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农村孩子上大学的利害博弈.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615260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孩子上大学的利害博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农村孩子上大学的利害博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农村孩子上大学的利害博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农村孩子上大学的利害博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农村孩子上大学的利害博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农村孩子上大学的利害博弈农村孩子应该上大学摘 要:王平委员一句“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 ,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一部分人对此表示认同,他们认为农村孩子上大学投入产出严重失衡,大学毕业后失业率高且不能为家乡做贡献等。但笔者认为农村孩子应该上大学,并且从教育的公平性、时效性、价值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说服和分析,讲述了大学教育的意义和效益,对反方观点进行了对应的辩解。中间穿插博弈模型对农村孩子上大学的利害进行数学分析,最后指出国家应该提倡农村孩子上大学,并提出自己的一些对策探讨。关键词:农村孩子;上大学;教育;人才培养Abstract: Ping members of a “not to encoura

2、ge rural children to college, “ caused great controversy. Some people agree to this, they believe their children to college in rural input - output a serious imbalance in the high unemployment rate after graduation and can not contribute to his hometown and so on. But I believe that children should

3、go to college in rural areas, and from education, fairness, timeliness, value, usability and other aspects of persuasion and analysis about the significance and benefits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on Fanfangguandian for the corresponding explanation. Interspersed with game model, the interest of rural

4、 children to college to mathematical analysis, concluded that the state should promote rural kids to college, and made some of their own countermeasures.Key word:Rural children; attend university;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前段时间,全国政协委员王平语出惊人,声称“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回不去家乡是悲剧。 ”此言一出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争论。关于农村孩子上大学的利害博弈受

5、到了广泛的关注。如今,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专院校的高等教育已经幻化成了热门专业,大学生的增长趋势图线像五六十年代中国的人口数量般一路飙升,许多人开始恐慌高等教育普及化所带来的恶性竞争。而另一方面,农村经济发展仍然缺乏高等教育的辅助,中国整个农村的文化素质水平亟待提高,农户们为了摆脱长久以来的“贫困循环陷阱”举全家之力输送高等教育人才,处于这样“尴尬”境地的农村孩子,我们到底该何去何从。为此,笔者从教育的内涵、本质出发,对教育所带来的规模报酬和负面效应进行权衡,得出相关结论:农村孩子应该上大学。一、教育的真正内涵和意义教育是培育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

6、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其内涵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其中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育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而大学是高等教育的主流形式,它对各方面人才进行筛选重组,根据社会的现实需要,培育各方面专业学术人才。韩愈在师说里面曾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目前社会分工比以往更加精细,更加明确,对专业人员的

7、需求越来越迫切,所谓的人才也绎化成了某个专业,某个领域的资深专家。类似木桶装水容量受限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发展要求人才潜能发挥于他最专长的部分,因而大学顺应了经济形势的潮流,它所存在的价值即为社会专训专育相关人才节约了时间,金钱,它所打造的专业化理论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催发了新技术、新理念的出现,加速了经济向更高层面的发展。二、 相关人士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的原因1、中国文化要在农民身上体现,农村孩子回不去家乡是悲剧王平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只能更真切地在农民身上体现。笔者认为她的意思应该是,农民所表现出来的传统美德和淳朴的乡村作风是中国几千年来历史凝结的 文化结晶,中国农民的善良、质朴、谦

8、逊、勤恳、老实、憨厚,诠释了中国文化美德的全部。农村孩子若是上了大学,他们回不去家乡的机会就会大大上升,他们无法传承祖辈们的人格文化,这是中国文化流失的悲剧。2、教育投资收益的比例在农村不科学,不经济中国许多农村还没有完全脱贫,然而教育投资要求农民们和城里人支付同样高昂的费用,大部分家庭为了送读一个高等教育生,往往债台高筑,一贫如洗,整个生活陷入窘境。目前辍学主要分为经济原因辍学和非经济原因辍学两大类。据湖南一份资料统计,农村学生辍学原因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占5816,非经济原因的占 307。另一方面家长们的付出并不会得到喜人的收益。农村孩子在面对就业竞争的浪潮时没有城里孩子的优势。在中国这个“有

9、关系,办好事,没关系,按章办事”的不完善用人制度下,农村孩子没有城里人显耀的背景、高贵的身份,惊人的财富,他们有的郁郁不得志,最后还是平淡,平凡地过一生。这样的现象无不说明了农村孩子上大学投资收益的比例不合理、不科学、不经济。因此,王平才会有“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的提议。3、农村孩子接受大学教育毕业之后,往往不会回到老家,而是留在大城市,造成农村劳动力外流,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农村孩子接受的专业化教育要在特定的经济市场中才能发挥出潜能和作用,这些高技能与闭塞落后的农村发展严重冲突,为了充分利用自己的所学,或是自身更远大的价值观,农村孩子会选择留在经济发达的城市打拼事业,农村父母花费的成本最后

