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劳动纠纷经典案例分析大全.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645390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DOC 页数:93 大小: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纠纷经典案例分析大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劳动纠纷经典案例分析大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劳动纠纷经典案例分析大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劳动纠纷经典案例分析大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劳动纠纷经典案例分析大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注意保密 劳动纠纷案例分析文档归属部门:人力资源部门 第 1 页 共 93 页劳动纠纷案例分析注意保密 劳动纠纷案例分析文档归属部门:人力资源部门 第 2 页 共 93 页目录招聘篇 4招聘广告中的风险防范 4对应聘人员审查时的风险防范 5录用篇 7录用通知的法律风险知多少 7入职篇 10未签订劳动合同,谁之过? 10劳动合同,签还是不签 12只有三句话的协议也叫劳动合同吗? 12劳务协议还是劳动合同 15试用期要制定并公示考核标准 17试用期不合格怀孕可被辞 19随意设置试用期 双倍补偿没商议 19试用期满不胜任,解聘不用给补偿? 20入职培训很迫切,制度告知莫忽略 23变更劳动合同篇 24

2、调整工作岗位的合同变更 24语言沟通难奏效,书面通知勿忘掉 25连签二次劳动合同,就必签无固定期合同? 26解除劳动合同篇 28员工声明双方再无争议,还能再要求双倍工资吗? 28员工提出辞职,就等于办结劳动关系了吗? 28无固定期合同,约定解除并非合法 31规章制度的双重约束性 33炒掉隐婚怀孕者 单位为何不违法 34工厂搬迁员工辞职能否要补偿金? 35规章制度想生效,前置沟通是良药 36同一母公司内调动,工作年限如何计算? 37解聘,慎用“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39公告声明解除劳动合同 40事实劳动关系,后果越来越严重 42提前离职合法,忽视竞业限制受罚 43工伤篇 44拾荒者为工厂清理垃

3、圾摔伤,怎么办? 45瞒报工伤,得不偿失 47究竟多少工伤补偿才合适 49工伤后自杀定为因公死亡 51下班途中的交通事故认定工伤 52返聘人员上班路遇车祸,算工伤吗? 53谁为包工队员工伤亡担责? 54休假期间与他人调班引发的工伤纠纷如何判决 56保险篇 57注意保密 劳动纠纷案例分析文档归属部门:人力资源部门 第 3 页 共 93 页企业和员工是否可以“协商”不缴纳社会保险金? 57劳务派遣篇 58劳务派遣与事实劳动关系 58劳务派遣公司造成的事实劳动关系 59劳务派遣员工的培训协议 60退回和解雇被派遣劳动者的条件与限制 62注意保密 劳动纠纷案例分析文档归属部门:人力资源部门 第 4 页

4、 共 93 页招聘篇时下正值用人单位招聘新员工的高峰时期,而招聘又是 HR 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在一般人眼里招聘中不存在什么法律风险,只有在签订合同时或者劳动用工管理中才存在法律风险。其实不然,任何事情包括劳动争议,都是有前因后果的,劳动合同签订后产生的劳动争议,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招聘时埋下的“祸根”所致。因此,预防劳动争议,就要将关口前移,从防范招聘时的风险做起。招聘广告中的风险防范(来源:中国人力资源管理,2007 年第 4 期)一、典型案例某公司招聘李先生为中国某大区的营销总监,并与其签订了为期 3 年的合同,约定试用期为 4 个月。3 个月后,公司单方面提出解除合同,原因是李先生没有达到

5、公司的季度营销目标。为此,李先生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了申诉,仲裁的结果是公司败诉。原因是公司在招聘广告中并没有列明录用条件,而且劳动合同签订后,公司也没有明确具体的职务说明书,也没有书面告知小李该职务的工作内容以及岗位要求。因此当被质询时,公司无法出具当初双方认可的职务要求,既然没有约定要求,公司又怎么能证明其不符合录用条件呢?当然败诉也是在预料之中的。二、本案件适用相关法律条款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三、案例点评或许您会认为,招聘广告只是招聘人员的一种宣传手段而已,会有什么法律风险吗?其实,风险可能会在这不

