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情也成空,且作“挥手袖底风” 罢。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也。乃书于纸上。毕而卧。凄然入梦。乙酉年七月初七。-啸之记。 中学生英语写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南京市溧水县第二高级中学 张秀珍内容提要:写作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也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写作训练、打好写作基础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或者说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上, “写”往往被排在“ 听、说、读”三项技能之后。人 们普遍认为 要有足够的听和读的输入,才会有更好的说和写的输出,提倡 “在
2、进一步提高听说能力的同时,侧重培养阅读能力”,而 “写”的意识在人 们的头脑中还不是很强。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以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从我国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实情出发,以加强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有效促进英语学习为角度,来 阐述中学生英语写作的必要性、探讨中学生英语写作的可行性。关键词: 英语写作 必要性 可行性英语教学的任务是通过基本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交际有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使原本就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教材得以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示,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技巧,加之近年来中高考增设了英语口语等级测试,广大师生都普遍
3、关注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相比之下,书面表达的训练和培养则显得有些滞后,如何有效地进行英语写作教学这一问题始终困扰着众多英语教师。本文结合笔者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切身体会,谈谈中学生英语写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问题。一、中学生英语写作的必要性。11、 通过训练为将来写作水平的提高夯实基础。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还要能以英语为工具交流信息。也就是要求大学生不仅要顺利听懂和阅读英语,而且要具有用英语进行口头和笔头表达的能力。然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决非等到大学再开始培养和训练就能成功的,语言(尤其是第二语言)的学习和掌握,打好坚实的基础是非常重
4、要的。中学英语的学习主要是为将来到大学深造或走上工作岗位得以运用作铺垫的。可以说,此阶段学习者对英语的感知、领会和掌握对其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我们知道,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其运用该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写作是用书面语言来传递信息和交流感情的重要交际方式。有消息说,今后的托福考试在题型上要作大的调整,听力和阅读项目上以往都是选择题,改变后将分别增加写的要求。而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写是最难的,常有人说,写作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也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而我们都知道英语写作训练是一种全面的训
5、练,它的涉及面很广,要想写出好的文章,必须在语言知识、思想内容,书写格式等问题上都进行合理安排,严格要求。训练学生的英语写作,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分析、总结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在中学阶段加强写作训练,培养写作习惯,为将来写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夯实基础是十分必要的。2、 通过写作促进其他语言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英语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的掌握程度来评判,其中,听和读是语言输入(Input) ,说和写是语言输出 (Output)。要想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英语知识,掌握英语的学习和运用,给其以大量的语言输入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一定语言知识通常是形成
6、一定语言能力的基础,只有在英语语言环境的长期熏陶下,通过多听、多读不断吸收英语知识,才有可能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际(即语言输出)的能力。然而,这并不表示说和写就不重要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更加关注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设法在输入与输出之间建立一种平衡(Balance) 。而在说和写两项语言输出方式中,传统教学理论一直强调说的技能,学习者口语的提高倍受关注。最近,国内有学者通过对某大学本科学生开展的一项教改试验提出了以写促学的教学理论2(王初明等,2000) 。其中谈到写作易于克服学习心理障碍和有效促进语言知识的内在化。我认为中学英语教学也