10、在城市实现了收益,这会使农村更加贫穷,城市更加富有,进一步加大了城乡贫富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更是鲜明了城乡二元经济特征。三 、针对以上观点,笔者提出自己的见解。1、中国文化散布在中国的每一片大地,大学教育与传统文化的流失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中国文化的精髓博大宽广,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千载,中国文化的根基根深蒂固,中国文化遍布了中国的每一寸土地,绝不只是仅体现在农民身上,也不仅仅是在农村体现。难道,经济发达的城市其文化素质就低劣于农村吗?大学教育除了传授相关专业知识,还会开设许多公选课,陶冶学生情操的思想修养与法律基础,深化学生思想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等哲学类的教材,带领学生看

11、清历史真相的中国近代历史纲要,帮助学生了解国防的军事理论等等。大学教育并不会使中国文化流失,更与农村孩子失却农民身上的文化美德无必然因果关系。相反,它会使农村孩子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文化。2、中国人才选拔制度的不完善,不应该以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而得以隐匿和姑息。大学教育投资收益比例在农村不科学,不经济是中国制度的缺陷所造成的,就业竞争压力大,大学的独木桥人满为患,这些都不能作为农村孩子牺牲教育信仰,泯灭学习欲望,退守农村,让步于城市孩子的无懈可击的理由。农村孩子除了出身不高贵,并不比城市孩子差,他们应该得到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公平礼遇。况且在高等院校中都设有国家助学金,励志奖学金,专门帮助那些品

12、学兼优但在经济上有困难的孩子。相反城里孩子可能因为学习压力大,不愿意读大学,他们可以凭借父母的关系网轻松地找到工作。再者,国家应该加强对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和监督,对市场经济中所显露的腐败进行打击和惩戒,移除农村孩子的前途阻碍。是金子,就要让它发光。3、农村大学生外留城市同样可以反哺家乡。资本技术在农村到位后,他们在城市依然能遥控农村经济。农村孩子留在城市是某些专业的束缚,但是并不与反哺农村相冲突。他们的技能、常识在大学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他们可以担任农村经济发展的顾问、咨询师,为家乡捐赠资金,技能,知识,甚至针对家乡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弊端提出相应措施和对策,研究出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理想路径。即使

13、长期留守城市,同样可以遥控农村经济的发展。四、农村孩子应该上大学的相关论据1 时效性: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需要,健全稳固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决定了市场经济对计划经济的替代,也预示了生产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社会对生产技能和专业技术的需求不言而喻,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是适应社会注意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经过大学的熏陶,农村孩子的文化素质和道德品质也会较农村焕然一新,新农村建设中的“五新 ”包括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些农村孩子就是新生一代,历经高等教育培育后的新农民,他们传承父辈们的农村优良传统,吸纳社会主义市

14、场的精神文明,给农村注入了新鲜血液,促进农村新风尚的形成,健全稳固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速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2 价值性:上大学是自身人生价值的渴求,是理想实现的桥梁。教育给自身价值带来的效应是不可估量的,通过教育实现人生价值,实现理想,从而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是许多孩子梦寐以求的美好。尽管其中道路是曲折的,但依然不能减弱莘莘学子内心炽热的求知欲。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如是说:“ 劳动力的价值,即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决定再生产劳动力价值所必要的劳动时间。 ”四年的大学教育使农村孩子得到了价值增值,他们借助高等教育将以往所学的只是罗列综合,选取在兴趣爱好基础上适合自己的专长技能加以深造,

15、使自己离目标梦想更近。他们十几年来的知识积累在进入社会的初级阶段可能由于无实践经验不具备相关优势,但是教育是长期的耳濡目染,身心浸透的传导,它已经根植我们的潜意识,在今后一定会突显出它的价值。3 实 用 性 : 上 大 学 是 农 村 孩 子 改 变 命 运 , 缩 小 贫 富 差 距 , 观 望 世 界 的 最 好 方式 。大学所带来的高等教育使农村孩子的思想得到了深化,视野得到了开拓,帮助他们步出了小农思想的落后境地,更激发了他们内心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他们的世界将不只是一个小农村,不再局限婚葬嫁娶的传统习俗。观望世界后的巨大反差让他们的意志更坚定,潜能得以突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五个经

16、济特区迅速发展,遥遥领先,相对于闭塞落后的西藏,我们难道不应该反思吗?只有让农村孩子接受教育,改变思想,先具有致富的意识,才有可能的致富行为。农村孩子,他们较城市孩子从小多了一分坚忍,少了几分骄气,他们所缺乏的是视野,是教育,他们同样是中国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4 效率性:高等教育是优化配置人力资本的最初场所,它大大减轻了社会负担,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率。在我国的十三亿人口中,近十亿是农村人口,农村孩子的数量几倍于城市孩子,他们接受大学教育后,成为一支大规模的人才队伍流驻经济市场,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更是改变了市场松懈疲乏的人力资源部,经济效率由此大幅度提升。此外,高等教育解决了许多部

