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学分银行制度服务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困境与策略论文摘要 学分银行制度作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策略,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文章首先明确了学分银行制度的时空特性、组织职能和价值取向等应然内涵,进而探讨了学分银行制度在理论准备、顶层设计、法制保障、技术支撑等实践层面的困境,最后结合学分银行制度的应然内涵和困境表征,提出了加强理论研究、法制建设、顶层设计和技术创新等策略。 论文关键词学分银行 学分银行制度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 近年来,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成为举国上下发展职业教育的共识,为此,国家出台多个重要文件,提出构建“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推进学习成果互认衔接完善职业教育人才
2、多样化成长渠道” ,并将建设学分银行制度作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策略和重要任务。然而,这种发端于以学分制为基础的欧洲学分转换系统(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System,ECTS) 、首创于韩国的学分银行(School Credit Bank)制度,并非尽善尽美,其“人才特色体现不足,继续产生社会的结构性失业,强化了单纯追求文凭的功利主义行为,社会教育机构被学分银行认证后质量下降”等负向功能,制约了学分银行制度的进一步实施。因此,在借鉴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有必要深入研究这种教育制度的利弊,做好顶层设计,避免重蹈他国的覆辙。 一、学分银行制度
3、的应然内涵 学分银行制度是在依托人力资源市场的运行机制、遵循合作式教育发展规律、尊重学生学习权利的基础上,运用功能模拟的原理,借鉴银行的功能特点、货币的一般等价物特性和流通特性,对学习者的学习绩效进行学分认证、学分积累和储存、学分转换和学分信用中介等职能的教育和学习管理制度。在教育体制改革的新时期,还要进一步界定其时空特性、顶层设计、价值取向和运行机制等内涵,从而规避因思想认识的混乱而可能引发的分歧。 (一)学分银行制度的时空特性 1.学分银行制度的时间特性。首先,要能够随时认证学习者的学习成果,并折算成标准学分。对于职业教育的学习者来说,其文化知识的学习成果容易认证,且可以根据同期学习成果的
4、统计情况折算成标准学分,但对其职业技能的鉴定较为复杂,需要具备鉴定资质的机构才能做出认证。其次,要能够随时查询、积累和储存、借贷、还贷、兑换学分。对于职业教育的学习者来说,在持有合法口令的情况下,任何人均可随时查询学分的状态。学习成果认证部门、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或学习者可以将职业教育学习者的学分存入学分银行,由学习者根据需要借贷、还贷学分,或兑换为其他教育类型的标准分。 2.学分银行制度的空间特性。首先,网点要多,方便存取。要在教育区域或全国范围内布设足够多的学分银行网点,以方便学习成果认证部门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及时积累和储存学分,便于学习者或合法口令持有者快速查询、积累和储存、借贷、还贷、兑换
5、学分。其次,要能够实现全国联网,异地存取。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全球化,人力竞争日益激烈,个体的流动性逐渐增强,全民终身学习已成为一个必然趋势要使终身学习真正变为现实,迫切需要解决某一学习背景下获得的学习如何能整合到另外一个学习背景中的问题。 ”可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职业人员的流动日益频繁,职业学习者能够通过工学结合、边工边学等灵活的学习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并获得教育体制的认可。为此,必须将各个地区的学分银行网点联网,在“存取自愿,提取自由”的原则下,实现学分的异地存取。 (二)学分银行制度的组织职能 学分银行的组织架构至少需要三个子系统,即学分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学分中央银行、学
6、分业务银行。 1.学分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职能。学分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职能主要有四个:(1)依照相关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并发布学分业务银行和其他学分相关机构需要遵守的规章、制度。 (2)依照相关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审批学分业务银行和其他学分相关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以及业务范围。 (3)对学分业务银行和其他学分相关机构的业务活动及其风险状况进行现场或非现场监管,分析、评价其风险状况。 (4)对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学分信用危机、严重影响学习者和其他相关利益者合法权益的学分业务银行和其他学分相关机构,实行接管或重组。 2.学分中央银行的职能。学分中央银行的职能主要有三个:(1)宏观调控职能,即根据
7、社会经济的需要和产业发展规划,结合专业目录发布学分指导目录,通过市场机制和行政手段对全国学分的分布、借贷、积累和储存、兑换等情况,学分业务银行的运营情况和学习者的信用情况进行调节和控制。 (2)公共服务职能,即学分中央银行向政府、学分业务银行以及其他与学分相关的机构和社会组织提供相应的服务。 (3)学分监管职能,指学分中央银行依法对学分业务银行、其他学分相关机构及其业务实施规范和约束,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学分管理的法规、政策和制度,使学分管理的业务活动有法可依。 3.学分业务银行的职能。学分业务银行的职能主要有六个:(1)学分认证职能,即对各类型职业教育机构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学分认定结果进行审
8、核,给予最终的学分认证。(2)学分积累和储存职能,这是学分业务银行最基本的业务职能,其实质是通过学分业务银行的积累和储存业务,把各种教育类型的学分集中起来。 (3)学分转换职能,即按照一定的要求,将不同教育类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课程学习结果转换为相应的标准学分。 (4)学分信用担保职能,即通过其借贷业务,临时借贷给学习者,待学习者获得学分后冲抵借贷记录。 (5)学分服务职能,即通过发布学分情况,指导职业教育机构恰当选择教育培训计划,引导学生理性选择合适的专业和相关课程的学分。 (6)经费支付职能,即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绩效和学分获得情况,将学分折算为具有货币功能的教育券,以作为院校获得教育经费的凭
