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莞市大朗镇第一小学五年发展规划(2015.9-2020.8)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 年) ,践行大朗镇“办优质学校 培养优秀人才”的指导方略,借助全镇学校创“四名”工程的机遇,为在未来十年把我校打造成东莞市一流名校,结合学校的现有实际,制定本校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一 现状分析(一)学校概况分析东莞市大朗镇第一小学原名叫石厦小学。石厦小学创办于1922 年,最初称“接明学校”,校址设于石厦村汝南周氏宗祠。物换星移,校址几经搬迁,曾在上下厅、红花岭、关行圳等处设办。校名也曾几度更改。1922-1952 年称“接明学校”,1952-1965 年称“坳厦小
2、学”,1965-2003 年 5 月称“石厦小学”。六十年代末期,石厦小学实际已是一所联办学校,生源来于石厦、杨涌、仙村等自然村。2001 年,石厦村委筹集 2000 万元,选址沙岗(土名)新建一座占地面积 30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近 14136 平方米的新石厦小学。新石厦小学于 2002 年年底竣工交付使用。东莞市大朗镇第一小学东莞市依法治校示范校1.1.1-3. 东莞市大朗镇第一小学学校五年发展工作规划2003 年 2 月,杨涌小学、沙步小学、新马莲小学并入石厦小学(2003 年 5 月更名为“大朗镇第一小学”)。现有教学班18 个,学生 825 人。教师 43 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
3、33 人,小学一级教师 10 人,大专学历 4 人,本科学历 38 人,硕士研究生 1 人。2007 年 5 月被评为东莞市贯彻体卫工作两个条例优秀学校。2007 年 12 月被评为东莞市交通安全文明学校。2013 年 7 月被评为东莞市德育示范学校。2014 年 4 月被评为省特级档案综合管单位。2014 年 4 月被评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学校以“让我们共同获得发展与成功,让学校成为我们幸福的家园”为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坚持规范、科学管理,全面增强教育综合实力。2001-2013 年学校荣获集体荣誉称号:国家级 2 个,省级 3 个
4、,市级 12 个,镇级 26 个;教师科研论文在国家级刊物发表有 2 篇,省级刊物发表有 7 篇,市级刊物发表有 14 篇;省、市级立项课题各 6 项。 【办学目标】“培养健康有序的文明人,勤学有恒的意志人,堂堂正气的天地人,爱国爱家的有情人”是我们的办学目标。【校训】健康有序 勤学有恒 养我正气 振我校名【校风】和谐,厚德【教风】诲人不倦【学风】学而不厌1、硬件情况。学校占地面积 45.5 亩,总建筑面积 14136平方米。内有教师宿舍 3 栋,建筑面积 2400 多平方米;教学楼一幢,建筑面积 4500 平方米,设有普通教室 24 间,原定规模为 24 个教学班,1080 个学位;综合楼一
5、幢,建筑面积 6000 平方米,设有功能室 18 间,办公室 8 间;体育馆兼礼堂一栋,面积 1100 多平方米;门卫兼传达室一套,面积 50 平方米。教学楼南边平行区建有 300 平方米的芒果林;教学楼正东大门以内,南北对称建有两块各约 200 平米的榕园绿草坪;教学楼北面近500 平米的生物园中,种有荔枝、龙眼、黄皮、杨桃、枇杷、香蕉、木瓜和各式蔬菜;校园西面有室外塑胶操场面积 5000 余平方米,建有一个足球场,三个篮球场,8 副乒乓球台场,还有百米直跑道、400 米环形跑道、田赛沙坑跑道、一楼大厅开放式书吧等。整个校园大致成方形,主题建筑布局设计成北京四合院式,以回廊联通成一个封闭式的
6、整体,非常便捷独特。主体建筑的“天井”中植有凤凰树、木棉、棕榈、罗汉竹、冬青、草坪等,再点缀以喷泉假山;外围也是绿草环绕,绿树成荫,花香不断。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绿化率在 40%以上。2003年 5 月,学校被评为东莞市一级学校。2003 年 10 月被评为东莞市园林单位。2005 年 9 月被评为东莞市绿色学校。2、软件情况。学校现在共开设了 18 个教学班,在校学生 810 名,实行午托制。户籍生与新莞人子女比例 73。3、2015 年 9 月,在编教师 41 人,实际在岗教师 40 名。临聘教师 5 名,临聘职员 1 名。在编教师中,有研究生学历 1 人,占 4.4%;本科学历 35
7、 人,占 85.37;专科学历 3 人,占 13.1%;中专学历 2 人,占 8.8%。如下图所示:大朗镇第一小学教师学历情况统计图小学高级职称 26 人,占 63.4%;小学一级职称 16 人,占 36.6%。如下图所示:大朗镇第一小学教师职称情况统计图30 岁以下的教师 6 人,30-39 岁之间的 19 人, 40-49 岁之间的 11 人,50 岁以上 5 人。大朗镇第一小学教师年龄情况统计图(二)学校发展优势分析1.学校有足够大的办学硬件资源,至少还可以增开 6 个教学班,扩招学生 200 多名,而且生源充盈,非常富余,将来更盛。2.最近几年,学校在柯秀兰校长的领导下,尝试以“家”文
