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北师大版) 2015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265305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 2015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 2015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 2015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 2015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 2015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十五从军征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6单元战争中课文古诗二首中的其中一首。描述了一位老人征战多年回到家乡,看到家中一片凄凉的情景。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及对和平的向往。【设计理念】教学中使学生在积极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掌握学习古诗文的方法,体会诗中的情感,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地去诵读,注重学生的自主感悟,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总之在教学中,始终要注重把握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使学生在掌握语文基本技能中受到感情的熏陶。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一部分古诗词,基本上

2、能利用手中的工具书进行诗意的理解,并能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诗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教学方法】1、教法:读中理解、以悟促读。2、学法:自主理解,合作探究。【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大意。【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和平的热爱。【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策略】1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主动探究、勇于创新,

3、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和体验。 2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揣摩理解诗的内容及表达的感情。示范读激趣、品味悟情、想象读入境,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3采用角色转换的方式引领学生入情入境、举象显情、借象悟情。【教学流程】激趣引入,板书课题 (3 分钟)读通古诗,初步感知(5 分钟)理解诗意,整体感知 (8 分钟)深入理解,入情入境(15 分钟) 品读感悟,升华情感(5 分钟)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板书课题。 1、师:同学们,通过昨天的预习,我们知道第 7单元的主题是(“战争”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在你的课外积累当中,你都背过哪些有关战争的古诗词?生: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陆游的示儿、王翰凉州词、

4、辛弃疾破阵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师:看来同学们的语文课外知识量积累得非常丰富。其实,描写战争的文章还远不止这些。因为从古至今,战争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主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也是与战争有关,题目是:(齐读诗名)十五从军征 。板书课题并让学生朗读。2、解诗题,知诗人: 师:通过读题,你从哪儿可以看出这首诗与战争有关?生:“从军征” ,被征到军队里打仗。师:有哪位同学能够连起来说说“十五从军征”的意思?生:十五岁就去打仗了。师:很完整,请坐。这首诗也是一首乐府诗,选自乐府诗集(生齐读)。 师简介作者:关于乐府诗集我们平时接触的并不多,大家一起来齐读下课本 72页的小资料:乐府:原是古代掌管

5、音乐的官署,乐府搜集演唱的诗歌被称为乐府诗。 (生齐读)师:乐府诗因为来自于民间,所以没有具体的诗人。大家再一次读题。师提问:通过预习,你知道这首诗主要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吗?(学生回答,师做简单的简评:主要讲的是一位老兵的返乡经历)很好,请坐。师:作者想要借一位老兵的返乡经历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要解决这个问题,读通古诗便是第一步。 (板书:读通诗)二、读通古诗,初步感知。1、下面就请同学们翻到书本第 71页,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掌握好诗的节奏,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可以向同桌请教。开始。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3、这次请同学们同桌之间互相读诗,如果听到对方有读不准的字音,要马上帮对方纠正

6、过来。开始。4、指名朗读。 (师生共同评价)师:刚才的这位同学已经做到了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我想其他的同学也一定做到了这一点,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下面的这些读音,好吗?(课件出示字音。 )冢、累累、窦、雉、葵、舂、羹、贻(学生自读并整体读)5、再读古文。 (师:好!看来同学们都能读准这些字音了,接下来让我们再一次流利地把古诗朗读一遍,想一想古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开始。 )6、指名回答。 (讲了一位返乡老兵的悲惨经历)三、理解诗意,整体感知。1、理解诗意。 (师:同学们,我们光读通古诗,是不行的,还应该理解诗的意思,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诗中蕴含的情感。板书:明诗意)2、合作探究,理解诗意,

