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活力特色施重彩 点染东风绽春蕾东港市第三中学创建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自检报告伴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转型的逐步实现,我国的基础教育也正由“千校一面”的僵化发展模式向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成为当前学校建设的本质追求和必然选择。学校要发展,必须有特色,特色铸就品牌,内涵提升品质。走特色化之路是学校的立足之本、创新之源。特而生色,色而固本。有个性才能上水平,有特色才能有生命力。坐落于鸭绿江畔黄海之滨的辽宁省东港市第三中学正是一所以“特色”享誉省内外的学校。创建于 1983 年的东港市第三中学,于 2011 年 9 月 30 日被辽宁省教育厅批准为“辽宁省示范性普
2、通高中”。目前,学校占地 77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45000 平方米,绿地面积 11000 平方米。学校有教学班 68 个,在校学生 3790 人。有东港市级以上骨干教师 141 人,有硕士学位的教师 14 人,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 92 人,本科以上学历教师达 100%;市级以上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党员以及先进德育工作者等 100 多人。其中姜其林同志被授予全国法制教育先进个人称号;吴宏军老师是丹东市劳动模范和辽宁省五一奖章获得者;张传辉老师和杨逸超老师分别荣获辽宁省优秀教师称号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学者型、科研型、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几年
3、来,东港三中在校长孙家增的带领下,针对生源、升学率、课堂教学等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创设了高效的“活力课堂”育人体系,打造了具有三中特色的教育品牌!如今,优美的学校环境,先进的办学理念,扎实有效的学校管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良好的办学业绩,使东港市第三中学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东港市第三中学已成为是一所校风正、教风严、学风浓、成绩优,深受学子向往,深受人民信赖,在本地区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的学校。一、理念领航特色,构建跨越发展格局。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生命要素。一所学校事业的成功与否,社会地位、民众声誉的高低,有赖于其文化力的大小。东港三中是一所年轻的学校,文化根基相对薄
4、弱,文化积淀相对“贫瘠” 。但是,没有历史不等于没有文化,没历史更能抛开因袭的重负,在白纸上自由大胆地创造自己的历史,涵养自己的文化。建设学校文化,首先要建设办学理念。办学理念催生办学思路,办学思路决定办学出路。理念是纲领,是灵魂,是指针,决定着一所学校办学的层次、品位和方向。要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校的理念就必须与时俱进。在现代理念中,绿色象征春2天与生命,象征成长与生机,象征健康与未来,象征宽容与和谐,象征文化与文明。绿色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可持续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是绿色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追求,绿色教育的根本宗旨,同样是以人为本,促进经济
5、、社会、自然和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这样的现代理念,孙家增校长带领三中人经几年的碰撞、磨合及炼造,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对学校宏观指导理念作出了调整和改变,确定了新的发展航向,将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学习观、教师观、师生观、教学观等重新定位,引导教师向 40 分钟要效益,把学生从时间+汗水的应试模式中解放出来,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睡眠、灵性、兴趣、发展还给学生。办学理念:为幸福人生奠基,为和谐社会育才。育人目标:阳光下成长,快乐中进步。办学思路:质量加特色,合格加特长。办学追求:培养阳光学生,共享活动课堂,营造书香校园,成就幸福三中。治校方略:质量立校、特色建
6、校,课改强校、和谐兴校。教学原则: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主轴,训练为主线。茧内方寸地,破茧天地宽。有什么样的办学思想,就将产生什么样的办学行为,形成什么样的办学风格。这些理念以“办有灵魂的教育,育有活力的新人”为出发点,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人的生命活力,促进人的全面素质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素质教育理念和核心价值观,让教育回到了“人本”的轨道上来,起到了唤醒师生生命意识,优化人生质量,开发精神资源,最终提升生命品位的积极作用,引领东港三中驰骋于发展的快车道。二、管理服务特色,形成人文和谐氛围。规范的管理就是效益,科学的管理就是教育。如果没有形成对群体强有力约束的常规管理制度,就不能形
