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典的歌剧演出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观后史君良在今年香港艺术节中,2011 年 2 月 18 日由莱比钖歌剧院、莱比钖布业大厅乐团演出的瓦格纳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亚洲首演),不论是导演的手法和舞美的制作,还是演员的演唱和乐队的演奏,美轮美奂,卓然一格,给人以视听感官的极大享受,太棒了,多么正典的一部歌剧演出呀!全然是瓦格纳风格的。此剧情取自欧洲中世纪凯尔特时代的古老传说:康瓦尔国王马克遣侄儿特里斯坦请命赴爱尔兰迎娶新后伊索尔德。归途中,伊索尔德闷闷不乐,因她暗恋着杀死她未婚夫的特里斯坦,爱恨交加的伊索尔德拟用毒药与特里斯坦同归于尽,不料侍女将毒药换成春药,死亡之药变成爱情之药,二人饮后同陷情网。二
2、人私情被国王发现,特里斯坦被国王侍卫杀伤而死于伊索尔德怀中,伊索尔痛不欲生,自尽于特里斯坦身边。瓦格纳的歌剧,结构庞大冗长,和声新颖奇特,配器精巧细致,旋律自由舒展。特别是诗歌、音乐和戏剧结合得天衣无缝,旋律性的宣叙调,朗诵性的咏叹调,音乐语言化,语言化音乐,宣叙调与咏叹调分不清,构成瓦格纳式的“川流不息的旋律”,有别于传统的歌剧,瓦格纳把自己的歌剧称为“乐剧”(Music Drama)。音乐出身的德克尔(W.Decker)的导演理念很有创见性,手法十分仔细,以全新的思维表现出欧洲中世纪至今的爱情观念,化恨为爱,呈现出无拘无束的爱情理想,述说出一个令人难忘的爱情悲剧。舞美的设计也很有品格,手法
3、简约,完全衬托出歌剧故事的戏剧氛围。第一幕以蓝色映衬出航船的场景,喻示性地代表欧洲中世纪“高贵爱情”的观念,这是“恋爱黑夜”。第二幕场景采用绿色来反映出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爱情的焦躁”,带有印象派的色彩;终场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自毁双眼失明,象征极端的逃避现实。第三幕场景以黑白抽象性的背景为主,这种具有象征性的场面,巧妙地把观众带进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内心世界。这组演员实力非凡,嗓音一流,唱演皆佳。德国男高音文克(S.Vinke)饰唱的特里斯坦,体能强壮,音量宏大,音色浓厚,具有英雄式的声音及武士的气质,听起来他声音中稍带男中音粗犷、阴暗的色彩,正吻合角色忧郁的性格而令人怜悯。他用声并不过多的戏
4、剧性,又恰是角色内在的本质而独到之处。“哦,国王,我无法告诉你”、“如此渴望!如此害怕!”、“难道我非得如此了解你”、“哦,这太阳”、二重唱(与伊索尔德)“伊索尔德!万福女士”、“伊索尔德!我爱!”、“听好,我爱!哦!永恒的夜晚,甜蜜的夜晚”等“没完没了”的唱段,他都演绎得体、得法、得当,头头是道,非常充实,用音调进行感情交流,这是文克演唱可贵之处。美国戏剧女高音威尔逊(J.Wilson)是德国著名女高音莫泽尔(E.Moser)的入室高足。她饰唱的伊索尔德,角色造型麻麻,一个吃得胖乎乎的公主。唱则优,声如洪钟,激昂有力,能量惊人,能与庞大的乐队相匹敌,唱出了角色的心态,很有瓦格纳女高音的声势,
5、颇有说服力。她以充沛的精力表现出角色各种不同的情感:时而愤怒、忧郁,时而激情、绝望。在“哦!双目失明”、“叹息之歌”、“爱之死”等唱段中漂亮的音色及激情的运腔完全体现了瓦格纳在风格上的豪华意念,她在高音区唱出的那天堂般的 Pianissimo(很弱音),唱功了得,堪称一绝。英国低男中音贝斯特(M.Best)饰唱的马克王,戏份不重,唱段不多,一曲“你说是真的吗?”就显示出他极好的音质的宽厚性及声音运转的灵活性。其他的配角也很优秀,美国戏剧女中音麦克林(S.Maclean)饰唱的勃兰格娜,保加利亚男中音克雷米特奇耶夫(A.Keremidtchiev)饰唱库维纳尔,男高音库尔特(J.Kurth)饰唱的梅洛特-加龙省等,形象鲜明,个性突出,也很精彩。在指挥家科贝尔(A.Kober)热情的带动下,庞大的乐队中的众多个“主导动机”(Leading Motive)奏来有着鲜明的表现力和突出特性,以丰富的乐队色调来描绘特定的情操、特定的场面及特定的意境,把一切人声所难以表现出来的意象、观念、氛围表现出来,幅度宽,动态大,音响厚实,音效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