6、经意间产生,如果招聘广告撰写的不好,就有可能暗藏“杀机” 。因为,在试用期内,企业享有一项权利:如果发现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但这项权利的行使是有条件的,即用人单位要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具体到不符合哪一条录用条件,举证责任在于单位。而最有力的证据之一就是招聘广告。所以在招聘广告中,单位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招聘条件,并注意将此广告存档备查,并保留刊登的原件。这样,一旦在试用期解雇员工而产生纠纷时,就可使单位处于主动地位,防止出现举证不能而败诉的风险。本案中,如果公司在招聘广告中就明确录用的条件,或者在招聘广告中先笼统说明录用的条件,然后再在劳动合同或入职登记表上具体列明录

7、用条件,那么败诉的就不是公司了。四、操作提示在试用期中提出解聘,是许多公司在解聘员工中经常使用的杀手锏,在公司管理层的概念中,公司并没有承诺员工什么,想让你离开就可以让你离开。其实并不然。在我国的劳动法以及地方的法规中,对试用期解聘都作了明确的限定:在试用期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其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关键点就在于“被证明”以及“录用条件” ,而这正是容易被对方抓住把柄的软肋。此外,招聘广告中不应当包含形形色色的歧视性条款,如性别歧视、身高歧视、对“乙肝携带者”的歧视等等。否则,轻则会影响企业的社会形象,重则会引来官司缠身。重点总结:注意保密 劳动纠纷案例分析文档归属部门:人力资源部门 第 5 页

8、 共 93 页1、 招聘广告中,单位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招聘条件,并注意将此广告存档备查,并保留刊登的原件;2、 在招聘广告中先笼统说明录用的条件,然后再在劳动合同或入职登记表上具体列明录用条件。对应聘人员审查时的风险防范一、典型案例刘某是某软件公司的软件开发工程师,与公司签订了期限为 2 年的劳动合同。由于刘某的出色表现,软件公司便出资 6 万元送刘某到国外进行为期 6 个月的专业技术培训,并与刘某签订了 3 年的服务期协议,即培训结束后刘某应再为公司服务 3 年,否则应承担违约责任。培训结束回国后的第一年,刘某就要求提高职位和薪水,与公司协商无果后,遂向公司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要求,公司明确表示

9、不同意其提前解约。刘某便不辞而别,跳槽到了一家动漫设计公司,并与该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软件公司发现刘某跳到一家动漫设计公司后,遂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刘某和动漫设计公司对软件公司的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二、本案件适用相关法律条款劳动法第 99 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原劳动部发布的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第 6 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除该劳动者承担直接赔偿责任外,该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其连带赔偿的份额应不低于对原用人单

10、位造成经济损失总额的 70%,向原用单位赔偿下列损失:(1)对生产、经济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2)因获取商业秘密给原用人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11 条第 3 款规定:“原用人单位以新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新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列为共同被告。 ” 劳动法第 29 条的规定,劳动者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限内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即便医疗期届满,用人单位也不能轻松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法第26 条规定,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原劳动部

11、在 1996 年就出台了一个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若干问题的通知 (劳部发1996354 号) ,通知规定:“用人单位招用职工时应查验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以及其他能证明该职工与任何用人单位不存在劳动关系的凭证,方可与其签订劳动合同” 。三、案例点评: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案例,动漫设计公司在招聘刘某时,没有对刘某是否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作初步审查,就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刘某,结果导致自己连带赔偿责任。这个案例再次提醒 HR 在招聘人员时,应验明拟聘用的人员与其他企业是否存在劳动关系,拟聘用的人员没有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不应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否则,将给公司带来“灾难” 。四、操作提示企业招

