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模块1 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671167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块1 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模块1 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模块1 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模块1 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模块1 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模块 1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在本模块的学习中,您要努力达到如下目标:(1 )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标准1.1.1 ,1.2.1,2.1.1,2.2.2,2.2.3)(2 )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育技术与新课程的关系(标准1.1.1,1.2.1 ,1.2.2)(3 )明确此次培训过程中所要实现的目标和完成的任务,了解培训的方式和内容(标准1.4.1)(4 )了解利用技术手段进行交流的重要性及方式,培训主讲教师与受训学员的相互认识与初步了解,主讲教师与学员、学员之间建立运用各种方式交流的意识(标准1.2.4 , 3.4.3,3.4.4,3.4.6)(5 )形成学习小组,在小组活动中体验协

2、作学习的过程;在对个人活动、小组活动评价与反思的过程中形成反思的意识(标准1.3.2)学习时间建议学习时间:250 分钟学习内容概要活动评价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将参加以下学习活动,活动的内容、任务以及每项活动在整个模块所占的评价权重已经在下表中列出。 活动编号 活动内容 活动任务 活动评价活动 1 明确培训方式和成果 20%活动 2 走进新课程和教育技术 您需要在讨论区就新课改的理念和实 30%践发表您个人的看法。您需要在讨论区围绕教育技术的相关概念发表您个人的看法。 活动 3 初步策划选题您需要在作业区提交一份个人选题计划表。50%对本培训课程中模块栏目、学习活动形式的说明 1模块组成栏目的

3、说明本培训课程共分 9 个模块,对每个模块中所涉及的相关栏目说明如下:1 学习目标:阐述本模块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该目标与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标准的条目一一对应。2 学习内容概要:用概念图的形式来描述本模块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帮助学员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3 您的学习成果:描述在完成子任务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学习成果。4 活动说明:针对具体的活动,对其活动目的,本活动中学员要完成的具体任务以及学习建议时间进行概要说明。5 理论导学:概括相关知识体系,以帮助学员对有关概念、原理的理解,使学员在参与过程中掌握各种教学理论、策略与方法等。6 提示卡:启示学员思考,以深化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并加深学员在意识与社会

4、责任方面的认识。或者提示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7 总结:对本模块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学员进行回顾和反思,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8 练习:通过练习的方式来帮助学员巩固对本模块重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2学员学习活动的说明在本培训课程中,每个模块都由多个活动组成,每个活动都以任务为驱动,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设计多样的实践性的参与活动使学员掌握各个知识、技术与方法。具体而言,本培训课程中学员所涉及到的学习活动包括阅读资料、观摩教学案例、观看专家视频、记笔记、参与在线讨论、做作业、做练习这七类。其中“参与讨论、做作业、做练习”为表现性任务,是对学员最终评价的主要依据,“阅读材料、

5、观摩案例、观看专家视频、记笔记”为伴随性任务,作为完成表现性任务的一种学习手段。1 阅读资料:本培训课程中所提供的链接阅读资料一般都是对相关概念、理论与方法的较为全面的介绍和阐述(而理论导学则是围绕培训目标,对关键知识点的提炼和说明),目的是帮助学员更深入、全面地理解理论导学中的相关概念或原理,除此以外,阅读资料还包括对技术操作步骤的详细说明。2 观摩案例:案例包括优秀教学设计方案和教学视频,实施教学环境包括多媒体教室和网络教室两种。在培训课程中,让学员观摩优秀案例,一方面是为了让学员能够更好地结合具体案例来理解相关抽象理念,另一方面,学员通过观摩更多的优秀案例,可以开阔眼界,可以直接模仿、迁

6、移到自身的教学中去。3 观看专家视频:专家视频主要是对核心概念、理论的讲解,或是对相关教学案例的分析的点评,或是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提供相关学习建议等,以启发思考,帮助学员抓住重点。4 做作业:作业需要学员完成后,提交到网络培训平台课程学习里相应模块的学习活动里,供教师来批阅。在不同的模块中,涉及到作业形式也是不同的。学员在做作业前,要明确作业的提交截止日期、提交位置和作业的命名方式。5 参与讨论:这种学习活动指的是学员在培训平台的序列化活动里参与远程在线讨论,在参与讨论时,注意围绕着讨论的主题发表个人见解,针对其他学员的观点进行回复和评论等。6 记笔记:在培训课程中,每个学员都有自己的在

