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682469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应用地球化学: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物质组成与人类生存关系,并能产生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的学科2. 地球化学旋回:研究化学元素及其同位素在岩浆作用一热液作用一风化作用和沉积作用变质作用或深熔作用这一地质大旋回中的演化。3. 指示元素:天然物质中能够提供找矿线索和成因指示的化学元素 4. 变异系数:反映数据的均匀性程度5. 次生晕:在表生作用下,由于 矿床或其原生晕的表生破坏, 元素的迁移在矿体及其原生晕的附近疏松覆盖物中形成的次生 地球化学异常地段6. 地壳元素丰度:地壳中化学元素的平均值7. 浓度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某一局部地段或某一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与地壳丰度之比8. 岩石地球化学异常:在成

2、岩成矿作用中形成,赋存于基岩的地球化学异常1地球化学背景区:未受成矿作用影响的地区。2地球化学背景值:未受成矿作用影响的地区的元素含量值。可分为,全球背景、地球化学省背景、区域背景、局域背景。3地球化学异常:天然物质中,某种地化指标与其地化背景比较,出现显著差异的现象称为地球化学异常。通常,人们把 x+2 称为异常。4.地球化学异常的分类:根据异常值相对于背景值的高低分为:正异常,负异常。 1根据异常规模大小分为: a地球化学省,范围几千 几万 k,b区域异常,从数 k到几百 k, 2c局部异常,分布在矿体或矿床周围,几米到几百米。 根据异常与矿的关系分为: 3a矿异常,细分为矿体(矿床)异常

3、,矿化异常b非矿异常,就是与矿体或矿化无关的异常,如成岩作用或人为活动引起的异常。根据异常成因和赋存介质分为: 4a.原生异常,包括:原生晕,原生气晕b次生异常,包括: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水文地球化学异常,生物地球化学异常,后生气体地球化学异常5.指示元素:天然物质中能够作为找矿线索,对解决某些地质问题具有指示作用的化学元素,称为指示元素。6.指示元素的分类按对矿床所起的指示作用分为:通用指示元素,即能够指示多种矿床的元素,如 Hg;直接指示元素,即直接指示某种矿床存在的元素;如 Cu、Pb、Zn;间接指示元素,即间接指示某种矿床存在的元素,如找金时的 As、Sb。按照指

4、示元素在矿体周围迁移远近可分为:远程指示元素、中程指示元素、近程指示元素。7.成矿元素在岩浆岩中的富集倾向在各类岩浆岩中,各类元素的分散富集趋势是不同的其中:(1)在超基性岩中富集的元素有:Cr、Ni、Co、Pt 族元素。(2)在基性岩中富集的元素有:Cu、Mn、V、Ti 、Sc 等。(3)在酸性岩中富集的元素有:Li、Be、Rb、Cs、 Tl、Sr、Ba、Y 、TR 、U、Th、Ta、W、Sn、Pb。(4)富集倾向不明的元素有:Au、As、Ge、Sb 。显然,寻找与岩浆岩有关的矿产时,需要考虑上述成矿专属性。 8.元素在岩石、土壤中的含量是变化波动的,总体上具有正态分布特征,即其含量频率分布

5、曲线具有单峰对称分布特点,顶峰处对应的含量值为众数值,也就是平均值。 在各类地质体中,无论是岩石还是土壤,普遍具有常量元素呈正态分布,微量元素呈对数正态分布特点。1.应用地球化学的概念及主要特点是什么?答:应用地球化学是一门运用地球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技术解决人类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等实际问题的学科。主要特点通过元素的地球化学研究来找矿以现代的分析测试技术为主要手段速度快、成本低研究方法多样。2.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及其产物。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可以分为区域性因素与局部性因素两大类。区域性因素有地形、气候、植被和大地构造单元 局部性因素有岩性、微地形、小构造等。 风化产物:主要呈三种形式存在残余

6、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和可溶解物,次生矿物中含有黏土矿物和铁锰氧化物及铁帽。3.表生带中元素的存在形式及其研究方法是什么?答:表生带中元素的存在形式:1 残余原生矿物及其中的混入物包括类质同象、机械混入物和气液包裹体。2次生矿物及其中的混入物。3 呈有机分子状态。4 被吸附的离子、分子。5 自由离子、分子状态。 研究方法:顺序提取和平行提取4.土壤的分层及其元素的分布特征是什么?答:土壤的分层发育良好的理想土壤剖面分层 A 层淋溶层(A0 垫基层 A1 腐殖层 A2 淋溶层) 、B 层淀积层、C层母质层、D 层未风化基岩。A 层 B 层构成真土层。土壤的形成顺序:首先形成 C 层和 A 层,然后逐

