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文约 5000 字,参考文献约 800 字1近年来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综述王志蔚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编辑部 安徽 淮北 235000)摘 要:教育部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以来,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不断有新的研究和新的发现,其成果主要集中在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及内涵的阐释、精品课程建设的路径、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等方面,对这一研究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有助于这一研究的继续和深入提供坚实的基础和起点。关键词;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综述Summary of the Research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High-qual
2、ity Curriculum” in Universities in Recent YearsWANG Zhi-weiAbstract: Since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tarted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curriculum in universities, that is, the project of teaching quality and reform, there have constantly appeared new research and discovery of the theory and
3、 practice on it, whose achievements focus on its significance, the interpretation of its connotation, its ways, the problems with it and suggestions to it. Sorting out the research systematically is helpful to make a further research into it.Key Words: university;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curric
4、ulum; summary of the research 一、关于精品课程建设问题的提出及意义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高校招生规模急剧扩大,教学质量明显下降。为此,2001年教育部作出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003 年又发出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 ,力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大范围推进高校课程建设,推动高校教学水平整体提高。收稿日期:作者简介:王志蔚(1962) ,男,安徽灵璧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常务副主编,副教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全文约 5000 字,参考文献约 800 字2教育部高教司司长
5、张尧学在扎实推进“质量工程” 抓紧抓实精品课程建设中强调,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精品课程就是为了向课程要质量,向名师要质量 1。之后,学者们对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进行了积极的探讨。杨承运认为, “提出精品课程建设的大命题,是一个理性的继承和适时的总括, 又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推进” 。要培养 21 世纪要求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一方面要求拓宽专业面向,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另一方面由于专业知识在不断更新和发展,要求课程内容不断更新和调整。而专业面的拓展和教学内容的更新都体现在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 2。段德君认为,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的核
6、心和重心。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既是学校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3。冀满祥认为, “在目前的评价中,高等学校是否拥有一批高水平的反映学科前沿的精品课程,是衡量一所学校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 4。段善利等认为,在精品课程建设标准中,将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一并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不仅本校的教师和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而且使其它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共享最优秀的教学资源,促进彼此之间互相学习、借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教、研相长,促进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和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5。
7、二、关于“精品课程”内涵的的理解什么是精品课程? 2003 年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杨祥同志邀请了清华大学等首都高校的部分专家,举行了专题座谈会。专家们认为,精品课程是“名牌课程” ,“示范课程” , “有自己的特色与风格” , “普遍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具体地说,精品课程应该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有利于带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应该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技术手段、教学制度等要素。精品课程是分层次、多样化的。精品课程建设,就是以现代教
8、育思想为先导,以建设相应层次的、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适用性的优秀教材为核心,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前提,以教学内容现代化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以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保障,是集观念、师资、内容、技术、方法、制度于一身的整体建设 6。2004 年,教育部吴启迪副部长在 “千门精品课全文约 5000 字,参考文献约 800 字3程上网络,打造高教新质量”新闻发布会上,对精品课程内涵作了高度的概括:“国家精品课程就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即“5 个一流” )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综观近年来研究成果,围绕“5 个一流”做文章,成了精品课程研究的重点。专
