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台风报道手册.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661611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风报道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台风报道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台风报道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台风报道手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台风报道手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台风报道手册一、台风是什么?台风,教科书上的专业解释:是热带气旋的一个类别。按世界气象组织定义: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达到 12 级称为台风。每年从 5 月至 11 月,热带气旋持续影响我国东部沿海一线。将专业概念转化为有效的采访常识可关注一下几个关键点:1、台风常规态下为逆时针旋转,这可以延伸出一个现象,台风生成的风圈,右上角的部分往往是最大风力。(备注:由于地球的自转影响,北半球产生的气旋为逆时针方向,而南半球产生的气旋为顺时针方向,所以,处于北半球的中国,所见气旋均为逆时针方向旋转。如上图,台风莫拉克生成的时候,随时间推移,福鼎、台州方向依次风力、雨量最大。2、明白了上面的概念后,大家就会

2、知道,为什么每次我们报道台风扑到“登陆点”和“台风中心点”的时候总是风平浪静了,因为,台风的右上角风圈风力才是最大,越是中心往往越是风平浪静。3、台风对中国的影响:从南到北,沿海的海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和辽宁都属于台风影响的范围,其中,对海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五省最为频繁。台风威力大,破坏性强。4、普通台风和南海土台风。普通台风:夏秋季节一般的台风都是在太平洋海面上生成的,这类台风在未靠近陆地时移动较慢,移动方向相对比较好预测。南海土台风:南海上生成的台风则完全相反,生成以后移动速度很快,方向难以辨别,且路线诡异。广东、广西以及海南一带的居民称之为土台风。二、台风的分级

3、根 据 国 际 惯 例 , 依 据 其 中 心 最 大 风 力 分 为 : 热 带 低 压 ,最 大 风 速 8 级 ; 热 带 风 暴 , 最 大 风 速 8 9 级 ; 强 热 带 风 暴 ,最 大 风 速 10 11 级 ; 台 风 , 最 大 风 速 12 13 级 ; 强 台 风 ,最 大 风 速 1415 级 ; 超 强 台 风 , 最 大 风 速 16 级 。 因 此 , 并不是所有的热带气旋都叫台风。在 实 际 报 道 中 , 记 者 应 关 注 台风 的 最 新 中 心 风 力 , 洞 察 风 力 变 化 , 而 不 应 贸 然 称 呼 “某 某台 风 ”。三、台风报道的流程

4、(一)台风生成未登陆时我们该准备什么?台风在太平洋生成后,一般需要 5-10 天,最快也要 2 到 3天才会登陆。这时,台风处于我们通常所说的 48 小时警戒区之外,这阶段,台风路径飘忽不定,风力也会加大或者变小。1、设备测试A 卫星车、海事卫星和所有摄像器材的性能一定要提前测试好。B 车辆也要进行检测,要选用涉水性能好的越野车。在车上要准备绳索,拖钩,警戒线、安全帽等辅助设备。C 连线用的手机,一定要准备好耳机和备用电池。现在流行的触屏手机一来费电,二来在手湿的情况下触摸屏操作不灵活。可考虑准备一台传统的按键手机。耳机一定要多准备几个,以防潮湿或进水后失灵。2、防护装备 卫星车锅的抗风等级一

5、般为 8 级,台风为 12 级,所以在台风中心位置卫星车在空旷的场地上无法使用,应该寻找一个能够两面挡风的建筑物较为合适。一般在沿海有居民区的地方离海面的距离不会太远,卫星车可以选在躲在民房后面。 给话筒防风,要给每个话筒都配上防风罩(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毛毛套”)。最好有备用的防风罩,以供替换下已经湿透的防风罩。此外,也可以准备一些保鲜膜,套在话筒上,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风雨侵袭。 雨鞋和雨衣也是必备的装备。台风报道中,随身装备也非常重要,鞋子应该 2-3 双,一双正常情况下使用的户外鞋(防水),一双可在台风中使用的凉鞋或沙滩鞋(全包式带孔的凉鞋,一定要带鞋帮)以及一双上车就能穿的拖鞋。因为夏季

