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全真教案(反思齐全).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632160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2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全真教案(反思齐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全真教案(反思齐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全真教案(反思齐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全真教案(反思齐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全真教案(反思齐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概念: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动、植物) ;物体和材料的特性(材料) ;地球物质的特性(水和空气) 。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植物单元解读: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教学大门的单元,这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动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孩子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动物单元解读:本单元是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学生们在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

2、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提出。科学教学内容也从植物发展为对动物的观察研究。材料单元解读:本单元学生将开始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它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在对材料展开的研究中,学生们将进一步发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能力,从对物体一个特征的注意转换成几个特征的同时注意。学习运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比较材料间的相同和不同,学习根据物理性质给物品分类,并提高对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水和空气单元解读:本单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方法的开始。收集资料,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在这一单元中首次明确提出来的,是学生正

3、式学习这些方法的开始。本单元的有些活动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往瓶中打人和抽出空气的实验、空气重量的测量、往足球中充气、观察注射器上的刻度及收集资料等。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

4、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三、课时安排每课一课时四、学情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三年级共有 1 个班,每班学生均为 43 名学生,其中各班男生比例较大。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但却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差。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

5、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五、教学措施:1 、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2 、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6、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3 、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 ,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4 、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六、教学进度表:周 次 教 学 内 容 周 次 教 学 内 容第 1 周 1、我看到了什么2、校园的树木 第 12 周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6、砖和陶瓷第 2 周 3、大树和小草4、观察水生植物 第 13 周 7、给身边的材料

7、分类(资料库)第 3 周 5、植物的叶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 14 周 1、水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第 4 周 7、植物的共同特点(资料库) 第 15 周 3、谁流得更快一些4、比较水的多少第 5 周 1、寻访小动物国庆放假 第 16 周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第 6 周 国庆放假2、蜗牛(一) 第 17 周 7、空气有重量吗 (资料库)第 7 周 3、蜗牛(二)4、蚯蚓 第 18 周 复习(一)复习(二)第 8 周 5、蚂蚁6、金鱼 第 19 周 复习(三)复习(四)第 9 周 7、动物的共同特点(资料库) 第 20 周 复习(五)复习(六)第 10 周 1、观察我们周围的

8、材料2、谁更硬一些 第 21 周 期末考试第 11 周 3、比较柔韧性4、它们吸水吗 第 22 周 第一单元 植物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对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教科书表达的一个思想是,看照片只能获取有限的信息,回忆看到过的事实,能够丰富我们的信息,实地观察能够获取更多更丰富的信息。植物是学生十分熟悉的事物,大树又是学生经常接触的物体,对大树的观察,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关于这棵树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方面的事实性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把树看做一个生命体。【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刚接

9、触科学这门学科,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大树的时候,让学生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

10、有更多的认识。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 ,观察记录纸。【教学过程】一、引言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二、看照片上的大树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

11、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

12、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四、观察真正的大树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 (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

13、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 (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板书设计:我看到了什么照片上的大树(树干、树叶、外形 )看到过的大树(树瘤、叶片、果实、小动物、藤蔓、苔藓)观察真正的大树( ) (如何观察?)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教师用激励性语言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先是设置问题,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对小组汇总表现出色的给予表扬和肯定,再把学习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各制订出观察计划,既发展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也保留了自各的特性,让学生有自己想像

14、创作的空间,对个别设计方案突出又全面的进行表扬和肯定以及推荐,教师再加以引导学生们进行有计划的观察。最后观察笔录完整又详细的个人给予表扬和粘贴示范。我看到了什么一课教学反思 :我从本课的教学目标出发,抓住让学生学会有目的观察,会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这一重难点设计了五个活动方案,先激趣导入第一个让学生学生观察相片上的大树的活动,进而进行第二个小组交流记忆中看到过的大树,让学生明白从相片中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后又自然导入第三个活动:讨论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让学生懂得带着目的去看真实的事物才是观察。在明确什么是观察后着手让学生进行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制订观察计划

