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系列专题讲座(六)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整合对接,实现优势互补主 讲 李其谟撰 稿 花 洁最近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中,有不少文章提出了关于 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的优势互补问题。北京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教授的 从 Blending Learning 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一文,就指出 “所谓 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 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 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 现学生作为学习过 程主体的主动性、 积极性与创造性。目前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共识是,
2、只有将 这两者结合起来,使两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这两者 优势互补的思想观念,正是当前世界各国教育技 术界所经历的一场历史性的大变革。对此,我们在前几年的课题研究中,早就有所思考与同感,现就这个问题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一、传统教育和网络教育内涵和特征要了解和研究传统教育和网络教育的相互关系,以及怎 样实现优势 互补,首先要弄清楚两者的内涵与主要特征。也就是什么是传统教育?什么是网 络教育?以及指导这两种教育的基本理论等等。1、什么是传统教育所谓传统教育,在教育史上是指从十七世纪 30 年代捷克教育家夸美 纽斯发表大教育论,提出班级授课制的以“ 教 ”为主、以 传授知识为主的教
3、育理论, 这三百多年以来的这种课堂教学方式,就是传统教育。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 教育学理论提出的“ 五段教学法”(预备、提示、 联系、统合、 应用),以及二十世 纪 3040 年代,前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编著的教育学所提出的教学论中五大教学原则及“五环教学法”(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都是夸美纽斯班级授课制的继承与发展。其中凯洛夫的教学论在二十世纪 50 年代初曾在我国作大面积的传播与推广,作为经典的教学理论,以它 为准则,进行教学设计和编写教案并开展课堂教学。因此,凯洛夫的教学论是对我国影响最为深远的传统教育理论,这五十多年来始 终影响着我国的中小学甚至高等
4、教育。这种传统教育理论的主要特征,就是以“ 教”为主的“教师为中心”、 “书本为中心”、 “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虽然经历了较大的改革,国外一些新的教育理 论也在不断地渗透传播进来,但是以“ 教 ”为主的“三中心”教学模式仍然牢牢地控制着中小学教育。例如二十世纪 70 年代末到 90 年代初,各 级各类学校曾大力推广以 电化教育为主的教育技术,教学媒体与手段更新了,但教育观念、理 论、方法仍然是老的,因此以“教”为主的“三中心”教学模式仍然没有根本改变。除此以外,我国古老的“ 村塾式 ”的教学方式,仍然在中小学的一些学科中存在着较强大的习惯势力,如 语
5、文教学除了要靠教 师讲授外, 强调所谓“ 以读为本”。这个所谓的“以 读为本” ,就是要求学生要反复地朗读课文,从朗读中去感悟课文,从朗 读中去读出情感等等。从抽象到抽象地进行机械式的背诵与记忆 。数学教学 强调抽象的概念灌输,忽视形象思维的培养。有位数学特 级教师甚至公然反对使用 电化教育手段, 说什么我不用什么投影、幻灯,照样可以上好数学课云云。因此,我国的 传统 教育既有西方班级授课制的方式,又有古老的“ 村塾式”教学痕迹,基本上是以 “教”为主的“三中心”的教学模式。而且是以知识教学为主的“封闭式” 的课堂教学,是属于比较典型的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应试教学范畴。2、什么是网络教育网络教
6、育是在 90 年代中后期,随着全球信息化、特别是因特网的迅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 严格地 说,网 络教育应属于远程教育的范畴(包括卫星电视教育、广播教育和网 络教育, 统称为没有 围墙的学校,没有教室的课堂)。现在许多高校开设的网络学院,他 们的教育方式才是真正意 义上的网络教育。为了搞清一些概念、定义,先讲讲网络这个词。所谓网络,实际上是以计算机为基础,以网站为中心,以每个用户为终 端,通 过电缆或电波链接起来的象蜘蛛网式的通 讯方式。所以网络技术实际上是计算机与电视、电话、 传真、电报等通讯技术的综合体。网络有大小之分。按照它的规模,可以分为局域网
7、与广域网。局域网又有好几级,如一个教室的所有计算机联网,由一台服务器控制,叫教室局域网教室网;一所学校所有教室、办公室、图书资料室联网,由计算机中心控制,叫做校园局域网 校园网;如果一个区( 县)所有学校,都实现“校校通”工程,由区(县)信息技术中心控制,是近程的城域局域网城域网;或者再扩大到整个省(市)实现“校校通”工程,由省(市)信息技术中心控制,也属于更大的但已是远程的城域网;如果是全国范围所有省(市)与区(县)的学校系统实现“校校通”工程,这才叫远程的广域网;英特网则是全球范围的远程的广域网。各教育系统、所有学校、单位甚至个人有条件经过批准,都可以设立网站挂到城域网上,甚至链接到广域网
8、上去。由上面分析可知,网络教育顾 名思义,它是通 过网络形式,即学生自己上网进行学习,去获取、分析、加工、储存各种知识信息。 这种网络教育,无需教师跟学生面对面地上课。因此它不是一个教师面对几个学生。但往往是学生面 对的网 络资源,可能是几个甚至几百个教师的辛勤劳动的成果。所以有人 说,网 络教育常常是几个甚至几百个 专家为每一个学生服务。学生“学什么”与“ 怎么学”完全可以由自己选择决定。 (网络学校远程教育,通常只规定学生学习的内容、纲目,提供导航指标与学习资源;学生学完了一 门课程,通过考试合格,就完成一门课程的学习,然后可以 继续学习其它课程,不受 时间 限制。所以这种网络学校同一专业