7、渐演化出 B 层。成壤以后元素在土壤中的正常分布的总规律:元素在土壤中的平均含量是不均匀的不同元素风化的土壤中常量元素差异不大但微量元素的富集特点明显不同土壤中元素在不同土壤层中的分布是不同的。5.地球化学图件的制作及其分类有哪些?1、实际材料图 2、原始数据图 3、剖面图 4、平面剖面图 5、异常剖析图 6、等值线图(地球化学图) 7、组合异常图 8、综合异常及找矿远景图 等值线间隔的确定 色区划分 直方图的制作9.不呈正态分布的原因: 矿物岩石中的常量大多服从正态分布,常量元素大多服从正态分布,微量元素 1大多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当元素近似均匀地分散在各种矿物中时,元素在岩石中呈正态分布,

8、当元素集 2中在某种矿物中时,元素在岩石中则呈对数正态分布。 在单一地球化学作用下,或者虽然经历了多次地 3球化学作用,但属于均匀作用时,各类元素仍然服从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这是一个需要认真理解的重要地球化学规律。对指导找矿极有帮助。因为,在成矿系统中,成矿热液进入控矿空间就位成矿时,必然对周围围岩产生不均匀的叠加,造成岩石中的元素含量不再服从正态分布。那么通过检验元素含量的频率分布形式,就可知道某一区域是否存在成矿热液活动10.地球化学指标是指能够用来找矿或解决某些地质问题地球化学标志,它包括下述四个方面:单元素指示指标;元素组合; 比值;环境指标。11. 单元素指示指标就是那些在周期表

9、中可用于指示找矿的各种元素。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矿种,甚至是 1同一矿种不同矿床类型之间,指示元素是有差别的. 元素组合:基于:其一,单一元素信息较薄弱;其二, 2单项指标使用较多时,所反映的信息容易混乱;其三,一定的矿床类型往往有特定的元素组合相对应。因此,常常使用一些元素组合指标作找矿标志。如 Au、Ag、As、Sb 、Hg 是大多数热液成因金矿床的特征元素组合。比值:由于各类元素地球化学活动能力差异,它们在矿体周围常常具有一定的分带性,有些离矿体近,有 3些则较远。即存在前面提到的远程指示元素、中程指示元素、近程指示元素之分。为了更直观、明了地反映信息场与矿体之间的对应关系,常使用一些比值

10、判断矿化情况和矿化剥蚀情况。 环境指标:环境指标是指 4一些反映成矿环境的指标,如 Eh、pH、气液包裹体、成矿温度等。12.地球化学异常评价:地化异常的评价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工作。它必须充分利用已知的地质,物探及已知矿床的化探资料与新区地化异常特点对比分类,对所发现的异常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1)地层岩性:许多矿床的形成与一定时代的地质和与一定的岩性有关,2)异常所处的构造类型及部位,是异常评价的重要方面之一。以目前的资料看,许多矿床特别是内生矿床的分布受一定的构造及部位控制。褶皱、断层、层理、裂隙不仅控制矿体的分布而且对矿床地化异常的发育程度影响甚大。成矿空间物质成分的研究,对于评价异常,

11、提高地球化学找矿效果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3)岩浆岩:研究岩浆岩的岩石化学特点、结晶分异程度、时代、形态规模、内部构造、侵入深度及剥蚀深度等等,对于确定找矿指示元素,预测矿床的可能赋存部位将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4)地貌和第四纪特点:地貌特点及第四纪的堆积类型( 结构)对次生地化异常的发育和异常的迁移影响很大,化学元素的次生富集或贫化与地貌特点有一定的关系。因此,研究异常地区的地貌特点对于评价次生地化异常,寻伐覆盖层下的矿床有着重要的意义。 5)水文地质:在应用水化学找矿时,要研究工作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即研究地下水的补给情况,移动方向及迁移的道路上可能与矿体相遇的情况,潜水面随气候季节的变化情