7、(课件出示部分字的意思)(师:下面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有质疑的地方,小组内互相讨论解疑,并说说句子的意思,每人翻译 2句)3、学生汇报。 (师生评价)四、深入理解,入情入境。(1) 、举象显情。 (师:同学们,这是一首叙事诗,诗中的哪一句介绍了老兵一生的经历?)1、课件出示: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2、齐读句子。3、从这句诗中你读出了什么。这是一位 15岁参军,80 岁才得以回乡的老兵。接下来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试想一下在这漫长的 65年的岁月里,他会是怎样度过的呢?(他风餐露宿、南征北战、浴血搏斗,多少危险, 、艰苦、思念、期盼都在战场上) ,暮年时的他终于可以怀着激动、兴奋、紧张

8、、热切的期盼归来, (是啊,因为他要回家了,他终于可以回家了重重的山关、迢迢的水路,漫天的飞雪,一路的风霜再也不能阻挡住一位思乡老人回家的步伐了)这是何等的惊喜,但是等待他的又是怎样冰冷严酷的现实呢?师评价:1、你说的真好。2、你的想象力真丰富。3、老师发现你已经读懂了这首诗。4、老人的命运真的是太凄惨了。5、有家难回,老人真的是很可怜。6、从你说的话中,老师读懂了“感同身受”这个词,真棒。4、体会情感。师:请同学们再静静地读诗,划出如下相关的诗句:老兵回到家乡,他问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由远及近又看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汇报。师:近乡情更怯。家越来越近了,老人那苍老疲惫的心却跳得越来越快,路上

9、他遇到了一位村里人,忙问:“家中有阿谁?”师:“家中有阿谁?”什么意思呢?生:家中还有什么人。师:六十五年不知亲人音讯,这份刻骨铭心的思念与牵挂让人心酸,此时此刻他最渴望,最盼望得到的回答是什么?师:然而乡里人回答的却是?生:“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 (屏幕出示“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师:什么意思呢?师:远远看过去那一片种着松树柏树、纵横堆积的荒坟,就是你故家之所在。乡邻回答是什么意思?(你的家里已经没有人了,田园屋舍早已成为荒坟了。板书:家破人亡)他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告诉老人:“老人家,你的家人都死光了,你已无家可归了。 ”(不忍心,同情老人)是啊,又有谁忍心直接告诉这位可怜的老

10、人呢?师:看似简单的一问一答,却浸满辛酸血泪和恻隐同情之心。请大家和同桌分角色读一读诗中的问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问答,重要的一点是问答时要入情入境,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指名分角色读。师点评:问得急切,答的婉转。问的担忧,答的难受师:乡里人的回答犹如晴天霹雳般地给作者当头一棒,使作者的希望破灭。历尽千辛万难,千里寻家归,得到的回答却是家破人亡,无家可归,此时诗人的心情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由喜转悲) 。悲伤欲绝的老人凄怆地喃喃自语,痛苦绝望的老人踉踉跄跄地走近家,他看到了(师出示)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师:屋内成了野兔、野鸡栖息的地方,屋外野生的谷、葵疯长。这一切说明

11、了什么?(看来同学们已经读懂了这首诗了)这家还是家吗?这是他十五岁离开时的那个家吗?这是他几十年魂牵梦萦的故园吗?这是他千呼万唤的家吗?师:他以前的家是怎样的啊?他心中的家是怎样的呢?生答。 (温馨,亲人和睦生活在一起,干净整洁)师:是啊,曾经是炊火融融、庭园整洁的家,如今却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师:曾经是家人团聚,共享天伦的家,如今却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师:人去屋空,人亡园荒。剩下的只有: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师:苦苦思盼的亲人成了荒野枯骨,温馨热闹的家园是一片荒凉破败,唯一能看到的只能是:兔从狗窦入,

12、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师: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生:凄凉荒败师:作者记忆中亲切熟悉温馨的家园,早就被无情的岁月之手涂抹得面目全非了。这样的家园,这样的场景,老人做了什么?(指名读: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师:离家几十年,终于回来了,他本想做一顿热腾腾饭菜来孝敬父母,如今却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指名读师:他本想在家里和兄弟姐妹欢聚一堂,如今却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师:白发苍苍的母亲,年迈多病的父亲,亲爱的兄弟姐妹,他们在哪里?如今他们已是松柏冢累累。这样的一顿饭,吃起来是什么味儿呀?让我们读出他心里的苦吧!齐读: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