7、线“ 笔记本 ”,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随时将摘录的知识点,自身的学习心得和收获,学习反思等放入到笔记本中。7 练习:在每个模块后都提供一份练习题,供学员在每个模块学习完毕后进行巩固和自测。活动 1:明确培训方式和成果 活动说明:活动目的:本活动会让您明确培训方式和成果。建议学习时间: 90 分钟1本项培训的目标本项培训的目标是希望教师们通过自身的体验,意识到信息时代应该如何更新教育观念,学会将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明确如何才能合理、有效地运用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化,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并将之应用于自身专业发展、优化教学效果上。理论导学: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

8、计是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新兴学科,是教育技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那么什么是教学设计呢?形象地说,教学设计是为老师们在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架设的一座桥梁。是把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转换为教学实践的一门桥梁科学。2本项培训的成果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本项培训安排如下 9 个模块的学习。通过这 9 个模块的学习,您将会有大量的机会和来自不同领域的教师们研讨教育技术应用的理论、方法和实践,并以正在教或将要教的课程内容为对象,共同探讨和体验教育技术的应用方法。在 9 个模块的学习过程中,您将获得以下成果:(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设计成果供教学使用

9、的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设计成果包括一份教学设计方案和支持该方案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含教学资源应用计划表)。其中教学设计方案包括: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资源列表、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评价方法。教学设计成果样例(以下为推荐学习的参考案例):1七颗钻石(小学语文 网络环境)2in the fast food shop(小学英语 网络环境)3勾股定理(初中数学 多媒体环境)4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初中化学 多媒体环境)5沙溪风土人情(小学语文 非网环境)(2)各种评价工具 教学设计方案评价工具教学课件评价工具教学设计成果评价量表(3)学习记录网络平台讨论区

10、和作业区要求提交的讨论主题和相关作业网络平台中“ 笔记本” 中的相关个人学习摘要和记录网络平台跟踪记录地基础数据,如登录次数等自评与互评的数据以及问卷调查的数据3本项培训的方式本项培训采用依托网络培训平台、任务驱动式远程培训模式,努力贯彻“任务驱动、强调活动、强调参与”的指导思想。之所以采用任务驱动式培训的模式,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教育技术能力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能力,亲自参与和体验可降低您在后续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难度,会使您对教育技术的理论、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需要指出的是,这里强调通过您参与任务和活动的方式来学习教育技术,并不表示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仅仅是技能性的,教育技术的应

11、用不仅仅是方法、手段上的革新,更为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变革,因此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必然会涉及到理论、方法和技术三个层面的培训。请您在参与培训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这一点!其次,采用听专家报告的方式来培训理论、方法,往往容易使人产生疲劳感。采用任务驱动式培训,可以使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理论、方法在实践中变得鲜活起来。此外,本项培训通过案例观摩与网络在线研讨、设计真实的任务等丰富多样的自主学习和在线合作学习活动,使您在学习活动中领会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的价值。理论导学:任务驱动式培训方式常见的培训方式有:集体讲座、案例研讨、任务驱动式、问题解决式、实践操作式、师徒式、讨论

12、式等。任务驱动式培训方式是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一种培训模式,它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一系列的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实践,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这种方式强调体验和活动参与,突破了传统理论培训的枯燥感和技术培训的机械性,学习者是在真实的应用情境中进行知识和技术的学习,使理论、方法、技能和真正的应用实践有机结合,因此,任务驱动式培训已受到越来越受到培训项目和学校教育的关注。4本项培训的评价方法我们认为,一张试卷、一篇论文是无法真正评判教师教育技术能

13、力的高低的。本项培训更加关注培训的过程以及教师在培训后的工作中能否继续应用教育技术以促进自己的教学,也就是说,我们将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思路和方法,从培训课程的九个模块所需完成的作业以及您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一级指标 权重 模块 1 培训准备 8%模块 2 编写教学设计方案 16%模块 3 选择教学用的媒体 8%模块 4 理解和熟悉信息化教学资源 8%模块 5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收集与简单处理 8%模块 6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集成与开发 8%模块 7 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成果 8%模块 8 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 8%模块 9 培训的总结与提高 8%学习态度 10%小组协作情况 10%总计 100%活