12、况,裂隙水和井泉的分布等等情况。根据地下水的酸碱度(pH 值)和化学成分的组合变化规律,评价水化学异常的矿化作用性质,迎着水流方向寻找矿体 。除上述的地质依据外,在异常区往往可以发现有:矿床的原生露头、旧矿遗迹和见到种种围岩蚀变类型或铁帽等等矿化标志。这些事实都是异常评价的重要依据。13.勘查地球化学应用范围:不同的找矿方法应用范围不同:1、岩石地球化学找矿法:(1)解决地质问题,如地表和深部的地球化学填图。(2)岩体含矿性评价、构造含矿性评价矽卡岩含矿性评价。(3)研究矿床原生地化异常的组合和分带特点,确定找矿指标。(4)评价次生地化异常以解决深部盲矿 的找矿问题。 2、残坡积层地化找矿法

13、:从大面积普查到小范围找矿评价都广泛使用。3、水系沉积物地化找矿法:在大面积普查或初步勘探工作应用,主要用于确定找矿靶区。4、气体地球化学找矿:用于苔原覆盖层、森林地区的航空气体找矿和进行矿区构造填图,划定有利矿化富集的断裂交错点,寻找深部盲矿体和圈出已知矿化带的延伸地段。国外这种方法的使用已有些成果,我国也正在试验。5、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找矿法:目前处于初步实验阶段,用于圈定铅锌矿区的矿化范围指出找矿方向。6、水化学找矿法:主要应用于地形切割水系发育的地区,寻找多金属硫化矿床和某些稀有金属矿床等。7、生物地球化学找矿法:研究程度和找矿效果较其它方法为差,应用还不普遍14.成晕元素的迁移方式目

14、前一般认为微量元素除少数情况下呈气相迁移外,主要呈液相迁移,在围岩中微量元素的液相迁移主要有渗透和扩散两种方式:(一)渗透迁移:渗透迁移是由于压力差而造成的。当围岩中存在着压力差时,作为溶质的成矿有关的组分与溶液一起沿着岩石的裂隙和孔隙流动而产生迁移。地壳不同深度的压力差是促使含矿溶液沿构造通道向上部岩层迁移的主要原因,而构造活动时岩层破裂产生的局部压力差,则能引导含矿溶液离开主要通道向围岩裂隙中压力低的各个方向迁移。(二)扩散迁移扩散迁移就是由于浓度差引起成矿有关组分的迁移。当含矿溶液与围岩粒间溶液接触时,因为两者的浓度不同,成矿有关的组分由原来浓度高的成矿溶液,向浓度低的围岩粒间溶液方向迁

15、移,直到浓度达到平衡为止。 渗透性迁移成晕规模较大。由于岩石中裂隙和孔隙分布不均匀,成晕元素的含量呈跳跃式的变化。扩散迁移成晕规模小。元素含量沿扩散方向下降很快,自中心高浓度处(或矿体)向四周呈几何级数下降。在原生晕的形成过程中,经常是这两种方式同在,但因地质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侧重。一般是沿构造线方向以渗透迁移为主,在矿体两侧致密岩石中以扩散迁移为主,初期含矿溶液上升以渗透为主,后期含矿溶液流动停滞,则以扩散为主。(三)元素的沉淀成矿有关元素在含矿溶液中的络合物,在溶液的物理化学条件变化时发生分解,通过各种方式形成难溶化合物而沉淀。1含矿溶液进入开扩断裂带,外部压力降低,挥发物质气化逸出,造成有

16、关物质沉淀;2热液随远离岩浆而冷却;3热液与围岩相互作用,改变了溶液的成分或 pH 及 Eh;4在近地表处氧化使络合物分解;5与下渗的地下水相遇而起化学反应。15. 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的应用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所适用的矿产类型比较广泛,有铜、铅、锌、钼、锡、钨、汞、锑、铀、金、银、镍、铂、铬、钒、铌、钽等。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目前主要应用于矿产的普查评价阶段。对有矿化、蚀变或物探、化探异常的找矿远景地段,进行岩石地球化学找矿工作,可寻找盲矿体,并对矿化蚀变带或物化探异常区的找矿远景作出评价。在普查找矿阶段,岩石地球化学找矿可用以评价地质体(岩体、地层、断裂带、蚀变岩等)的含矿性。一、评价矿化带寻找盲矿体