9、的学生学习进度可以不一样),所以它完全是以学生自主学 习为主的“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内容不是书 本,而是以网 络资源为主。 (学校可能提供一些文字材料及学习纲目)所以不是“ 以书本为中心”,而是“以资源为中心”。学生无需到学校学习(除非一些专业实验或实践项目需要专门教室或一定的场所),在家或有网络连接的地方都可以进行学习。所以它也不是“ 以课堂为中心”,而是以“网上活动为中心”。 综合这种网络教育的特征,是以“学”为主的“学生 为中心”、 “资 源为中心”与“网上活动为中心 ”的“开放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利用网络可以进行独立学习外, 还可以对学习中的问题 ,通 过 E-mai
10、l、电子公告板、BBS聊天室等方式与同学、教师进 行协作交流或求助,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听取一些名师的网上讲课等等。所以这种网络教育正好跟 认知主义、建构主 义 与人本主义等学习理论完全吻合。正由于有以上各种学习理论为指导,从而使网 络教育得到了更广泛的 发展,反 过来也由于网络教育的迅速发展,而使以上各种理 论得到了广泛的实践与 应用。以上简要地论述了传统教育和网络教育的内涵和特征。3、现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属于何种教育在现阶段,我们中小学开展信息技 术与课程整合所形成的教学模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教育,而是网络环境下 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整合对 接所形成的一种特殊教学模式。在现阶段甚
11、至今后很长的一个时期里,在中小学中、尤其是小学中,不可能开展真正的网络教育。它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网络教育完全是以“学生 为中心”的自主学习为主。 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包括自主 选择学习内容、方法、进度等自学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等等。这从小学生的年 龄特征、知 识基础、生活经验等认知能力来看都是不可能的。小学生不懂得自己应该学些什么课程,怎 样一步步地学下去,学习中碰到困难怎么解决,对枯燥乏味的内容能不能坚持学下去再加小学生受到信息技术能力的限制等等一连串问题。如果缺乏教师的指导、点拨与调控是难以解决的。要求学生能独立地做到自主、自制与自控,至少要到初中以上。所以现阶段中小学信息
12、技术与课程整合,只是一种网络环境下的“以教师为教学主导” 和“ 以学生 为学习主体”的整合方式,它是为学生今后独立自主地进行网络学习和终身学习作好准备。与此同 时,也是 为了更好地加速教育事 业现代化,深化课程教材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 21 世纪信息化社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打好必要的基础。因此,现阶段我们中小学、尤其是小学的信息技 术与课程整合,它的实质正是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这两种教育,在传统 的教学论理论、 课程教学法理 论与现代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理论 等多元理论相互渗透、融合下的对接、交互与整合。从而构成了一种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优势互补的新型教
13、学模式。它的特殊交叉 态势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教育环境:是以局域网(校园网或教室网)与广域网(互联网)相结合的网络环境,但是它是以局域网(校园网)的学习方式为主。第二、教学形式:是以课堂形式开展网 络环境下的教学,所以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第三、教学结构:是以教师为教学主 导,学生 为学习主体相 结合,但是它是强调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第四、教学资源:是以书本知识 学习与网络资源拓展学习相 结合,但是它是 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学习为主。第五、是以传统的教学论理论 、学科教学法理 论与现代学习 理论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理论相结合的多元理论为指导,但是它 强调 以现代学习理论为主要的
14、指导理论。由上可知,目前中小学尤其是小学开展的“ 整合”研究,正是集传统教育和网络教育为一体的一种特殊的新型教学模式,它具有既不同于传统教育,又不同于网络教育的特殊性。二、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的优势与不足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观点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也不例外。它们既有自身的 优势,但也存在着各自的短处或不足。因此, 对这两种教育都应进行认真的分析,作出 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任何 绝对 性的肯定或否定都是不正确的。1、传统教育的优势和不足(1)优势:学校的传统教育中,首先教师 都接受过专业训练,能按照教学论和学科教学法原理以班级组织和课堂教学形式,有目 标、有
15、 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同 时学科教学又十分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因而可以使学生 获得比较系统、扎 实 的基础知识;其次,教学过程中在教师讲授、启发与点拨下,保证了学生学习能顺利进行,不走或少走弯路;再次,师生之间是在面对面的过程中进行教与学,教 师的语言、行 为、举止,对于学生的人文精神与情感体验,都具有直接的潜移默化作用和深远的影响。以上等等都是传统教育特有的优势,也是网 络教育难以替代的。(2)不足: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教 师主宰着课堂教学的一切,学生则是处于被动的接受式和被填灌式的学习状态,因此大大限制了他 们的学 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学内容受教学大纲规定的限制,
