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双语中学 2018 届高中一年级第一次招生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1. 据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旧贵族诬告商鞅“谋反” ,商鞅惨遭车裂之刑,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在商鞅变法的内容中,最能触动旧贵族利益的是A.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B.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C. 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D. 建立县制【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法令规定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其中,最能触动旧贵族利益的是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由此可知,ABD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C。2. 中国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于 2014 年 9 月 19 日至 21 日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下列事件与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关的是A. 文成公主入藏B. 张骞出使西域C. 玄奘西游D. 昭君出塞【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汉武帝公元前 139 年,派遣张骞出使大月氏,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千古丝绸之路,中原汉族政权力量延伸到了今天新疆以西。由此可知,ACD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B。3.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是诗人金榜题名后在京城写下的诗句,该诗人是生活在2A. 秦汉
3、时期B. 隋唐时期C. 两宋时期D. 明清时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唐诗的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要求选出与之相关的诗作者,根据所学知识,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登科后 ,选项中 B 符合题意,故选 B。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辉煌的隋唐文化4.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工程建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战国时期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B. 我们今天见到的长城大都是清朝修建的C. 大运河开凿于隋炀帝时D. 故宫修建于明朝,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
4、是中国古代著名建筑的知识,其中 A、C、D 选项所述内容均是正确的,而 B.我们今天见到的长城大都是清朝修建的,是不正确的,是明朝修建的,故答案选B。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时代特点鲜明地明清文化5. 宋代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宋史也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记载,出现该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A. 南北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B. 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C.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D. 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答案】B【解析】3根据题干材料“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经济重心南移,出现经济重心南移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原人南迁带
5、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由此可知,ACD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宋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主要原因,属于理解层面,难度较大。A 项南北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C 项南方自然条件优越、D 项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都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但都不符合题意,本题旨在考查“最”主要原因,因此 B 项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符合题意。因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6. 纪录片百年中国中提到“1900 年,路灯开始在北京出现。灯光映照着景山前的排楼上弘佑天民四个大字。而此时慈禧太后正行进在西逃的途中,只留下京师的子民们直面战争的苦难。联军成了北京城的主宰,日本兵在城里大肆搜刮财
6、物,美利坚的军队在紫禁城里阅兵以炫耀武力,法兰西的官兵在进行马球比赛,只是坐骑换了中国的毛驴。 ”材料中的“战争”是指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 “1900 年”等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1900 年春,义和团发展到京津地区,义和团的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6 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两千多人,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由此可知,ABC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属于识记层面,难度不大。记忆鸦片战争
7、的时间是 1840 年至 1842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是 1856 年至 1860 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是 1894 年至 1895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是 1900 年。即可得出答案。7. 2014 年 6 月 22 日下午,美国旧金山举办纪念辛亥革命元勋黄兴诞辰 140 周年活动,100 多位社会各界人士在中国城全美黄氏宗亲总会大厅出席活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社会演变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竖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A. 三民主义4B. 变法图强C. 实业救国D. 民主、科学【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中国同盟会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 ,孙中山
8、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 、 “民权” 、 “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由此可知,ABD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C。8. 中国有“桥的国度”之称。遍布神州大地的桥,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显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宛平城外的卢沟桥,这座华北第一大联拱石桥已经静静地横卧在永定河上达八百年之久,岁月的风霜在它身上留下太多的历史痕迹和文化印记,值得后人品读、深思。以下事件与卢沟桥紧密相关的是A. 九一八事变B. 一二八事变C. 七七事变D. 八一三事变【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题干材料中“宛平城外的卢沟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9、1937 年 7 月 7 日晚,日军在卢沟桥附近制造侵华事变,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由此可知,ABD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C。9. “当年分田做主人,今岁分田奔小康。 ”对联中的两次分田分别指的是A. 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C. 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题干材料中“当年分田做主人”是指 1950 年土地改革,题干材料中“今岁分田奔小康”是指 1978 年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此可知,ABD 三项不符合题意,5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属于理解层面,有一定的难度