17、主要通过研究原生晕空间分布特征、评价指标、分带性,预测矿石类型和矿化规模。(一)研究成矿成晕过程,建立评价指标,指导盲矿寻找 (二)研究晕的分带性,确定剥蚀程度,指导找盲矿 通过对原生晕的分带性进行研究,确定原生晕的前缘与尾晕的地球化学标志 。并根据前缘与尾晕特征及其比值关系判断矿化剥蚀程度,预测深部盲矿的存在性。(三)研究矿石及原生晕组份特征,预测矿石类型原生晕的组份与矿床的矿石类型有密切的关系,矿石类型不同,其原生晕的指示元素组合及含量特征也不一样。通过原生晕的指示元素组合和含量特征研究,可以预测深部盲矿体的矿石类型。(四)研究原生晕的形成机理,预测深部矿化规模二、研究成矿地质条件和评价地

18、质体的含矿性。研究区域成矿地质条件,评价各种地质体的含矿性,是区域地质调查的重要任务,也是岩石地球化学找矿的一项重要任务。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在区域地质调查中,可用于评价地层、侵入体、断裂构造及蚀变岩石等的含矿性。(一)评价地层的含矿性在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结合地层剖面测量,沿剖面系统采集岩石地球化学样品,可以查明地层中元素分布特征。其成果不仅能作为地层划分对比和沉积环境分析的一种标志,而且也是评价区域地层含矿性的重要依据。(二)评价侵入体的含矿性岩浆中成矿有关元素的原始含量及岩浆演化过程中是否趋向集中,对内生矿床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一般认为侵入岩中成矿有关元素的同生含量偏高是有利于成矿的重要标志

19、。(三)评价断裂构造的含矿性含矿溶液沿着断裂运移,在断裂本身及其近旁围岩中所形成的地球化学异常,是评价断裂构造含矿性的重要标志。应用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方法评价断裂构造的含矿性,做法简易,效果较好。通常是沿断裂进行采样,以断裂的充填物(断层泥,构造角砾岩) 和近旁的蚀变岩为样品,按断裂的发生时期,体系和力学性质,分别统计样品的分析结果,然后根据各组断裂的地球化学特征作出相应的评价。(四)评价蚀变岩石的含矿性三、用于区域地质研究(一)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在无化石的地层中,微量元素是地层划分对比的重要依据之一。(二)沉积环境的分析成岩环境对岩层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和分布有显著影响,可以利用岩层中微量元素的含量

20、和分布特征,分析岩相和沉积条件。(三)侵入体的划分,对比和成因分析不同时代的侵入体在微量元素分布特征上常有差别,例如:华南花岗岩类所含微量元素是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花岗岩体由老至新,铁族元素 V、Cr,Co 、Ni 的含量逐渐降低,稀有元素含量逐渐增高,亲硫元素的 Cu、Zn 总的趋向是随时代变新而降低,而 Pb 的含量变化不明显。 (四)变质岩原岩类别的判断深变质的岩石由于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的强烈改造,而难于判断它的原岩类别。四、岩石地球化学测量采样方法(一)传统方法:按一定网度采样(二)现在常用的方法:按不同意义地质体采样(三)特殊情况:随机采样16.土壤根据其成熟程度通常可

21、分为三层:淋滤层(A ) 、淀积层(B) 、母质层(C)17.矿床次生晕的形成地下深部形成的矿体、矿化及原生晕,和围岩一样在表生带经受各种风化作用。其中的元素随着矿物的破碎或溶解,都会向外迁移产生次生分散,而形成次生晕。成矿有关元素的次生分散可分为机械分散和水成分散。要了解次生晕的形成,就要了解机械分散与水成分散。(一)机械分散在表生作用下,矿石中成矿元素呈固相(原生矿物,难溶的次生矿物)迁移而形成的分散称为机械分散。矿石和岩石一样,在表生带由于温度的变化(热胀冷缩、水的冻结和融化,盐类的结晶和溶解),植物根系作用等等,使矿体破碎,由大块变为小块,由矿石碎块分解为单一矿物的碎块 。(二)水成分

22、散在表生作用下矿石中成矿元素呈液相(溶液) 迁移而形成的分散称为水成分散。成矿物质水成分散的过程,包括矿石的氧化、溶解,迁移及析出。这种作用和过程对硫化矿石来说最为典型。硫化物氧化变为硫酸盐。由于各种金属硫酸盐基本上在水中都有较大的溶解度,其结果是成固态的金属硫化物变化成为液相硫酸盐溶液。18.土壤地球化学找矿工作比例尺1:200 ,0001:5,000,一般与地质测量工作比例尺相同,但有时较地质测量比例尺略大,即地质测量比例尺为 1:50,000 时,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比例尺为 1:25,000。在普查评价阶段,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一般和地质测量工作同时进行,其比例尺也往往相同,一般均为 1:10