7、成相对稳定、行之有效的传统风气,而常规管理制度如果没有创新,学校精神文化就会缺乏生命力,学校的“特色”亦将失去制度保障。为此,东港三中坚持“科学加人文”的绿色人本管理理念,营造人性化的管理文化,把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作为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开创规范管理与情感管理相统一,科学管理与人文关怀相融合的局面。(一)管理突出精细化,确保工作无死角。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中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做好教育的每个细节,是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效益的基本要求,是升华学校品位的强大动力和支撑,更是彰显学校深厚内功和特色的魅力所在。东港三中在坚持抓好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
8、,始终坚持精细化管理的思想,以“人文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民主理校”为管理原则,在“细”上想办法、“细”上下功夫,在“细”上出成效。学校发展规划、各类人员职责、教师管理制度、课堂教学、学生3管理、教研组工作、集体办公、财务管理、教师工作质量考核办法、学生发展性评价等相关制度,都渗透了精细化管理的先进理念,引入了岗位竞争机制,细化了岗位目标责任,严格了考核程序,明确了工作流程,建立了全方位、全过程、多角度的目标管理体系,在执行过程中强化责任到人,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谁的课堂谁负责、谁的宿舍谁负责、谁的人员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从而提高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
9、工作责任感,将工作落实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确保各项工作能够及时贯彻、高效运行。(二)班子建设科学化,践行服务求实效。建设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廉洁奉公、管理能力强、服务意识到位的领导班子是事业成功的关键。东港市第三中学一直把加强班子建设作为提升自身形象、创新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努力打造坚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不断推动全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和发展。要求班子成员要真正做到:想干事、会干事、真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让学校形成一种工作环境:让肯干事的人受尊重,让能干事的人有舞台,让干成事的人有位置。坚持学习实践不停顿,着力增强班子的战斗力。没有一流的班子,就不可能带出一
10、流的队伍、创造一流的业绩。为提高领导班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增强班子的影响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从提高班子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入手,以学习增才干、以理论强素质为目的,采取多种方式,认真学习党和国家关于教育的文件、教育理论等,深入研究上级部门下发的各类文件,在学习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增强本领,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以学促干、以干促学,解决复杂问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大大加强。坚持团结协作不松手,着力增强班子的凝聚力。一个班子要有战斗力,首先要有凝聚力。班子团结,才能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才能形成齐心干事的强大合力。因此,东港三中坚持把团结作为一种责任,大事
11、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共同事业的奋斗中患难与共、风雨同舟、荣辱共担,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维护班子权威,确保政令畅通,使班子成员之间成为政治上志同道合的同志、思想上肝胆相照的知己、工作上密切配合的同事、生活上相互关心的挚友。根据班子成员的特点和特长,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大家都能以事业和大局为重,同心协力谋发展、寻思路、干大事。在团结奋进的班子带动下,广大教职工讲团结、比奉献、争一流,全校上下形成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取得了最佳的整体效益,不仅使学校的各项常规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而且在历次重大教科研活动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着力增强班子的创造力。创新是事业
12、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领导班子来说,只有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开拓新境界、赢得新发展。对此,东港三中注重在思想上勇于突破与创新,务实重干,用与时俱进4的新观念、新思路,激发教职工的动力和活力,使各项工作出现新亮点、求得新突破、实现新发展。坚持转变作风不懈怠,着力增强班子的亲和力。作风就是形象、就是力量,关系领导班子在教职工中的威信,关系领导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对此,东港三中在班子内部大力倡导“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等良好风气,积