15、后付诸实践活动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校园里真正的一棵树。整个教学思路清晰条理,教学环节齐全,紧扣。每一个活动都是为下一个活动进行铺垫。在这一个个活动的逐步展开下学生能顺利的完成了观察这一个活动,也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教学任务和目标能按原设计的教案顺利完成。整节课里作为老师的我起到了主导的地位,体现学生了学习自主性。缺陷是时间关系,学生观察能力和整理记录能力不一样,部分学生不能按时书面整理好获得的信息。以后还得有针对性的加强对这一部分学生的引导的辅助。第二课 校园的树木【教材分析】1本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学习本节,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

16、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2学完本节,要求学生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学情分析】学习本节,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三个环节:一、观察树木的方法;二、观察记录一棵树;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过程与方法: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教学重点】能尝试

17、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教学准备】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教学过程】一、观察树木的方法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4.比较:我们能比

18、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这是树的果实。这是我的树皮拓片。(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2.描述

19、: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 (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 )板书设计:树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都有树干、树皮都有树叶、果实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在这节课上,老

20、师发现班许多同学都能善于观察,善于总结,认真思考,积极动手做记录。校园的树木教学反思: 在这次以“校园的树木”为主题科学观察中,我采用了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三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科学课,他们的好奇心很强,学习兴趣整体很高,学习很认真,但他们已普遍习惯于常规课堂的学习方式,因而缺乏灵活性,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差.再者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他们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很少,学生所知的科学常识较少,科学探究能力较弱,对科学课的基本技能以及记录与汇报也并不熟悉.这时,对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尤为重要,我非常重视. 因此,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注意及时引导学生对比学习课本上的记录范例并在本节课中安排了时间与环节教学让学生整理

21、自己记录的资料,学生有正确的范例进行参考效果很理想。同时,还引导学生注重汇报、交流的总结,完善自己的记录.更惊喜的是,有些孩子不仅在记录中学习画简图,还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在记录中附上了合适的实物标本,他们的记录能力正在逐步提高.但在本课教学中,学生探究的效果并不明显,探究是学习科学课的主要方式,在下一个观察“草”的活动中我将采用个人观察的形式,逐渐培养每位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第三课 大树和小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过程

22、与方法: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教学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教学难点】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教学过程】一、认识常见的小草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二、观察记录狗尾草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

23、、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3.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上台描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观察的狗尾草。 (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 )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三、比较

24、樟树和狗尾草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2.比较完成对比表格:3.交流汇报: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引导学生了解: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让学生在汇报中能使用这些词语即可,不要求对概念进行背诵,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1.比较汇报内容:总结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非交叉位置中。2.全班讨论:大树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交叉框内。 (这是教学重点)大树小草3.大树和小草教学反思:从以上唯恩图的表达内容中我知道了树和草的共同点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基本形态结构相同

25、) ;都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环境和生活需要相同) ,我还知道了树和草的寿命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们的具体结构特征也各有不同。 (唯恩图的作用是梳理学生的观察比较结果,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并显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比较相同点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植物生命体的特征,从而指向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对概念内涵的梳理还得从学生实际出发。)第四课 观察水生植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过程与方法: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在观察中提出问题

26、,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教学重点】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教学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教学过程】一、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1.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出示实物或图片,这就是两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你课外调查到的水生植物有哪些?你曾经看到过哪些水生植物?(补充认识水花生、浮萍、莲、菱、菖蒲、茭白等。 )二、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1.观察记录:塑料袋中装

27、有水葫芦和金鱼藻,分发给各小组,要求放入水槽中(为了使金鱼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观察和简图记录,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 ,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2.思考:把橡皮泥去掉,比较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在水中有什么共同之处?对,都能浮在水面上,会有什么秘密呢?3.探究:尝试剖开水葫芦的叶柄,我们会有什么发现?这种海绵状气囊结构很轻,所以能浮在水面上(适应水生植物的环境) 。其它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的结构?请课外继续探究。三、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似之处?(除了形态结构特征外,还可以稍作拓展,如它们都会繁殖后代,都会死亡等。 )它们是水生植物,它们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四、