8、化思想管理学校,开展“构建小学校园家文化的实践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开展“校本课程社团化,社团课程活动化,教师资源课程化”的课程改革,秉承教育就是服务的理念,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尊重每一位教师和家长,主张“以待家人之心待同事;以待孩子之心爱学生;以待朋友之心待家长” ,内强人性化管理,外树名优形象,办学理念和学校工作深得师生认同,家长肯定,社会好评,赢得了社区、家长和领导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大力支持。3.学校的多媒体信息设备已全面开通,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和技术的驾驭能力已有了质的飞跃和极大地提高,为学校新的发展提供了技术设备的保障。4.通过三年多的磨合,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协作,配合默契,执行力
9、强,能吃苦耐劳;全体教师和谐幸福,意气风发,自觉进取,有高度的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精神。我校已有较为先进的办学理念,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5.学校的社团活动成绩斐然,社会影响显著,特别是学校的语言(阅读)社团、美术社团、篮球足球社团、舞蹈社团的业绩已在全大朗镇稳稳地占据了第一方阵,其中的语言、美术社团的工作成绩已在整个东莞市连续多年拔得头筹。在这些方面,我校已经显露出明显的优势,有望逐步发展成我校教育教学的特色。另外,我校的语文学科、品德学科的教学教研工作也已跻身大朗镇的先进行列。6. 当前,东莞市力推“三名”工程建设,我镇强力打造“四名”工程,这对于我校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更是一个难得的机
10、遇,我校将尽一切努力借镇“四名”工程之势,把初露苗头的特色特长项目,深入研发,做精做强。(三)学校发展的制约因素1.第一小学师资严重不足,亟待充实优化。学校每年都要自己负担十名左右的临聘人员的工资待遇,造成严重的经费困难和教师队伍的不稳定。现有教师团队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许多老同志难以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要求,而且再学习的能力十分有限,有的甚至上不了讲台。学科综合实力很不平衡,教师的才艺特长不明显。经费的困难,教师的待遇不占优势,老龄化教师的惰性等势必影响优质师资的引进。教师队伍的严重缺编和不稳定,教师水平能力的参差不齐是影响我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我校的生源范围虽然广大,但所属几个村的经
11、济实力都远不及周边的同级村,家长受教育的整体水平较低,贫困低收入家庭的比例较大。因此,教育的大环境和重视文化教育的社会风气不是很好。3.室外活动场地不够,体育馆比较小而且条件太过简陋。 4.校园内外的文化环境建设还远远达不到品牌学校、特色化学校的基本要求。5.学校内部的水电设施、厨房设备、电化信息化设备大部分已经老化,需要更新重装。6.学校的管理还不够精细,不够科学规范。特别是学生的行为养成、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价管理还没有实现常规化、高效能、导向性。二总体战略(一)指导思想以“三个面向”为指南,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及省、市、镇教育发展总体部署,深化“家文化
12、”管理思想,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凸显学校的品牌特色,以“优良的学科质量+特色才艺素养”打造现代化名优学校。(二)办学目标1.总目标:朝着“教师欢心,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的目标,依法治校,办一所拥有优良的专业能力和才艺特长的教师团队,培养优良的学科质量+特色才艺素养的学生”的现代化精品学校。2.具体目标:2.1.依法治校:成立依法治校工作机构,由校长为组长负责依法治校全面工作,完善依法治校机制,明确职责。按学校章程为基础,各部门具体的管理条例、方案、规定,有序、依法依规运行。2.2.重点建设目标:经过 5 年的努力,兴建高规格的校园文化长廊,彩画相对的北围墙