13、极倡导服务意识,着力提高亲和力和公信力。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对教职工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抓紧、抓实、抓细、抓好,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认可,党群关系和谐。坚持勤政廉政不含糊,着力增强班子的免疫力。学校始终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认真贯彻上级反腐倡廉精神,不断完善配套制度,健全监督机制,用制度规范班子的工作,约束干部的行为,增强班子的免疫力,实现了廉政建设的规范化、系统化、长期化、实效化。坚持层级服务不打折,着力增强班子的生命力。在强化学校成员的责任意识、效率意识和质量意识的前提下,明确管理责任,践行“层级服务”:即领
14、导为师生服务,老师为学生服务,全体职工为一线师生的教学服务。同时,理顺校长室政教处级长班主任学生和校长室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的五级网络式管理体系,实行“周密计划科学组织合理协调定期检查总结考核”的管理模式,形成校长室总揽全局,协调资源,各处室职能分明,高效运作,拉动各项工作全面展开的层级管理网络。班子成员自觉落实责任制,以良好的道德行为和职业形象,带领中层干部为师生服务,使“管理就是服务,一切为了学生”成为全体学校成员的普遍认同的观念,和谐进取成为老师的自觉行动,进而形成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特色”。(三)师资培养常态化,优化队伍谋发展。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学校要发展,必须要拥有一支志存
15、高远、身心健康、敬业爱岗、乐于奉献、能教能研的教师队伍。近年来,东港三中通过落实抓师德教育、抓校本培训、抓青蓝工程等几项工作,努力打造出一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业务精湛、科研领先”的学习型教师队伍。1.抓师德教育,强化岗位责任意识。要提高教师素质,首先要抓好师德建设,培养广大教师“博学、敬业、爱生、奉献”的职业精神。学校认真落实师德教育学习制度,经常性开展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读本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法律法规学习活动。制定了东港市第三中学师德规范要求,对教师的思想道德、个人修养、工作职责、行为规范等方面作了具体严格的规定,要求教师在校工作要做到:对职业有信仰,有
16、教育使命感,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全面发展的质量观、为5学生的终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对工作有追求,学会认真,严谨务实,恪尽职守,精益求精,学会学习,与时俱进,苦耕不辍;对同事能合作,肯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取长补短,双赢共进;对学生肯理解,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用一种统一的标准去要求活生生的不同学生。同时,广泛开展“我的教育追求”师德教育系列活动,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师德规范培训会、教学常规研讨会、师德演讲比赛等,让教师树立起“三心” (即对教学要有事业心、对学校要有责任心、对学生要有爱心) ,不断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进一步明确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学校注重在榜样引领中培养师
17、德,通过各种途径宣传优秀教师爱生如子、无私奉献、敬业爱岗、敢于创新的崇高风范。近几年,学校每年都要评选优秀党员和教师、优秀班主任进行表彰宣传。同时,学校注重在科学评价中升华师德,建立了由教师自我评价、学生评价老师、教师群体互评到最终形成学校评价的评价体系,以评价促进发展。目前我校教师队伍师德优良,敬业爱生,教风纯正,没有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好评。2.抓内功修炼,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要由“教书型”向“学者型”转变,这是东港市第三中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贯思路。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东港三中能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功不可没。然而,每一位老师,都不能躺在昨天的辉煌里
18、,枕着已有的资历,享受昔日的荣耀。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这是一句至理哲言。学校一再强调,老师必须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艺术。为此,学校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和“生本教育” ,实施“充电”工程,着力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能力。(1)坚持理论学习,为教师成长提供能量。理论学习方面,要求每位教师做到“五个一”(每学期读一份好的专业杂志、每周至少上网了解专业信息一小时、每学期至少写一篇专业论文、每学期至少开一节研讨课、每年与一教师结对帮扶),引导教师自觉学习吸收先进的教学理论,养成自习理论的习惯。学校还将理论学习例会制度化,利用教师会议举行专题学习,发放学习资料