28、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与前堂课学生总结的陆生植物的唯恩图进行比较,再次填写维恩图,完成对植物生命体特征的梳理。 (都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等)水生植物教学反思:考虑到让学生准备材料的危险性,在上本节课的前一天我去近郊的河里捞了些水葫芦作为上课用的观察材料。由于准备充分,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这些水生植物。在观察过程中主要是学生自主观察,而且我要求他们在观察的同时作好观察记录(画出观察对象的外形) 。由于见得少,孩子们非常好奇,观察得也格外认真仔细。他们的观察顺序也不尽相同:有的小

29、组从叶子开始,从上到下观察;有的从根开始从下往上观察。一边观察一边还不断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水葫芦会浮在水面上?水葫芦上鼓起来的地方是什么,有什么用?这时候我就用美工刀帮助学生剖开水葫芦让他们看看里面的秘密。让学生说说他们的发现,这时候孩子们都显得很兴奋,争先恐后地发言,其中有个学生更是形象地说他们观察到的切面像面包的切片,这个回答让我感到很惊喜,孩子的想象力真是让人惊叹,让我这个成年人不得不喟叹自身想象力的贫瘠!看着他们的胃口被吊得差不多了,我就把救生圈浮起的原理告诉学生,学生一对比水葫芦的结构马上就明白了水葫芦浮起的原因。我感觉这是一次很好的抛砖引玉加联系实际的教学。在这一次观察活动中学生

30、都很好的通过实物观察获取水生植物的外貌特征然后逐渐深入知道一些植物的生长特。第五课 植物的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过程与方法: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教学重点】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教学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教学准备】学生自备材料:捡一些落叶。分组

31、材料: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教学过程】一、统计收集到的树叶课前大家分别从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种树叶,说说你是怎么收集树叶的。是呀,树木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摘树叶。现在把树叶放在桌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我捡了几片落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二、观察比较树叶1、质疑: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2、讨论: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同一种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3、比较:同时观察所有完整的叶,我们能发现不同种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吗?是呀,大部分叶具有叶柄、叶片结构,叶片上还

32、有叶脉。三、观察叶的生命特征1、观察: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思考:长在树上的新鲜叶与落叶的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是呀,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2、描述:观察一种植物的叶,我们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过程吗?能找到这条树枝上有几种不同的生长阶段的树叶吗?(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能从几张叶的不同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吗?3、总结: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和衰老的完整过程。植物的叶教学反思:推荐植物的叶

33、是主题单元“植物”中的第五课。教材通过捡树叶、研究树叶来发现叶子有相同的结构;再从新鲜的叶与落叶的比较,显出叶子的生命特征,最后从一条枝叶的叶子变化过程中得到叶子具有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从而显出叶的生命轨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让学生了解叶子的结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植物器官的角度去进一步体会到植物也具有生命的特征。课前,我布置每位学生捡两片落叶,每一组中的同学尽量捡不同的落叶,以便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大多数同学都带来了,有些班级带的学生比较少,我就在课前请每个小组长在校园里捡了一些不同植物的落叶。总体观察情况良好,我给同学们留了三个问题进行讨论:1、我们小组一共捡到了几片叶子?2、一共

34、有几种树叶?3、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发现了一些问题,很多学生将大小不同或颜色不同的同种叶片分到不同种类,大小和颜色确实属于分类的依据,但是同一种植物的叶片也会存在差异,不能光凭这两点来判断他们是否属于同种植物,要多维度的判断,比如叶片的形状、叶片表面的光滑程度、叶片边缘、叶片的质地、软硬和厚薄,等等。对于不同的叶子具有相同的结构:叶片、叶柄。我没有重点强调了叶脉是叶片的一部分,不要把叶脉和叶片并用。这是教学上的一个失误。导致关于叶脉,学生竟然把它归入到叶的结构中去了,在课堂教学中,如果用比喻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用手掌比喻

