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治疗肝硬化偏方大全紫河车地鳖虫治肝硬化【功能主治】益气活血,化瘀消症。主治早期肝硬变。证见肝功能损害,肝脾肿大,或肝肿大,胁痛定点不移,伴有脘闷腹胀,消瘦乏力,面色晦滞,红丝血缕或朱砂掌,舌暗红或瘀斑,脉象弦涩或弦细。【偏方组成】紫河车、红参须、炙地鳖虫、炮甲片、片姜黄、广郁金、生鸡内金各 60 克。【用法用量】上药共研为极细粉末,水泛为丸。每服 3 克,1 日 3 次,食后开水送下。1 个月为 1 个疗程。【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 39 例患者,其中临床痊愈 17 例,显效 15 例,有效 5 例,无效 2 例,总有效率为 94.8%。芒硝牛肉治肝硬化【功能主治】泻热、润燥、软坚。主治早期
2、肝硬化腹水。【偏方组成】芒硝 30 克,生牛肉 150 克。【用法用量】文火炖至肉酥烂。饮汤食肉,每周 1 剂。腹水消失即停药。【宜忌】脾胃虚寒者及孕妇忌服。【病例验证】周某,男,42 岁。患肝硬化初次腹水,腹胀如鼓,二便不利。按上方服用 4 次,腹水全消,饮食大增。继以健脾丸、济生肾气丸以巩固疗效,每日早晚各服 1 丸,月余痊愈。随访 5 年仍健在。当归鸡内金治肝硬化【功能主治】逐水化瘀,补益脾肾,养血疏肝。主治肝硬化腹水。【偏方组成】当归 10 克,泽泻 10 克,鸡内金 10 克,白芍 20 克,淮山药20 克,丹参 20 克,姜黄 20 克,茵陈 20 克,板蓝根 20 克,茯苓 15
3、 克,三七6 克。【用法用量】每日 1 剂,水煎,分 3 次服。【加减】脾肾阳虚型,加太子参、焦术、河车粉;湿热蕴结型,去淮山药、白芍,加焦山桅、碧玉散、田基黄、大黄、金钱草、二丑;肝郁气滞型,加柴胡、青皮、枳实、川楝杞、延胡;瘀血阴滞型,加川芎、甲珠、鳖甲、二丑、猪苓、泽兰;寒湿困脾型,加制附片、厚朴、苍白术;肝肾阴虚型,加生地、女贞子、麦冬、山楂肉;便血、衄血者,加地榆炭、丹皮、犀角粉;腹水消后患者,加白术、黄芪;神志错迷者,加安宫牛黄丸;有黄染者,加田基黄、金钱草。【病例验证】陈某,男,38 岁,干部。患者半年前因腹胀,食少,右胁下疼,经某医院诊为“慢性肝炎”,间断服用肌苷、齐敦果酸片等
4、西药无效,自觉腹部隆起,食后腹胀更甚,倦怠乏力、大便稀、小便量少。体检:神志清楚,语言清晰,面色帝白,巩膜皮肤无黄染,颈部有蜘蛛痣二枚,腹部膨大,腹壁青筋显露,肝脾斛,肝在右肋下 2 厘米可触及,脾在左肋下 2 厘米可触及,质硬,移动性浊音(+),下肢浮肿。实验室检查 SGPT68 单位,TTT16 单位,TFT(+),黄胆指数 6 单位,蛋白倒置 A/G=2.8/3.6。超声波检查:腹水(+)。X 线食道钡造影示:食道下段静脉曲张。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缓。诊断为肝硬化腹水,属脾肾阳虚型。服基础方 20 剂后,腹水基本消退,精神、食欲好转,余症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再按基础方服 10 剂,复查肝功
5、能基本正常,蛋白已不倒置。五参四皮汤治肝硬化【功能主治】益气养阴,养血活血,利水消胀。主治肝硬化腹水。证见腹膨胀痛,时有潮热,舌深红,脉弦细,证属阴虚气弱、内热水停者。【偏方组成】丹参、党参、苦参、玄参、沙参、丹皮、黄芪皮、地骨皮、青皮各 10 克。【用法用量】每日 1 剂,水煎,分 23 次服。【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 32 例,结果:治愈 8 例(腹水消退,自觉症状消失,血浆总蛋白上升达 6.OOg/dl 以上,白蛋白达 3.80g/dl 以上,A/G比值1.5:1,停药后 3 个月内无反复者);显效 14 例(腹水消退,自觉症状缓解,血浆总蛋白、白蛋白上升接近正常,原 A/G 比值例置
6、转为正常,停药后3 个月内有轻度反复者);有效 7 例(腹水部分消退,自觉症状减轻,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均有上升,A/G 比值有一定改善者);无效 3 例(腹水不减,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出现严重并发症,血浆总蛋白、白蛋白、A/G 比值均无改善者)。甲鱼炖大蒜治肝硬化【功能主治】主治肝硬化腹水。【偏方组成】甲鱼 1 只(500 克左右),独头大蒜 150 克。【用法用量】将甲鱼宰杀后洗净、去内脏,同去皮大蒜清炖(勿放盐),炖至烂熟,即可食用。2 天 1 次,15 次为 1 疗程。【加减】呕吐不能进食者,加人生姜 10 克;气滞腹胀甚者,加人白萝卜200 克;大量腹水者,配合双氢克尿塞、氨苯喋啶,每次各服 25 毫克,每天 3次。【病例验证】夏某,男,44 岁。腹部胀满、四肢浮肿一月为主诉而入院。腹围 89.5 厘米,面色晦暗,左侧面颊及胸部可见蜘蛛痣 45 处,腹部静脉曲张明显,腹水征阳性,舌黯红、苔白腻,脉弦细。西医诊断为肝硬化腹水。先服双氢克尿塞、氨苯喋啶每次各服 25 毫克,每天 3 次,3 天后开始服食甲鱼炖大蒜,共服食 13 次。痊愈出院,随访一年未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