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抵抗弯曲》说课稿.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635554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抵抗弯曲》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抵抗弯曲》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抵抗弯曲》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抵抗弯曲》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抵抗弯曲》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抵抗弯曲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抵抗弯曲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是从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与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引领学生探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的。本单元知识的编排由浅入深逐步展开,先研究薄形材料怎样抵抗弯曲,再研究弧形结构和框架结构,最后再涉及研究结构科学在塔和桥上的应用。本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自然引出“厚度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会怎样”的问题,由此展开一系列关于形状和结构的研究。所以,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抵抗弯曲的学习在知识和探究技能方面为本单元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课探究活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通过在不同

2、厚度的纸上放垫圈,比较不同厚度的纸抗弯曲的能力。然后收集数据,并运用曲线图分析整理数据,使学生认识到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的能力会显著提高。第二部分:研讨长方形截面的横梁平放好还是立放好。这个活动是对第一个活动结论的应用。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承重的横梁都是立着放的,接着让学生解释横梁立着安放的现象,最后要求他们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理由。 根据科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能力的要求及本课特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科学概念:通过实验,认识增加纸条厚度可以显著增加纸条的抗弯曲能力。 2、探究技能:通过抵抗弯曲的探究活动,发展识别与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和记录数据,制作曲线图,运用数据进行分析得

3、出结论,对现象作出合理解释的探究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科学探究的学习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体会到科学和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进一步激发探究形状与结构的兴趣。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决定以探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为教学重点,学生对横梁立着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为本课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认识了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一些力。并通过前三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已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实验设计操作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已经能够识别变量和制作简单的曲线图及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

4、 三、教学理念 小学科学特级教师章鼎儿老师说过:“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要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活动时间。” 本课教学,我将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把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探究,在教学中努力体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及培养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为重点,强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和实验来学习科学。并通过主动探究,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能力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只有教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能使他们受益无穷。因此,我将积极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力求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

5、等心理因素融为一体。综合本课特点,我将主要采用观察实验法,既能使学生获得真实可靠的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又可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同时充分利用各小组的相互合作,使学生之间有更多更好的交流,拓宽学生的视野,让教学更容易突破难点,再辅以课件教学,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2、学法。与教法相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分组实验,互相合作,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实验、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在此基础上我只作适当的点拨,着重从内容、方法方面作归纳小结,使“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得到真正的体现。 五、教学程序 1、激趣导入,明确研究主题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恰当

6、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教学一开始,我马上出示半张普通的打印纸,请一位学生和老师配合,拉一拉,用了很大的力气才把纸片拉断,说明纸承受拉伸的性能强,我再把这张纸放在架空的两个盒子上,引导发现这张纸连自身重量都不能承受就弯曲了,可见薄的纸抗弯曲的能力很弱。厚度和宽度都是影响纸抗弯曲能力的因素,所以我紧接着出示一张宽一些的纸片,通过比较学生认识到不同宽度的纸,抗弯曲能力不一样。老师接着问:“今天我们研究同一质量的纸,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怎样?” (在三年级时,学生已经研究过纸承受拉伸的性能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自然引出研究主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通过活动使学生

7、明确这节课要研究的主题是:相同宽度的纸增加厚度,抵抗弯曲能力怎样。体现了科学的严谨性。) 2、设计实验,作出推测,收集数据 对实验方法的设计是一个实验能否获得有效数据的关键。我先出示一张一层厚度的纸,观察它能承受住几个垫圈的重量,把测得的数据记录在黑板上。紧接着老师再出示二层厚度、三层厚度、四层厚度的纸,让学生说说这几种厚度不同的纸抗弯曲能力怎样。再展示提供给学生的材料:一杯垫圈,两个盒子,控制弯曲度标准的橡皮和四张长宽相同厚度不同的纸片。问:“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你会吗?实验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要使实验公平,必需要使两个盒子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弯曲标准一致等。 推测

8、要有依据,无凭无据的推测就是瞎猜乱猜了。学生明确实验方法后,我先发给他们几个垫圈,要求把测得的数据填写在记录单上。再根据刚才测得的数据推测自己组里厚度分别是两层、三层、四层的纸片抗弯曲的大小,把推测的数据记录在记录单上。然后老师再发给更多的垫圈进行实验验证。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探究效率,当有的小组测完之后老师随即就把曲线图表格发给他们,让学生把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上,制成曲线图。在小组内完成对数据初步的整理。 3、整理数据,得出结论 结论的得出要有事实的数据作为依据。汇报时,老师问:“比较预测和实测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会猜测纸的厚度增加一层,那么纸抗弯曲的能力就会提高一

9、倍,比如一层厚度测得抗弯曲能力是 2,那么他会猜测二层、三层、四层厚度时抗弯曲能力也会是 4,6,8,通过和实测数据的比较,学生会发现纸的厚度增加一层,抗弯曲能力会大大提高,比如实测四层厚度的纸抗弯曲能力可以达到五十几甚至 60,学生会惊叹增加一层纸的厚度,抗弯曲能力提高得太显著了!“看着曲线图,你能说说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运用直观的曲线图,得出结论: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的能力也显著提高!老师通过谈话联系到生活中的应用,在建筑中人们广泛采用厚度很大的横梁来承受巨大的重力。让学生抬头看看,认识教室里的横梁。老师播放课件,给学生展示更多的横梁。 4、运用认知,解释现象 “学以

10、致用”,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在掌握知识后把它转化为技能,去解决新的问题。老师出示一块条形的木头,提问:“条形的木头,平放抗弯曲能力强还是立放抗弯曲能力强?”学生说一说,接着出示一个棒冰棍,让学生进行体验,通过体验学生认识到木条立着放抗弯曲能力强。接着老师再引导学生发现横梁是立放的,老师紧接着问:“你能解释横梁立着放的理由吗?”有了前面的认知,学生自然就能解释横梁立着放是增加厚度,提高了抗弯曲能力,能承受更大重力。 5、课后拓展 靠增加厚度来增加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就要增加材料的用量。老师再出示一张纸,问:“不增加纸的厚度,你能想出办法增加这张纸的抗弯曲能力吗?”让学生课后做一做。 总之,我认为,科学教学既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又要重视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兴趣、爱好。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会学”,更要使他们“好学”,只有这样,才能是科学课成为真正的“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