17、门人力空缺现象,避免他们网罗和培养专业人才所花费的交易费用。经过大学教育优化配置后的人力资本,大大减轻了社会负担。5 全面性:高等教育的普及使每个孩子都有了上大学的机会,全面挖掘了任何一个潜在人才。“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他们是我们的未来。 ”这是 最好的未来里的歌词,它说明了高等教育普及的重要意义。只有让每个孩子都享有上大学的机会,国家才能全面挖掘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类潜在人才。即使接受大学教育后农村孩子没有创造出预期的财富,他们仍是为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构筑社会和谐风气作出了很大贡献。五、农村孩子上大学的利害博弈这场博弈涉及到两个最基本的受益主体,即国家和农村孩子。国家的决策行为有鼓励与不鼓

18、励,农村孩子的决策行为有上大学与不上大学。在此,笔者对此做了一个简单的博弈分析,具体模型如下图:国家鼓励 不鼓励上大学农村孩子 不上大学从上表可以看出,当国家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时,农村孩子读书的壁垒消除了很多,他选择上大学的行为决策所带来的效益远远大于不上大学的行为决策(74) ,同时农村孩子经过教育洗礼后,把他所接受的知识技能又更大比例地回馈给了国家,帮助国家经济进一步发展(97) ,反之,当国家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时,农村孩子上大学的效益会小于国家鼓励(47) ,但仍是大于不7,9 4,6-2,-3 -3,-6接受教育的效益(4-3) ,而由于国家不鼓励,机会成本增加,农村孩子上大学的可能

19、性变小,如果农村孩子此时选择不上大学,国家得不到长期的教育回馈,它遭受的损失较个人更大(-6-3) 。由此可见,无论农村孩子上不上大学,国家的最优决策都是鼓励,而无论国家是否鼓励,农村孩子的最优决策都应是上大学。所以纳什均衡状态为(上大学,鼓励) ,两者的支付函数(利益)总和为 13,博弈的结果使社会总体利益实现了最大化。在文化知识技能越来越重要的现代社会,教育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附属品,无论从自身价值和社会效益,还是生存发展和与人相处方面来看,教育都是一个必须的桥梁。农村孩子更应该借此改变落后闭塞的生存环境,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和人生价值。六、国家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的举措及对策探讨1、教育政策倾

20、斜西方经济学中曾有对不同消费者实行不同的价格政策,即所谓的“价格歧视” ,俗语谓之“因人而异”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也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阶段,这些现象都有一个共同点,对弱势群体给予更优惠的政策。众所周知,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区域分布的阶梯局限性注定了中国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另一部分地区相对发展落后,尤其是农村地区。在教育方面,其政策环境,教师队伍,学生来源和素质,硬件设施等远远落后于城市,制约了农村教育和农村经济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浪潮中,农村主体是公认的弱势群体,为此,笔者认为针对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应给予农村较城市更实在的教育鼓励举措,即“政策倾斜” 。具体探讨有: 加强国家助学信贷体系

21、,最大限度地减免借款利 1息,让农村家庭不必为了输送一个高等教育学子而负债累累。 强化国家奖助 2学金的监督体系,透明化财政拨款下放农村的流程,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使品学兼优的农村孩子得到国家真切的补助。 颁布相关条例或文件教化说服 3抑或是纠正某些落后农村对教育的偏见和排斥,同时国家给予送读孩子的家庭特定的物质或精神鼓励。2、教育队伍和设备设施的建设农村的教育队伍和基础设施较城市差异明显,外部客观环境对农村孩子的知识潜力的而激发也产生了某些消极影响。由于缺乏专业素养高,知识技能强的师资力量的辅导,缺少多媒体,计算机等硬件设施的辅助,农村孩子的学业水平整体低于城市孩子。例如,许多农村孩子没有

22、接触过英语,如果中途辍学,他们中间可能的英语英才或许就此掩埋。毋庸置疑,对农村教师队伍和设备设施的改进和建设势在必行。即使国家财政紧缺,也不能忽视教育所带来的规模效益。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国家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为其配备辅助学习的基础设备,打造高质量的师资队伍,鼓励他们参与农村教育。逐步缩小农村与城市的教育差距,帮助农村孩子步出“贫困循环陷阱” ,达到全社会共同发展。教育是民生之本,关乎社会稳定发展,大学教育更是诞生人才的摇篮,农村孩子上大学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笔者在对农村孩子上大学的利害进行博弈后,指出农村孩子应该上大学,融进社会主义市场的建设热潮中,建功立业,创一番作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