10、。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即“当年分田做主人” 。1978 年以来农村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即“今岁分田奔小康” 。10.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它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开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B.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C. 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D. 经济
11、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现在,我国已经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由此可知,BCD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A。11.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爱迪生发明的一系列电器的主要作用是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立体交通的新时代A. B. C. D. 【答案】C【解析】本题是排列组合型题目,可以用排除法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在许多的生产部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6生产的发展。内燃机的发明和应
12、用对交通运输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人类进入了立体交通的新时代。因此项不是“共同之处” ,排除含有的 ABD 三项。C 选项正确。12. 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凡尔登战役五四爱国运动巴黎和会的召开三国协约的形成A. B. C. D. 【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凡尔登战役是 1916 年;五四爱国运动是 1919 年 5 月;巴黎和会召开是 1919 年 1 月;三国协约的形成是 1907 年,正确的顺序是。故选 B。13. 2017 年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100 周年,这场革命在历史的长河中掀起过巨大的浪花。这里的“浪花”主要是指A.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B. 诞生了世界
13、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 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D. 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B 项符合题意;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的是二月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是二月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的是无产阶级统治;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是苏联斯大林时期经过两个五年计划之后。A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14.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 20 世纪 80 年代的改革开放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该学者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二者A. 处于相同的国内外经济环境7B. 都正确处理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C. 都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 都
14、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特征是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的关系来发展社会经济,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中国 20 世纪 80 年代的改革开放同样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突出了市场的作用。B 项符合题意;苏俄新经济政策时面临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和国内外的敌对, 20 世纪 80 年代的中国政局稳定;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开展于斯大林时期,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确立;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开始实施于 1928 年,中国的工业化开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由此分析 ACD 不合题意,故此题选 B。15. 希特勒上
15、台后,纳粹党打击德国共产党的事件是A. “国会纵火案”B. 迫害犹太人C. 慕尼黑阴谋D. 突然进攻波兰【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德国法西斯的恐怖政策,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发生在 1933 年 2 月27 日的国会纵火案,是德国纳粹党策划的焚烧柏林国会大厦,借以陷害德国共产党和革命民主力量的阴谋事件,B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法西斯势力的猖獗16. 中国常用“饮鸩止渴”来告诫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将来之祸患。世界现代史上英法曾把“饮鸩止渴”的绥靖政策推向顶点的会议是A. 巴黎和会B. 华盛顿会议C. 雅尔塔会议D.
16、慕尼黑会议【答案】D8【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38 年 9 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签署了慕尼黑协定 ,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 10 天之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企图将祸水引向苏联。慕尼黑会议把绥靖政策推向顶点。D 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 D。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绥靖政策推向顶点”是解题的关键,1938 年 9 月的慕尼黑会议把绥靖政策推向顶点。17. 为祭奠在战争中死难的国民,增强当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与珍爱和平的情感,二战以后出现的现象包括托尔斯泰创作战争与和平毕加索创作格尔尼卡设立大屠杀受害者纪念日设立国家公祭日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
17、学知识可知,托尔斯泰创作战争与和平完成于 1869 年,明显不符合题意,故可排除;毕加索创作格尔尼卡是在 1937 年,在二战之前,不符合题意,故可排除;因此,在四个选项中有的,都不能选,所以此题选 D。18. 20 世纪 70 年代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70 年代后,日本就要求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这一事实说明A. 日本想称霸世界B. 日本想主导世界C. 日本政治野心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膨胀D. 军国主义在日本逐渐复活【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日本就要求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体现的是日本追求政治大国9地位的表现,说明日本政治野心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膨胀。故选 C。19. 美国的