23、,0001:5,000,在矿体小时可为1:2 , 000。19.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中预测矿体矿化规模,正是以上述认识为依据。利用线金属量或面金属量进行矿化规模预测。计算公式为:M l(s)=qch= (c x-co) x (s )Ml(s)测线(面)上叠加的某成晕元素含量总和;c测线(面)处矿石中某元素的含量;h测线上矿体的厚度;x(s)一测线(面)上各采样点间距(积) ;q为比例系数。风化过程中元素在表生带富某时大于 1,贫化时小于 1。20.研究铁帽组分,评价找矿意义铁帽含矿性评价中,根本问题是根据铁帽组份特征预测原生矿石的组分、含量和矿石类型。目前地球化学找矿工作中用的评价铁帽的方法有:

24、(一)根据铁帽和原生矿石中各金属元素含量及残留比例的研究,预测原生矿石中元素含量和矿石的类型。(二)根据各种类型矿石铁帽金属元素组分特征的研究,确定评价指标,来预测铁帽的矿石类型。(三)利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一般认为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能考虑多种影响因素,能提供更多的信息,能更好地划分铁帽类型,评价其含矿性。21.土壤测量的野外工作方法一、测网布设原则:1、根据工作性质确定线点距;2、根据矿种类型确定线点距;3、根据重点区、控制区、背景区确定线点距;4、根据矿体产状确定线点距。二、采样: 层位:残坡积层采样一般取自土壤 B 层,通常不在 A 层取样;外来覆盖区,应穿过外来物 1采样;在气候炎

25、热多雨、化学风化强烈、元素在地表发生强烈淋溶时应考虑加大取样深度;穿过耕作层在残坡积层取样。 样品取样量 根据分析目的决定 取样记录的主要内容:最好是使用采样记录卡 内容 2 3包括工区、日期、天气、点线号、坐标、布袋号、采样位置与标志、样品性质、采样深度、潜在污染、取样点景观、植被、样源、土壤性质、土壤湿度、样品颜色、采样人、记录人等。三、样品晾晒、加工、包装与运输(1)晾晒方法以阴干最佳有些样品绝对不能用火( 2)加工方法 木棒敲打(3)包装牛皮纸、玻璃纸袋(4)运输纸箱、木箱,无污染。22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是应用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了解水系沉积物中元素的分布,总结其分散、集中的规

26、律,研究其与附近基岩中地质体的联系,通过发现异常与解释评价异常来进行找矿的。找矿工作比例尺一般为 1:2000001:2500023.气体测量根本核心是通过检测、辨别、追踪和评价那些与矿床在成因及空间有联系的气态元素或化合物的地球化学异常信息,研究它们分布、分配和变化规律而进行找矿,以及解决其它一些问题。24.气体测量野外工作方法主要包括测网的确定、取样方法确定、样品加工方法和包装运输方法确定等环节,分述如下:(一)测网的确定 总体上,布设测网应遵循如下原则:(1)测网的密度应以能真实反映研究目标体的信息为原则。在区域异常评价中,需反映的对象是确定有利靶区,主要采用剖面法,点距以 50100

27、米为宜。在矿体赋存有利部位定位预测研究中,反映的对象是矿体分布的具体位置和延展特征,多采用小范围面积测量法,以线距 100 米,点距 2040 米为宜。(2)以重点区加密,背景区放稀为原则。(3)对脉状矿体点距根据需要适当缩小(520 米) ,对层状或似层状矿体则适当放宽(4080 米) 。 (4)在第四系覆盖区取土壤样时,尽量按规格网取样;而在岩石裸露区或地下坑道取岩石样时,则可不受规格点距制约,应尽量根据地质体变化特征确定取样位置。如按矿体中心矿体边部矿化围岩强蚀变围岩弱蚀变围岩无蚀变背景区的变化规律在相应地点采样。 (二)取样与样品加工 (1)取样深度 经试验研究发现,烃类土壤测量中取样