9、家座谈会及吴启迪副部长讲话后,许多学者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精品课程的内涵进行了多方面深刻的阐释。杨承运认为,精品课程是指体现现代性、科学性、先进性,有严正风范和鲜明特色,并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精粹而不繁杂,精当而不失体;精辟而不流俗,精湛而不虚夸;精深而不浅浮,精进而不囿旧。 7。袁驷认为,精品课程的“精” , “精在点点滴滴,精在方方面面,精在前瞻的创新,精在科学的远见。精品是一种意识,精品是一种精神,精品是一种追求,精品是一种境界一种精益求精的境界。 ” 8陈海宁等对精品课程作了如下的描述,精品课程有先进的课程教学理念,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精选广博,信
10、息技术与课程内容全方位整合,资源共享,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主讲教师具有高素质和高水平,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实施者,且拥有一流的学者型的教师梯队,具有优良的教学效果和较高的学术水平 9。司传平等认为,精品课程具有示范性、创新性、综合性、持续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10。关于“五个一流”的具体内涵,专家们解读大体相同。即:一流教师队伍是指以主讲教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一流教学内容是指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能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一流教学方法是指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理论讲授,课堂提问,学习讨论,多媒体课件,技术操作
11、等灵活多样;一流教材是指具有系列化的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一流教学管理是指具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科学的评价体系。三、关于精品课程的实施路径教育部“教高20031 号”文件下发后,各个高校在实施的过程中,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袁德宁教授认为,精品课程建设要以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为载体,以综合化为基础,以研究为核心,以国际化为条件,培养造就高层次、研究性、创造性的专门人才,核心在于创新。精品课程教学要考虑完整的六要素或六环节(授课、讨论、作业、实践、考核、教材) ,要抓住六大环节及其关系整体建设而不是局部建设。教材建设,不求面面俱到,在某一方面质量和特色突出,有自己的风
12、格和特点全文约 5000 字,参考文献约 800 字411。李克安认为,建设精品课程,一是任课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必须高,要形成梯队和接力团队;二是课程教学内容要反映本学科世界最新发展成果,同时要适合学生学习;三是要选择优秀的教材,反映学者本人的学术观点和教学思想;四是重视使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五是重视评估,学生评、同行评、专家评相结合;六是重视教学成果的形成、表彰和奖励,通过奖励优秀成果促进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 12。郭广生的体会是,通过样板课程,树旗帜,以此激励大家提高教学质量 13。侯云海等认为,精品课程建设应强调科研和教学的紧密结合,以提高广大学生的国际竞争能力为重点,广泛依靠广大教师和学生
13、 14。吕卓人认为,创建精品课程的过程涵盖了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优化、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立体化教材编写、强化实践环节、建立相应的激励和评价机制等,然而更为重要的是更新教育理念。创建精品课程过程中最大阻力来自传统观念,建设精品课程不可避免地会遭遇新旧教学理念的撞击 15。王小川等认为,课程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是创建国家精品课程的原动力,学科建设的原动力 16。张胤等认为,建设精品课程必须明确课程满足人才培养工作各个层面的需求,变革课程理念,突出课程重点,完善课程建设支撑机制 17。吕浩雪等在总结南京大学的精品课程建设经验时认为,从制度创新入手,大力推进名教授上讲台、名教授
14、主持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项目、名教授编写教材是建设精品课程的三部曲,是很有特色和启示意义的有效举措。他们认为,吸引名教授上讲台是建设精品课程的重要基础。支持名教授参与教材建设、编写高水平教材是建设精品课程的重要保证 18。唐铁军等在谈到精品课程的体会时认为,实施精品课程,必须与优质课程建设、精品教材、教学名师和教学条件建设相结合 19。蒋毅坚认为, “精品课程重在建设” , “重在示范” 。 “ 精品”是一个目标,是一个过程,建设是一个不断努力而逐步接近目标的过程。精品课程建设应各具特色 20。与上述学者过于关注教师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作用不同,王涛等认为,精品课程建设,不能忽视学生这个主体。学生
15、既是教学质量最直观的体现者,又是教学质量最直接的评估者。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仅仅靠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精神状态、学习方式、学习态度以及对所学知识的内化程度都将对教学效果产生极大影响 21。段德君认为,精品课程的实施,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他认为,课程管理一要将课程建设成果视为教学和科研成果同等对待,将教师主持课程建设项目作为遴选教学全文约 5000 字,参考文献约 800 字5带头人的条件之一。二要设立课程建设专项经费,加大经费投入,着重改善课程教学条件,尤其是推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进程。三要落实课程建设目标责任制,明确课程建设负责人,实施课程建设目标管理。四要实行课
16、程建设奖励制。五要重视动态管理,把握好建设立项,做好过程监控,实施分类指导 22。课程评价是精品课程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评价?这一研究一直倍受关注。贡福海等认为,课程评价是办学主体依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对被评课程的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教材建设、课程管理、教学效果等诸方面的价值判断。评价指标要突出质量意识,放眼世界教育,及时准确地反映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教育改革和课程发展的特征和趋势,处理好课程建设过程中的教师、学生和课程编制者之间的关系,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23。马强对精品课程建设中高校教师队伍的管理进行
