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 筑 学 本 科毕 业 设 计 教学 与 实 践 的有 机 融合 唐云 郑为 湖 北 工业 大 学 摘 要: 文章结合湖北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教学与实际项目的结合, 从选题、 组织、 小 论文、 调研、 交流、 制 图、 汇报、 答辩、 归档 等多方面的教学控制, 体现了毕业 设计与实际项目的有机融合对本科建筑学专业教学、 学生能力培 养、 学生可持续 发展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 毕业设计; 选题; 融合; 促进; 作 者简 介: 唐云 (1980) , 女, 硕士, 讲师, 研究方向为建筑与环境设计; 作 者简 介: 郑为 (1976) , 男, 硕士, 讲师, 高级工程师,
2、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 师, 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 近几年我国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高速增长期, 建筑市场开发量巨大, 很多学校 新开设了建筑学专业, 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建筑学本科 教育要求高, 除有完备的基础课程外, 专业课的设置也有很高的要求, 同时需 要进行大量的设计训练与实践, 才能培养出具有初步的建筑学本科工作技能的 学生。 大学五年级阶段的工作实习, 下学期的毕业设计, 是建筑学专业学生从学 校走向工作岗位的重要阶段。 所以在我们的教学 中合理地策划五年级的工作实习, 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是建筑学专业本科教育最后的教学目标, 也是学生步入 社会之前的最后提升机会。
3、 笔者结合自身建筑学教育实践, 在毕业设计教学中尝 试与实际项目有机融合, 实现学生毕业设计质量与工作技能的双重提升。 1 合理选题, 毕业设 计选题应紧跟社会热点 如美丽乡村民宿设计、文化旅游乡村规划、养老住宅产业等是目前的社会热点, 由于这些热点方向正处于探索与发展时期, 在设计上还没有形成固有的定式, 项目的创新点很多, 同学们在探索与尝试过程中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同时这些 项目的规模 适中, 适合同学们在已有的技术基础上进行探索与提高。 从实际教学 效果来看, 同学们参与这些社会热点项目的积极性非常高。 就 90 后毕业生而言, 利用网络资源收集相关资料是其强项, 同时思维创新也是他们
4、的长处, 指导教 师需要指导学生梳理有价值的资料, 去粗取精;同时在思维创新上加以控制, 既 鼓励创新, 又要避免学生天马行空, 创意与实际脱离太远。 2 毕业设计论文相结 合, 提升理论水平 要求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之初就要完成相应小论文的研究方向与论文构架的搭 建。 小论文水平是本科学生需要提高的重要学习内容, 对学生以后的 研究生阶段 或是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以往认为建筑学学生只要会做设计与绘图就可以了, 其实不然, 随着市场对建筑设计要求进一步提高, 越来越多的设计企业要求建 筑师不仅具有设计绘图的能力, 同时应具有组织协调的能力, 方案汇报的能力, 总结写作的能力, 这些都可以借助此次
5、的毕业设计论文写作得以提高。 在教学设 计上, 老师对毕业生合理组织, 分组工作、 分工协作, 各有侧重 (总图规划、 场 地设计、 造型、 建筑平面功能) , 毕业生可以从选题的某个方面切入研究, 独立 完成小论文。 论文不要求面面俱到, 但要求有自身独创性的调 研、 数据等第一手 的成果, 并结合到自身的设计成果中去。这项锻炼对学生建立初步的研究方法, 提升个人写作能力, 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3 实际项目与设计研 究相互促进 实际项目的任务明确, 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的细节, 设计也是在反复修改及与 建设方的交流中不断修改完善, 设计者的美好想法应结合投资、 业主喜好等现实 因素。 若把实
6、际项目称为现实设计, 课程设计则可以称作虚拟设计, 虚拟设计往 往没有太多的约束,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 完善设计, 并融入很多创造性 思维于设计之中。 而实际项目给了学生们很多的约束, 通过这些实际问题的协调, 学生们逐渐感悟到现实设计的残酷 无处不在的规范, 成本控制的严格, 设计时间的紧张等等。 通过实际项目的训练, 为学生们快速融入工作岗位奠定了 基础。 4 多次调研, 积累第 一手数据 调查研究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自觉活动。 调查研究由调查和研究两个 前后相继又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阶段组成, 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特 征。 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改造世