19、,向教师推荐教学理论和实践书刊,不断充实文化底蕴,提升理论水平。通过为教师”洗脑、换脑、健脑”,教师们拓宽了课改视野,坚定了课改信心,增强了课改意识,学校形成了浓厚的课改氛围。(2)坚持自我反思,为教师完善提供借鉴。没有反思力就没有行动力。在引导教师开展经常性的教学反思中,注意激发教师的智慧和潜能,积极鼓励和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大胆实践,积极反思,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在反思中不断提高。大力倡导“八个一”,即围绕“一个问题、一个观点、一个案例、一些数据、一种方法、一些经验、一点教训、一些感动”,以“教学机智”、“教学随笔”、“教学叙事”、“教后记”等形式记反思录,要求每位教师在期中和期末上交
20、阶段性反思录、学期反思录。学校每年举行校性教育教学论文、6教学反思录、导学案设计及专项研究成果等的征集、交流活动,将优秀成果与老师们共享,让每一位教师能够从别人的探索、实践和经验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和借鉴。3.抓“青蓝”工程,形成发展中坚力量。注重青年教师培养,确保学校发展后备力量。东港三中在岗教师中,青年教师约占五分之三,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是优化教师队伍的关键。为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学校采取了三点措施:实施“请进来” “走出去”工程。先后请来北京特级教师北京四中连中国老师、北京二十八中童嘉森老师、沈阳市语文学科带头人于宝山老师等专家来校做专题讲座,帮助青年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同时,为了开阔教师
21、眼界,加深对课改理念的理解,增强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学校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坚持让部分教师带着任务到北京、沈阳、大连、内蒙古等学校学习观摩。通过学习开阔眼界,促动思想转变。事实面前老师们清楚的意识到:时代变化了,课程变化了,学生也变化了,课改势在必行。谁先改,谁主动;谁后改,谁被动。只有改革才能跟上历史的步伐,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提升。实施“一帮一” “并肩走“工程。学校大力倡导以老带青,以结对子的形式开展“一帮一”活动,青年教师和教学教研能力待提高的教师积极拜师为徒。学校规定师徒各自的任务、目标、活动方式,并把“一帮一”活动效果列入教师考评依据。形成了规划、实施、检查、评价、反馈调整、再规划
22、实施的帮带工作模式,增进了帮扶双方互动、合作、共进。实施观摩课、引领课工程。学校主管教学的领导坚持推门看课,从推门看课时表现好的教师中发现改革效果最好的典型教师,让他们上示范引领课和观摩课。看完课后,全体教师写出看课体会,同时,主管教学的领导深入教师中,看课、评课、商讨、教研,就课堂教学各环节的具体设计、衔接、时间分配、如何展示、如何把握点拨技巧等微观细节共同总结、反思、出点子、想对策。同时,不定期举行各项教学技能比赛展示活动,发挥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示范作用,使教师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到他人的教育智慧,也使教师在展示中超越自我,不断提升, “官教师” 、 “师教师” 、 “师带师” 、 “师强师
23、”的课改局面已经形成。这些活动加快了青年教师的成长,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先后有多位年轻教师在国家、市级学科竞赛和论文比赛中获奖,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4.抓反馈调节,优化教育教学体系。在实施活力课堂育人体系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向预期目标发展,需要依赖反馈调节。学校建立了“二线条三途径全方位”的反馈系统,有效调节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二线条”中第一条线是“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学生” ,核心是师生的课堂行为,主要是交流引领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高效率地学习;第二条线是“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学生” ,班级工作居重要地位,班主任从学习目的、意义、方式、心理、习惯
24、、个体差异等方面对学生作出正确引导、7反馈和调节。在“三途径”中第一个途径是学校领导、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进课堂,随机看课,指导一线教学;第二个途径是人人上公开课,备课组教师每周开展集体备课,互相看课评课;第三个途径是学生的反馈和家长的意见,每学期都召开学生及家长座谈会,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对任课教师的评价意见。 “全方位”指提倡反馈时间的及时性、反馈方式多样化、反馈的教学环节的全面性。三、课改创造特色,打造活力课堂品牌。美国前总统林肯在向国会提交的国情咨文报告有这样一句话:“人类最后和最美好的希望之一就是教育。 ”所以,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
25、艺术的重创在于创新。东港市第三中学是一所建校只有三十年的农村县级普通高中。由于历史原因,近在咫尺的重点高中享有优先录取全市 10%优质学苗的优惠政策,所以三中成为东港的“收尾”学校,优质生源凤毛麟角。学生纪律差、成绩差,教师教无乐趣,学校的教育质量、社会声誉连年下滑。2009 年,孙家增校长到任后,提出让教育回到“人本” 、“学本” 、 “生本”的轨道上来,真正还教育以本源的办学思路。他反复强调:“分数高的孩子需要培养,分数低的孩子更需要造就。学校应该是培养幸福社会人的地方,成绩只是副产品,我们就是要将这些看似“不成器”的学生塑为成品、雕成精品。 ”三中的学情有自己的特点,三中的教育就应该有自
