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摘要:基于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理论,针对舰载天线稳定平台安装位置处于恶劣电磁干扰环境和它在试验过程中因电源线尖峰信号及其传导发射和电场辐射等引起的电磁兼容问题,提出了采用压敏电阻和瞬变电压吸收一级管(TVs)进行瞬态抑制。采用屏蔽、滤波和接地等技术降低电场辐射以及采用合理的器件进行电磁兼容设计,这些措施在试验及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A/ T7 S% “ K5 S3 0 引言: l h, v) T# Z舰载天线稳定平台是为安装在船舶桅杆上的微波天线提供一个不受船舶摇摆影响的安装水平面,其功能是在舰船摇摆情况下,补偿舰体运动引起的纵、横摇摆角,使天线始终垂直于水平面。但因其安装位置处于恶劣
2、电磁干扰环境下,外部除了自身承载的微波天线的辐射外,还有附近的各种类型雷达和通信天线的辐射干扰,内部电机的 PW1Vl 干扰,要保证设备在恶劣电磁干扰环境下正常工作,必须对电磁兼容严格设计。电磁干扰(EM I)即电了设备或电气设备所产生的电噪声,这些电噪声表现为多种形式,可以是连续的、随机的或周期性的。EMI 的形成必须同时具有 3个因素:电磁干扰源;对干扰能量敏感的接收设备;将干扰能量从干扰源传播到接收设备的传播途径。如果一个系统既不是干扰源也不是接收设备,那么该系统是电磁兼容的。电磁兼容性的研究是围绕构成电磁干扰的 3 个因素进行:提高抗干扰性能及减少对其他设备的干扰辐射和干扰传导。恰当的
3、系统设计技术可抑制发射传导和辐射干扰,恰当的设计技术可硬化系统以减小其对干扰的敏感度,恰当的屏蔽、接地、滤波以切断干扰的传播途径以保护受害设备 l 3l。电源线尖峰信号传感敏感度设计设备对尖峰信号的敏感度即设备能够承受规定水平的瞬态干扰,不会出现故障或工作状态混乱 C 电源线尖峰信号传感敏感度( CS 106)的测试条件为: f3 z, K B4 w2 G8 y- t# R2 M, d7 C2 e- m) L: I) P$ 当不同类型的线缆不能避免相邻走线时,应尽量缩短走线长度。这样可以减小线缆内部的串扰效应,对系统电磁兼容设计取得较好效果。2 电场辐射敏感度(RS103)设计天线稳定平台为了
4、保证天线始终垂直于水平面而不受舰船摇摆的影响,采用了倾角仪和速率陀螺测量舰船倾角信号和摇摆速率信号分别引入反馈和前馈组成复合控制策略,实现天线稳定平台的伺服控制。在本系统中采用力平衡式倾角仪 LCF 100 测量舰船倾角信号,将天线稳定平台置于 10 kHz40 GHz x,00 V/ m 的辐射电场强度的环境中进行 2 C, y$ v. E% E; % + y: U w; V+ o* yE1S 103 测试时,天线稳定平台受到了干扰,系统不能正常工作。2. 1 采用屏蔽技术降低电场辐射! N, q“ q+ l) S( | t1 e屏蔽是利用导电或导磁材料制成壳、板、套、简等各种形状的屏蔽体,
5、将电磁能量限制在一定空问范围内抑制辐射干扰的一种有效措施。使用屏蔽体将外来电场与屏蔽空问隔绝,同时将屏蔽体接地以消除电势的影响,实现有效屏蔽。由于屏蔽的机理是电场反射损耗,而目_二次反射趋向于减小总体反射损耗,故涂层电阻率越高屏蔽效果越差。在电场屏蔽设计时应采用良导体制成屏蔽体,通过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吸收作用来达到衰减电磁能量,减少辐射干扰的目的。屏蔽体的孔缝在实际应用中是不可避免的,它是影响屏蔽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保证屏蔽效果,减小屏蔽体的电阻,并目_在设计屏蔽体时应尽量减小垂直于电场方向的孔缝尺寸。! b q% W+ m1 b% . t5 I* n在本系统中采用铝壳表面镀银做成的屏蔽盒进行电
