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 杨 清 二一年十 月二十六日,青少年健康行为的培养与建立,青少年人群不良健康行为的表现 行为的形成发展及其与健康的关系 常用行为改变的理论模式 健康行为的改变/建立方法,一、青少年人群不良健康行为的表现,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主要包括六大危险行为: 意外伤害行为 吸烟行为 饮酒和药物使用行为 性行为 饮食和锻炼行为 网络成瘾行为,意外伤害行为:国内各城市有关伤害的危险行为发生率有较大差异,各地报告率最高行为:云南乘车不系安全带(70-3)和到非游泳区游泳(188) ;沈阳打架(23-3);福建某市以骑车带人的发生率最高(42:6),骑车攀附其他车辆发生率次之(89);陕西
2、某县调查显示265学生有过自杀的念头,其中男生为223 ,女生为4O3。,吸烟行为: 国内各城市调查显示,云南吸烟报告率最高(422) ;陕西某县总吸烟率为21.8,其中男生为30.5,女生为4.5。广州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曾经吸烟 (包括12口)的发生率分别为5.6、12.1和19.0。 有研究表明,1 3岁前吸烟与打架、自杀意念、每天吸烟、大量饮酒、节食、上网时间过长、见过毒品、曾有性行为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关联。,性行为: WHO资料显示,青春期(10-19岁)的青少年很少有能力抗拒发生性关系、确保更安全的性行为、避免意外妊娠和性传播疾病。 浙江省疾控中心2005年对22940名大学生的调
3、查显示,近一年中有1782人(7.8)有过性行为;其中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仅15.3。,饮酒和药物使用行为: 研究发现,13岁前饮酒与打架、自杀意念、每天吸烟、大量饮酒、少食蔬菜、上网时间过长、见过毒品、曾有性行为显著关联。 陕西报告中学生总饮酒率为521,男生为627 ,女生为301;饮酒者中391 过去一年中喝醉过。沈阳、北京和深圳尝试饮酒的报告率较高(58); 某些地区青少年中药物滥用报告率较高。,饮食和锻炼行为: 由于不良饮食和缺乏锻炼导致的肥胖,是成年期后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糖尿病、某些癌症以及胆囊病的危险因素。 国内资料显示,不少青少年的饮食结构存在问题。合肥市对1998年与20
4、03年的问卷数据进行比较发现,调查前1周无大强度课外体育活动为(从367到513)、节食(从48到12O)及催吐行为(从2到24) 发生率均有显著增加。,网络成瘾行为: 网络成瘾是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是一种与上网有关的包括病态行为和认知适应不良的心理障碍。 北京市的一项研究表明,122的中学生有网络成瘾倾向,111的男生平均每天玩游戏时间超过2h。,二、行为的发展形成 及其与健康的关系,行为的定义,行为:是机体在外界环境刺激下所引起的内在生 理和心理变化的反应。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的行为是人的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刺激 机体 反应 (stimulus or
5、ganism reaction),小鸭的印刻现象,猴子的好奇行为,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具有生物和社会双重属性,据此可将人类行为划分为本能行为和社会行为两大类。 本能行为:摄食行为、睡眠行为、性行为、防御行为 社会行为:涵盖面非常广,如职业技能、社会角色行为、娱乐行为,在人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行为发展可分4个阶段: (1)被动发展阶段(03岁) 通过遗传、本能力量的驱使,以及无意识的模仿来发展行为。这一时期坐、爬、站、走、跑多种动作、简单语言、基本情绪及部分社会行为初步形成。 (2)主动发展阶段(312岁) 开始主动模仿、探究,行为发展带有明显的主动性,对本能冲动的克制能力迅速提高,婴幼儿期形成的
6、行为进一步发展。从社会上讲,这是形成自我的关键期。,(3)自主发展阶段(13岁成年) 人们开始通过对自己、他人、环境、社会进行综合认识,调控自己的行为发展。 (4)巩固发展阶段(或不断完善阶段)成年以后人的行为定式已经形成,行为发展主要体现在巩固、完善、适当调整几个方面。,1、良好的行为可以增进健康、预防疾病; 2、不良的行为可以严重危害健康。,行为与健康,病因或危险因素,健康问题,行为因素,环境因素,理化因素,服务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生物因素,传染病易感行为,慢性病易感行为,伤害易感行为,精神心理因素,健康问题危险因素作用示意图,健康相关行为指人类个体和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 健康行为
7、是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如定期体检、积极锻炼、合理营养等 不良健康行为是不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可能增加疾病发生危险、加重病情、促使疾病预后不良的行为:随地吐痰、吸烟、酗酒、常吃油腻 、自我封闭等,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促使个体或群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手段行为干预 干预是在事物的发展进程中,通过施加外在的因素而引起事物内在的变化,从而改变事物发展的方向,或阻断其发展进程的活动。,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行为干预:在健康教育活动中,运用传播、教育、指导、说服、鼓励、限制等方法和手段来帮助个体或群体改变不健康行为,采纳健康行为的活动。 目的:是帮助