9、证。(三)学分银行制度的价值取向 一般来说,教育管理制度的价值取向有“国家本位、学校本位、市场本位”和学生本位四种,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的有机构成不断升级,对教育制度的灵活性和学习者职业素养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育管理制度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社会经济需求和学习者发展需求之间的权衡,从而形成了社会经济本位和学习者本位两种既相互联系又相互悖逆的价值取向。在实际运行中,这两种价值取向并非完全对立,更多的体现为相辅相成的关系。 1.社会经济本位的学分银行制度的价值取向。社会经济本位的学分银行制度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学分银行的业务活动也必须关注社会经济的发展动
10、向和产业结构有机构成的变化,并依此制定相关学分政策,发布学分指导目录,从而引导职业教育机构以社会经济为中心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引导学习者理性选择专业和课程。 2.学习者本位的学分银行制度的价值取向。学习者本位的学分银行制度关注学习者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职业生涯发展的差异性,学分银行的业务活动也必须关注学习者的时代特征及其职业规划的个性差异,并依此制定学分政策,发布学分指导目录,从而引导职业教育机构以学生为中心调整人才培养计划,便于学习者自由选择专业和课程。 二、学分银行制度服务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困境 尽管学分银行制度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在理论准备不足、对学分银行制度解读不足和体制改革迟缓等不利
11、情况下,全面实施学分银行制度必然会在理论准备、顶层设计、法制保障、技术支撑等方面遭遇多重困境。 (一)学分银行制度的理论准备困境 尽管学分银行制度在国外“影响比较大的有欧洲学分转换与累积系统、韩国学分银行系统、加拿大学分转移制度还有澳大利亚资格框架(Australi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和美国学分衔接和转移系统 ”等,但这些国家的政治体制、教育体制、法制环境以及社会大众和学习者对学分银行的认同程度与中国并不一致。因此,在没有成熟、完善的理论准备情况下,不能直接将国外的成熟经验简单移植到中国。这些理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分的效度问题,即如何使学分能够
12、真正成为一种在教育领域通行的一般等价物,使之可以较为理想地衡量各种学习绩效。对于职业教育来说,作为一种特殊的一般等价物的学分,最大的考验是如何提高学分的效度,并使其能够有效衡量学习者的职业技能、职业知识和职业规范。第二,学分的信度问题,即学分能否真正作为一种特殊的一般等价物来衡量各种学习绩效。对于职业教育来说,还有两个重要问题,学分能在多大程度上准确测量和充分解释职业教育学习者的职业技能水平,以及如何保证在学分兑换的过程中,职业教育学习者的课程学习绩效与其他教育类型的同类型课程的预期学习绩效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这两个问题如不能从理论上得到突破,不仅影响社会大众和学习者对学分制银行的认识,也会制
13、约学分制银行的推广。(二)学分银行制度的顶层设计困境 学分银行制度已在部分省市开始探索,但其顶层设计问题仍未得到解决,随着学分银行制度推广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这一问题会越来越严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建立学分中央银行,进而如何改革学分银行制度的运行机制、管理机制、教学运行机制和学籍制度等。一是学分银行顶层机构的设置方式需要斟酌,即学分中央银行和学分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究竟是设置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的二级机构还是独立于两者之外的专业机构?二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学分业务银行是由学分中央银行直接管理,还是由驻地的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代管?三是学分银行系统的行政级别、人员编制以
14、及经费来源如何界定?四是学分银行系统的运行机制究竟是按照市场运行规律设置还是按照现行的行政机制设置?这些问题的解决方式会制约教育机制、教育体制以及教学模式的变革。 (三)学分银行制度的法制保障困境 在中国,学分银行制度尚处于探索阶段,其相关立法相对比较滞后。就国家政策文本而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中有 5 处涉及学分银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有 1 处涉及学分银行;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 中有 3 处涉及学分银行。此外,尚没有更加详细的实施措施或法律条款来界定学分银行制度的组织机构或职能分工
15、、运行机制的价值取向或具体框架,以及教育机制体制与教学模式的配套改革措施,这些是与国外的学分银行制度存在的最大差距。 (四)学分银行制度的技术支撑困境 学分银行制度不仅涉及法律和制度建设,还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首先,实现不同地域间学分的相互流通和认可,是解决学分银行制度实施困境的有效手段。其次,实现不同教育类型之间学分的相互转换,是解决教育体制的稳健性与学生自由伸张教育权利之间的冲突的关键措施。最后,规避借贷学分所产生的信用问题,以及借贷的学分、区域间流转的学分或不同教育类型之间的学分互换所产生的经费结算和转移问题,是解决财政投入与学生自由学习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此外,学分本身的信度和效度、
16、学分银行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与国际教育接轨或者国际交流等问题,同样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学分银行制度服务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对策 为了规避学分银行制度实施中可能遭遇的困境,还需要加强理论研究、法制建设、顶层设计和技术创新,消除思想层面、制度层面和组织层面的障碍,从而构建能够保障学分银行制度实施的长效机制。 (一)加强学分银行制度的理论研究,扫除实施的思想障碍 学分银行制度自引入中国以来,一直没有形成本土化的理论体系,导致学术界和社会大众对学分银行存在认知困境和思想障碍,为此,需要继续在理论层面展开深入研究。首先,进一步研究学分的信度问题。学分的信度是学分银行制度信用的基础,其信度的高低