12、聘员工是需要成本的,招聘成本除包括招聘广告或人才市场摊位费、招聘人员工资、误餐、交通费等直接费用外,还包括失败成本,如招入人员不合格的试用工资、重注意保密 劳动纠纷案例分析文档归属部门:人力资源部门 第 6 页 共 93 页新招人的各项费用等。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在招聘时疏忽,可能会给公司带来“杀身之祸”赔偿别人损失。因此,做好招聘工作,提高招聘成功率可直接大幅度减少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并减少各种法律风险。而要做好招聘工作,审查环节十分重要。1、身份、学历、资格、工作经历等信息是否真实。劳动法 、 劳动合同法(草案) 等法律都规定,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有权了解劳动者与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

13、直接相关的年龄、身体状况、工作经历、知识技能以及就业现状等情况。如果在招聘时,对应聘人员的身份、学历、资格、工作经历等审查不严格,而应聘人员的这些信息有弄虚作假的情形的,会导致其无法胜任公司的工作,那么公司只有提前与其解除劳动合同,这就会增加招聘失败的成本。2、是否潜在疾病、残疾等。这是用人单位降低法律风险的有效保障。劳动法第 29 条的规定,劳动者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限内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即便医疗期届满,用人单位也不能轻松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法第26 条规定,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由此可见,医疗期届满解除

14、劳动合同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劳动者不能从事原来的工作,二是用人单位需要另行为该员工安排工作,如果另行安排的工作还不能胜任的,用人单位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因此,如果在招聘时不严格审查应聘者的健康状况而导致体格不健康的员工进入公司,那么用人单位事后将要付出很大的成本。3、年龄是否达到 16 周岁。禁止使用童工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做法,我国也明确规定禁止使用童工。童工是指未满16 周岁的劳动者。 劳动法第 94 条和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有关规定,单位擅自使用童工属于违法行为,需要承担如下法律责任:用人单位使用童工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以 5000 元的标准给予处罚;在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

15、场所使用童工的,按照国务院制订的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的罚款幅度,或者按照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 5000 元罚款的标准,从重处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并应当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需交通和食宿费用全部由用人单位承担。童工患病或者受伤的,用人单位应当负责送到医疗机构治疗,并负担治疗期间的全部医疗和生活费用。童工伤残或者死亡的,用人单位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或者由民政部门撤销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用人单位还应当一次性地对伤残的童工、死亡童工的直系亲属给予赔偿,赔偿金额按照国家工伤保险的有关规定计算。4、是否与其他企业签订有未到期劳动合同。我国劳动

16、法第 99 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原劳动部发布的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第 6 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除该劳动者承担直接赔偿责任外,该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其连带赔偿的份额应不低于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总额的70%,向原用单位赔偿下列损失:(1)对生产、经济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2)因获取商业秘密给原用人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11 条第 3 款规定:“原用人单位以新的

17、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新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列为共同被告。 ” 其实,为规范企业的招聘行为,原劳动部在 1996 年就出台了一个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若干问题的通知 (劳部发1996354 号) ,通知规定:“用人单位招用职工时应查验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以及其他能证明该职工与任何用人单位不存在劳动关系的凭证,方可与其签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只有严格按照这一规定执行,才能有效地避免招用未解除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和因此而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况。注意保密 劳动纠纷案例分析文档归属部门:人力资源部门 第 7 页 共 93 页重点总结:1、 员工登记表尽量全面完整,如有必要,尽可能核实真

18、实性2、 体检报告3、 离职证明录用篇录用通知的法律风险知多少(选自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 年 10 月,唐付强)在企业招聘实务中很多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在经过面试进行层层筛选之后,会向决定录用的候选人发出一份录用通知。发出录用通知往往是用人单位与新聘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一个前置阶段,甚至成为一些企业招聘过程中的一个必经程序。然而在实务操作中亦有一些企业对于录用通知的性质认识不清,误以为只要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便不受法律的束缚。一些企业在发出录用通知后反悔,殊不知此中蕴藏着巨大的法律风险,在该类案件中企业的败诉率居高不下。 一、典型案例 (一)案件主要事实 据中国法院网报道, 2004 年 11

