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聊职院发201142 号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是学院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之一,是学院优化结构、凝炼特色、提高质量、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根本任务。为积极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 ”发展建设规划 等文件,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建设规划。一、 “十一五”专业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十一五”专业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十一五 ”期间,学院 坚持围绕区域 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职业岗位出现的新变化、新情况、新要求,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优化专业结构,突出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
2、,拓宽服务领域。21专业建设发展思路更加明确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为基础,主动适应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动态变化,加强特色优势专业建设与改革,适时论证开设新专业,淘汰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学院发展定位不相适应的专业,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2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学院根据社会需求,积极主动调整专业结构,专业数量从 2005 年的 30 个增至目前的 39 个,3个专业停止招生,5 个专业更改名称。经过五年的建设,形成了涉及 8 个高职专业大类的招生专业体系,确定了 7 个重点建设的专业群,初步
3、形成了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布局。3专业特色更加鲜明 学院在专业建设中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重视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形成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一定影响的品牌、特色专业,专业建设与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带动了专业建设整体上台阶、上水平。护理、建筑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会计电算化等四个专业被山东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二)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一五 ”期间专业 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 绩,但也还存在着一些专业特色不鲜明、专业发展不平衡和服务地方经济特3点不突出等问题,有待“十二五” 期间解决。二、 “十二五”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4、,按照“教高200616 号文件”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的要求,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 发展建设规划为依据,落实“服务社会设专业,依托行业建专业,校企合作强专业”的理念, 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以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院自身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以相关医学类专业为品牌、以工程技术和财经服务类专业为特色的多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群,突出专业特色,使专业建设提高到一
5、个新的水平。三、 “十二五”专业建设目标重点打造 57 个品牌特色专业,以此带动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强化培养目标上的应用性,明确就业岗位,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全面推行课程改革,凝炼专业特色。紧紧围绕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聊城市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铜、铝千亿产业园、现代物流基地、休闲度假基地等重点建设项目和高新技术为依托,以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4调整现有专业的培养方向,增设 68 新专业;淘汰社会需求下降的专业。至 2015 年,稳定高职招生专业 40 个左右。四、 “十二五”专业建设内容与措施(一)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健全体
6、制机制。在原有的产学合作顾问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由政府、企业、学院三方组成的校企合作理事会,制定系列规章制度,明确企业和学院各自在人才培养中的权利和义务,逐步形成长效机制。围绕聊城市重点产业,由市政府引线,在订单培养的基础上,学院和企业联合成立 24 个二级学院,实现校企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适合各专业特点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二)进一步加强市场需求预测,完善专业群体系。积极主动进行市场调研,紧紧围绕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预测市场需求,进行专业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做好新上专业的论证工作。围绕聊城市着力打造山东西部新兴生态化工业城市、冀鲁豫交界地区商贸物流中心城市和江北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目
7、的地城市的战略定位,重点建设制造、建筑、商贸物流、服务等专业,以龙头专业建设为重点,带动专业群整体建设,建设 34个省级特色专业。(三)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要求,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围绕聊城市发展规划,以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铜、铝千亿产业园等重点建设项目为依托,调整现有专业的培养方向;5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设置化工设备制造、安装方向,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设置精密仪器方向,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设置新能源汽车方向等。(四)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重点专业为引领,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社会需求为依据,进一步明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参照相关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与行业
8、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完善双证书制度,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适应经济全球化,将国际通用的高端技能人才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建立“校中厂 ”、“厂中校”,系统设计 、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模式;改革学生学业考核与评价办法,建立以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导向的科学化、社会化评价体系。以重点专业为突破口,联合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制定中高职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开发教材等教学资源。(五)加强课程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围绕学院专业发展要求,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
9、质协调发展为根本目的,大力进行课程改革;适时调整课程结构体系,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形成与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相6适应的、整体优化的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全面推行项目教学、任务引领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推行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建设一批优质专业核心课和公共选修课资源,思政课、英语等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要体现专业特色。校级以上品牌特色专业要率先与企业合作,每个专业开发5 门以上优质核心课程形成精品课程群。全校建成 68 个省级以上精品课程群和教学资源库。(六)加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加强名师、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双师素质” 教师队 伍
10、的培养力度,加强优秀教学教研团队建设,引进优秀企业技术人员入校,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每个专业选拔培养 12 名专业带头人,30%以上中青年教师选拔培养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 90%以上。专业课中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 1:1,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课时比例达到 40%以上。(七)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探索校内和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模式,校内生产性实训达到校内实训教学的 85以上,注重校内生产性实践教学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通。每年实验实训设备投入不低于 1000 万元。新建 3.6 万平方米的实训基地,以制造、建筑、商贸物流和服务类专业为重点,建设 12
11、 个国家7重点实训基地,23 个省级重点实训基地。探索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融通、教学实训和生产过程结合、设备与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建成集生产、实训、技术开发与服务、技能培训与鉴定四位一体的实训基地。鼓励教师自行研制教学设备,以教学项目需求为依据增添教学仪器设备。对现有教室进行改造,建设为理实一体化教室。拓宽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渠道,开发校外实习基地的多专业实训功能,建立多种类型实习基地,实现校内外基地的紧密衔接。(八)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扩大社会培训的规模和层次;加强科研技术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拓展社会服务功能,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面向区域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参与企业技术创新与研发,1
12、/3 以上的工科专业有技术研发专利,技术服务年平均到款额不低于学院总收入的 5%。平均每年为社会或企事业单位培训人员不低于在校生人数的 1.5 倍,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九)毕业生就业能力建设。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以订单培养为主渠道,建立实习就业一体的就业模式。加强全过程就业指导,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层次和就业率,保持毕业生就业率在 90%以上,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加强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实现大学生就业信息动8态跟踪与管理,提高服务质量,重点专业建立五年以上的毕业生追踪体系。(十)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以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主体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吸收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二一一年八月二十八日 主题词:“十二五” 专业 建设规划 送:院领导班子成员,调研员,各处室、院部。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 2011 年 8 月 28 日印发 共印 5 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