7、是如此。新的英语国家课程标准规定,高中毕业时,学生应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就熟悉的话题与讲英语的人士进行比较自然的交流,能就口头或书面材料的内容发表评价性见解,能写出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能自主策划、组织和实施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如商讨和制订计划,报告实验和调查的结果等。然而要想达到这一水平,对于缺乏语境、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的我国中学生来说,决非轻而易举之事。而在说和写两种交际方式中,需要克服更多心理障碍的是前者,因为口头表达不仅要思维反应敏捷,而且对语音语调也有要求,这往往导致说话者产生抵触情绪,乃至不愿开口。这样的例子我们在教学中时常遇到,如果我们平时注重对其加强写作训练,让
8、学生在较口头表达长的思考时间内对语法规则、词语搭配、句子运用等方面进行认真推敲、仔细斟酌,使所学的英语知识得到巩固及内在化,必将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其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在这个基础上适时地加以必要的听说和阅读训练,效果一定更好。3、通过写作培养学生对语篇的整体感悟。一篇好的文章绝不是互不相干的句子杂乱无章的堆砌。文章作者想要提供的信息很少以某个孤立的句子来表达。由此,要理解文章的意思也不能把一个个句子的意思孤立起来看,而应注意把握文脉,理清行文线索,在头脑中绘出一幅完整清晰的认知图。也就是说,理解文章要上升到语篇层次。根据篇章语言学理论, “语篇(Discourse)指的是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
9、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 (黄国文,1988) 。过去的英语教学比较侧重“句子”而不是“语篇” ,造成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语篇意识淡薄。因此,语篇教学已成为中学英语教学中必须加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语言学习的四项技能中,语篇衔接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对于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我国中学生来说,通过写作来提高语篇能力则有着其他技能的练习所无法替代的优势。因为写作往往不是人们头脑中已有想法的原始反映,而是一个复杂、循环、创造和不断发掘的过程。作者在起稿前首先要整理自己的思绪,确定文体的特点,根据一定的线索进行整体的谋篇布局,抑或是列出提纲,摆出要点。然后才按照设计好的“图纸”开始“施工” 。这是一个从
10、整体再到部分,从全篇结构布局再到词汇、语句运用的过程,也正体现了语篇教学的主要特点。因此,通过合理的写作训练的确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感悟能力。而且,这样的训练多了,久3而久之,学生在听、说、读的练习中也会自主地重视语篇学习,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从而逐步提高第二语言的习得水平。总之,加强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在中学阶段乃至在英语语言学习和运用的整个过程中都是十分重要的。英国英语教学专家杰里米哈默教授在 How to teach English 一书中,谈到为什么要重视写作教学时有这样一段话:The reasons for teaching writing to students of E
11、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clude reinforcement, language development, learning style and, most importantly, writing as a skill in its own right. 也就是说,加强英语写作训练有助于我们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巩固已学过的语言知识,发展我们的语言技能,也有利于提高写作技能本身。可见,英语写作作为书面表达的一种交际方式,在语言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二、中学生英语写作的可行性。1、 符合我国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前面我们刚刚谈到,对于大多数第二语言习得者,
12、尤其是语言接受能力略差的学习者来说,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比口头表达更能使他们减轻心理压力,树立学习信心,避免面对面口头交际中出错的尴尬,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都有这样的体会。为了把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运用得更好、更科学,现在的很多教材都作了进一步的修订与活化,为提高各项语言技能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但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又害怕口头表达时时间仓促容易犯错,一些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在口语训练中总显得不够积极,而倾向于书面表达方式。其原因之一就是由于青少年已逐步形成了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制外部威胁的心理屏障,用以排斥那些可能威胁自我形象的经历和感受。而书面表达的交际形式则比口语有着更多的思考时间,可以使想要传递的
13、信息经过充分酝酿之后再表达出来。而且, “写”有时甚至可以是个人行为,写的东西不一定非得拿去与人交流,这样所要承担的心理压力自然要小,学生的自我形象得到维护,学习动力也会增强。如果我们抓住这一特征,重视写作教学,从“写”入手,以写促学,以便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客观条件,一定能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可以说,写既是我们要努力达到的目标,又能作为一种手段来促进语言知识的运用。以写作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突破口,确实有成效,这一点在国内学者(王初明等,2000)对大学本科生一学期的跟踪试验中已得到验证。以写促学的确是一项符合我国中学生学习实际的可行手段和有效措施。本人在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在口4语活动课上,
