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1.端午节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虽然它没有春节那么隆重的气氛,但它却寄托了我们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五月初五那天是纪念屈原以身殉国,跳入汨罗江的日子。为了不让鱼虾把屈原身体上的肉吃掉,人们就用粽叶包着糯米,投到汨罗江里,我们家乡端午节主要风俗是包粽子和插艾叶。到了端午节就开始包粽子了,妈妈拿了几片事先泡好的粽叶,把粽叶卷成圆锥体,把糯米放进去,中间再放上几颗蜜枣,一会一个粽子就包成了,妈妈包的可好看了,有三角形的,菱形的包好后,把粽子放进锅里煮,一锅香喷喷的粽子就出锅了,清香四溢。在妈妈包粽子的时候,我和爸爸也忙个不停,那就是插艾叶,我把艾叶用红毛线捆好,爸爸把捆好的
2、艾叶插在屋门上,传说这样可以辟邪福。艾叶还可以做药材用,每年大伏天的时候,奶奶用艾叶烧一大盆热水,给我泡澡,可以治疗皮肤病。我喜欢家乡的端午节,也喜欢我的家乡。2.春节每年的春节都很有意思。孩子们最喜欢的,当然是除夕的早晨去集市上挑选烟花、礼花。然后晚上可以尽情地放烟花,或者看别人家放的礼花,那场景自然热闹非凡。孩子们这时的心情啊,别提多开心了!我也是在过年是才能找到那段童年里最快乐的时光。除夕之夜,家家户户吃完年夜饭后,最喜欢看的一定是春节联欢晚会 。里面的节目都非常精彩,小品更是为全国观众人民增添了一份欢乐的气息。快到 12 点了,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我们会随着主持人一起倒数:“十、九、八
3、、七、六、五、四、三、二、一、零!”这时候,全国人民都沸腾起来了,家家户户更是礼花飞舞。我高兴地喊到:“过年啦!过年拉!”孩子的天真、兴奋劲也在这不经意间悄悄流露出来。到了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忙着给亲戚们拜年,当然,我家也不例外。和亲戚们在一起的时侯,自己常常会成为被关怀的对象,这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温馨、愉快、充实。人间真情的珍贵可能在于一个教导会打开人的心扉;一个鼓励会成为推向人生转折点的一种原动力,从而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一个问候会扶平心灵的创伤;一种温柔的态度会让已经受到惊吓的孩子对你产生好感,从而让你有一个机会把他栽培成一棵参天大树。这些都是人间真情,而且都来自亲朋好友们的内心,我想
4、,假如你遇到困难了,亲友们会在你的身后默默地支持你、关心你!因此,真情和金钱比起来,金钱不是显得太微不足道了吗?到了大年初二,我就更应该提了,因为这天是我的生日,然后爸爸就会请许多亲朋好友来庆祝我的生日,还会买上一个大蛋糕。最高兴的人当然就是我喽!今年的春节又会是什么样的呢?虽然等春节要经过一段时间,但是还是阻隔不了我对春节的向往,而且我还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地等下去,终有一天你会等到你期待的那一天。对于春节,我将怀着一颗满怀期待的心!3.端午节到了端午节。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想起端午节的粽子。端午节前几天,妈妈就从市场上买来包粽子的粽叶、糯米、绿豆等,到端午节那天,就把它们拿出来,用水浸湿,洗干
5、净,然后开始包粽子。她拿起一些粽叶,叠成开列一排,随后一层糯米、一层绿豆、一粒猪肉,最后加上一层糯米把绿豆和猪肉包在中间,再把叠好的粽叶,压紧,按平,折叠,最后用线捆住,就这样一个粽子在她们的手上包好了。粽子包完后,她就把粽子放进锅里,加上合适的水,让它蒸煮。大约煮到两个小时吧,厨房里飘散出一股粽子的清香,深深地闻一口,沁透心脾。这时,馋嘴的我就迫不及待地让妈妈从锅里抓起一条粽子,不管它炙热烫手,就解开线团,送进嘴里,用牙齿咬一口,滚烫的粽子,有时弄得我牙齿根,舌头嘴上顿时起满了大大小小的泡泡,尽管这样我还是不肯吐出来,味道好极啦。听大人们说,端午节这天有一个古老的故事。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楚
6、国的大诗人屈原因仗义直言遭革职放逐。眼见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屈原是有心报国而无力回天,愤然之下,于五月初五,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传说屈原死后,百姓纷纷拥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的还拿出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因此,在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等的风俗,以此来纪念屈原。时过境迁,人事物非,可端午节一直流传至今,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和文化。4.包粽子早晨,我一起床就闻到一股清香,我就连忙跑到厨房,一看原来是妈妈在包粽子。我很想体会体会这种气氛,便向妈妈要求,让她教我怎样包粽子。妈