26、己的特色。基于这种认识,孙家增校长大胆提出“课改有风险,不课改有危险”的理念,他带领三中人在管理中求质量,在质量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特色,在特色中求创新,持续不断地培育特色、凝练特色、强化特色、突出特色。经过不断凝练和升华,吸纳科学的教育理念,创立了以“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指导引领”为思路,以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为切入点,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标志,以“四、五、六”(“双四”、“三五”、“六步”)为教学模式的活力课堂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三中特色的强校之路。(一)活力课堂回归生本,呈现绿色生态特点。“活力课堂”教育体系具有“激情趣、凸自主、活思维、重过程”的特点,追求高质量的思维互动、
27、高程度的自觉投入、高层次的情感体验,以“唤醒沉睡潜能,激活封存记忆,开启幽闭心智,放飞囚禁情愫”为目标。在和谐、轻松、开放的活力课堂教学环境中,让学生们自信大方地主持课堂学习,进行精彩的课堂展示,自己挖掘考点,梳理知识脉络,总结解题技巧、步骤和规律,分析知识生成过程。“四、五、六”式“活力课堂” 模式体系具体内容如下:“四”即四主、四先:四主:学生主体、教师主导、问题主轴、训练主线。四先:行先知后、先学后交(教) 、先做后导、先练后讲。“双四”主要培养学生四种意识:独立自主;团队协作;公平竞争;探索创新。帮助学生建立明确持久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和方法,养成良好8的阅读、书写、
28、语言习惯,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升。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存状态、情感和心灵,让学生学得主动、生动、灵动,有真情、真趣、真意,充满生机和活力。“五”即五环、五动:五环:目标预习展示点拨内化。新五环是“活力课堂”整个教学过程的大循环,依据自主、合作、探究的新教学方式而提出的关于整个教学流程的总设计。五动:生生、生师、师生、组间、情感互动。其中情感互动是最高境界,它是师生间心灵的交融,体现在面部表情的相互神通,肢体语言的相互领会,整个气场的相互凝聚,它是一种共鸣,一种力量,一种底蕴,知识是它的载体,学法是它的支柱。它是幸福的大厦,生命的别墅。“双五”主要培养学生五种能力:人际交往;协同合作;组织管理;社
29、会实践;幸福生存。 “双五”充分确定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唤醒学生潜在的主体意识,形成持久的情感内驱力,从而有利于个体的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它还更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鼓励、宽容学生在课堂、课下的奇思异想,允许他们不按常规出牌,培养他们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的批判精神和创新品质,增长他们知识的深度、广度,养成思维的开阔性、灵活性和看法的独特性,把学生培养成既有社会责任感又有共同精神和钻研能力的高品质的合格公民。“六”即六步教学法:六步:激情导出目标解读自主探究内化巩固小结质疑作业布置。是“活力课堂”一节课中应遵循的教学环节,为改革初期针对教师不知如何上课而采取的引领措
30、施。 “六步教学法”主要培养学生六种习惯:阅读、写作、表达、思考、追问、解难。“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 ,这是“活力课堂”一直追求的。在“活力课堂”体系中,教师是指路人而不是领路人,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独裁者转变成学生学习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推进者、研究者。活力课堂的灵魂是“解放学生、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信仰学生” ,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本”主义回归,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二)活力课堂强化自主,搭建成才成人舞台。活力课堂育人体系围绕“活”作文章、想办法,使过去僵硬而缺乏生命力的课堂变成灵魂而丰富情趣的天地。学生主动了。活力课堂体系中学生被赋予了更多
31、的自由和权利: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的自由和权利;质疑、批判教师观点或教材观点及其他权威的自由和权利;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课堂教学并受到平等对待的自由和权利等等。这些自由和权利最大限度地解放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们可以和教师一起争辩自由落体的来源,摩擦力的作用;自己说出英语改错状语从句部分的易错、易混点;可以凭自己的经验去评说史铁生的人生观;可以9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故都”的秋色;可以充满自信地向众人设想预防地质灾害的措施;课上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有的同学发言后,听了人家发言,再举手:“老师我还想说”或是“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应该这样理解”甚