19、月,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以下简称马航)委托北京外航服务公司(以下简称外航服务公司)在外航服务公司发布了马航在中国招聘中国籍空乘的招聘广告。8 位女性于 2004 年 12 月至 2005 年 2 月参加并通过了初试、复试和体检,并被确认录用。2005 年 2 月至 6 月间,这 8 位女性应马航和外航服务公司的要求办理了相关政审手续,并将政审材料和办理马来西亚工作准证所需的材料寄给了外航服务公司。后 8位准空姐多次询问马航和外航服务公司,两公司均称正在办理手续,要求 8 位准空姐在家耐心等待。直到 2006 年 9 月 8 日,在北京建国饭店,马航和外航服务公司告知这 8 位准空姐,马来西亚航空

20、公司放弃对其的聘用,同时要求她们在其拟好的内容为“我自愿放弃马航的聘用,自愿放弃向马航索赔的权利“的中英文“放弃书“上签字,而且声称如果原告签署了“放弃书“,便可拿到 11000 元人民币的“礼物“,否则便无法获得该“礼物“.因“放弃书“显失公平,8 名准空姐毅然拒绝签署。 2007 年 9 月,8 名准空姐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和北京外航服务公司告上法庭,要求二被告继续聘用,并连带赔偿经济损失 42900 元-93200 元不等。 庭审中,被告马航认为,该公司与 8 名准空姐之间尚未形成合同关系,因此该公司对8 名准空姐也不承担任何合同义务。同时,马航表示,作为马来西亚注册企业,其在华办事处不能

21、自行招聘中国员工,而只能接受中国特许的外事服务机构派遣的劳务人员。中国雇员与外事服务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合同关系,外事服务单位则与外企在华代表机构之间存在合同关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即使 8 名原告已经由外事服务单位派遣到该公司工作,马航与 8 名原告之间仍然不存在任何合同关系。 外航服务公司则表示,该公司作为有相关资质的劳务派遣机构,于 2004 年 9 月与马航建立了劳务派遣合作关系。基于此,应马航的要求该公司在网站上发布了此次招聘广告,并组织人员到马航安排的场所应聘。在招聘过程中,该公司未向马航和应聘者收取任何费用,并全面履行了与马航之间的合作协议和委托的相关义务,并为应聘者提供了准确的招

22、聘信息和应聘服务,因此该公司不应承担赔注意保密 劳动纠纷案例分析文档归属部门:人力资源部门 第 8 页 共 93 页偿责任。 (二)法院判决 2008 年 6 月下旬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招聘者与应聘者在合同的订立过程之中,均享有订约自由。但是,磋商过程中双方应遵从诚实信用原则。如果在订约过程中,招聘单位以其行为导致应聘者形成合理信赖,应聘者依据该合理信赖从事相应行为导致损失的,招聘单位应对该损失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外航公司受马航要求为其招聘空乘,与马航之间系劳务派遣关系。因此,马航对外航公司在按其要求进行招聘活动中对应聘者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应承担连带责任。鉴于除法定情形外,不应强制招聘单位与应

23、聘者建立劳动关系,因此原告要求二被告继续聘用的请求未获支持。 (webpage) 二、本案件适用相关法律条款(一)劳动合同法相关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二)合同法三、案例点评 本案的关键在于企业的反悔,在法律的定性上是解除一个民事合同还是一段劳动关系。如果解除的是一个民事合同则适用合同法及相关规定;而如果解除的是一段劳动关系,则适用的是劳动合同法及相关规定。此外,如果解除的是一个民事合同,则不可强制双方履行;如果解除的是一段劳动关系,则候选人可以要求继续履行,也即可以强制执行。(一)录用通知的性质界