8、人们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采纳健康的行为,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三、常用行为改变的理论模式,行为改变理论模式,个体健康行为理论模式群体健康行为理论模式,个体健康行 为理论模式,知信行理论模式健康信念模式合理行动及其扩展理论计划行为理论行为分阶段改变理论自我效能理论,知信行模式,模式的含义 K: Knowledge(知识和学习) A: Attitude(态度) B: Belief(信念) P: Practice (行为的改变过程),个体健康行为模式KAP模式,“知信行”(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KABP或KAP)关键:信念的确定和态度的改变, 信:
9、是指个体的观点和看法,是知识经内化整合于人的自我系统的产物。,知,信,行,增进健康,基础,动力,目标,促进态度转变的方法: (1)增强信息的权威性和传播效能 (2)利用信息接受者身边的实例,现身说法 (3)有针对性地强化行为干预措施,KABP模式的局限性:在KABP的递进模型中,在关键的信念和态度的转变涉及许多其他协变关系,简单地由K到A、B,解释不了很多行为现象,如医生吸烟的现象、在青少年中开展戒毒教育的失败的案例、在特殊环境下进食自己不喜欢食物的现象等。问题出在知识和信念之间的不协调性,知识是表面的,而信念是内在的。从知识的获得到认识和观念的转变绝非易事。所以现在西方健康教育书籍中很少提到
10、这一模型了。,个体健康行为模式健康信念理论模式,健康信念理论模式(Health Belief Modle,HBM)是综合了行为主义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与认知理论而形成的,并应用了心理学的相关概念来解释人们与健康有关的行为。,健康信念,即人如何看待健康和疾病,如何认识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易感性,如何认识采取预防措施后的效果及采取措施所遇到的障碍。,在运用健康信念模式来研究人们的行为、劝说人们采取或改变某种行为时,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干预对象觉察到问题的存在,并进一步觉察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有行动打算。 第二阶段是觉察进行某种被劝告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好处,同时也知道这样做的困难。(如果得到的好处是
11、明显的,遇到的困难是能克服的,在适当的时机或事件的引发下,就会启动健康行为。),个体健康行为模式健康信念理论模式,打算行动,行动的可能性,行动改变,知觉到问题 的严重性,知觉到行动的好处 知觉到行动的困难,行动的引发物 教育、出现疾病症状 媒介反应等,自我效能:自己对 完成该行为的信心,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 个性、社会经济地位等,人的健康信念受以下四种认知程度的制约,1)对疾病易感性的认知 2)对疾病严重程度的认知 3)对预防性措施所产生效果的认知 4)对预防性措施的障碍的认知,形成疾病易感性和问题严重性的信念是健康教育成功的关键!,阶段变化理论,行为分阶段改变理论,个体健康行为模式行为分阶
12、段改变理论,行为分阶段改变理论模型(the Trans Theoretical Model and Stages of Change,TTM)认为: 任何单一的理论无法解释行为干预的复杂性 行为改变非一次性完成,需跨越一系列阶段 行为变化的阶段既是稳定的又是可以改变的 无计划的干预人们会停留在早期的行为阶段 大多数高危人群处于不准备改变的行为阶段,个体健康行为模式行为分阶段改变理论,有效的行为改变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针对行动变化的特殊阶段应用行为改变特殊的原则和方法有助于其在不同阶段过渡 慢性行为模式是生物、社会和自我控制诸因素结合形成的,阶段匹配干预策略应重视自我控制,人际交流,大众媒体,
13、个体健康行为模式自我效能理论模式,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指个体对自己执行某一特定行为的能力大小的主观判断,即自信心。人是行为的主体,人的主体意识支配着其行为。自我效能反映人体对自身潜能的发挥,在健康教育过程中通过增强自我效能,可以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个体健康行为模式自我效能理论模式,增强自我效能的健康教育策略: 激励:鼓励人们作出抉择并行动,“你有能力” 社会支持:家庭成员、亲戚朋友等人的社会支持尤为重要 行为学方法:设置目标、行为契约、替代经验等等,四、健康行为改变/建立的 方法,良好行为的建立或改变不良行为的方法和技术多种多样,这里仅介绍二种最基本的方法: 强化法(正强化
14、、负强化、消退、惩罚、差 别 强化、塑造) 刺激控制法(排除、替代、调节),(一)强化法: 1.正强化:应用奖励的措施使正性行为出现频率提高,并保持下去的方法。(如幼儿园对小朋友奖励五角星)。 2.负强化:通过给予一个负性的刺激,从而引发或增加所希望的行为(良性行为)。如授予“脏烟灰缸奖”;某人在办公室吸烟,其他人离开抗议,吸烟者在办公室吸烟就减少,甚至戒烟。,3.消退:通过消除某些不良刺激,减少或去除不希望行为的方法。如消除学校周围香烟销售点;戒烟期间避免去易于吸烟的场所等。 4.惩罚:使用某种不愉快事件减少某些不期望行为的措施。如对公共场所吸烟、随地吐痰罚款惩罚。,5.差别强化:通过使用正
15、强化和消退的方法来增加期望行为或抑制不期望行为。如某社区老年人锻炼方案规定,参加锻炼的每个人都会领到一份纪念品,而对其中某些锻炼做得不好的人终止原有纪念品的发放。 6.塑造:是培养一个人目前尚未有的目标行为的手段。,(二)刺激控制是指通过对诱发行为的环境刺激的控制来改变行为的方法。1.排除或回避:指排除或回避具有某些不良刺激的环境或环境中的不良刺激。如戒烟者避免与吸烟者接触。,2.替代:指引入抑制不良行为的刺激的方法。如为外来打工者提供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活动,避免高危性行为的发生。 3.调节:通过对环境中某些方面的调节,促进期望行为的发生或不良行为的减少。如减少过度进食行为的调节措施有:控制进食速度、吃饭时先喝汤产生饱腹感、减少社交性吃饭、用小碗盛饭等。,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