28、深度以 0.60.8 米深为佳,有时土壤层较薄,无法按上述深度要求取样,这时只要尽量避开富含有机质的 A 层而采集 B-C 层土即可。(2)样品加工由于烃气和汞气都属易挥发性气体,所以在样品晒干过程中,最好用阴干方式,阳光下晒干亦可,但不能用火烘烤。(3)包装运输在常温条件下,壤中烃也有一定的挥发性,为避免或减少样品中烃类组分的散失,样品在晾干和加工过筛后,可采用玻璃纸袋密封包装后,再放进纸袋内封口装箱,对测定吸附相态 Hg 的样品,用牛皮纸袋包装封口装箱即可。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样品晾晒、加工、包装和运输过程中,一定要避开和防止与任何可能会引起干扰的石油化工产品等其它油类有机物接触和混装运输

29、,保证试样不受外界人为污染的影响。25.主要异常模式和成因机制1、不对称对偶双峰式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无论甲烷、乙烷、丙烷或是汞,在矿体上方(剖面上) ,它们均表现为不对称对偶双峰异常,一侧异常峰值高,另一侧异常峰值低,两异常峰分别对应于矿体地表投影的两侧,异常双峰之间的相对低值区与矿体的主要赋存部位或矿化主要富集地段相对应。相对地,烃类的高值异常峰分布于矿体倾斜方向的中下部,吸附相态汞的主要异常峰则偏向于矿体中上部或头部。两异常峰的距离越宽,指示矿体的产状越平缓,反之则越陡。一般来说,其两异常峰的对称性差异越大,表示矿体产状越大,反之则越平缓。平面上,这些指标异常表现为不对称的环带状或断续

30、环带状。2、对称对偶双峰式这种模式与不对称对偶双峰式的异常特征很相似,区别仅在于本模式之两异常峰的异常值差异不大,而不对称对偶双峰式则呈一边高一边低的特点。因此,前者又可看作是后者的一种特例。3、顶端单峰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剖面上,烃、汞等气体组分于矿体头部上方均显示为单峰异常,平面上则为块状、条带状、串珠状异常,异常分布区常与断裂构造的地表出露点(带)相对应。4、烃类双峰、汞单峰混合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烃类组分具对偶双峰(可以对称,也可以不对称)异常特征,而吸附相态汞则表现为大片高值分布于烃类双峰异常间的相对低值区,两者具镶嵌结构。5、多峰(峰丛)式这种模式最明显的特征是烃类或烃类中某些组分和

31、 Hg 在矿体上方呈多峰分布,根据这些异常峰与矿体的空间对应关系还可进一步细分为顶部多峰式和侧向多峰式两种。顶部多峰式的特点是两边部异常峰正好分布于矿体两侧,其他异常峰则分布于矿体地表投影之正上方。侧向多峰式的特点是其中某个异常峰分布于控矿构造地表出露点附近,其他异常峰则与矿体两侧的地表投影点相对应。26.土壤性质对烃类组分含量的影响 1、粘土成分的影响一般来说,根据土壤粘土成分的多少可将土壤粗略地分为四种类型,即砂土、亚沙土、亚粘土、粘土。由于这四种土壤的成分及孔隙度不同,所以,从理论上说,它们对烃、汞的吸附能力亦有差异,从而影响其含量,但从全国十几个含油气盆六十多个测区的大量实际资料统计结

32、果看,土壤粘土成分的多少对烃类的吸附量影响变幅一般小于 30%,而且相对地,对甲烷、乙烷的影响稍大,而对丙烷、丁烷的影响较小,但对Hg 的影响可达 50%,粘土较高,砂土较低。显然,就烃类来说,粘土成分的多少不会产生严重的干扰异常,只要在异常评价中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减各评价指标的权值即可消除。但对吸附相态汞,应注意砂土吸附性能较差,与其它土壤相比吸附量差异较大,要根据实际工区测量结果按比例进行权重调整。 2、CaO 对烃类的影响如前所述,烃气测量中,多采用酸解烃测量法,而该方法测试的主要对象是包裹于次生碳酸盐矿物中的烃类,因而 CaO 的含量越高,对烃类保存越有利,含量也相应地越高,反之,Ca