13、;改造校门至教学楼之间的两块草坪,使其成为师生文明礼仪和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熏染教育的永久性“教科书” ;增加校门口东面栅栏围墙上的尊师重教内容的传统教育壁画或雕塑;把校园南面的芒果园改建成绿荫活动场地,并彩画相应的围墙使之成为劝学励志的宣传墙;在教学楼东面围栏外墙面上增设电子宣传屏幕实现环境育人和文化育人的双重目标,争取把校园打造成公园式、环境式文化教育园地,逐步形成“家文化”品牌校园。2.3.特色学科目标:基本核心社团活动、综合实践活动、“鼓武”大课间特色项目、师生的才艺特长在省、市知名。语数英品德学科教学成绩在镇区内全部进入第一方阵并产生较大影响。2.4.教育科研目标:五年内,完成镇级课题
14、3 个,市级课题两个;独立承担市级科研课题 2 个,争取承担省级或国家级课题 1 个;教师在省级、国家级正规教育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 10 篇以上。2.5.教师培养目标:到 2020 年,培养市级名师 2-4 人,市、镇学科带头人 12-15 人,百分之七十的教师成为镇级及以上教学能手;每位教师必须具备一项以上的在镇域范围内有名的才艺特长。2.6.学生培养目标:各年级学生学业成绩在镇统一检测中居同类学校前列,学生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竞赛获得镇级及以上奖项达 300 项以上,其中省国家级的奖项达到 20 向以上。(三)培养目标培养健康有序的文明人,乐学有恒的意志人,堂堂正正的天地人,爱校
15、爱家的有情人。健康有序的文明人:健康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健康的人诚实、开朗、乐观,兴趣广泛,适应集体生活,喜欢结交朋友,不私自拿别人的东西。喜欢运动,动作敏捷,体态匀称,作息正常。听从正确的教导,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生活有序,行为文明,个性自由张扬时不忘做到有秩序、有规矩、有公德、有原则等。乐学有恒的意志人:自古至今,对学习感兴趣,愿意学习,在学习中能感受幸福快乐的人,总是表现为勤学、勤练、勤读、勤思,而且不在一时一刻,是终生不渝,好学不止,学习的毅力非常坚强。这样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实现人生的远大目标,做对人类对社会有大益处的人。堂堂正正的天地人:一个人生于天地之间,就要有骨气,有正义,有
16、自尊,有道德,堂堂正正。培养学生从小热爱阅读,从海量中习得一身正气,廉洁刚正,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立人。这才是教育使民族自立雄起、国家强盛不衰的不二途径。爱校爱家的有情人:人贵有情,一切的爱源起于有情。无情无义的人只可能危害社会,危害人类。有情,须从爱家人爱家庭、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开始强化培养,直至爱家乡爱祖国爱人类爱世界。童年时期,是培养好习惯、好品德、好情感的的关键时期。这些决定了孩子一生是否健康与幸福。育人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四)办学理念1.核心理念:成就教师,成长学生。2.一训三风:校训:健康有序,乐学有恒,养我正气,振我校名。校风:和谐,厚德教风:诲人不倦学风:学而不厌(五)办学策略
17、以育人立校,以“家”文化治校,以质量和特色创名优学校。 20152016 学年:统一思想,认同理念,制订远景规划。继续继承优良传统(如:“赠一本度读本”书香校园活动、依法治校、 “家文化引领下”工作小组负责制等) 。20162017 学年:规划实施。完成校园文化长廊工程,改造教学楼一楼大门厅;完成市级课题的结项,立项镇级、市级课题 13 个;创设演练“鼓武大课间” ;大球社团、舞蹈社团、美术社团、语言社团创佳绩并形成自己的品牌或特色;语文、英语、品德学科成绩上台阶,达到全镇中等以上;培养镇级以上教学能手、名师 12 名。 20172018 学年:规划实施。改造芒果园、榕树草坪和南北围墙,建成绿
18、荫活动场地、彩画围墙、礼仪文化教育园,改造校园的水电设施和更新电教设备;“鼓武大课间”精益求精,争创品牌;创客、航模、书法社团创佳绩,巩固其他核心社团的业绩和特色;确保和争取语、英、品德学科的成绩稳居全镇中上位置,数学科成绩进入全镇中下水平;培养镇级以上教学能手、名师 23 名;论文在省级以上教育刊物发表或获等级奖 ;开展镇级、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筹备增招 1 个一年级新班。20182019 学年:规划实施,核查规划的落实情况。完成校门口的传统文化壁画或雕塑群,改造更新厨房食堂设备;大课间、社团活动形成校本特色品牌;教学成绩全部达到全镇中等以上水平,部分学科的教学在全镇形成比较大的影响;完成教
19、研课题的结项工作或奖项的准备工作,完成镇级教学能手的培养任务,争取完成市级名师、省级课题立项、国家级论文获奖的目标;继续扩招 1 个班的一年级新生。20192020 学年:全面落实学校的五年规划。教学班级增至 24 个。争取超额完成教学成绩、教师专业成长、教育科研的预定指标,实现把我校打造成大朗镇名牌学校、东莞市优秀学校的奋斗目标,园一小团队的“第一”梦。(六)发展路径教学、教研、社团工作常态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校园文化主题建设个性化;教育教学教研成绩优秀化;教师队伍专业化、年轻化、才艺化。(七)立校精神团结进取的协作精神,尊重科学的求实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爱校如家的奉献精神,和谐幸福的