13、熟,不知贻阿谁。 )面对着这一切,这位征战沙场,九死一生的老兵怎能不悲从中来,潸然泪下!“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师:这个画面就像是电影、电视中的慢镜头。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个画面吗?(须发皆白的老人拄着拐杖,踉跄地走出破门,他佝偻着身子,慢慢地抬着头,茫然地看着东方) (屏幕出示) ( )的老人拄着拐杖, ( )走出破门,他佝偻着身子, ( )望着东方(表情呆滞的老人,眼光茫然的老人,精神恍惚的老人)师:出门东向看,这是怎样的看呢?生:茫然的看,凄怆的看,绝望的看、无助、精神恍惚、表情呆滞师:老人在看什么呢? 能看到什么?生:他也许还抱着希望。生:他也许看到了久别的亲人,也许什么也没有

14、看到师:这看让你体会到什么?生:心如死灰,绝望的(哀莫过于心死。 )师:诗浸透着深深的悲哀。泪落沾我衣。老人是那样的痛苦,那样悲伤,家没了,亲人没了,原来的生活没有了,以后的生活又当如何呢?,他活着还有什么希望?他想哭,但他不能像年轻人那样嚎啕大哭,只能将那凝聚着 65年的艰辛、思念、期盼,沙场风尘、人世沧桑的老泪,扑簌簌落到满布征尘的衣襟上。师:物是人非,时移景非,当老人怀念自己朝思暮想的亲人时,他怎能不“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人生苦短,世事无常,当老人想到自己将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凄凉度过残生时,他只能是“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家没了,亲人没了,原来的生活没了,岁月也没了,以后

15、的生活,又当如何呢?悲苦的老人又怎能不绝望呢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他已不能像年轻人那样嚎啕大哭,只有那凝聚着六十五年的艰辛,六十五年的思念,六十五年的期盼,六十五年的沙场风尘,六十五年人世沧桑的老泪,扑籁籁落到满布征尘的衣襟上啊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师:老人就这样静静地站着,默默地流着泪。五、品读感悟,情感升华。1、配乐齐读全诗。 (这首诗诗只有一个泪字,却字字含悲,句句浸满血与泪,齐读古诗,读出这份心酸,这份苦难,这份悲愤,这份最深的绝望。 )师:是什么,让这个老人失去青春、失去亲人、失去家园、无限凄凉独自悲伤流泪?(战争)师:这首诗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战争的呢?生:十五从军行是从一个老兵的

16、回乡后的悲惨情况来描写战争的,它主要揭露的是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残酷以及战争带给人们的深重苦难。师:据统计,仅仅是汉武帝在位时,他五次讨伐匈奴,就导致全国有一半的人死亡,无数个家庭过着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的生活,无数个家庭忍受着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的悲凉,无数的百姓承受着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的痛苦。历朝历代,战争从未停止,苦难始终相随。这苦难,不只是一个人的,也不只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就算是我们现在所处的和平年代,也依然还存在着战争,伴随着苦难。战争,夺走了多少鲜活的生命;战争,毁去了多少幸福的家庭。曾经美好温馨的家园再也找不到它美丽的身影。曾经幸福欢乐的人们再也看不到他们灿烂的笑容。人们只有抱头痛哭,相拥而泣。 )师:说说你的感想。(制止战争,渴望和平!)师总结:“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 “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每一句诗句都血淋淋地展现了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同学们,我们不仅要学会仰视英雄时,赞美呕歌英雄,我们更应学会低下头,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看到那些孤单悲苦的战士,不幸的人们,饱受战争蹂躏的悲惨世界,这时的我们也许才会真正读懂“战争” 这两个字。板书设计: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归 喜 满怀希望家破人亡 悲 希望破灭潸然泪下 彻底绝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