18、核动力航空母舰采用了当时最新科技成果,造价 45 亿美元,连续航行 25 年才需要更换一次燃料,被誉为“海上钢城” 。它是 20 世纪美国最后一艘水上“巨无霸” ,用美国第 33 位总统的名字命名颇具深意。该舰的建造体现了美国杜杜鲁门号航空母舰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掌握着先进的科学技术企图称霸世界的野心具有强大的军事力量A. B. C. D. 【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核动力航母采用了当时最新科技成果说明美国掌握着先进的科学技术;造价 45 亿美元说明美国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核动力航母是先进的军事装备也说明美国具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该航母采用美苏冷战期间的总统的名字命名颇有深意,即美国在二战后
19、企图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符合题意的有,故选 B。点睛:解题时根据材料逐句分析出相关信息,如从航母造价和技术层面、航母命名、航母用途方面分析,尤其对航母命名方面,重点分析美国总统杜鲁门所处时代和美国的战略意图,从而得出的说法也是可以从题干中得出的。20. 到 2000 年底,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了 112 个月,超过了美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增长期。与此同时,美国经济保持着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10A. 美国在二战中大发战争财B. 美国成为最大负债国C. 罗斯福新政推动经济发展D. 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20 世纪 90 年代,
20、美国政府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故选 D。考点:美国经济的发展新经济的出现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准确识记,掌握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21. “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 69 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从此后被分裂为 15 块碎片。 ”材料反应的历史事件是A. 苏联解体B. 独联体的成立C. 东欧剧变D. 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 69 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
21、忽然间彻底倒塌了,从此后被分裂为 15 块碎片”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苏联解体。1991 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A 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 A。22.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 2017 年 12 月 6 日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对此, 环球时报评析“特朗普真捅了马蜂窝,中东山雨欲来” 。中东地区长期战乱和冲突不断,导致这一地区局势复杂的主要原因是大国在中东的利益争夺巴以冲突宗教矛盾11民族矛盾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历来,中东地区的领土之争、宗教矛盾、阿拉伯民族与以色列之间的民族矛盾,造成了巴以冲突不断。而且,二战结束以后,中东地区战乱和冲突不
22、断,其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十分丰富,列强从自己利益出发,在此进行了长期的角逐。大国的介入,使问题更加错综复杂。故此题选 A。23. 有人评论当今国际局势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角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一评论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是A. 美、日、西欧三足鼎立B. 全球化C. 和平与发展D. 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开始出现了“一超”与“多强”并存的多极化趋势。 “一超”指美国, “多
23、强”指中国、欧盟、日本和俄罗斯。所以此题选 D。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24. 空闲时聊天发红包,拍照发个朋友圈,付款二维码扫一扫,据统计,目前微信活跃用户达到 98 亿,微信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便捷的交流方式源于12A. 航天技术的进步B. 生物技术的突破C. 网络技术的发展D. 新材料技术的应用【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微信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在电子计算技术的基础上网络信息技术的产物,C 项符合题意;ABD 均与题干无关,故选 C。25. 牛顿、达尔文、马克思分别从不同领域揭示了世界的客观规律,牛顿的主要研究成果
24、是A. 创立科学社会主义B. 建立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C. 提出相对论D. 提出进化论【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牛顿在 1687 年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故此题选 B;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故可排除 A;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故可排除 C;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故可排除 D。第二卷:材料分析题(共 50 分)2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3材料二:到 1825 年英国的生铁已经超过法俄美德四国的产量总和,到 1840 年英国商船吨位居世界第一;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额的 47%,商品出口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
25、21%,英国半数以上的工业品销往国外,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材料三:煤的大规模开采的使用,在提供动力以推动工厂的开办和蒸汽机的运转,并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又释放出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其他有害物质。18世纪伦敦上空出现烟雾现象,造成植物枯死。晾晒的衣服变黑,即使白天也需要人工照明,甚至还造成许多居民患病或死亡。请回答: (1)材料一中出现的机器是什么?发明者是谁?它把人们带进什么时代?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表明英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4)结合材料三,你认为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应吸取什么经验教训?(选择两点回答)【答案】 (1)改良蒸汽机。瓦特
26、。蒸汽时代。(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或英国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答对一条即可,(3)环境污染问题(4)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护环境;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解析】【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图片上的人物和机器是瓦特和改良的蒸汽机;通过对工业革命相关史实的回顾可知,改良的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2)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可知,工业革命的发生使英国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飞跃,从而得出结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通过对材料三的分析可知,工业革命在推动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144)此题应结合工业革命造成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来归纳经验教训。从工