17、了可贵的探索。他认为,现阶段我国高校对教师已发表的学术成果非常重视,而对教师为教学做出的无形努力则重视不够。学校在建立激励机制时,要关心那些“没有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学术成果” ,那些与教学有关的,诸如在教学过程的创新方法、培养青年教师的精力、课程建设的成果 24。四、关于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涉及师资、学生、教材、教学思想、教学管理、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方面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综合系统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必须遵守课程内在的逻辑与规律,否则,就难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俞允海认为,目前,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不顾师资队伍的质量,盲目进行精品课程建设,
18、重网络课件,轻教学质量,不少精品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有的教师制作了网页和课件,只是书本搬家,没有体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变革 25。李慧仙认为精品课程建设的突出问题表现在课程评价上。评审主体实际构成单一,有效数量不足。专业课遭冷落,课程开设的年限要求过低。 “指标体系”与其它教育部文件相抵触,部分评估标准不当,评价等级缺乏解释等。在评审程序上,对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高校单独提出的评审申请缺乏保障,对网上评选的安全和学生评价的公正也缺乏得力保障 26。针对精品课程存在的问题,一些学者提出了许多值得重视的可行性建议。王义遒、葛岳静等认为,精品课程建设首要任务在于
19、造就名师。精品课程建设要形成一批高质全文约 5000 字,参考文献约 800 字6量的教材,但又不能单纯关注教材。精品课程要宁少勿多,宁缺勿滥。通过少数高水平的精品课程,带动全面课程建设和提高质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达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精品课程建设要建立国际化平台,放眼世界,向世界先进国家看齐,扩大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吸收其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的经验。要尽快建立起教学规范,为教学创设良好的制度环境 27。段善利等认为,在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要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处理好单门精品课程建设与专业系列课程改革的关系,处理好评估过程中“柔”与“刚”的关
20、系,处理好“质”与“量”的关系, 28。安江英等认为,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中,还要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处理好共性和特色的关系 29。李慧仙认为,解决课程评价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是:要增加专家库中专家的数量和专业,扩大校外专家的范围和职权,将专业课与基础课、专业(技术)基础课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不同层次的学校(研究型大学、一般本科大学、高职高专院校)、不同的学科(理论性课程、应用性课程、实验课程或文、理、工等),应建立多套不同的指标体系 30。参考文献:1 张尧学.扎实推进“质量工程”抓紧抓实精品课程建设 J.中国高等教育: 半月刊,2003 ,(9).27杨承运.我观“精品课
21、程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3829,(4 ).3段德君.建设精品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 高等农业教育,2004,(3).4 冀满祥.精品课程建设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一项重大举措J. 高等农业教育,2005 (4),. 5 段善利,李萍萍,窦明武.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J.中国大学教学,2004,(4).611121327李强,冯克勤,袁德宁,等.精品课程建设专家谈J. 中国大学教学,2003(4). 8 袁驷.在清华大学教学科研奖励大会上的发言J. 中国大学教学 ,2004,(7).9 陈海宁,孙芸.课程建设中的精品意识探析J. 中国大学教学 ,2004,(6).10 司传平,郭子林.精品
22、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 理工高教研究 ,2004,(6).14侯云海,陈娟,徐秉峰.实施精品课程战略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4).15 吕卓人.更新教育理念是创建精品课程的前提J. 医学教育 ,2004,(4).16 王小川,王建枝.创建国家精品课程的思路与举措J 医学教育 ,2005,(1).17 张胤,郑家茂.实施精品建设工程 优化课程教学资源 J.高等理科教育,2005,(6).18 吕浩雪 ,陈云棠,张大良,等. 名师名课名教材南京大学“三位一体”建设精品课程的实践与全文约 5000 字,参考文献约 800 字7思路J. 中国大学教学 ,20
23、04,(11).19唐铁军,王平祥,徐跃进.做到“四个结合”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J.中国大学教学,2005(10).20 蒋毅坚.精品课程重在建设与示范J. 北京教育: 高教版,2005,(5).21 王涛,王红梅,宋立明.提高教学质量 打造精品课程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2004,(2).22段德君.建设精品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 高等农业教育,2004 (3). 23 贡福海,王莉.试论高校精品课程建设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1). 24 马强.精品课程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J. 广西社会科学 ,2003,(11).25 俞允海.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 辽宁教育研究,2005,(8).2630 李慧仙.“精品课程”评审论J. 煤炭高等教育 2004,(3).28 段善利,李萍萍,窦明武.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J.中国大学教学,2004,(4).29 安江英,李彦斌,田慧云.在课程建设中突出“精品”特色 J.北京教育: 高教版,2004(1).联系地址:安徽省淮北市相阳路 146 号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邮政编码:235000联系电话:05613117297,手机:13956480809电子信箱: 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