17、影响社会大众对这种教育和学习制度的认可度,也影响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因此,必须研究用学分衡量职业教育领域的知识、技能、情感和规范的信度,尤其要提高用学分衡量职业技能的信度,从而消除公众对学分银行制度的质疑,提升学分储存和积累的信用度。同时,要与国际同行在职业教育专业和职业资格的国际认证等方面开展国际合作,扩大中国学分银行制度的国际效应。其次,着力研究学分的效度问题。学分的效度高低决定学分银行制度的有效性、推广程度和生命力。因此,必须展开跨部门、跨区域、跨学科、跨类型研究,研究各类型教育课程之间知识和技能的组织框架,界定各自的课程和教学单元、知识和能力(技能)单元。再次,积极宣传、运用和检验理论
18、研究成果,引导社会大众认识学分银行制度的特征和优势,引导各类教育参与学分银行体系建设。最后,积极研究当前社会经济需求和学习者个人需求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学分银行制度确定适当的价值取向。(二)加快学分银行制度的法制建设,健全实施的法理依据 学分银行制度的实施必然涉及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各类学习者等多种教育利益相关者,因此,必须按照“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的改革要求,通过建立法制框架界定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首先,借助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机遇,研究和制定相关条款和行动框架,从宏观层面规范各个相关利益者的教育行为,保障各
19、相关利益者的合法权益。其次,要积极研究和制定学分银行法 ,从微观层面规定学分计算、积累和储存、兑换等操作程序,以及学分银行系统中各组成部门的业务行为,并保障其合法权益。最后,在国家层面积极研究和制定与学分银行法相匹配的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确保各个类型的教育之间形成相互兑换的参照标准。 (三)做好学分银行制度的顶层规划,建构实施的组织架构 虽然学分银行与商业银行或影子银行不同,但由于涉及社会、经济、法律和教育等多个部门,系统复杂,因此,必须做好顶层规划,设计好学分银行系统的组织架构。首先,鉴于中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特殊性,建议在暂时不变动人事隶属关系的前提下,抽调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人员联合
20、建立学分中央银行和学分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抽调各地市的教育部门和当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人员联合建立学分业务银行和学分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派出机构,也可以改造地方评估机构作为学分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派出机构,待时机成熟,再将学分银行体系内的人事编制和财政关系独立出来。其次,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学分业务银行暂时由驻地的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共管,待学分中央银行独立运行后,转交学分中央银行直接管理。再次,独立运行后的学分银行系统的行政级别按照比相应的教育部门或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低一级的行政级别设置,拥有独立的人事权和独立经费来源。最后,初创时期,学分银行系统的运行机制主要依赖行
21、政手段调节,运行稳定后,逐渐转向以市场手段为主的调节模式,保障学生的自由发展。 (四)深化学分银行制度的技术创新,保障实施的长效机制 学分银行系统不仅涉及信息技术的创新,还涉及学分计算、兑换、流通以及立法等方面的技术。首先,通过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建立统一的教育质量标准,解决学分银行制度实施的时空困境。其次,为了兼顾不同教育类型之间的差异性,保证其兑换的科学性,建议在深刻研究教育特征以及课程和教学单元、知识和能力(技能)单元的基础上,发布由主学分和辅学分联合构成的二维学分体系。其中,主学分体现教育类型之间的共同特征,辅学分体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差异性。最后,建立学生信用账户,与学分借贷系统对
22、接,规避学生的学分信用问题。参考文献:1Li Zhaoqing.,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M) (a revised edition). Beijing: Beijing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Science Press, 19982. microcontroller based on M. Li Guangdi. Beijing: Beihang University press, 19943. Jin Weizheng. The single w
23、ire digital temperature sensor principle and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J., th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4. 2000 Li steel.1-Wire bus Daniel Wellington digital temperature sensor DS18B20. J modern electronic technology, 20055Steven F.Barrett Daniel J.Pack.Embedded, SystemM. Beijing: electronics industryPress, 20066. Chinese Journal of Chen Yuedong.DS18B20 integrated temperature sensor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J. Anhui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llege, 2002 7. Yan Shi. Fundamentals of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Third Edition) M.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