32、至一些被奉为经典的文本也“遇难”了,如在语文课上有学生指出荷塘月色“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喻体本无其物,所以这个比喻是失败的这样的小故事很多,但都说明,他们已经开始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权威和世界了。活力课堂真正做到了每一朵花都开出自己的香味,每一棵草都绿出自己的葱茏。40 分钟的课堂总有那么多惊喜!他们不再因为上课听不懂跟不上而自动辍学,也不再因为和同学、老师难以相处而沮丧。在“活力课堂”体系的无声滋养中,他们自己会学了,想学了,更乐学了。学习自主了。活力课堂育人体系是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上的“会学”,建立意志努
33、力基础上的“坚持学”,一切都围绕学生进行,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活力课堂”使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和表达的能力增强了、质疑、动手能力也提高了。为了课堂的展示,学生通过网络、报刊等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学习不再局限于一本教科书,而是延伸到生活世界、科学世界和网络世界。学生们开始阅读生活,关注社会。课堂上的展示过程,成为思考、质疑、批判、发现、求证的过程,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得到发挥,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得到培养。互动常态了。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传统课堂已经成为历史,活力课堂下,站在讲台前的不总是老师,而常常是学生或一个讲解,一个配合进行板书;或一个提问,一个加减分讲解、评价、
34、拓展等等,各司其职,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教室已不再是教师的专用舞台,而是学生探索知识的场所,是讨论、表达、展示、争辩的海洋。学生充分地“动”起来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生师互动、组间互动、情感互动“动”已成为课堂的主旋律。学生和老师之间亦师亦友、携手共进,创导合作,通过“动”,增进了师生情谊,将师生的关系提升到新的高度。学生对学习有了充分的兴趣后,他们还主动、自发地利用零散时间为新课做准备,和老师配合好。互动成为常态,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真正变成了求知的乐园,智慧生成的快乐驿站,展示成果的情感舞台,兵带兵、兵教兵、兵强兵、兵教师、师教兵的场面随时可见。实现了“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师
35、生负担减下来”的目标,将课堂变成师生高效发展的课堂,共赢的课堂,变成“生命课堂、生态课堂、愉悦课堂、狂欢课堂”,使学生呈现生动活泼的学习状态,从而构建出有灵魂的课堂。过程开放了。现在的课堂教学不再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动态生成的过程时时闪现出灵动的火花。课堂上少了一些墨守成规,多了一些不拘一格;少了一些自说自话,多了一些集思广益;少了一些侧耳倾听,多10了一些百家争鸣;少了一些生搬硬套,多了一些融会贯通;少了一些声色俱厉,多了一些春风细雨;少了一些居高临下,多了一些平等和谐时空拓宽了。活力课堂的教学突破了“课堂教学就是教室里上课”的传统观念,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不
36、再只局限于教室,而是拓宽到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学习;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象也不再只限于有字的教科书,而是延伸至整个自然界和社会这部“活”的无字书。课堂的“活”,表面上是课程的内容活、形式活、情境活,实质上是师生双方的知识活、经验活、智力活、能力活、情感活、精神活、生命活。(三)活力课堂砺炼教师,促进专业技能提升。活力课堂基本实现了课堂教学由过去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向现在的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转变。整个课堂实现了三个转变,变“教中心”为“学中心” ,变“师中心”为“生中心” ,变“讲师”为“导师” 。课堂是舞台,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教师要到位不越位,参谋不
37、代谋,指导不诱导,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面对教育教学工作,教师要既是最佳编剧,也是最佳导演,既是最佳主角,也是最佳配角,同时还是最佳音响、美工一句话,教师应该包揽课堂教学奥斯卡的所有奖项。为使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发展,学校强调在教学工作中必须做到备课要“深” 、上课要“实” 、作业要“精” 、教学要“活” 、手段要“新” 、活动要“勤” 、考核要“严” 、辅导要“细” 、负担要“轻” 、质量要“高”等要求。强调要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科学合理地选择教法,有效地指导学法,对重点内容和难点热点要抓得准,理得顺,吃得透,讲得清,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用语言美、情感美、形式美、逻辑美等去感染学