6、台风过后,有时天很快放晴,气温迅速回升。虽然可能很多地方还有积水,但穿雨鞋非常炎热憋脚,不利于开展后续报道。另外,可多准备几套换洗衣服放在车上、站里,台风要连续作战,千万不能生病。可选择速干服,外面穿的雨衣、雨裤一定要颜色鲜艳,最好带反光。 餐巾纸,这是台风必备品。一定要准备一些在车上,最好摄像随身携带。虽然有防雨罩,在风雨中,镜头很容易弄湿。在拍摄和直播的间隙,需要及时擦拭。 吹风机,可备一个在车上,用于快速吹干潮湿的摄像机等设备和急用的衣物等,防止设备结露。 多备干粮,水。因为追台风的过程,很难保证吃饭时间,基本都在车里。我们要保持体力。3、气象信息台风尚未进入 48 小时警戒区内,动向和

7、风力多变,这个时候,每半天关注一次气象信息即可。4、采访准备A、热络各地线人,保证信息及时通达。调动各个地市台和县级台,以及通讯员的积极性,遍布的线人可以离现场最近,保证不错过每个值得放大的新闻。B、放大沿海人和转移的故事。防抗台风,并不是简单的渔船归港和人员转移。渔船归港,渔民们有什么抗台的招数?台风到来,渔民又受什么影响?转移人员,有没有波折和故事?这些都可以放大成台风报道的符号化传播。C、提前布局技术设备,抓住灾难到来的此时此刻。我们的灾害报道有一个通病,就是大多是灾难过后的残砖断瓦、房屋桥梁被损毁,却很少能抓到灾难袭来时的景象,因为台风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判的灾难,是否可以提前布好技术

8、摄备,为屏幕和受众多提供印象深刻的图像。全国各地的边防系统都有沿海全球眼监控系统,在边防的指挥中心就可以看到各地的时时动态,建立联系,让这些监控系统成为监测台风最前沿的有力支撑。部分地区的电视台,如福建台、浙江台,因为常年进行台风报道,在当地防汛指挥部、海洋渔业厅都有专门的线路,将沿海的监控系统信号直接引入演播室。(目前福建台已经与海洋渔业厅达成共识,所有信号福建沿海的几百个全球眼可以直接送达北京总部。)卫星车的最大承受风力是 8 级,而台风往往在 11、12 级甚至以上,在卫星车“失灵”的状态下,如果能够将全球眼监控系统的画面通过光缆直接传回北京,将大大增加台风到来时的可看性,并可以时时观测

9、沿海各地台风的走势与动态。对我们的直播大大有利。因此,在台风季到来之前,沿海各站应与当地的边防、交警、地方台等提早建立联系,就这个问题达成一致。D、摸清所在地区实际情况,有哪些容易内涝的地点,提前踩点,早作准备。一是提前选好直播机位,测试好信号。二是提前联系相关市政部门,了解积水内涝点形成的原因。以及每当台风来临附近居民会受到哪些影响。E、直播安全要实事求是,如果风力特别大,我们首要做的是找到合适的掩体,能保证整个直播系统的播出安全,人员安全。如果实在不行,哪怕有再好的现场,从技术角度上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能否直播。(二)台风临近登陆 我们要怎么干?台风进入 48 小时至 24 小时警戒区

10、,这个时候,受外围风圈的影响,沿海开始风浪潮大作。1、核心的“防指中心” 必须安排蹲守记者(最好是负责人)台风进入 48 小时至 24 小时警戒区,即使人手紧张,也必须安排一组“自己人”、最好是负责人,蹲守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了解台风的最新动向、灾情统计以及各地的防抗台风举措。此路记者责任重大,因为防指是所有地方信息的“第一汇总领地”,发生灾情,这里第一时间掌握信息,比如最关键的登陆点也是在这里决定何时发布的,即使是中央气象台也要等到地方防汛抗旱指挥部给出具体信息后他们才会发布登陆信息。(这就是为什么刚刚过去的“南玛都”台风,我们频道的新闻不仅快于所有的媒体,而且几乎与中央气象台同时发布信息的原

11、因。)备注:之所以建议这里安排负责人的原因还有,这里掌握的海量信息需要化为有效的“采访指挥布局”,不是负责人很难做到这一点。2、前方记者 如何布局? 出动的时机:大动+小动,“两步走”战略。此时台风动向还不确定,过早动身,万一风向变化,报道团队不但走冤枉路,而且对于“士气”也会有影响。所以,建议采用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大动”在台风预计登陆前 30 小时左右的时候,先移动到可能登陆范围内的交通要冲。这个时候台风路径还可能变化,守住交通要冲一方面可以就地进行防范台风的前期报道,另一方面可以随时移动到其他地方。第二步,“小动”在台风预计登陆前 6、7 个小时的时候,登陆地点基本就可以确定下来了,这