14、动 2:走进新课程和教育技术 活动说明:活动目的:本活动的目的是帮助您了解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育技术的基础知识和理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任务说明:讨论 1:您需要在序列化活动里就新课改的理念和实践发表您个人的看法。讨论 2:您需要在序列化活动里围绕教育技术的相关概念发表您个人的看法。建议学习时间: 90 分钟1认识新课程的理念2001 年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 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 号)精神,教育部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计划,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

15、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无论您是否接受过新课程的培训,亦或您是否有过新课程教学的实践,我们仍然相信您对新课程是有所了解的。请认真思考下列四个问题,在阅读资料和观摩案例的基础上,结合下面的理论导学内容,将您的思考结果提交到序列化活动里“新课改的理念和实践”下,在阅读思考过程中,您还可以随时在笔记本中摘录要点和记录心得。(1)思考问题:您认为新课程体现了哪些主要理念?您认为新课程改革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您认为实施新课程中的问题有哪些?难点是什么?您在新课改实践中开展了哪些尝试?有什么感受?(2)阅读资料:1 课程改革的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

16、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2 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结构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 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 等课程3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观与学生观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 ) 4 新课程改革中的评价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

17、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3)观摩案例:1北魏孝文帝改革(初中历史 多媒体环境)2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小学数学 多媒体环境)3日月潭(小学语文 多媒体环境)理论导学: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 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 号),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1课程改革的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

18、同志关于“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2新课程改革内

19、容新课程改革包括教学内容和教与学方式的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涉及教学理念、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和教材等方面的改革;教与学方式的改革则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由传递灌输转向以“启发、诱导、点拨” 为特征的启迪诱导方式,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主宰、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支持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自主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的学习方式则要求由被动接受转向以“自主、协作、探究”为特征的主动建构方式,学生不再是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知识的存储器,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习过程的主人。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

20、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 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1、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整个改革将分为两个阶段实施:2000-2005 年,完成新课程体系的制定、实验和修订;2005-2010 年,逐步在全国全面推行新课程体系。需要指出的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培养 21 世纪所需的创新人才。这就要求课程改革既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育,又要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道德情操的培养。换句话说,对于传统教学我们应该采取“扬弃”的态度,既要

22、看到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一面,也要看到其中不足的方面。一方面,应该在重视系统知识教育的前提下,加强对该传授什么样的知识以及如何传授的研究,以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系统知识的学习过程,使科学知识的传授更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另一方面,不仅要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要加强怎么培养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使创新人才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上文摘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 年 6 月 7 日)http:/,有改动 2了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学校教育再次面临严峻的挑战。现行学校教育方式在未来社会前景如何?

23、信息技术的发展最终会为教育方式带来什么样的变革?以及如何推进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同时,“教育技术”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高频词汇,但是到底什么是教育技术以及应该如何有效运用教育技术却是一个每一位教育管理人员、教师不一定十分清楚的问题。请阅读下面的资料,结合理论导学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并将思考结果提交到序列化活动里“教育技术相关概念辨析”下。(1)思考问题:什么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教育技术与教育、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教育技术与教育改革的关系 (2)阅读资料1 教育技术的定义在 80 年代,我国关于电化教育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1)

24、1983 年的定义:“ 电化教育,简单的说,就是指利用现代化的声、光、电设备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萧树滋,1983)2 教育技术 94 定义1994 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简称AECT)出版了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一书3 当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与发展趋势由 94 定义可知,教育技术学的研究领域应当包括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的理论与实践4 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我们即将进入的 21 世纪,将面

25、临人类文明史上的又一次大飞跃棗由工业化社会进入到信息化社会。21 世纪,既为我们带来新的机遇,也为我们带来新的挑战理论导学:教育技术相关概念辨析1教育技术定义1994 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发布了著名的 AECT1994 定义(简称“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理解 94定义时,应该特别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教育技术是以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为研究对象(我们国家一般强调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第二,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设计 、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或五个范畴)。近十年

26、来,教育理论的不断创新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都促使教育技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一领域的学者对教育技术的概念也有了新的理解,这里我们不打算去详细介绍教育技术的各种定义和理解,但对于的教师来说,仍然有必要很好地掌握教育技术的本质,并把教育技术有效地应用于自己的实际工作当中去。所谓教育技术的本质(也称质的规定性)是什么呢?通俗地说就是“运用技术手段去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效率与效益的理论与实践。”这里所说的“技术”既包括有形的“物化技术” (物化技术中又分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也包括无形(观念形态)的“智能技术”;既包括现代技术也包括传统的技术。2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概念辨析

