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二单元 共同富裕 社会和谐2.1 走共同富裕道路一、教学分析(一)内容分析主要内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我国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共同富裕的内涵;共同富裕的内容、范围和实现途径;我国如何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二)教情分析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共同富裕;如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2教学难点:我国如何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3课时安排:3 课时。4目标要求:(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感受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2、社会生活中的发生巨大变化,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这对学生正确对待历史,认清现实,初步培养学生的市场经济意识,形成求实向上、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使学生明白:社会主义制度只有不断地自我完善和发展,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知道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认同社会主旋律,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爱社会的意识和集体主义思想,树立共同富裕观念,增强历史使命感。(2)能力目标:增强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阅读理解本课基本内容;提高正确表达能力,特别是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 “调整国民收入
3、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 、 “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等问题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对时事政治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3)知识目标:识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共同富裕的内涵;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三)学情分析现在的多数学生对国情时事方面的了解十分有限,在情感上和思想上可能会有一些不到位的或错误的认识。而本课知识理论性较强,较为抽象,对于九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4、。九年级学生已经开始懂得关心社会发展、国家大事,因此,2要尽可能地从具体事实入手,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实例中去懂得道理,去感悟知识,去体会变化和发展。二、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去收集和了解一些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历程的相关情况(文字或图片资料)。布置学生搜集“先富”带“后富”的具体事例,了解我国致富路线图实现的目前状况。第一课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导入新课1利用音乐 flash“春天的故事” 、祖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建设成就的代表性图片导入。2过程:(1)播放歌曲,展示图片。 (2)提出问题:改革起步于哪一年?谁被誉为总设计师?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以经
5、济建设为中心,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的影响呢?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目的是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二)讲授新课1阅读教材,回答上述问题,并要求弄清经济体制改革历程中的几个重要的时间,明确我国已经步入市场经济国家的行列。2学生活动:(1)学生表演自编自演的小品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设计意图:通过对话和简单的情节说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特点,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市场经济。(2)师生互动过程:学生表演。教师提出问题:小品中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哪个更灵活更快速?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并板书:2.1 走共同富裕道路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2什么是市场
6、经济?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3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的产物。3阅读材料透视老票证的故事,讨论:我国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设计意图:感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生活的巨大变化,体会市场经济的作用。(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2)教师展示图片资料,归纳总结并板书:4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达,市场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经济越有活力,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也就越大。5我们应怎样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小结:回顾主要知识点,加深理解。(三)课堂练习(四)课后作业学生查阅有关我国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的资料。设计意图:感受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中的发生巨大变化,进一步了解我3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正确对待历史,认清现实,初步培养学生的市场经济意识,形成求实向上,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念。同时使学生明白社会主义制度只有不断地自我完善和发展,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第二课时: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一)导入新课:先让学生引导学生从内容、范围、实现途径等方面真正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这是本课重点。本课的难点是教师从国家的角度,注意讲清国民收入分配的相关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加以理解。课后布置“实践与评价” “扶贫济困,共同富裕”演讲稿
8、的资料收集。1学生:阅读“共同富裕”造就大华西的材料,引出共同富裕的概念。2教师可用视频或者讲解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共同富裕的提出的原因,并带领学生进一步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1)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2)共同富裕的内涵。设计意图:启发思考,引出课题。(二)讲授新课1学生活动:举行“演讲会”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共同富裕的理解。2教师讲授:共同富裕的内容、范围和实现途径。3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如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4教师板书:二、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1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2共同富裕的内涵:从内容来看:从范围来看:从实现途径
9、来看:3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1)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联系所学知识);(2)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梳理和归纳知识,加深对“共同富裕”的理解。(三)课外作业课后作业:布置“实践与评价” “扶贫济困,共同富裕”资料收集,为第三课时作准备。第三课时: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一)导入新课1检查学生上节课布置做“扶贫济困,共同富裕”的资料收集情况。2“主题班会”: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目前我国致富路线图完成情况:存在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懂得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和方法。(二)讲
10、授新课1学生阅读“阅读与感悟”:青藏铁路助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谈自己的理解:4如何实现共同富裕?2教师归纳:通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理解: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学海导航”: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3教师板书:三、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4课后作业布置学生整理相关资料,撰写“扶贫济困,共同富裕”演讲稿,教师对学生撰写演讲稿要注意做好相关指导。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对“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解。三、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通过情景创设和活动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对于国家的基本情况是有所了解的,但并不完整、全面,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和分析能让学生比较清楚而全面地了解认识自己国家的情况。“共同富裕”这一系列知识的理解于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他们的知识背景过于单薄,教师须提前布置他们去收集和了解一些相关情况,做好铺垫,避免走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