12、个时候对卫星车所在的位置进行微调,可以比较从容地抵达预计登陆地点。 前方记者布局两组 报道形成相互呼应。为什么需要至少两组记者?为了扑准台风登陆点!台风移动路径飘忽不定,登陆点更是没谱。沿海布局两组报道团队,每组辐射半径 200 公里左右,两组覆盖沿海一线的直径就可达到 800 公里,基本能够守住一个省的海防线。另一方面,每组 200 公里的辐射范围,一旦需要转移阵地,最多只需要 3 到 4 个小时,如此布局,扑准台风登陆点基本没问题。这里大家还要明白一个概念,即使是登陆点,也不是小小的一个区域,他也是一个镇或者一个县,这个区域可不小,只要抵达相对确定区域即可。 接力报道 有张有弛。两组记者,

13、都做直播吗?还是都做特写呢?每个省只有一辆卫星车,一般情况下,卫星车可以跟随台风登陆点的采访记者,因为这是台风采访中,最被看重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有卫星车的跟随,这路记者将以直播为主;另外一路可以安排海事卫星设备跟随,这样即使台风登陆点不确定,两路记者也可以实现互补。都可以实现直播。如何权衡直播和特写,在人力比较少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接力进行“你直我特”这是因为连续的直播容易让记者疲惫,如果两组记者每半天进行交接,前半天做直播报道,后半天就可以沉下心,挖掘一些新闻细节和特写,这样屏幕呈现效果也更佳。 前期报道突出防抗台风的地方特色。很多防范台风报道,虽然在不同的地点报道,但内容都大同小异。其实台

14、风登陆时的情况,各地都差不多。反而登陆前的防范工作却是各具特色。这时的报道重点应该是各地独特的防台措施。例如,在一个渔排特别集中的地方,就应该把重点放在渔排之上;在一个特别有名的景点,就要把目光放在景区里;在台湾轮船集中的码头,协助台轮躲避风雨就是重点。总之,要做出各地方与众不同的特色。选定重点之后,再“小”和“细”来反应“特色”。比如渔排人家防抗台风,可以通过船上的轮胎,防护网等小细节来生动直观地告诉观众,这样漂浮在海面上的小木屋是怎么防范台风带来的大风浪的。 提前选定直播地点。直播点需考虑这些因素:第一、安全,特别是卫星车能有一个避风的地方,不然卫星天线的大锅展开后吃着风,容易有危险。一般

15、在沿海有居民区的地方离海面的距离不会太远,卫星车可以选择躲在民房后面。记者也不要站在可能发生危险的堤坝、树木、广告牌下出镜;第二、测试摄像机的微波设备在该地形环境下能否使用。第三、现场有一些可以介绍的新闻点,如集中回港避风的渔船,紧闭大门的渔家,转移人员安置点等,如果有救援、抢险或转移的现场那就最好不过了;第四、能看见海。如果要描述海浪之大,最好有一个参照物可以进行对比。第五、交通。包括从记者的暂驻地到选定的直播地点需要多少时间,通往直播地点的道路在大风大雨中是否好走等,都需要提前判断。 在台风报道中,沿路都可见台风对当地造成的影响,坐在副驾驶位置的摄像一定要注意做到及时拍摄,记录,可在后面的

16、直播中,由记者回述时切出播放。 在台风中拍摄空镜或直播时,切记应多人同行,一人负责拍摄,一人负责注意观察周边情况。直播过程中,几个机位附近一定要有人员看守,例如出镜机位边,除了记者和摄像,边上一定要有一到两个人观察周围情况,因为记者和摄像都无法看到自己背后的情况如何。 如能避免晚上直播尽量避免。如果是晚上做直播,则应提前协调景观灯的照明设施。因为一般台风来临前,当地为了安全考虑一般会考虑关闭电力设施,给夜晚直播带来难度。 可重点记录“受灾群众转移”,台风期间往往在报道中听到这里、那里转移了多少多少受灾群众,而如此规模的受灾群众是怎么转移的?这个过程在屏幕上呈现得不多,可在这一季台风季里尝试完整

