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殡葬文化浅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628006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殡葬文化浅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殡葬文化浅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殡葬文化浅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殡葬文化浅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殡葬文化浅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殡葬文化浅谈殡葬文化是人们在安置并悼念逝者的一系列活动中形成的殡葬观念、殡葬礼仪、殡葬规范和殡葬习俗的总称。殡葬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发展经历了很长的历史阶段,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它表达了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对人生永恒的追求、对孝道的遵循和对先人的报恩心理。我国殡葬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单就死亡的称谓来说就有很多种,一般称“仙去” 、“老了” 、“作古”、“逝世” 等;帝王的死称“ 驾崩” ,诸 侯王的死称“薨”, 和尚死了叫“ 圆寂”,道士死了叫“ 登仙” 或 “羽化”。单从死亡的称 谓就反映出我国殡葬文化的丰富性。从葬式上来分,就有土葬、火葬、天葬、水葬、树葬等、

2、尤以 重 庆 、云 南 、贵 州 等 地 区 的 悬 棺 葬 最 为奇 特 。从 祭 祀 习 俗 上 来 说 ,也 是 丰 富 多 彩 ,有 清明踏青上坟扫墓、寒食禁火、元宵节送灯等许多传统的习俗。殡 葬 文化 是不同 历史时期的人们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社会风尚和道德水平的反映。我国传统殡葬文化的特点。首先是重孝道,儒家文化以孝道为最基本出发点,孔子认为“ 孝也者,德之本也” ,即孝是礼仪 、道德的根本。孔子还将治丧的意义提高到社会治理的高度,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的思想,他 认为 ,推行孝道,人们 就会会归于醇厚,天下也就容易治理了。这一思想终被统治阶层所接受并推广,成为中国传统

3、文化的纲领性口号。再者是显等级。根据逝者的社会地位以及对于国家的功绩,在殡葬规模上予以较高的礼遇并使其子孙享有厚遇,以此激励生者为国家效力。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功臣死后,可以享受陪葬帝陵之侧的待遇。第三是厚葬之风盛行,中国的厚葬之风可以追溯到距今 3500年前后的殷商时代,从殷墟五号好妇墓的规模和陪葬品之丰厚可见一斑,而厚葬之风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帝王将相死后皆高山大塚,丰厚陪葬,(元朝帝王墓穴没有没有高大封土是个特例)。厚葬之风还表现在丧事办理程序繁冗,时间跨度长,极大浪费社会财富。红楼梦中描写贾府秦可卿的丧事就办了七七四十九天时间,请 100 位僧人超度、99 位道人打醮;后来又停灵七日,又

4、请 50 位高僧、50 位道士作七,宁国府一条街白漫漫人来人往,花簇簇宦去官来。殡葬文化的社会作用。首先,殡葬文化有满足社会心理需求的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殡葬活动由最初的简单的遗体掩埋发展到现在的遗体处理、葬仪葬式丰富多彩、甚至包括了临终关怀的内容,这体现了人类对自身价值和生命尊严的认识也不断深入,从某些方面来说,殡葬活动已成为安慰人们心理,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活动,而殡葬消费也成为了以心理消费为主的行为。殡葬文化强化了人们的归宿感,很多人不管在什么地方生活,去世后都想安葬在故乡,有叶落归根的情节,而子女也以先祖的墓穴作为精神的依托。同时通过丧葬活动也是对未尽人子之责的一种弥补,以获得心理

5、的安慰。再者,殡葬文化有着很强的道德教化作用。利用殡葬文化对生者进行道德教化,是世界各民族的共同特点。在封建社会,殡葬文化具有很强的阶级性,等级观念十分严格,通过繁冗的丧葬活动来强化其统治秩序。现代,人们通过对去世亲人的悼念活动,实现对亲人的人生功绩的总结和弘扬,达到教育子女继承光荣传统的目的。第三,殡葬文化有着调节改善社会环境的作用。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现代城市人口众多,人均生存活动空间狭小,如采用过去的葬俗,不仅费时弥久,而且烧纸摔盆打旛等丧葬活动对城市环境也是极大的破坏,这是现代城市生活方式所不允许的。我国政府提出了殡葬改革,弘扬先进殡葬文化的要求,积极倡导绿色、文明、人文、和谐殡

6、葬工作主题。利用清明节等群众性祭祀节日在殡葬服务机构积极组织开展各类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文化活动,倡导时空邮箱、网络祭扫等绿色健康的悼念缅怀方式。在葬式方面,坚持生态文明导向,大力倡导绿色节地葬法和骨灰撒河、撒海等一次性处理的先进方式。经过长期努力,先进文明的殡葬理念已逐渐为群众所接受,火化率逐步提高,在天津、上海、青岛等地海葬逐步为人们所接受,参与群众越来越多;在祭祀活动中使用鲜花的越来越多,焚钱烧纸等封建迷信陋习越来越少。先进的殡葬文化在改变人们传统观念、美化净化生活环境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殡葬文化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

7、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这种要求必然会在殡葬文化发展中得到反映。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人口老龄化加速,殡葬改革在保障基本民生、推进生态文明、促进精神文明、维护社会和谐等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坚持节地生态、推行少占或不占地的骨灰、遗体处理方式作为殡葬改革的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 2013 年 12 月印发了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要求党员干部带头节俭、文明办丧事;带头火化、生态、节地安葬;文明、低碳祭扫;带头宣传倡导殡葬改革。政府大力推进惠民殡葬工作

8、,大力建设公益性公墓,将基本殡葬服务纳入公益服务保障范围。政府主导、生态节地、惠民公益成为殡葬文化发展的主题。 现在科技迅猛发展,人们殡葬方式和观念也随之发生巨大转变,太空探索的进步,在国外已经出现了把亲人骨灰发射到太空的太空葬;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的发展,网络祭祀,时空陵园等新兴的纪念方式方兴未艾。不管是葬式还是祭祀方式的发展反映到殡葬文化上都体现着科技信息时代的特征。当代社会,人们对环保的关注度愈来愈高,反映到丧葬活动中,尽可能减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成为殡葬活动的演进方向。自从推行殡葬改革以来,政府和殡葬服务组织积极倡导殡葬环保,大力改进殡葬设施设备,引导丧事简办,积极建立树葬纪念林等形式的生态公墓,群众祭祀活动也逐渐文明,鲜花祭祀已渐成主流,环保低碳意识成为殡葬文化的重要特点。以人为本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和谐成为管理的共识。在殡葬活动中厚养薄葬理念作为传统孝道将进一步得到弘扬,临终关怀成为重要的服务内容及研究课题,殡葬活动将越来越简化其形式而更注重于其内涵,其内涵就是以人本理念,这将成为殡葬文化发展的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