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高中物理 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9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

上传人:zrf 文档编号:2664588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中物理 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9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2高中物理 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9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2高中物理 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9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2高中物理 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9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2高中物理 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9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教材分析,新课程提倡探究性教学模式,而本课题正是一个典型的探究性实验,实验安排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之前,对于学生来说,比验证性的实验难度要大,对本节教材主要做以下两点分析:,1、从教材前后联系来看,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一节学习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及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因此,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是认知过程的必然,这一节又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和理论基础,对下一节的学习非常关键。,2、从教材内容来看,本节课涉及到控制变量法、图象法,是高中物理实验重要的研究方法。,学情分析,1、具备的学科知识分析学生已经知道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力是改变物体

2、运动状态的原因及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但学生对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理解只是简单的定性关系。,2、学生能力分析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探究性实验的研究方法,在本实验中,老师只要作一些必要的指导,学生都能完成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要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设计实验的能力。,2、探究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渗透控制变量法、图象法等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小组成员的相互协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教学

3、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控制变量法、图象法的使用;组织实验方案的探究与指导实验操作。,2、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验操作的指导;实验结果的分析并得出实验结论。,教法设计,教学策略将学生分成两人为一实验小组。两个实验小组为一讨论小组,在实验中设置若干小问题,引导学生完成实验的探究过程,其中穿插适当的探究性讨论,边讨论边实验,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讨论,最后对知识的理解达到共识。,教学器材,1、教学辅助设备多媒体视频、PPT课件、EXCEL、CAI软件,2、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探究包:气垫导轨、滑块、光电门、钩码、电 子秤等;探究包: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打点计时器、钩码等。,教学过程的六

4、个环节,教学过程,引入新课,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评估与反思,一、引入新课,飞机、汽车、摩托车赛跑,二、猜想与假设,加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请举例说明。,?,猜想:加速度大小与力、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自行车刹车,反超载,跳水运动员,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如何 控制?,1、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测量物体 在不同的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 加速度与力的关系;2、保持物体所受的力不变,测量不 同质量的物体在该力作用下的加速 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1、怎样测量物体的加速度?,【诱学导思】,2、如何为运动的物体提供一个恒

5、定的外力?又如何测出这个外力呢?,a.通过测质量来间接地测力。,b.用数显拉力传感器来直观地测外力。,探究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制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五、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结论: 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六、评估与反思,学习了哪些内容? 掌握了哪些方法? 有哪些需要改进的方面? 希望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一、本节课能遵循教学规律,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层次地组织教学,进而突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二、通过视频引入新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三、利用CAI课件的辅助,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总结出实验结论;四、在探究过程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参与程度与认知程度。使学生能在科学探究的海洋中,增强参与意识,展现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最终达到了学有兴趣、学有所得的目的,实现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2、不足之处大班授课,学生人数多,高效率、全方位地组织教学方面仍需改进和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