17、记录过程,应该能以记录态手法做出很多故事。(三)台风登陆了 我们有什么可干的?台风进入 24 小时警戒区,此时登陆一触即发。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台风报道的攻坚时刻。1、蹲守省防指的记者要怎么支持?台风进入 24 小时警戒区,北京演播室会开始加大前方记者的直播连线。但此时,前方的报道团队处于一个点,而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则是通观全局,看到的是整个面。如果把这个时候的前方记者比喻为 “手脚”,省防指就必须充当一个“智慧”的大脑。台风登陆前后,随时将最新的消息,以手机信息传送给前方报道的记者,可以为前方记者做强大的信息支撑。台风登录过程中,省气象台都会有气象监测车一路跟随台风动向,前往台风登陆中心,如要在

18、台风登陆点做报道,和气象监测车同行也是不错的选择。2、台风临近陆地 别被忽悠了!台风在海上的移动速度在 15-30 公里左右,但当台风距离陆地只有 100 公里时,移动的速度会突然加快。这个时候,千万不能以传统的计算方式,按照距离除以移动速度,实际上,临近陆地,台风登陆的速度往往比你预计的快。(当然也有“幺蛾子”台风,例如南玛都,登录前四小时停止了!一切皆有可能,但大多数为常态。)3、一组人盯登陆点,另外一组人干什么?台风的中心眼登陆时,一般是风平浪静,此时,紧盯登陆点的这组报道团队卫星传输设备受风力影响小,可以做直播报道。而另外一组,此时恰巧应该是出于外围风圈,正是风大雨急,可以多记录现场,

19、拍摄一些震撼的画面,同时,也可以挖掘强风骤雨下的人物特写。4、直播中,关注人,突出细节。台风报道中,除了报道风大雨大之外,还应该关注人,并且抓住一些“贴近生活”的小细节。例如,2010 年“鲇鱼”台风登陆直播中,记者就对居民家窗户缝里塞着的布条,阳台上用绳索固定的路灯等进行了展示。不但体现了风雨,也体现了风雨中人的生活。例如:有的一家三口,小孩骑在父亲的肩膀上,妈妈打伞的细节,有积水中蹬三轮车这样的细节。5、前后方信息接力。直播时,前方记者比较容易了解到的是所在地的情况,但是对于整个台风的整体情况无法及时掌握和更新。此外,前方记者还需要观察现场的细节,进行直播前的各项准备,可谓非常忙碌。这时,

20、就需要驻守在后方防汛指挥部的记者及时提供各种的信息。比如台风整体的情况、特点、人员转移的情况、损失情况等等,通过电话或短信等形式,在直播的间隙传递给前方记者。由前方记者进行接力,随时将这些信息在直播中告诉广大观众。这种接力形式,可以极大地提高直播的信息量。6、体验式报道更加生动。这里的体验式并不是说让记者为了报道而去体验风雨,这样太危险,并不提倡。我们说的体验式,指的是前方记者也是身处风雨中的人,记者的活动和感受其实也是普通人在风雨下的感受、经历。例如,记者在进行地点转移的时候,想给车加油,但是加油站因为台风停止营业了。记者一路跑了好几家加油站找油的过程就是很好的新闻题材,从中展现了台风给生活

21、带来的不便,台风给加油站带来的破坏,没有油记者(也是个普通人)焦急的心情等。报道记者体验到的“麻烦”,比常规地介绍台风使加油站停业更加生动。将镜头对准自己,这是前方记者可以借鉴的一种报道方式。在临近登陆时,要时刻紧盯“受转移群众”,如有紧急转移的情况,应抓住其中的故事和细节。7、风和雨“考验”,卫星直播信号干扰及衰减的规避。用卫星车做台风的直播时,尽量要找个避风的地方再架设备(卫星所在位置要相对开阔无遮挡物、高压线等),首先要观察风向,看好风向是不是正对天线的地方刮过来,避免卫星天线“兜风”,而带来不必要的晃动,从而影响信号的不稳定。在直播前,要跟后方强调当前自己的天气情况,雨和风还有云层厚度

22、等环境因素,来加大功率,并比照卫星车内的频谱仪下行载波的峰值高低,和下行接收机接收下行信号的 db 值,确定卫星信号强度(高功放和编码器的最终功率值),在不影响其它线路的情况下加到最大,但最终还是以北京监控为准。在选择供电方式时,我们一般选择车载发电,因为外置发电机供电在此时不稳定性因素太多,比如雨水太大、积水很多,都可能导致短路或带电而损坏设备(例如 SDI 板卡、视分器板卡),但并不代表外置发电机就无用了,而是把外置发电机当做备用,因为在台风登陆前、风眼登陆时天气相对平静可选择使用,选择车载发电时,我们一般会把备用油桶加满,因为在做台风时遇到过加油站停电而无法加油。8、对于车辆、设备的保护