16、局限于 书本知识之内, 这就形成了“ 封闭式”的教学方式,既不利于 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也不利于学生个性 发展和因材施教;教学目 标是重知识与重结论的传授,忽视知识过程教学与能力的培养,所以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 习能力,容易造成学生的高分低能。尤其是文科,只重视抽象的文字概念教学,强调阅读感悟与机械记忆,忽视具体形象的情境启发,因此极不利于学生左右大 脑功能的协调发展,抑制了他们的智慧与潜能的发挥。以上是传统教育存在的严重不足与弊端。2、网络教育的优势和不足(1)优势:首先,网络教育方式十分灵活,以学生自主学 习为主,因此不受教师主宰与课堂的限制,学生可以在校、在家以及任何有网络的地方进行学习;同
17、时 ,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去选择学习的内容、方法和 进度。 这样十分有利于激 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其次,教学内容多层次与多 样性,具有很大的宽容性,非常有利于因材施教并实现学习的个性化;再次,网 络所呈现的是多媒化与集成化的信息,能为学生提供大量动静结合的文本、 图形、 图像、动画、视频和音频信息,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声情并茂的信息情境,并且还 能多角度、多形式、多方面地表 现同一事物的多个侧面,有助于促进学生左右大脑功能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与直觉思维能力,从而有效 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造思维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是个汇集全球大量
18、资源的数据库,因此网络教育能为学生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可以冲破“ 书本为中心”的局限,极大地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充分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尤其是互联网没有地域界限,更不受时空限制,它可以让学生在全球范 围内大容量、高效率地获取各种信息资源,接受远程教育,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以上等等都是网 络教育所具 备的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2)不足:说到网络教育的不足或弊端, 这是相对而言的。 对于小学生来 说,前面已谈到由于他们受到自身的年龄特征、知识基 础、生活 经验等认知能力的限制,学习上缺乏自觉性与自制力;再加上不懂得自己应该学习什么和怎样学习,所以在网 络 上广袤无垠的资源海洋
19、里如果没有教师的启迪与引导,很难自己去 获取所需要的知识信息,因而也就难以独立去从事网络学习,更难以掌握系统扎实的基 础知识并形成相应的能力;另外,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而在网络教育中学生所面对的是一台没有情感的机器,尽管 计算机具有一定的智能化,但却 难以与教师的身教言传相比拟。因此,仅靠网络教育较难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情感体验;而且使用计算机网络,虽然可以模 拟虚拟实验室或提供人文社会或自然 环境的仿真模拟情境,但它不可能让学生直接参与真实的社会生活交往与实践动手操作,从而真正形成实践能力。再有网络信息内容过深过广,也不适于小学生的知 识基础 与接受能力。以上等等,是现有的网络教育所存在
20、的难以适应小学教育的种种不足或缺陷。三、辨证地认识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的优势互补作用从上述分析可知,世界上是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的。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既有它们各自的优势,但也存在着各自的不足或缺陷。然而它们两者各自的优势,往往也正是对方的不足。如果将两者有机整合,就有可能以彼之长,克己之短,实现博采众长,优势互补。再从教育 发展史看,任何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的出现,都不是全 盘否定已有的模式 为基础的,多数是在原有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 这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北 师大建校 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在谈到教育的 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上时所指出的,要“ 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教育传统的基础上,积
21、极吸收人 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我们开展网络教育,也要本着这一指示精神,要在学习世界上先 进的网络教育经验及相关理 论的同时,不 应照搬外国的经验,而应在本国原有传统教育的基 础上去承传、 对接、交互、张扬。 这样才有可能促进传统教育不断发展变化,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新的网 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 21 世纪信息化社会的创新型、信息化人才作出新的贡献。从当前我们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课题研究实践情况来看,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的优势互补已产生了以下三方面的作用:即有效实现双向优势的互补作用;充分发挥多元理论的综合指导作用;积极促进教师理念的更新作用。
22、1、有效实现双向优势的互补作用这种双向优势的互补作用,归纳 起来如下表所示:(附表)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整合对接、优势互补传统教学 网络教学 整合对接实现优势互补作用教学目标 以系统的基础知识教学为主 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 既重知识,更重能力培养,使知能均衡发展教学结构 教师为中心主宰课堂教学,以“教”为主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学习主体,以“ 学”为主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和谐统一,以“学”为主,学与教兼顾,保 证学习顺利发展教学内容 强调学习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 强调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发展个性既保证获得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又保证自由拓展学习内容,实现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教学策略抽象文字概念为主的“填