20、事业精神。(八)学校文化1.管理文化:用“家”文化思想,依法、人性化地管理学校,实现学校“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个个负责任”的管理目标。1.1.团队文化:和谐友善,团结协作,共担责任,好学求精。1.2.教师文化:爱岗敬业,爱生如子,业务过硬,博学创新。1.3.学生文化:爱校如家,快乐阳光,勤奋好学,健康向上。1.4.家长文化:配合学校,教子有方,尊师重教,崇尚文明。2.育人文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生活育人、环境育人。2.1.课程文化:校本课程社团化,社团课程活动化。2.2.课堂文化:以 “导 、 学 、 评 、 测 ”四 大 环 节 打 造 基 本课 堂 ; 以 “开 放 式 ”、 “单
21、元 主 题 式 ”等 先 进 的 课 堂 创 设 理 念引 领 课 堂 革 新 。 总 的 原 则 是 : 提 高 效 率 , 保 证 质 量 。2.3.环境文化:以“安全洁净,温馨便利,美观教化”为原则,突出校门文化、门厅文化、围墙文化、走廊文化、课室室文化、办公室文化、生活区文化、活动区文化建设,强调个性鲜明的校园人文景观对在校师生的教育功效。三、推进举措(一)制度建设1.把修订完善的学校章程及各项管理制度,通过教代会审议后试行一学期,再广泛征求意见,2016 年初,编印成大朗第一小学学校管理制度 。2.依法规范办学。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领导,不断推进依法治校工作,成立依法治校工作小组,小组
22、为组长,全员参与,严格按照东莞市大朗镇第一小学学校章程 ,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内容包括教育教学、人事、财务、招生、学生、师资、后勤保障、资产、安全等,分层抓实求到位。3.强化安全管理机制。成立由校长任组长、主管后勤的副主任为副组长、各科组长为组员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科学制定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制定不同层级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全面推行“目标明确、责任清晰、制度保障、绩效考核”的管理机制。根据学校的作息时间,划分安全责任区域,实现区域安全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应急预案,确保万无一失。4.优化内部管理机制。以项目管理为抓手,把目标管理、制度管理、情感管
23、理有机结合,实行“工作小组负责制” 。健全由党组织、校委会、教代会三者责权明晰的学校领导系统,形成一个相互补充、相互制衡的有机协调系统。5.健全德育工作网络、活动渠道和课程制度。以德育处牵头,校长主抓,全员参与,将德育工作课程化,使德育工作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细节里,强化教书育人的职业意识,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专业技能和责任心。促进家校沟通,合作共赢,完善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义工制度。6.建立学校行政日常工作巡察制度和级部落级挂点制度。建立教学质量过程管理机制。对晨读、午读、午写、社团活动、备课、课堂、作业、单元检测、期末检测实行全方位监控、督导、评议。(二)成就教师 塑造名师 1.健全教
24、师专业成长机制。积极创设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环境和平台,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启动“青蓝”结对拜师工程;大力开展“做课” “磨课”和专业技能大练兵、大比武活动;积极主动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推选教师争做东莞名师工作室的学习成员;推选有潜质的教师到名校拜师学艺;用分配任务的方式逼教师写科研论文、参与赛课。努力提高全体教师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鼓励和提倡全体教师在专业方面追求成名成家。2.督促、指导教师制订个人专业提升发展规划,并跟踪督查落实情况,提供必要的帮助。3.开展学校层面的“最美教师” 、 “教学能手” 、 “最佳教师”评选活动。积极选拔和推荐教师参与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个人素养、专业基本功、课堂教