35、树叶,把小臂当作叶柄,手掌就可以是叶片,手掌上的纹路就是叶子的叶脉。 )这样学生就可以理解,手掌上的纹路并不是一个单独的部位,而是属于手掌皮肤的一个部分。让学生判断一根枝条上不同位置的叶子的生长状态时如果我能引导学生从大小和颜色上进行对比观察,就可以得出左边的就是叶芽、小叶片、嫩叶等。对于枯叶失去了生命特征,就跟人失去了生命特征一样。学生就会水到渠成地理解了叶的组成和叶的生长变化过程。第六课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过程与方法

36、: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关注周围植物的变化,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教学重点】观察记录描述植物的变化。【教学难点】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一把尺子,4 张不同大小的叶片,记录表。教师准备:一些树木四季变化的图片,带花苞的菊花,狗尾草。【教学过程】一、怎样观察植物的变化我们知道,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秋天里,从开学到现在,好几个星期过去了,校园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可结合第 2 课的课外作业及学生的精彩发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讨论:我们可以观察植物的哪

37、些变化?我们怎样观察?首先得测量树干是否变粗了,我们得在树干的同一高度连续测量三次,取接近值(三年级孩子尚未接触过平均值的数学解法) ;过一个阶段再同样测量进行记录。能不能看出树干的变化呢?数数每天有多少落叶。菊花的花苞长得怎么样了?狗尾草会枯死吗?樟树的果实又是怎样变化的呢?二、观察叶的生长变化可以测量一条树枝上的最大叶子、最小叶子和中间大小的叶子的长度或宽度,并做好记录,看一个阶段后它们分别有什么变化?还可以观察树叶的其他变化。从一棵树的树叶大小不同、软硬不同中,我们知道了什么?从一片树叶的颜色变化过程中,我们又知道了什么?三、实地观察记录植物的茎、叶1、活动:根据讨论的结果,我们分小组按

38、计划到校园内进行观察,记录下第一手资料。(活动时间约 15 分钟)2、交流:汇报我们的观察数据,思考这些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落叶的数量说明什么问题?一条树枝上有大小不同的树叶,说明什么问题?如果以后测量得到的数据变化很大,说明什么?如果变化不大,又怎样理解?四、记录一种植物的变化情况我们还可以同时观察田野、路边和家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就这样一直观察你所选择的那棵树或草,观察它们在秋冬季的变化,一个月观察一次,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表中,你能做到吗?我的_变化记录表树干 叶子粗细 树皮 树冠 落叶数 颜色 大小 其他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这样坚持下去,我还可以知道大树一年四季中

39、的变化。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反思: 一年之中,植物都发生着不同的变化。这一点,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中就有。对于他们来说,春天和秋天里植物的变化最为明显。关于春天,同学们说得最多的是植物发芽了,万物生长。对于秋天,他们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果实成熟了,树木落叶了,小草枯黄了。对于变化明显的部分,孩子们很容易就说出,也因此,观察中的变化这个活动比较容易。但是对于一些不明显的变化,需要测量和记录,才能在对比中发现,而这一部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活动的持续时间太久,完成比较困难。因此,这一课,对于科学概念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但是指向于科学技能的观察一棵树或者一棵草在秋冬季节的变化这一内容的完成,对学生

40、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由于三年级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还不能够较长时间的专注于同一件事,所以书本 16 页的记录表对很多孩子来说形同虚设。如果能够利用好这张表格,那对于孩子们来说,科学概念的发展会更加完善。前个班级的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把表格列入教学。课后,我觉得这样不妥,虽然有难度,实行起来不太现实,但是还是应该在教学中提到。使学生熟悉这种记录方法,会自己绘制这种表格。所以,我将书上的表格作为典型,介绍了它每个部分的意思和记录的方法,而后请学生自己选择一种感兴趣的植物,自己绘制一张观察记录表。如果有时间和兴趣,课后还可以进行一次实地观察。我觉得这样处理相对不处理来得好。第七课 植物的共同特点【

4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过程与方法: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有关共同特征的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植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教学重点】了解植物的一些共同特点。【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资料来总结植物的一些特征。【教学准备】教师: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图片,植物一生的图片;学生: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比较记录纸。【教学过程】