38、生,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活泼,做到“依纲靠本,抓实双基,形成系统,掌握规律,重视实践,规范训练,综合运用,提高能力” 。同时,校领导通过深入研究高效课堂理论,深入一线进课堂看课(把传统的“听课”变为“看课”:看学生的课堂表现力;看学生的小组合作力;看教师的课堂引领力;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及时到位) 。汇报课、示范课、观摩课等已经形成一种常态,教师们在看中学,在学中悟,在悟中得,教学技能得到极大提高。(四)活力课堂成就学生,赢得社会普遍认可。“活力课堂”实施之后,学生变得爱学习,喜欢学习了,学习正在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传统的“要我学”逐步被“我要学”取代。“活力课堂”提倡学生读中学、做中学、听中学
39、、悟中学、乐中学、合作中学,让学生身体各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而且,“活力课堂”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在他们的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心,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内驱力。教师们惊奇的发现课堂上再也不用维持秩序;睡觉的没有了;做其它事的没有了;同学间打仗现象明显减少了;与教师对立的人几乎不见了;敢说话、敢质疑的人越来越多了;助人为乐、孝敬父母队伍越来发庞大了。11“我当初听说你们学校老师不讲课,只让学生讲,我就想把孩子转走,可孩子不愿意,后来我发现他到家后话多了,愿意和我们沟通了,成绩也好了,邻居也
40、说孩子见人敢说话、有礼貌了,我才觉得还是这种教育方式好” 。家长的真诚表达,是对活力课堂和活力教育的最好评价。专家、学者、上级领导这样评价三中的课堂:是学的课,不是教的课;学生充满了自主、自信;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教师真正成了学习的合作者;好的教育是写在师生脸上的。“教好一个学生,幸福一个家庭;办好一所学校,幸福一方百姓” 。东港市第三中学把这种思想扎实地落实在教育教学的每个细节当中。多年的不懈探索,使活力课堂模式走在全省高中课改的最前列。三中也因独特的课堂教学而成为丹东市唯一的一所辽宁省特色普通高中实验学校并已跻身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的行列。四、科研支撑特色,助推课改完善体系。庄子逍遥游中说:“
41、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教育科研是夯实教学质量的基石,它源于课堂,服务课堂;源于学生,服务学生;源于教学,服务教育。只有教育科研之水足够丰富,是源头活水,那么,才能负载课改之舟乘风破浪!所以,东港市第三中学一直坚持“研从教来,研为教用,教研结合,全面发展”的思路,以集体备课、看课和评课为科研基础形式,教师们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以课题论文为载体,在反思中总结经验,边学习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理论水平、实践能力不断提升。(一)观念上重视,形成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 学校的教育科研活动,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获得一张证书,或是考核多一点加分的层面,它应该是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催化剂。要使科研服
42、务于教学,推动教学科学发展,必须在“四性”上作文章:即找准切入点,提高理论学习有效性;抓住问题关键点,提高问题研究具有针对性;落实着力点,提高教研科学性;构筑教育制高点,提升科研发展性。基于这种认知,东港市第三中学领导充分认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直把教育科研工作摆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地位上,坚持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跳出来,带头进行教育科研工作,并且将这种责任感、紧迫感传递给广大教师,引导大家从“教书匠型”走向“研究型” 教师,引领全体教师走上科研兴校的“阳光大道” ,形成了良好的研究氛围。(二)参与面广泛,形成教育科研的良好风气。学校每一位教师都是教育的生力军,所以,学校鼓励教师要对
43、教育科研充满热忱和浓厚的兴趣,鼓励教师乐于参加科研活动。目前,东港三中已形成以“活力课堂”研究为龙头,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着力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基本单位,以教育教学论文为基本载体,以教师、学生的实践活动为基本形式,全校动员、人人参与的教育科研新局面,极大地促进了12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十一五以来,已结题的国家级课题 1 项,省级 7 项,丹东市级 8 项,东港市级数十项;国家级论文 12 篇、省级 68 篇、丹东市级数百篇。校领导和教师共同编写的精彩回眸名师导航等 26 册已经出版使用、文明礼仪橄榄球跆拳道音乐欣赏美术鉴赏
44、诗歌鉴赏等专业校本课程已开发实施。做到了从领导到教师,人人都有科研课题,人人都参与教育科研,为教育科研提供了持久的源动力,为有效科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从集备出发,形成课程资源的二度开发。集体备课是教育科研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校推广集体备课的“四化”经验,即:集体备课制度化、集体备课规范化、集体备课优势化、集体备课个性化。要求老师注重课程的二度开发,把功夫下在课前备课上,效益出在课堂完成上,本领显在提高质量上,能力用在促进学生发展上。在具体操作中,学校坚持每周安排一次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能力训练、习题分层的研究,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教师个人对一周内相关的教