24、定 录用通知,英文翻译为“offer letter“,在实务中也有企业称之为“聘用通知“聘用意向书“录取通知“聘用要约“等。录用通知书实际上用人单位向决定录用的员工单方发出的愿意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一种意思表示。从合同法的基本原理考查,录用通知就属于要约,是用人单位向应聘人员发出的关于建立劳动关系的一种要约。 根据合同法的一般原理,一份合同的成立要经过要约和承诺两个程序。所谓“要约“,是指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所谓“承诺“,是指受要约人作出的同意要约以成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它应当由受要约人以通知的方式向要约人作出。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合同成立,对双方均产生约束力。按照这样的一般原理,

25、当企业向决定录用的候选人发出录用通知(也即要约)而候选人表示接受该录用通知(也即承诺)后,则在企业与该员工之间存在着一种合同关系,这种合同关系的具体内容通过录用通知来体现。换言之,录用通知从一个企业单方发出的要约变成了企业和候选人双方达成合意的一纸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也就是说劳动合同法从实际用工之日起开始对劳资双方进行调整,而候选人表示接受录用但实际用工之前,双方之间并非劳动合同法的调整,而是受合同法的规范。因此,此合同在法律上应当界定为普通的民事合同并非劳动合同。 (二)企业撤销录用通知的法律

26、风险 录用通知是否对企业具有约束力,关键在于是否被候选人接受。如果候选人接受则对企业产生约束力,否则,如果候选人不接受或者虽然接受但是对录用通知上的条件作出了实质性变更的话,则本录用通知对企业不具约束力。候选者接受录用通知,而企业撤销,则企业的这一行为,法律上应当界定为预期违约(违约行为发生于合同履行期届至之前)。尽管企业违约,但是追究企业的违约责任不能通过不能强制企业和候选人履行的方式,注意保密 劳动纠纷案例分析文档归属部门:人力资源部门 第 9 页 共 93 页因为民事合同具有不可强制性,而只能追究财产上的损失。由于候选人已经对企业形成了一种合理信赖,那么如果候选人能够证明其因为企业的违约

27、行为遭受损失,则企业应该对该等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具体在本案中,不能强制马航、外航服务公司和 8 位准空姐三方主体之间建立派遣关系,但 8 名准空姐对于外航公司将与其订立劳动合同并派遣至马航已形成合理信赖,且 8位准空姐证明了其遭受的损失,因此,8 名准空姐因基于合理信赖而与原单位解除合同导致的损失,招聘单位应当适当予以赔偿。 四、操作提示 录用通知可以吸引人才,但是稍有不慎,它也可以困住企业的脚,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角度出发,招聘实务中关于录用通知的使用,应当追求法律的严谨,更大限度地减小对企业的风险。 (一)发出录用通知与候选人体检的顺序安排 关于发出录用通知与候选人体检的顺序安排

28、,在实务中一般有两种操作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先让候选人进行体检,候选人体检合格后再发出录用通知,第二种模式是先发出录用通知后再让候选人体检。如果企业的招工条件允许的话,建议在操作中采取第一种模式。第二种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法律风险:(1)在拒绝理由上不易选定。如果在在先发出录用通知后体检,而在体检中发现候选人有某种疾病的话,则企业在不易找出拒绝理由,否则非常容易被视为就业歧视。特别实在 2008 年 1 月 1 日就业促进法实施以后,企业实施就业歧视的,候选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企业成为被提起就业歧视诉讼的概率加大。(2)加大解雇成本。如果在先发出录用通知后体检,而在体检中发现候选人有某种

29、疾病仍让其顺利入职的话,则可能会在用工期间产生病假、医疗期等一系列后续问题,同事丧失了巨大的招聘的机会成本,而且加大了企业的解雇成本。 (二)录用通知书的失效 在实务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企业向候选人发出录用通知后,数月后候选人才回复公司表示接受,则此时公司已经找到了其他候选人,并且该候选人已经入职工作月余。为了规避此种情形带来的法律风险,专家倾向于建议在录用通知上设立一个回复期限,如果在期限内不回复,则录用通知自动失效。 另外,在实务中也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形,候选人答复接受并且承诺在具体的时间入职报到,但是报到时间已到而该候选人则杳无音讯,可能该候选人已经另栖它枝而再无踪迹,也可能过了一段时间

