楚王对他“不敢不尊重”。晏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国家争得荣誉,维护了国家的尊严。表现了晏子处惊不变,能言善辩,有勇有谋,热爱国家的特点。 晏子使楚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但人物语言精妙无比,尤其是晏子的反驳战术耐人寻味。第一次晏子采用了藐视对方、压倒对方的办法直逼楚王,如果楚王定要晏子钻洞子,就必须承认自己是狗国之王,从而使楚王认输;第二次晏子用了先贬自己,后贬对方的方法,让楚王承认如果晏子无能,则自己的国家是最下等的国家的说法,再次挫败楚王;第三次
2、晏子将计就计,巧用比喻,直接证明齐人为偷是楚国环境影响而至,使楚王再次认输。 教学本文第一课时,周老师除了教学生字新词外,能将重点放在揣摩含蓄的语言特点和体会人物的个性本质上。 一、播放晏子使楚视频,让学生从中初步感悟晏子的智慧。 二、指导学生充分读懂人物的话外之音,领会人物“智”在何处: 第一次让学生从“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中推理出:开狗洞的是“狗国”,开城门的才是国家,现在楚国开的是狗洞,可见楚国是狗国,楚王是狗王。 第二次让学生从“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推理出:上等人访问上等国,下等人访问下
3、等国,我最不中用,派来访问楚国,可见楚国是下等国家。 第三次学生从“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推理出: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到淮北就变成了又小又苦的枳,(水土不同)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盗贼,(水土不同)可见楚国是贼国。 通过多读书,学生充分感受到晏子语言的精妙,智慧的无穷。他们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越读越想读,甚至会拍手称快,拍案叫绝的。 三、深入课文,让学生体会到晏子的智慧是顾全大局的“大智”: 在学生读了楚王的侮辱之后,周老师出示学习提纲:晏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一次次战胜了楚王,他是为了什么?通过读文,学生明确了晏子出使齐国,他代表的是齐国,而当时楚国最强大,正有吞并小国的企图。只有不悲不亢,才能不伤两国和气,才能维护国家尊严,才能让楚国无机可乘。 不过,人无完人,课也一样。这节课,我认为也有一些地方值得商榷:1、晏子使楚是一篇讲读课文,课件中出现“自学提纲”,是否合适?2、“自学提纲”中第 1 点:“会读会写 8 个生字。”与教学要求不符。生字分两组,前 8 个要求会认,后 14 个要求会写。3、学生动笔机会少,根据新课标要求,应该有不少于 10 分钟的写字时间,何况这是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