42、一、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1、回忆:我们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我们已经认识了大树、狗尾草、水葫芦和金鱼藻。我们还知道哪些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记录在下面的记录单里。陆生植物 水生植物_2、思考:植物需要什么才能正常生长?请交流。请补充阅读 P21 的“植物需要阳光”。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能用唯恩图记录下它们生存需要的共同点吗?二、了解植物的一生思考:植物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请看图:向日葵的一生,我们能找出向日葵一生的几个典型生长阶段吗?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这是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看图:一棵大树的一生,你们能找出与向日葵一生的相同和不同吗?对了,主要不同是寿命

43、的长短不同。请看资料库:“植物的寿命有长有短”,你们有什么体会?是呀,无论是百年老树,还是一年草本植物,它们都会死亡,这是自然规律,也是生命的特征。交流:从这些植物的一生中,我们明白了什么?三、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思考:在我们对植物进行了这些观察和研究之后,我们能够说出植物的哪些共同特点?我们是怎么知道的?整理:翻看前几课的唯恩图记录,比较各共同点,然后整理记录于纸上。植物的共同特点_交流:我们认为,植物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都有相同的基本结构特征: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总结:植物作为生命体有许多重要特征,有共同的生长需要

44、量,有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等特征,还有适应环境(水葫芦)的结构特征等。 (这样的归纳总结一定要基于学生的发展基础上,学生能总结几条算几条,不要强求,也不能死记硬背!)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一课教学反思:这节课是整个单元的小结,主要内容是对整个单元的学习进行一个梳理和整理。由于前面每一节课都上得比较踏实,大多数学生对植物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写出很多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名称,这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而且同学们能从这些植物中知道他们的相同和不同,并且准确地用维恩图表示出来。对植物共同点的概括,我的学生基本能够得出:植物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

45、到死的生命过程。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整理已有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得出植物共同特征。这节课的整理就水到渠成了,总体难度不大对于植物的一生,以向日葵为例的 9 张图片,用词语概括难度较大。像“种子” “生根” “发芽” “成长” “成熟” “结果”一类,学生基本能答出,但是“子叶长出” “真叶展开”这一类专业名词就比较难接受,这也属正常。通过探寻植物的共同特征,学生深入地认识了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开始关心生命的点点滴滴。第二单元 动物第一课 寻访小动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过程与方法会议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

46、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教学难点】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教学准备】1、在校园里准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最好教师提前寻访一遍) 。2、设计简单的记录表,供学生参考。【教学过程】一、理解小动物1、教师问:“听到 动物这个词我们想到了那些动物? ”“大动物 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小动物 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2、学生用举例的方法来区分

47、大动物和小动物。3、关注:学生举例的普遍性性,举现实存在的动物的为俐。4、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小动物所指范围。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1、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物。2、过程中注意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3、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倾听同学的经历;学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内容。4、设计意图:初步认识动物的多样性。三、寻访活动的准备1、组织讨论,明确寻访的任务、寻访的时间、地点和观察与调查的方法。2、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组内的分工。3、交流寻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4、教师做好明确要求:注意安全、关注和爱护小动物。5、关注:学生任务和分工是否明确。6、设

48、计意图:为顺利寻访做好准备。四、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1、学生分组寻访。2、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3、关注:学生是否遵守纪律、是否爱护小动物,是否用一定的方式作记录。4、进一步增强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获得更多的信息。寻访小动物一课教学反思:寻访小动物是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动物中的第一课,观察小动物的第一课,这课是开启动物观察的第一课。这一课的教学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动物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在课堂上对学生提问,你所知道的动物,学生的发言是很积极的,对于出示的动物图片学生都能正确的说出动物的名称,并能简单对它进行描述。本课的课题中有寻访两个字,这节课中的一个环节,就是组织学生在校园里德大树周围、草丛里、花坛里进行观察和调查,实地去寻访一些小动物,学生听到这个活动内容兴致很高。在寻访的时候,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在调查之前,我特别给出了一些注意点,如:爱护小动物;观察的时候做好记录;爱护校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