25、学、个人才艺等竞赛活动,主动为他们的参赛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争取最好的成绩。4.加强教研组的建设,发挥科组的智慧和力量,在科研活动中培养和提高教师。5、建立和完善教学、教研奖励机制,对在教学与教研工作中取得优良成绩的教师实行重奖。(三)素质培育1. 创建“书香校园”。以我校“家文化”课题为引领,东莞市科研课题小学“海量”课外阅读策略研究为工作目标,以“赠一本读千本”赠书活动为载体,开展新颖活泼、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稳步推进阅读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备注:创建“书香校园”领导小组:组长: 柯秀兰;副组长: 沈宇秀;成员: 教导主任、各中层干部、各班班主任、各学科相关教师】2.
26、围绕学校的培养目标,构建学生日常行为评测体系和学业发展评价体系。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结合校本要求去评测学生的养成效果;从“听、说、读、写、算、想、做、创、才艺特长”九个方面去评价学生的学业发展。3.充分发挥少先队的主体作用,丰富少先队活动。借助文明班级评比细则来规范学生的言行,激励学生自我约束和管理,追求个性发展。4.大力整合和充分发挥各学科和社团活动的教育优势,利用综合实践课程和阳光体育大课间的资源,挖掘每个孩子的教育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5.加强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根据不同年段制订日常遵守公约,做到健康有序的发展。6.加强依法治校和防灾抗灾教育。组织学生认真学习、
27、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规,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学生学法、守法的自觉性,增强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开展防灾抗灾的演习,提高学生自防、自护、自救能力,确保学生在校内外健康成长。(四)学校的品牌打造1、总体思路:稳定的优良的教育教学质量;优秀的各具才艺特长的教师团队;优秀的全面发展的具有两项才艺特长的学生群体;富有特色的品牌社团活动和大课间活动;温馨、环保、美丽的校园;师生高级别的大量的学科、专业奖项;学校优良的声誉和巨大的社会影响。切入点一:社团课程和“鼓武”大课间具体措施: 精简学校的社团,确定核心社团的数目和发展方向,做精、做强核心社团,做出优异成绩
28、和声望,做成学校的专利品牌。用公开展示、媒体宣传、巡回演出、参加比赛、作品义卖等方式大力推介社团工作及其业绩。 加强艺、体课的整合,坚持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努力创设、打造“鼓武”大课间活动,使之成为学校具有影响力的的专利文化产权。切入点二:构建“家”文化的校园环境以“家”文化为背景依托,整体构思和规划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把校园营造成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美丽家园。注重班级课室文化的设计与布置,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注意师生言行、礼仪的规范教育,创编形体舞、提高每个师生的肢体动作美感,培养高雅的气质。2密切与高端专业机构和专业人才的交往与合作,注重科学思想、先进理论的引领和支撑,争取学校实现稳定的可持续
29、性发展。内聚深厚的文化底蕴,外树良好的声誉形象,努力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知名度。四组织实施(一)全面规划1.“规划”草案完成后,向全体教职工公示,并进行充分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研讨实施策略。2.听取各级领导和专家对“规划”的意见建议,进行修订完善,形成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 。3.“规划”确定后,研制具体的实施工作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修正。(二)检查与落实学校对每一项工作实施严格的检查评议,实行责任到人、职权利一体化。对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总结和宣传。心存高远、脚踏实地。我们将在各级领导及专家的关心、支持下,在镇教育办的直接领导下,静下心来思谋,服下身子实干,用真诚和奉献来浇灌我校的“规划” ,用成绩和实力来实现我校的发展目标。大朗镇第一小学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