6、场屏蔽,将倾角仪和信号调理电路置于此屏蔽盒中,同时采用了 2 层屏蔽,控制 2 层问距尽量接近1/4 波长的奇数倍(由于在频率很高时,电磁波在 2 屏蔽层问会产生谐振。当 2层问距为 1/ 4 波长的奇数倍时,双层屏蔽具有最大的屏效;当 2 层问距为 1/4波长的偶数倍时,屏效最小),有效减小了电场% e) f4 J: ) y% S/ f5 f辐射对倾角仪信号的影响。2. 2 采用接地技术降低电场辐射% S, ?如果只是一般敏感,则接地引线可长一些,但一般不超过 0.巧人。同时为了降低接地引线的阻抗,接地引线的端头应平行搭接在接地平面上。2. 3 采用滤波技术降低电场辐射 5 r- 9 o3
7、! y- _滤波是抑制传导干扰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同时由于良好的滤波可以抑制干扰源,因而它对辐射干扰的抑制也有明显效果。滤波器对电磁干扰的抑制作用是建立在合理选择滤波电路的形式和参数基础之上的。在本系统设计中,通过设计一个截止频率为 2 kHz 的贝塞尔低通滤波器,将 2 kHz 以上的噪声信号滤除,从而抑制 10 kHz 一 40 GHz 辐射源的辐射干扰。“ h6 w2 S4 A: D |; e3 电源线传导发射干扰(CE101)设计3. 1 试验方法) # z/ C+ R9 Q, A% v0 G天线稳定平台系统由监视单元、驱动控制单元和主机单元 3 部分组成。这3 部分分别安装在不同位置,
8、监视单元与驱动控制单元之问通过 30 m 的电缆相连,驱动控制单元的输出功率接近 1 k,为了实现监视单元对驱动控制单元的遥控,在驱动控制单元中应用交流过零触发型固态继电器(SSR)进行交流开关控制。CE 101 试验框图如图 3 所示。3 D; y“ T$ O9 R* O驱动控制单元,通过滤波器滤波后经线性电源给目标系统供电。使 AC220V 输入端的一根火线穿过传感探头,将传感探头的测试端接入 EMI 接收机。当监视单元给驱动控制单元遥控供电时,EMI 接收机按照 CE 101 标准进行测试并记录测试曲线。结果发现测试曲线中在 50 Hz 的奇数倍频率和偶数倍频率处均有正弦半波出现,同时波
9、形在偶数倍频率处有 7 Q. Q* Q- W9 F$ a% n5 P3 X4 v8 超出标准曲线的部分。CE101 项电磁兼容测试不合格。/ s2 z$ N A- ; o H6 U由 SSR 的原理可知,SSR 的输入信号在开关器件 2 端电压过零瞬问触发开关器件,从而完成在电压过零条件下的通、断动作。电压过零点并非真的是在OV 处,而是在士 10 一士 25 V 区域内,即输入信号总是在交流电压过零附近才能触发 SSR,实现过零触发。以一个周期 AC220V 正弦波为例进行说明,当使用固态继电器时,0 Hz SO Hz ,100 Hz 处均为过零点此时开关器件快速导通和关断,功率电路电流变化
10、率、li/lt、电压变化率、lu/lt 较大,从而产生电磁干扰 l Zl。0 u4 v. V. I$ o3. 3 解决办法针对电磁干扰产生的机理,采用 PHnIOMOS 继电器代替交流过零触发型SSR,按照上述方法进行 CE101 电磁兼容测试。测试结果仅在 50 Hz 的奇数倍频率处有正弦半波出现,并目_奇数倍频率处的波形完全相同,偶数倍频率处不再有正弦半波出现,测试曲线位于 CE 101 标准曲线范围内,完成 25 Hz-10 kHz电源线传导发射干扰的电磁兼容设计。4 结束语 3 K$ i2 u# F: G. t5 _- M“ F舰载天线稳定平台由于所处环境恶劣,电磁干扰产生的因素及传递途径是十分复杂的。因此,各种措施的有效性也随之而异,指望一种既简单又万能的方法是不现实的。需要在开始设计时便着手考虑电磁兼容设计,并始终贯穿在电路设计、元器件选择和结构工艺布局等方面。本文以项目设计过程中遇到的电磁兼容问题为研究对象,对电磁干扰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并在实际应用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笔者期望,这些抑制电磁干扰的技术措施,对于研制和开发类似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设计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