27、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这两个概念虽然有着天然的渊源,教育技术必须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但却并不同于信息技术。如前所述,教育技术中所指的技术包括有形(物化形态)技术和无形(观念形态)技术两大类(转引自何克抗、李文光,2002)。有形技术主要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物质工具,它往往通过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或者幻灯、投影、电影、视听器材、计算机、网络、卫星等各种教育教学体表现出来,即包括我们通常说的传统媒体,也包括现代媒体。无形技术既包括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过程中所运用的技巧、策略、方法,又包括其中所蕴含的教学思想、理论等。有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依托,无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灵魂,这才是教育技术的真正内涵。教育

28、技术的有效应用,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地选择有形技术,将其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而信息技术是指一切能够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技术,主要指和信息的产生、获取、表征、传输、变换、识别和应用有关的科学技术(南国农,2001)。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信息技术通常有视听技术、数字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技术等。3教育技术与教育改革自 80 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都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快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我国也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教育部前任部长陈至立在为中国教育报19

29、98 年 5 月 18 日创办的题为“制高点现代教育技术” 专题新闻版撰写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文章中强调指出(转引自:何克抗,1998 ):“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并号召“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课程改革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是教育改革中的两大核心问题。2001 年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中关于这两个问题的改革都提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在

30、教学过程方面,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教材开发与管理方面,提出“ 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活动 3:初步策划选题 活动说明:活动目的:本活动的目的是帮助您了解如何选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内容,使您一步步做好选题和策划的工作,以便后续模块的学习。任务说明:作业:您需要在作业区提交一份个人选题计划表。建议学习时间: 50 分钟1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选题的依据信息技术并

31、不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也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用基于技术的方法来实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设计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时,首先需要考虑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所选的课题必须要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资源工具、协作工具、情感激励工具等的优势,以便于教学实施过程中能够使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更广的认知范围和更深的认知深度。请观摩下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案例,结合您的教学实际,思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选题的依据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并分析您目前所教的教材,进一步思考和确定您的选题。在此过程中,可以将您的心得记录在笔记本中。1七颗钻石(小学语文 网络环境)2in the fast food s

32、hop(小学英语 网络环境)3日历中的方程(初中数学 多媒体环境)理论导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如何选题?基于信息技术的环境如果运用得当可以对教学提供下列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丰富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多种多样的交互方式、不受时空限制的协作交流、以及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在考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选题时,不仅要根据当前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上述特点,2填写、提交选题计划在确定您的选题后,请将“选题计划模板”下载到作业文件夹的“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设计成果”的根目录下,重名文件名为 “一节课选题计划.doc”。在选题计划模板上填写

33、各项内容,注意每一项内容您都要认真填写,而且务必是您填写的。1选题计划模板登录网络培训平台,并且将您的选题计划上传到“作业区”中,作品的标题是“学员名_ 学科_选题计划”。(查看:作业样例 1 作业样例 2 )提示卡:小建议您还可以在讨论区或是利用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其他同组学员或者是辅导老师征求对您选题计划的建议,并对您的选题计划进行不断修正和调整。模块 1 总结与练习 1总结1、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新课程改革包括教学内容和教与学方式的改革。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即培养 21 世纪所需的创新人才。新课程强调改变过去课程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34、强调既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育,又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道德情操的培养,对课程学习方式、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目标,构建出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 教育技术的内涵和外延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教育技术的根本功能就是利用技术手段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从而实现教学效果、效率和效益的最优化。教育技术中所指的技术包括有形(物化形态)技术和无形(观念形态)技术两大类。教育技术不同于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指一切能够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技术,但教育技术必须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推动课程改革和教学方式的深化改革。本模块学习完毕后,您还可以继续查阅有关现代教育技术作用方面的资料和新课程改革的案例,进一步理解现代教育技术对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意义。2练习 (习题下载) (1)新课程改革包含哪些内容?(2)你对新课程理念如何认识?(3)你对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型教与学方式如何认识?(4)你如何理解教育技术的本质?参考答案关闭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