45、学内容进行说课汇报,再由主讲人从教材整体上进行分析、定位,从而对所教内容形成明确的教学思路,并拟定具体的教学设计方案;接下来是组织大家进行广泛的讨论,提出修正意见,使每一课的教学方案都尽可能是精品化、范例化、经典化。真正形成“一人在说课,小组来研课,大家出智慧,整体促提高”的研修一体的氛围。对形成的导学案集体使用,但在课堂生成中应有自己的修改、班级的特点、反思中的感悟。 “我思故我在” ,在集体备课中,每个教师既当先生,也当学生;既做参与者,也做组织者;既当指导者,也当学习者,从而实现“同伴互助,全体发展”的目标。(四)实效性突出,形成教育科研的良好效益。学校教育科研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
46、的问题,关注的是教师发展。因此,几年来,东港三中的教科研工作都是立足于本校的教育教学实际以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把科研过程看作教师、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教学的改革过程、新的教学理念的形成过程。教育科研工作要“眼高手低” 。眼高,即眼界开阔高远,要有前瞻性,起引导教育教学的作用;手低,就是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积极主动,要有服务性,要做有心人,扎扎实实开展科研活动,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并及时奖励和推广。因此,任何课题的研究成果都应用于日常教学之中,束之高阁的研究于学生的成长无益。东港三中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常规教研为载体,把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融入到教师的教学工作中,通过日常的教学、教研
47、和一系列有目的的活动推进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并力争用研究成果反哺教学工作。 聚焦课堂促教研,依托科研提效率。教科研为学校的课堂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实现了课堂教学方法的历史性变革,浓厚的教研氛围汇流成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五、德育涵养特色,塑造学生精彩人生。13没有教学质量的课改是伪课改,只抓教学质量的课改是不完整的课改。校园生活应是学生生命意识的觉醒过程,人生质量的优化过程,精神资源的开发过程,生命品位的提升过程。基于这一认识,东港市第三中学牢固树立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思想,本着以关注每一位学生和谐发展为主线,以健全学生人格为抓手,以唤醒心
48、智、启迪心灵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切入点,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育人载体的德育工作思路,坚持德育创新,实施“绿色德育”,“不图大而全,要求细而实”,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素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通过营造处处是德育环境,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时时有德育机遇的氛围,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目标。(一)创新德育工作模式,构建全程德育网络。德育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科学的管理才能取得成效。东港三中构建了“一个指针、两条主线、三支队伍、四位一体、五条途径”的德育工作网络体系,使德育工作遍及学校的每一人,每一个角落。“一个指针”,即坚持“五点一线”的教育工作方针:以积极参与
49、“活力课堂”打营为切入点,以文明礼仪教育为突破点;以纪律习惯教育为着力点,以集体团队教育为立足点,以感恩教育为升华点,以诚实守信教育为主线。学校以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作为教育的内容,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作为工作的原则,以合乎生活常态的行为规范作为养成教育的标高,摒弃空洞的说教,使道德教育生活化,从而促进了学生个体道德素质的健康发展。“两条主线”,即将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作为教育的两大内容,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传统美德,深化法纪安全教育,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开发德育课程资源,构建多层次、多方位的德育工作体系,建设绿色环保校园、安全文明校园、书香校园。“三支队伍”,由德育线行政、年级组长和班主任等组成德育管理队伍,提高德育队伍专业化程度;由教务处、专任教师组成教书育人骨干队伍,研究开发德育课程,提高德育课程的教育实效性;由政教处、学生会干部组成学生自治管理队伍,提高德育管理的针对性。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最终落实者,其工作水平和工作态度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效。东港三中着力培养班主任的岗位荣誉感,激发班主任的工作热情。认真抓好班主任的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按不同的工作年限,将班主任分成适应期、成长期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