33、O 越低,烃类含量亦越低。如在西昌盆地,无论是岩石或土壤中,CaO 含量的差异,可导致烃类含量差异达 1025 倍。对于由 CaO 含量差异导致烃类产生巨大差异,进而形成的干扰,只有通过分区统计背景及其异常下限才能消除,即根据不同的基岩背景区,分区分片独立统计各自的背景值和异常下限值。3、地表有机质的影响现代有机物在缺氧条件下受到微生物作用可产生大量的甲烷气。另一方面,有机质对 Hg 有极强的吸附作用,腐植质胶体对 Hg 的吸附量平均高达 300400 毫克当量/100 克。但由于乙烷、丙烷、丁烷等重烃组分的大量生成与有机质进入以干酪根热裂解为主的阶段相一致,在地表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可能性较小。

34、因而地表有机质主要对甲烷和 Hg 的异常产生干扰影响。消除地表有机质对烃、汞影响的方法是:在野外取样过程中,取样深度应不小于 50cm,且一定要避开A 层土壤,采集 BC 层土壤。4、pH 值的影响pH 值的影响这里指的是土壤酸碱性的影响。前已述及,烃类测量提取的主要对象是次生碳酸盐矿物中的包裹烃、吸留烃、附着烃。当土壤呈酸性时(pH7) ,形成可溶性重碳酸盐,破坏烃类的保存条件,导致烃气的贫化与散失。土壤酸性越大,pH 值越小,则这种反应越激烈,最终使烃类散失越多。当然,土壤 pH 值(酸碱性)的变化往往是区域性的,它可使某区域内的烃气含量整体降低,对局域异常只起均一化作用降低异常的衬度值,

35、但一般不会导致异常全部消失。因此,如果评价区域较小,可不考虑pH 值的影响;但如果评价区较大(特别是区域性异常评价时) ,且区内土壤酸碱性变化较大时,需考虑 pH值的影响,并进行校正。校正的办法是对 pH 值较小的区段适当地加大其权值。27.在地球化学背景范围内元素的含量是有波动起伏的,其平均值称为背景值,其最大值称为背景上限(背景上限值)或异常下限。背景值及背景上限确定方法有多种,常用者有长剖面法及图解法(其中包括直方图解法、概率格纸图解法)和计算法等:一、长剖面法,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地质剖面观察基础上,以对比剖面地质观察和样品分析结果来确定背景值及背景上限。工作时,首先应选择一条或几条横穿矿

36、体的有代表性的长剖面,在测制地质剖面的同时,以一定间距采取岩石(或土壤 )样品,分析有关元素的含量,并编制地球化学剖面 。其次,利用地球化学剖面图来对比剖面地质观察结果和元素含量变化。根据远离矿体处样品中元素含量,平行横坐标作一条平均含量线,与纵坐标相交处指示的含量即为该元素在这一地段的背景值。根据远离矿体处样品中元素含量波动范围,由波动上限处,平行横坐标作直线,与纵坐标相交处指示的含量,即为该元素在这一地段的背景上限。直方图解法确定背景值及背景上限是建立在元素在地质体中一般均呈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的基础上。应用这种方法时,首先统计绘制元素各含量的频率直方图;然后根据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

37、)特点,确定众数(Mo) 用其代表背景值;确定均方根差(离差) 并以计算背景上限(或称异常下限 Ca)。其具体步骤如下: 1将参加统计的含量,由低到高按一定的含量间隔(或含量对数间隔) 进行分组,分组数目在正常地区一般 5-7 个或更多,并统计各组样品的频率( 或频数)。2以含量(或含量的对数 )为横坐标,以样品出现的频率(或频数)为纵坐标,绘制直方图。3在频率(或频数)最大的直方柱中以左顶角与右邻直方柱相应顶角相联,以右顶角与左邻直方柱相应顶角相联,二连线的交点在横坐标上投影为 Mo,即为所求的背景值 Co(或背景值的对数值)。 4通过各直方柱柱面,作一钟形曲线,在 Mo 两侧曲线基本上相互

38、对称。5由频率或频数的极大值的 0.6 倍处,作一平行横坐标的直线,与曲线一侧相交,其横坐标长度即为(或 log)。由 Mo 向右量取 23 倍的 (一般取 2),该处所指示的含量( 或其对数值)即为背景上限( 或其对数值)。三、概率格纸图解法应用这种方法时,统计元素各含量的累积频率并在概率格纸上绘出各含量组累积频率分布点的连线。然后根据其在概率格纸上反映的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特点,确定背景值及背景上限。其具体作法、步骤如下:1将参加统计的各样品含量根据适当的含量间隔(或对数含量间隔) 进行分组(要求同前),并分别统计各含量组中含量出现的频数、频率及累积频率。2根据元素分布型式(正态分布