27、业革命的影响来看,工业革命在推动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在我国的经济建设过程中,就要注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等。27.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二:1858 年,林肯说:“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不住的 。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材料三:内
28、战前,林肯又说:“没有其他选择,只好动用政府的军事力量,用武力来抵抗推翻政府的武力,用武力保卫政府。 ”材料四:林肯说:“我利用我的职权,正式命令并宣告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陆海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引用的是哪一文件?它是在什么时间发表的?(2)材料二中,林肯所说“裂开的房子”是指什么意思?材料三中,林肯主张用什么方法解决“裂开的房子”的问题?(3)材料四的内容出自什么文件?它是在哪一次战争中发表的?(4)分析上述材料中所提到的两次战争分别扫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什么障碍?两次战争起了什么共同作用?【
29、答案】 (1) 独立宣言 。1776 年 7 月 4 日。(2)美国南北方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无法调和。武力(或军事力量)(3)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美国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4)英国的殖民统治、奴隶制度。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详解】 (1)依据材料意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摘自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发表的独立宣言 ,其发表时间是 1776 年 7 月 4 日。15(2)依据材料中的时间可知,这是林肯在美国南北战争之前说的话。据此可知,林肯所说“裂开的房子”是指美国南北方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无法调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南北战争的爆发已不可避免,政府只有用武力(或军事力量)来维护国
30、家的统一,所以林肯主张用武力解决“裂开的房子”的问题。(3)依据材料内容可知,林肯颁布法律解放了黑人奴隶,由此可知该文件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发表于美国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期间。(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南北战争废除了美国的奴隶制度。它们的共同作用是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以前的世界史,基本上是地区史或国别史的拼凑;之所以如此,绝不是因为历史学家们无能,而是由于那时的世界尚未连成一片。直到这一事件以后,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材料二: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
31、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材料三:这次改革为俄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就像列夫托尔斯泰在长篇小说复活的开篇所写的那样:“一切都翻了个个儿,一切却又刚刚开始。 ”回答: (1)写出与材料一、二、三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2)材料三的历史事件的领导者是谁?该国通过改革废除了什么制度? (3)请写出最能体现材料二中日本改革性质的具体措施。(4)结合材料,请你谈谈在改革开放、借鉴外来文明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写两条内容)【答案】 (1)新航路的开辟、明治维新、俄国 1861 年改革或
32、农奴制改革。(2)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农奴制度。(3)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4)要勇于创新,大胆改革;对外来文明要进行选择性的取舍(或对外来文明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解析】16【详解】 (1)依据材料一中的“直到这一事件以后,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这一信息可材料一所涉及的事件是新航路的开辟;依据材料二中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这一信息可知材料二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是明治维新;依据材料三中的“这次改革为俄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是俄国 1861 年农奴制改革。(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 18
33、61 年农奴制改革的领导者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这场改革废除了俄国的农奴制度。(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中能体现资产阶级利益,并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主要有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等。(4)此题主要是要求学生依据俄国 1861 年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与经验,来谈一谈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启示。据此可从改革要符合具体国情、改革者要勇于创新,对外来文明的学习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等方面组织答案。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英法美德力量对比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1860 年世
34、界工业生产量 1 2 3 41910 年世界工业生产量 3 4 1 21910 年殖民地面积位次 1 2 4 517材料三材料四一位历史学家在谈到 20 世纪初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 ,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文明交往的哪两种方式? (2)造成材料二中帝国主义间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下图中的斜线部分和方格部分分别表示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是什么?材料三左图的漫画表明两大集团之间的核心矛盾是哪两国的矛盾? (4)请你根据材料二、三的分析,谈谈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材料四中最终引爆这支“火药桶”的“火星”具
35、体指哪一历史事件?它最终引发了什么重大事件的发生?【答案】 (1)和平交往;战争冲突或暴力征服。(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3)三国协约、三国同盟(顺序不能颠倒, 。英国与德国。(4)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日益激烈。(5)萨拉热窝事件;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解析】【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亚历山大,他通过征战建立了地跨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客观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图二是马可波罗,在元朝时来到了中国,传播了西方的文明,加强了中西的文化交流。由此可见,古代文明交往的方式主要有:和平交往、战争冲突或暴力征服。(2)材料二主要反映了 1860 年到 1910 年之间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力量对比。依据所学知识18可知,造成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在这一时期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一战前欧洲形势。斜线部分是三国协约,方格部分是三国同盟。两大军事组织的核心分别是英国与德国。(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日益激烈,这也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5)此小问实际上是让学生回答一战爆发的导火线,依据所学知一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