30、又重新出现来公司报道,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是否还要受录用通知的约束,如何规避这种情况的法律风险?对此,专家建议可以在录用通知上设定,如果候选人不能在承诺的时间入职报到时间,则需事先得到企业的同意才能后延,而且后延时间不能超过企业设定的期限,否则录用通知自动失效。 (三)录用通知书与劳动合同之间关系的处理 关于录用通知书与劳动合同之间关系的处理,在实务中一般有以下三种操作模式,第一种模式是明确劳动合同签订后,录用通知自动失效;第二种模式是明确劳动合同签订后,某些合同的某些内容特别是劳动报酬内容条款按照录用通知上的相关条款执行;第三种模式是对录用通知与劳动合同之间的关系的处理未作任何设定。专家更倾

31、向于建议采取第一种模式,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后患。 首先,第三种模式是我们应该坚决摒弃的,它对二者之间的关系未作任何设定,而录用通知和劳动合同上往往会出现一些条款相互矛盾甚至是待遇条款一高一低的情况,与此伴随的则是内在的法律风险,实践中企业因此而败诉的案例也时常见诸报端。第二种模式虽然明确了劳动报酬按照录用通知上的执行,但是在其他方面的内容上仍然不能彻底摆脱注意保密 劳动纠纷案例分析文档归属部门:人力资源部门 第 10 页 共 93 页第三种模式类似的风险。如果采用这种模式,至少应当明确,当二者内容不一致时,以双方劳动合同为准。以上是用人单位在入职环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如果 H R

32、 从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对入职环节给予足够的重视,就可以避免工作失误的发生,避免劳动争议的发生,为用人单位的平稳运营提供保障。下面将通过对几个典型案例的分析,找出用人单位入职环节中存在的误区。入职篇未签订劳动合同,谁之过?(来源:经理人,年第期,张驰)一、典型案例韩某在北京某公司工程部当水暖工,劳动合同期限为 2007 年 4 月 3 日至 2008 年 4 月2 日。劳动合同到期后,韩某仍在该公司工作,双方未办理劳动合同续签手续。2008 年 12月 22 日,韩某提出辞职,双方的劳动关系解除。此后,韩某向北京市东城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该公司向其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230

33、0 元,未签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及 2008 年 9 月份的工资。仲裁结果:2009 年 6 月 8 日,北京市东城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该公司向韩某支付2008 年 9 月的工资 1104.51 元,以及 2008 年 5 月 3 日至 2008 年 12 月 22 日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两倍工资差额 9067.43 元。该公司不服,认为双方没有办理劳动合同续签手续的主要原因是韩某拒绝签订,故不同意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两倍工资差额 9067.43 元,但同意支付 2008 年 9 月的工资1104.51 元。于是该公司向东城区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一审判决: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该公

34、司申请证人刘某、宋某出庭作证。刘某、宋某证明在 2008 年六七月间曾经接到过公司人事部的电话,通知韩某去签合同,宋某将此通知转达给了韩某。但对于韩某不与公司续签的情况,该公司缺乏证据说明,法院认为该公司仍应负有提示韩某续签的义务,且直至韩某提出辞职时,公司也未采取任何措施履行此义务。所以,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该公司向劳动者韩某支付 10171.94 元。二、本案件适用相关法律条款劳动合同法第三条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

35、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三、案例点评焦点一:未续签劳动合同应由谁负责?注意保密 劳动纠纷案例分析文档归属部门:人力资源部门 第 11 页 共 93 页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条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实践中,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续订劳动合同时,也应当充分体现双方协商的过程,所以,专家认为续签劳动合同应当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的责任,未签订劳动合同应当由形成未签订事实的过错一方来承担