39、或对数正态分布 )选定横坐标(含量或含量的对数值),并根据含量间隔(对数含量间隔)在概率格纸上确定横坐标刻度数值。将各含量组的累积频率值投点于图上,联结相邻各点,形成累积频率曲线。 3联线与累积频率为 50%线的交点的横坐标( 中位值) 即为背景值(或其对数值)。联线与累积频率为84.1 (或 15.9)线交点的横坐标与中位值间线段长度,即为 (或 1g)。联线上累积频率为 97.7%的点横坐标即为背景上限(或其对数值 )。 根据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 的特点和上述资料可以说明,在背景地区各含量累积频率在概率格纸上近于成 直线分布 。它反映了单一地球化学作用形成的单一母体 。在异常地区,有

40、多种地球化学作用,有 多个母体 ,因而各含量累积频率点在概率格纸上,一般成为由二条以上的斜率不等的直线所综合形成的 曲线 。其中一条直线应反映背景,其余的应属异常。 四、计算法当元素呈正态分布时,可利用计算算术平均值的方法,当元素呈对数正态分布时,可利用计算几何平均值的方法。其公式分别如下:28.资料的整理一、原始资料的整理 地球化学找矿的原始资料,包括采样记录本、地质观察记录本,各种送样单,分析及鉴定报告、现场测定记录、测量成果、有关照片等,这些原始资料应登记造册,清理审核并作为日常工作有专人负责,建立使用制度。二、实际材料图的编制实际材料图,是一种客观地反映地球化学找矿中采样点的位置、编号

41、及样品分析成果等实际材料的图件。属于这类图件的有采样位置图、原始数据图。地球化学平面剖面图及剖面图和塔状图等,也基本属于这种图件。29.地球化学异常的解释与评价所谓异常解释,就是要说明出现地球化学异常的原因,而异常评价则是分析确定异常地段的含矿性。 矿异常与非矿异常的一般特征:矿异常:地质条件有利。异常形态比较规则,连续性好,规模较大,异常强度高,有浓集中心,有渐变的趋势,组分复杂,具明显分带。非矿异常:地质条件不利于成矿,异常形态没有一定规则,连续性差,规模小,强度低,没有浓集中心,无明显渐变的趋势,组分简单,分带不明显。(2)研究异常中元素存在形式,采取偏提取技术区分矿异常和非矿异常矿异常

42、:主要呈硫化物相,氧化物相,自然单质矿物,易提取。非矿异常:主要呈硅酸盐,结合相,吸附相,难提取(3)总结工业矿体异常与非工业矿体异常特征的差异,区分矿体异常和矿化异常(4)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如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区分矿异常与非矿异常,矿体异常与矿化异常2、判断矿体位置(1)利用元素分带判断(2)利用元素对比值判断矿体剥蚀情况3、预测矿床矿石类型1.论述铁冒的特征及找矿意义。答: 铁帽就是遭受强烈氧化、风化或分解的含铁锰岩石(矿石)铁帽主要由铁锰氧化物和硅质所组成,呈多孔蜂窝状构造。硅质和铁锰氧化物可保持被溶解消失了的矿物的形状或充填在孔洞里,而呈原矿物假象。铁帽大多为红色、褐红色、褐黄色,有

43、的也呈褐黑色,常常呈正地形突出于地表。真的铁帽是指含硫化物、氧化物风化后形成的铁的含水氧化物土状或结核物质。由于高价铁具特征的红褐色,铁帽极易识别。其他成因铁帽通常被称作假铁帽。找矿意义:1 根据残存率推测矿石类型及品位 2 铁矿本身的经济价值:当具有一定规模和铁含量较高时,可直接作为铁矿开采利用。答:根据热液迁移、运动和热力学因素,热液矿床原生晕的形成作用有:渗滤和扩散作用。渗滤作用是热力在压力梯度的作用下形成的,是热液迁移的主要方式。 扩散作用是在体系浓度梯度的作用下形成的,速度较慢。影响因素:1、元素自身的地球化学性质 2、含矿热液本身性质 3、构造裂隙 4、围岩性质5.试析对第一环境问题的认识。答:第一环境问题:自然灾害和自然演化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