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医学课件微生物的感染与致病机制.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658874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课件微生物的感染与致病机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医学课件微生物的感染与致病机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医学课件微生物的感染与致病机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医学课件微生物的感染与致病机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医学课件微生物的感染与致病机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Medical Microbiology,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MU,第一篇 微生物学基础,第6章 微生物的感染与致病机制 Microbial Infection and Pathogenesis微生物学教研室 魏兰兰,教学大纲,掌握内容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 细菌的毒力;外毒素与内毒素 病毒的感染与致病 病毒侵入机体的方式与传播途径;病毒感染类型 真菌的感染与致病 熟悉内容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细菌引起的感染类型 了解内容 医院内感染及预防;决定细菌侵袭力的因素,问题,什么是正常菌群?有何意义? 什么是条件感染? 细菌的侵袭力包括哪些因素? 什么是外毒素?有何

2、特点? 什么是内毒素?它有哪些生物学作用? 内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病毒感染有哪些类型? 真菌的致病机制是什么?,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 在人体各部位正常寄居而对人无害的细菌,人体各部位正常细菌数量,正常菌群,生理作用生物拮抗作屏障营养作用产营养 免疫作用 有免疫抗衰老作用除废物,占位性生物屏障作用,条件致病菌 opportunistic pathogen,细菌的致病机制,致病性 (质) 细菌引起疾病的性质 毒力 (量) 表示病原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 半数致死量(L D50) 半数感染量(I D50),侵袭力,产毒性,毒力,侵入数量,侵入门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伤

3、口,病原菌,入侵、定居、 繁殖、扩散,细菌毒素,侵袭力,荚膜 粘附素 菌毛 粘附于组织细胞 有组织特异性 细胞壁成分 膜磷壁酸(LTA) 侵袭性物质,侵袭力,侵袭力,荚膜 粘附素 菌毛 细胞壁成分 膜磷壁酸(LTA) 侵袭性物质,透明质酸酶 胶原酶 链激酶 卵磷脂酶 凝固酶,毒 素,外毒素特征: 蛋白质 毒性作用强 选择性强 理化稳定性差 抗原性强,外 毒 素 exotoxin,合成代谢产物 G+菌和部分G-菌产生 释放到菌体外,或溶 解释放,蛋白质,由两个亚单位组成 A亚单位为活性蛋白 B亚单位为结合蛋白,外毒素,外毒素 例如:霍乱毒素分子结构,毒 素,外毒素特征: 蛋白质 毒性作用强 选择

4、性强 理化稳定性差 抗原性强,外 毒 素 exotoxin,合成代谢产物 G+菌和部分G-菌产生 释放到菌体外,或溶 解释放,毒 素,外毒素特征: 蛋白质 毒性作用强 选择性强 理化稳定性差 抗原性强,外 毒 素 exotoxin,合成代谢产物 G+菌和部分G-菌产生 释放到菌体外,或溶 解释放,外毒素抗原性,类毒素(toxoid): 受甲醛作用可使其活性蛋白灭活而不影响接合蛋白的抗原性 抗毒素(antitoxin): 外毒素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内毒素 endotoxin,脂多糖 LPS,脂多糖 LPS lipopolysacharide 菌体裂解释放 化学稳定性 不能成为类毒素 免疫原性

5、弱,G-菌崩解和内毒素释放过程演示,内毒素 endotoxin,内毒素 endotoxin,内毒素的生物学作用: 发热反应 白细胞反应 内毒素血症与内毒性休克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败血症的皮肤表现,外毒素与内毒素的对比,感染途径,途 径 方 式 疾 病 举 例,呼吸道感染,气溶胶,飞沫方式吸入,肺结核、白喉、百日咳,消化道感染,粪-口方式,食入,伤寒、痢疾、食物中毒,泌尿生殖道感染,性接触,血液或粘膜损伤,淋病、梅毒等,创伤性感染,皮肤、粘膜创伤、破损,皮肤化脓感染,破伤风,经血感染,输血、注射、针刺,细菌败血症,媒介昆虫感染,密切接触、叮咬,鼠疫,沙门菌病,多途径感染,经消化、呼吸、创伤等,结

6、核及炭疸杆菌感染,细菌的感染类型,不感染 隐性感染 潜伏感染 显性感染 带菌状态,急性感染 慢性感染,局部感染 全身感染,毒血症(toxemia) 细菌在局部繁殖,不入血,仅外毒素入血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菌血症(bacteremia) 病原菌由原发部位侵入血流,但未在血中大量繁殖,到达其它部位,再繁殖致病。 败血症(septicemia) 细菌侵入血流后并在血中大量繁殖,产生毒性产物,造成机体严重损伤和全身中毒症状者。 脓毒血症(pyemia) 化脓性细菌入血,在其中繁殖,又播散至其他许多组织或器官,引起转移性化脓病灶 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全 身 感 染,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

7、一、病毒的传播途径,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 病毒在人群中不同个体之间传播 垂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 母体的病毒经胎盘或产道传播给子代 HBV、CMV、HIV和风疹病毒,人类病毒的感染途径,病毒的传播途径,局部感染 local infection 病毒侵入机体后,只在入侵部位感染细胞 全身感染 systemic infection 从入侵部位经血流或神经系统向全身到达远离入侵部位播散进入机体血液系病毒血症(viremia),病毒感染类型,隐性感染 显性感染 急性病毒感染 潜伏期短、发病急,数日或数周恢复 病原消灭型感染持续性病毒感

8、染,持续性病毒感染,慢性病毒感染(chronic viral infection) HBV、CMV、EBV 潜伏性病毒感染(latent viral infection) HSV导致的唇部单纯疱疹 慢发病毒感染(slow virus infection) AIDS、亚急性硬化性脑炎(SSPE),病毒的致病机制,病毒致病作用表现在细胞和机体两个水平,急性病毒感染时细胞和宿主的反应,病毒的致病机制,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 病毒感染对机体的致病作用,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致病,溶细胞型感染 病毒的杀细胞效应(cytocidal effect) 致细胞病变作用(cytopathic effect,

9、CPE) 稳定状态感染 细胞凋亡 (cell apoptosis) 病毒基因组的整合 细胞转化包涵体(inclusion body)的形成,细胞病变效应(CPE),正常细胞 病毒感染细胞,包涵体(inclusion body),细胞浆或细胞核内出现光镜下可见的斑块状结构,病毒感染对机体的致病作用,对组织器官的亲嗜性与损伤 免疫病理损伤 体液免疫病理作用 细胞免疫病理作用 病毒对免疫系统的致病作用 病毒感染引起免疫抑制 病毒对免疫活性细胞的杀伤 病毒感染引起自身免疫病,真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真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真菌感染的来源 内源性感染 平时寄居在机体上的真菌 外源性感染 多为生存于自然界而正常机体内不存在的真菌,真菌感染类型,浅部真菌感染 深部真菌感染 新生隐球菌病、组织胞浆菌病 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 机会致病性真菌,真菌的致病机制,局部机械刺激和炎性反应 损害免疫细胞 真菌变态反应性 真菌毒素 真菌性中毒 肿瘤,小 结,细菌的毒力,包括侵袭性酶和毒素; 内、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病毒侵入机体的方式与传播途径 病毒感染类型 真菌感染的类型与致病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临床医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