7、妈告诉我包粽子,首先要把棕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再准备好枣子、鸡蛋、肉等做陷,将自己喜欢的陷煮得香喷喷的,就可以开工了。先把长长的棕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棕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之后把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 1 小时后,改文火煮 30 分钟就可以。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粽子煮熟了,我吃着粽子便问;“妈妈,粽子是怎么来的?”妈妈说:“说来话
8、长,屈原是我国一位着名的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在他的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流放期间,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秦军攻破,心如刀割,便抱石投江身死。因此,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怕他的真身被鱼龙虾蟹吃掉,做了粽子投入江中。 ”我不禁的敬佩起屈原来了。5.春节春节是我们中国传统而最隆重的节日。在过春节的前好几天里,人们就开始忙了起来。家家户户都在买年货,挑新衣,有忙不完的活。腊八这天,我们都要喝腊八粥,粥里放着各种各样的米和豆,虽说不怎么好喝,但看着它那怪稀奇的样,总忍不住想喝几口。快过年的时候,许多小孩子都在买东西。小汽车啦,
9、这些都是比较受欢迎的。更受欢迎的便是鞭炮,过年没有鞭炮怎么行呢?孩子们高兴,大人们做起事来也有心劲。他们早已经把过年是吃的,喝的,用的,穿的都预备齐了,准备在过年的时候用。到了腊月二十三,这是过小年。天刚黑,就有人放起了鞭炮,这便让人尝到了过年的味道。在这一天,小孩子们最欢喜,因为家里早就准备好了各种各样的糖果。过了二十三大家便又忙了起来,大人们必须把家里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还要把过年时用的东西都拿出来。街上的商店打都关着门,到了正月初六才开张。“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你听,除夕已经大笑着走来了,好像在跟我们招手呢!家家户户都在看“春节联欢晚会”可实际上呢,却是在守岁上增加一些欢乐。门外已经贴上了
10、对联,屋里还贴好了几个大福字。除夕快到 12 点了,屋外有好多人在放鞭炮。除此之外,家家户户的灯都不许间断。除夕真是热闹极了!正月初一不比除夕热闹,而是显得格外冷清。昨夜留下得残渣还没有收拾。这天早上,全家人都围坐在一起吃饺子,饺子里都夹着钱,比谁吃的最多,谁在这新的一年里就最有福。初二是“回娘家” ,向姥姥,姥爷拜年领压岁钱。元宵来临了,春节又到了热闹的时候。正月十五,到处都挂满了灯笼。晚上,家家又得吃元宵,这又代表全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广场上还有美丽的焰火表演呢!正月十五的确是个好日子。眨眼间的功夫,春节已经画上了美好的句号。学生又开始上学了,大人们又该忙他们的事了。可大家还沉浸在这热闹
11、的气氛中,永远也忘不了这美好的日子。6傣族中国的傣族是一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人口近百万。主要散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等自治县。 泼水节是傣族最为重要的节庆。每年阴历四月举行,一般为期三至四天。至今傣族人民中还流传着一个神话:远古的时候,傣族地区有一个恶魔,他作恶多端,人们恨透了他,可什么办法都对付不了恶魔。后来,七位姑娘发现了恶魔的致命弱点,只有恶魔的头发才可置于死地。一天夜里,姑娘们勇敢的杀害了恶魔。但恶魔的头一着地,就燃起了大火。此时,姑娘们立即轮流抱起头颅。每年换一次,当换人时。人们都给抱头颅的姑娘泼水,冲去身上的血污和疲倦。后来就形成了傣族最