23、。台风带来狂风、暴雨、积水、滑坡等给报道造成了麻烦。在报道时,要注意保护好车辆和设备。A、摄像机、话筒一定带上防雨罩,还可以在话筒的防风罩与话筒之间,裹一层保鲜膜,但不要裹得太严、太死,或者把裹好的保鲜膜扎几个洞,以避免影响音频的接收。做完台风后要及时吹干、擦干摄像机各个接头和镜头,话筒接口和防风罩。B、拍摄风雨时摄像机镜头容易起雾,在气候条件不会对摄像机造成损坏的情况下,将镜头的 UC 镜取下即可解决(事后要记得装回去),因为好多情况下都是 UC 镜与镜头之间密封性不好导致起雾。在转移到其它地方时来不及做处理,摄像机放在车里时,不要让镜头直对车内空调吹冷风,把防雨罩取下来,避免车内外温差过大

24、、湿度过大,导致镜头起雾,可将车窗开个缝或把车内空调调至通风状态,让自然风吹吹摄像机,防止起雾。C、如果是夜间拍摄,使用手持新闻灯时,最好要有人给新闻灯打伞,防止雨水使高温的新闻灯爆裂,风雨太大时无法使用新闻灯可使用车辆的顶灯或大灯增加照明度。D、车辆经过涉水路段时,不要冒然通过。应先下车到水中查看深度、或水内是否有障碍物,再判断车辆是否通过,或者看到有其它路过车辆可以正常通过时,来判断是否通过。在选择通过时,车辆要一辆辆通过,并且要避免其它车辆与自己的车辆相对行驶,因为旁边经过的车辆若车速过快,激起的水波高度可能会超过水面平静时的高度,不慎被空滤吸进到发动机内,导致缸体被打裂。在没有相对行驶

25、的车辆时,卫星车也要在前车的后面通过,要让前车把水淌开这样再缓缓的通过,防止排气管、空滤和发动机进水。通过涉水路段时,一定不能松油门。万一车辆进水熄火,千万不要再次打火。如有积水很深的情况就不要再前行,考虑在积水的这边靠微波打到积水的另一端来完成直播报道,当微波距离不够或者信号不稳定时,与现场记者沟通后则考虑直传。如卫星车已经进水但要用卫星车直播,可以尽快联系拖车,将卫星车拖到直播地点,然后用发电机给直播设备供电。9、台风来临时人的安全在海边直播过程中,无论在任何环境下,都要十分注意安全!在沙滩周边时应注意树木的威胁,树木的倒塌和树木上的果实都是危险的因素,且在沙滩上拍摄时,大风扬起的沙子对人

26、和设备也是极大的麻烦。在渔船码头周围时,应注意渔船的绳索、码头上堆砌的各种物品。码头内的塔吊是一定不能上的高点,异常危险,越高大的建筑受风面也越大,且在高处风速也越快。空置的集装箱周围、散装的物品周围都要引起注意。在海边居民区时,应注意广告牌,垃圾桶,电线杆等,大风中,一块小小的铁皮也能致命。(四)台风登陆后 我们还有什么需要做?1、登陆后看降雨,往往比之前更可怕台风登陆时候会带来狂风大雨,但是过程时间较短。而一旦登陆后,云团移动的速度缓慢,这个时候,大云团的水系就会带来连续几天的强降水,或者短时间的超强降水。降雨极有可能在周边地市落地。要根据专家意见做出预判。比如 2006 年的台风“桑美”,登陆在福鼎、温州一带,可是台风过境的降雨让福建省会福州一下子死亡 200 多人,几乎整个城市被淹;2011 年的“南玛都”,在登陆点福建泉州市的降雨并不多,但是,外围风圈的莆田市却降下暴雨,2010 年的“凡亚比”台风也是如此,在福建登陆,却到广东的阳江和茂名下起大暴雨。2、报道重点从抗风雨转为防次生灾害。报道团队这个时候的重点,应从沿海转向山区,从抗风雨转为防次生灾害。特别是地质结构复杂,土质比较疏松,容易发生山体滑坡的地方,关注泥石流和山洪等地质灾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产品手册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