36、不利后果。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前款规定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至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上述法律规定分别对未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的两种情形做出了具体的约束和规范,为用人单位提供了处理依据和办法。对于用人单位过错,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

37、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对于劳动者过错,在用人单位通知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拒绝与用人单位办理签订手续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法支付经济补偿。本案中,公司在电话通知韩某办理劳动合同续签手续未果的情形下,应当立即书面通知韩某终止劳动关系,不应再继续使用韩某,使事实劳动关系存续。但该公司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公司主动通知韩某办理劳动合同续签手续,无法举证韩某不与公司续订的情况,所以,应当承担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依法支付 2008 年 5月 3 日至 2008 年 12 月 22 日未签订书

38、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焦点二:如何规避未签劳动合同的争议风险?通过前面的分析,专家提醒各用人单位,若存在未与劳动者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行为,还可能导致用人单位追着劳动者签订,而劳动者却不与用人单位签订的情形,这就破坏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环节上的平等关系。实践中,一些用人单位疏于管理,未在法定时间办理劳动合同签订或续订手续,当用人单位发现并采取补签措施时,确有个别劳动者为了索要双倍工资,以出差、工作忙、生病为名故意拖延时间,拒绝办理签订或续订手续,双方拖得时间越长,用人单位为此付出的违法成本就越高,最终用人单位也只得走向被动。所以,用人单位要加强员工劳动合同管理

39、,从根本上杜绝事实劳动关系的形成。对于劳动者不予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更要依法及时做出处理,规避争议风险。另外,用人单位依法处理劳动者不予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形,向劳动者发出的通知也是容易引发争议的关键。有些用人单位经常把“终止”和“解除”两个法律概念相混淆,在出具的各种通知中随意使用,常常导致用人单位本来合法的行为因为用错了词而变成违法行为的情况发生。本案中,劳动者拒绝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发出“终止”劳动关系的通知,如果错发为“解除”劳动关系的通知,就会被定为用人单位违法解除,用人单位还要为此支付高额的违法成本。四、操作提示对于用人单位如何规避未签劳动合同的争议风险,

40、专家根据多年的实战经验,提醒用人单位特别注意依法处理好以下两个问题:第一,严格按照法定时间,控制签订劳动合同的周期。初次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时间,一定要控制在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续签劳动合同,也不能超过原劳动合同届满的次日起三十日。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通过对劳动合同的管理,控制签订劳动合同的周期,在劳动合同注意保密 劳动纠纷案例分析文档归属部门:人力资源部门 第 12 页 共 93 页到期届满前三十日,向劳动者征求续签意向或发出终止劳动合同的通知,做到提早准备,避免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如果用人单位未提前三十日通知劳动者劳动合同到期终止,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第四十七条规定,每延迟一日支付

41、一日工资的赔偿金。第二,准确判定关系,避免合同延迟签订。用人单位要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的专业知识水平,做到准确判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劳动关系、劳务关系) ,依法签订相应的劳动合同或劳务协议,避免因关系判定不清而延误签订劳动合同的时间。劳动合同,签还是不签(来源:人力资源管理 2010 年 7 月)一、典型案例北京崇文区某家具制造公司,有员工数十人,一直未签订劳动合同。2008 年后由于劳动合同法宣传的不断深入,公司逐渐认识到签订劳动合同的重要性,于是要求员工与公司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但洪某拒绝签订劳动合同。他认为劳动合同是对自己的束缚,因此不愿意签。公司方面无奈,让洪某写了一个