7、界。 在调研方法上, 除了 一般性的资料收集, 更加强调项目现场调研与类似案例调研。 调研之前组织工作 会议确定调研方向, 草拟调研看点, 使得同学们在调研时能有的放矢, 针对性 的开展调研工作, 而非走马观花 (图1) 。 5 定期交流、控制设 计深度与进度 在低年级的课程设计中设计一草、 二草的提交速度通常比较慢, 而在实际项目中 业主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看到相对完整的成果, 并向业主汇报。 这就要求毕业设 计团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设计进行到一定的深度, 并将建筑效果、 投资估算 等重要内容快速呈现在业主面前。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快速进入设计状 态, 根据业主的要求在23 d 内完
8、成各层平面功能布置, 并利用团队优势迅速完 成效果图, 这样就能在第一次的项目汇报中以比较完整的成果征求业主意见, 推进后续工作。 在这个阶段, 老师对设计深度的把握至关重要, 平面不必做的太 精细, 要把握最重要的核心方案内容。 以往的经验表明, 方案不是一蹴而就, 设 计师的工作是个较长时间的修改过程, 设计团队要保持设计的激情, 减少不必 要的图纸细节的消耗。同时方案图纸要方便修改, 便于及时沟通及汇报。 图1 调研手绘草图 下载原图 6 关注设计重点, 培 养职业素养 毕业设计团队的学生们在做完毕业设计后, 大部分都要进入社会工作。 设计能力, 绘图技术是学生们日后 赖以生存的基本技能
9、。 (1) 培养制图的精确性。 精确的 cad 制图是多专业合作的基础, 是总图、 模型等 后续图纸的基础。 所以在绘图过程中, 应避免出现局部的碎数、 虚假尺寸等情况。 (2) 面积的意识。 面积是项目成本投资控制的重要指标, 我们要求学生反复研读 面积规范, 掌握计算面积的方法, 进行各层面积的统计, 为今后的投资测算作 好准备。 (3) 结构的意识。 建筑不是单纯的艺术, 合理的结构体系是构建建筑物的基本要 素, 实际项目更要求结构的合理性, 柱跨的经济性, 通过实际项目的锻炼, 进 一步巩固了建筑结构与建筑 构造的知识, 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投资的意识。 没有业主的
10、投资, 再好的建筑创意都是纸上谈兵, 投资意识的 培养是成为一个合格建筑师的重要课题, 通过面积的测算, 合理的结构选型, 综合单价的收集, 对建筑投资进行合理的估算与概算, 既有利于自身专业素养 的提高, 同时也是与建设方交流的重要数据依据。 通过毕业设计的训练, 关注以 上的设计重点, 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7 答辩汇报 整理PPT, 组织汇报预演, 是毕业前的最后一课。 作为建筑学专业的学生, 除了 熟练掌握图纸的表达 能力之外, 口头表达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毕业设计答辩提 供了一个汇报答辩的舞台, 指导教师在答辩前组织本小组同学进行汇报预演, 及时发现汇报中存在的
11、小问题, 第一时间纠正。 并结合案例, 告诉学生如何在众 人面前进行高质量的汇报, 如提高PPT 的颜值, 组织汇报的语言, 如何随机应 变等, 并要求学生同时准备好 PPT 与PDF 两版本汇报文件, 以防止意外发生。 对 汇报中所涉及的相关附图集中整理, 放入汇报文件夹中, 便于答辩时方便调用。 通过答辩前汇报预演, 学生们普遍反映在汇报技巧上得到了长足的提高。 8 按要求及时整理毕 业档案材料 这样有利于养成良好的、 认真细致的归档习惯。 毕业设计答辩后, 需要按照学校 的规定整合好毕业设计档案资料, 内容相对较多, 涉及到评语、 签字、 盖章、 原 创性声明、 刻录光盘等环节。 提醒同
12、学们不要认为这是可有可无的繁杂工作, 而 是对自身归档习惯的一次检查, 良好的归档习惯也是建筑师职业素养的重要方 面, 对今后工作中的设计归档都是大有裨益的。 指导教师提供归档案例给学生参照, 学生按照样板与归档条目要求, 补充完善归档材料, 最后装订, 装袋, 形 成完美收官 (图2) 。 图2 归档材料 下载原图 9 小结 在2017 年的建筑设计毕业设计教学与实际项目的有机融合中, 通过毕业设计选 题与教学设计的探索, 进一步说明了老师是毕业设计的组织者与策划者, 学生 则是毕业设计的主体。 学生的勤奋、 思考、 实践是教学的基础, 老师的指导、 组 织、 因材施教是学生个体水平提高的催化剂。 通过两者有机结合, 使得毕业设计 真正成为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总结与提高的最后一课。 参考文献 1 冷余生, 解飞厚.高 等教育学M.修订版.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6. 2 潘晓良, 郑莹.高等 教育心理学M.长江出版社,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