23、灌式”、 “注入式” 教学形象具体为主的多媒体“情境式”、 “启发式”学习真实情境与虚拟仿真情境下的“启发式”实现教学过程的图文并茂、形神兼备的形象与抽象并重的学习过程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以书本为主要内容的“封闭式” 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与互助协作相结合),以网络资源为主要内容的“开放式” 学习接受式学习、独立学习与协作学习兼有,全面实现自主学习,书本知识学习、课堂集体学习、网络资源学习与社会实践学习相互配合,有机统一教学工具多媒体网络技术单纯作为“辅教”或“ 辅学”工具多媒体网络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信息加工工具、信息表达工具和协作交互工具多媒体网络技术构成网络环境,既作为教师
24、的教学工具,更是学生的认知工具、信息加工工具、信息表达工具与协作交互工具教学方式师生面对面教学,进行情感交流;教学内容、步骤、时间要求“三统一”师生分离,学生自主决定学习的内容、步骤和时间,实现“ 三自主”;通过网络,人机、师生、生生实现“ 三互动”既可通过网络环境实现多向互动、交流,又保证师生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同时兼顾“ 三统一”、 “三自主”与“三互动”2、充分发挥多元理论的综合指导作用在“两种教育”的整合对接中,充分发挥了教育科学的多元理论综合指导作用。即在整合对接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既有 传统教育的教学论、学科教学法理论的指导,也有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尤其是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
25、习理论 的指导。在发挥上述多元理论的指导作用中,我们更是以马克思主 义的唯物辨证观点来看待和 处理两种教育理论的整合互补作用。如以“ 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传统教育理论和现代学习理论。在“两种教育”整合对接研究的教学设计中,是充分考 虑和运用它们各自的优势 ,通 过互补以弥补它们各自的不足。从而在多元理论指导下,实现 完美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构建;同 时还以“对立统一”和“矛盾运动”的观点,来正确 处理传统 教育理论与现代学习理论之间看起来似乎是完全相反、难以调和的对立观点(如传统教育理论的以“教”为主的“ 三中心 ”和建构主义理论、尤其是杜威主张的以“学”为主的“ 三中心 ”)。这就是在“
26、 两种教育”的整合 对接中,采用它们理论上积极的一面,扬弃它们理论上消极的一面,从而使这种“对立”在整合对接的“矛盾运动”中得到和谐的“统一”(具体见上表),从而使多元理论在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中充分发挥它们的综合指导作用。3、积极促进教师理念的更新作用构建网络环境下“两种教育” 优势互补的新型教学模式,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大力促进我们教师自身教育思想、观念与理 论的更新。没有 这一前提条件,其结果必然是“穿新鞋,走老路”。例如上世 纪 70 年代 80 年代推广电化教育,就是因为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因此电教手段的运用没有真正达到推 进教改的目标 ,教学由 “口灌”与“书灌”,变成了
27、“电灌”。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各种理论,全面了解它们的优势与不足,更新自身理念。在实践中,采用“ 行动研究法”,以各种理 论指导实践,通 过反复 进行设计、实施、反思、改进的循环往复过程,以验证理论、提高认识,指导实践,促进自身理念的不断更新,以保证我们实验研究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使我们每位老师在教育教学的研究中不断得到提高,将自身培养成为一个研究型与创新型的教师,为推进素质教育作出 应有的贡献。四、结束语总之,人类社会的进步都是离不开原有的社会基 础而凭空 发展起来的。教育事 业的发展与创新也同样如此。所以,我 们研究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同样也不可能脱离原有的传统教育的基础。当
28、然也不 应该以继承传统教育为 由而停滞不前。正确的 态度是对原有的传统教育及其理论基础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 继承其精 华, 扬弃其糟粕;对于先进的网络教育及其理论也不应盲目地崇拜,而是 实事求是地客观 地进行研究与分析,吸收其所 长,摈弃其所短;要在素质教育理念的统摄下, 进行多种优势的 综合互补, 实现“ 两种教育”(包括它的理论基础)的交互、对接、传承、张扬,构建起相伴相生与共存共荣的各种新型教学模式,为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 发展与加速教育事业现 代化的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参考文献:1.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师大建校 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新华社 9 月 8 日电2.李康论网络教学观念 中国电化教育 2000/113.何克抗从 Blending Learning 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 电化教育研究 2004/34.何克抗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上海电教 2003/25.张成华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 上海电教 2001/16.吴立岗等现代教学论基础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