42、声明,声明上写道:“本人不愿意签订劳动合同,特此声明。 ”后面是洪某的亲笔签名。于是公司方面也就未再要求洪某签订劳动合同。一年后,洪某因为加班费的问题,向北京崇文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了仲裁请求,要求公司支付加班费 2 万余元,同时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 3 万余元。就未签订劳动合同的问题,公司方拿出了洪某签名的声明,认为未签订劳动合同完全是由于洪某的原因,公司不应该再对其支付赔偿。洪某承认声明的真实性,但认为不签订劳动合同的原因是由于公司拿出的劳动合同条款不公平。因此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实质原因还在于公司这一边。仲裁结果:仲裁委经审理后作出了裁决,就双倍工资问题,认定公司属于违法未签

43、订劳动合同,应依法向洪某支付双倍工资近 3 万元。后公司向法院提出起诉,法院仍然维持了该项裁决。二、本案件适用相关法律条款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五条、第六条则规定,员工如果拒绝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三、案例点评这个裁决恐怕会让很多人感觉意外。然而其法律依据却是充分的。如果说劳动合同法还没有对员工拒签劳动合同的处理作出规定的话,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五条、第六条则规定,员工如果

44、拒绝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也就是说,如果员工拒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只能终止劳动关系而不能继续留用该员工,否则就要支付双倍工资。法律在这里没有考虑员工拒绝签订劳动合同的动机,而直接规定用人单位不得留用不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所以,本案中,不论洪某说的“公司拿出的劳动合同条款不公平”的说法是否属实,都不会影响本案的判决。注意保密 劳动纠纷案例分析文档归属部门:人力资源部门 第 13 页 共 93 页四、操作提示员工如果拒绝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也就是说,如果员工拒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只能终止劳动关系而不能继续留用该员工,否则就要

45、支付双倍工资。只有三句话的协议也叫劳动合同吗?一、典型案例黄某在湖北武汉某商贸公司工作了一年后离职。离职一个月后向武汉某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共计 4 万余元。开庭时,公司拿出一份协议,该协议写在一张 A5 大小的纸上。协议内容是:“名称:岗位协议,甲方:某商贸公司,乙方:黄某。正文:1.黄某担任业务员;2.月工资 2500 元加提成;3.本协议自双方签订后生效。 ”协议下方有黄某的签名、公司的盖章和签订日期。签订日期是在黄某入职后几天。黄某看到这份协议非常生气,声称自己根本没有签过这样的协议。但他承认上面的签名是真的,但那是从自己留在公司的一个笔记

46、本上撕下来的,自己当时在上面签名只是表明所有权,根本就不是签署什么协议。协议的内容是后来公司自己加上去的。公司则声称该协议是双方协商签订的。协议的内容虽然公司一方的人写的,但是双方协商好的,因此黄某才会在协议下面签字。协议虽然比较简单,但从协议的内容来看,仍然是一份劳动合同。仲裁结果:武汉某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最后作出裁决,认为该协议是关于双方劳动关系的约定,虽然缺乏必备条款,但仍然是一份劳动合同。黄某主张这份协议是公司自己伪造的,但没有提供相应证据,又认可其签字的真实性,故其主张不予采信。既然双方已经签订劳动合同,那么公司无需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黄某不服裁决,又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

47、一审、二审均维持了该裁决。二、本案件适用相关法律条款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九项条款。三、案例点评通过这个案子,我们来了解一些劳动合同签约的知识。1.打官司打的是证据,证据未必完全符合客观事实。例如本案中,不排除用人单位提交的劳动合同确有伪造之可能,但由于黄某无法证明这一点,仲裁委只能认定合同真实。2.是否是劳动合同,是由合同(即协议)的内容以及双方关系的实质来决定的,而不取决于协议的名称。如果双方是劳动关系,协议的内容是双方关于劳动关系履行中的权利义务的约定,如工资、工作内容等,那么这就是一份劳动合同,即使协议的名称叫“劳务协议”、 “聘用协议”、“雇佣协议”、 “岗位协议 ”或者其它名称。反过来讲,如果双方不是劳动关系,例如已达退休年龄的员工与用人单位签订一份正式的劳动合同,双方的关系仍然只能是雇佣关系而非劳动关系。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法学 > 理论/案例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