14、起初我是给一个话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几分钟,然后就上台去说,但经常有同学不肯上台,或上去后刚开口就紧张,说不出几句。后来,我就提前给出话题,让他们事先做准备,把想说的写下来,然后上台去读。一段时间后,我又作了调整,让他们事先准备,但上台要脱稿说,逐渐地,同学们不仅不怕上台,甚至都跃跃欲试,积极参与,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提高了,由此,我发现“写”这一语言技能的训练确实能促进其它技能的发展。2、 中学英语教材为写作提供了丰富资源。人教版现行中学英语教材文体多样,内容丰富。而且每单元对听、说、读、写都有较为合理的练习安排。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握好对教材的科学使用。就写作教学而言,教材中则为我们提供了不同体
15、裁的诸多优秀范文。写和读是分不开的,要想写得好,一定要读得多,要增加英语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等的输入量。中学阶段的写作要求主要是侧重将思维和信息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至于词句是否优美,文章是否精彩则并不排在首位。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中学阶段的英语写作是为以后写作水平的提高打基础的,此阶段的英语写作其实更是一种英语书面表达方式。因此,我们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基本没有专门开设写作课,而是把写作教学融入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当然,课本中的范文是出自职业作家之手,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的作文也达到同样水平。但我们在教授这些范文时,应有意引导学生从文体特点、谋篇布局的思路、作者写作风格等多方面去分析,还可根据范文
16、提一些能发展个人见解、有利于学生习作的问题,让学生真正动脑去思考、解答,这样既欣赏了范文,又能跳出范文的框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和创新。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每教授一篇课文,都让学生写一篇摘要,而且对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作不同要求。有时按原文顺序、人称要求写,有时则给出新的要求,从与原文不同的角度去改写。通常训练了英语摘要之后,我再让学生自己写一篇与原文格式或内容类似的文章,这样让学生从易到难逐步学习和提高,效果确实不错。今年教的是高一年级,课本第一单元的课文是关于暑假生活的一封书信,我便适时要求学生写一封英文信,谈谈他们自己的暑期生活。学生们很有兴致,内容写得很丰富。又如第九单元的对话和课
17、文都是关于计算机的,这一话题学生都熟悉,学校也开设了电脑课,因此我就布置他们写一篇关于电脑与生活的英语小短文。结果学生们都有话可说,写得也不错,有谈电脑用途的,有谈电脑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和趣事的,还有谈玩电5脑游戏对学习的影响的。这样不仅练了笔,而且也开拓了学生的思维。3、 现代教学理念和方法有效促进英语写作。写作能力由语言能力、社会语言学能力、策略技巧能力和篇章能力构成的。其中语言能力包括语法、词汇、拼写等方面的能力;社会语言学能力指根据交际目的、文章的主题和读者的情况来确定体裁和风格;策略技巧能力指熟悉和驾驭整个写作过程的能力;篇章能力则指写出通顺、流畅、完整、连贯、富有表现力的作品的能力。
18、由此可知要想提高英语写作水平该从何处下手了。我国的英语教学近几十年来已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变革。传统的英语教学过分强调语法结构,在写作上忽视了整体训练,使学生走上写作歧途。如今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推广和发展,使英语教学在听、说、读、写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语篇衔接问题比以往更受关注;语感培养渗透到四项技能训练之中;学习策略,尤其是元认知策略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学研究者的重视。这些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都有促进作用。更可喜的是,许多英语教学实践者正在不断加强自己的教研能力,一方面把教学理论合理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另一方面也能从教学实践经历中悟出一些好的教学原理和方法。具体到英语写作教学上,我
19、想我们也应该做到观念要新,方法要活。作为教师,可根据学生层次特点和水平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写作教学模式。比如,采用有指导的写作模式训练基本功,或从段落写作到整体写作逐步过渡,达到一定水平便可增加一些更能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自由写作模式、过程写作模式以及交际写作模式等。作为学生,在练习写作时可以从写出正确的句子、片断到写信函、通知、日记、简历、人物介绍、游记等各种常用文体。同时,写作内容也应尽可能接近真实、贴近生活,要对作者和读者都有意义,努力使写作成为真实情景中的交际。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对英语写作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把写作与语言水平的提高结合起来,并且能够坚持训练不松懈,我们的英语写作教学
20、质量一定会有提高。以上仅仅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个人体会及粗浅认识,今后我还想进一步思考如何把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与学习者自身整体写作水平的提高更好地结合起来,也非常想与大家一起探讨,共同提高我们的英语教学质量。主要参考书目:61、Harmer, J. (2000) How to Teach English,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彭保良:“语篇衔接 中学英语教学中一个有待加强的环节 兼谈2000 年高考英语作文” ,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1 年第 3 期。3、王初明、牛瑞英、郑小湘:“以写促学 一项英语写作教学改革试验”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 年第 3 期。4、吴锦、张在新:“英语写作教学新探” ,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 年第 3期。5、程世禄、张国扬:ESP 的理论与实践 ,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