12、为重要的节日泼水节。 在“麦日”也就是节日的第一天。人们一清早就要采集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但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 “洗浴”完毕,集体性的泼水便开始了。一群男女青年带着清水,涌出大街小巷,逢人就泼。 “水花放,傣家旺, ”“泼湿一身,幸福终身”一朵朵吉祥.幸福.健康的水花在空中绽放。划龙舟是泼水节最为精彩的节目之一,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 (第三天)举行。那日人们都穿上节日的盛装聚集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江上停泊着各色各样的龙舟,船上坐者数十名强壮的选手,号令一响,龙舟便像离弦的箭往前飞去。到处都是锣声.鼓声.号子声.喝彩声,节日的气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放高升”是泼水
13、节的另一项节目。高升是傣族人民一种自制的烟火,将竹竿底部添以火药和其他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塔上,街上引线,常在夜晚燃放。在空中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族,光彩夺目,甚是美妙。泼水节是傣族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一个快乐而幸福的节日。7 春节在我的记忆中,春节是最热闹的节日。每当想到春节,我便想起去年春节我和爸爸放鞭炮的情景。记得年前大人们都忙着买东西办年货,妈妈又是买菜又是买春联又是包饺子。我们小孩却不像大人那样忙。大年三十那天,妈妈让我和爸爸贴好了春联,爸爸忽然想起了忘记买鞭炮了。我们爷俩就决定一起下楼买鞭炮,来到卖鞭炮的摊位上,鞭炮的花样可真不少啊!有冲天炮、旋转炮、刺花炮、摔炮、礼花炮、黑
14、蜘蛛炮、还有大炸雷反正各种各样的鞭炮说也说不完。爸爸给我买了比较安全的摔炮和刺花炮,又买了噼噼叭叭的鞭炮和冲天炮又叫二踢脚,还有五颜六色的礼花炮。走在路上,我就忍不住往地上扔了几个摔炮,摔炮摔在地上“啪啪”得响了起来,我感到好玩极了。到了中午,我就听到震耳的鞭炮声。爸爸也拿出了我们买的鞭炮。点上火只听到鞭炮辟天开地的响了起来,整个楼层都回荡着鞭炮声。我躲在远处捂上耳朵,直到鞭炮声结束,我才敢走到近处看一看。接着,爸爸又拿出一个二踢脚,把它拿在手中,点上火只听到“嗖”的一声,二踢脚像小火箭一样冲上天空,然后爆炸。我高兴得拍着手,难道真正的火箭就是这个原理发射上天的吗?到了晚上,整个城市灯火通明,
15、天空中闪耀着五彩的礼花。我点燃了一个刺花炮,刺花炮“刺刺”的发出耀眼的火花。我把手舞动起来,刺花炮跟着我的手臂舞动,划出一个个闪亮的光环。接着,爸爸开始放最美丽的礼花炮。点上火一个个五颜六色的彩球从礼花炮的炮管中冲上天空,色彩斑斓美丽极了。快到最后的时候,只听到“嘭”的一声,从炮管后面冒出一股黑烟。我和妈妈吓了一大跳,只见爸爸的手和脸被熏的乌黑。我和妈妈看到爸爸这个样子,笑得前仰后合的。爸爸哭笑不得的说:“都是劣质炮惹得祸,以后放鞭炮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再卖劣质炮了!”这个除夕我过的真得很快乐,这是我最快乐的春节了。8 澳门年俗澳门年俗,别有风情。 “谢灶”是澳门保存下来最传统的中国年俗之一。
16、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门人谓之“谢灶” 。澳门人给灶神按中国传统也用灶糖,说是用糖糊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说坏话。我在澳门花街的一澳门人家的灶头见过一张圣诞老人像,奇怪的是,圣诞老人像边贴着“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的联儿。澳门人过年是从腊月二十八开始的,腊月二十八日在粤语中谐言“易发” ,商家老板大都在这岁晚之时请员工吃“团年饭”以示财运亨通,吉祥如意。澳门的年味,从腊月二十八这天便能真切的感受到的。除夕之夜,守岁和逛花市是澳门人辞旧迎新的两件大事。守岁是打麻将,看电视,叙旧聊天,共享天伦之乐;大概受西方圣诞节和情人节的影响,年宵澳门人还争相购买一些吉祥的花木迎接新春,现今已成了一个澳门
17、年俗。澳门在年宵兴办花市,多是桃花,水仙、盆竹、盆桔,花开富贵,祝报平安,鲜花瑞木兆示着新年的美好前程。澳门的花市办三天,这三天给奔波一年的澳门人无穷的慰藉。春节这天,澳门人讲究“利市” , “利市”就是红包,这天老板见到员工,长辈见到晚辈,甚至已婚人见到未婚人都得“利市” 。 “利市”纯脆是以示吉利。澳门人把大年初二叫作“开年” 。习俗是要吃“开年”饭,这餐饭必备发菜、生菜、鲤鱼,意在取其生财利路。从“开年”这天起,三天内澳门政府允许公务员“博彩” (赌博) 。 “开年”过后,澳门又完全回到中国传统春节习俗中,直至元宵佳节,也是烟节爆竹,玩龙舞狮,欢天喜地。9 皮 影这几年, 你在陕西经常可
18、以看到一种民间工艺品皮影。如果你去华县会看到更多。说到皮影的做工,它选用上等牛皮,经过削、磨、洗、刻、着色等二十四道工序,手工精雕细刻达三千余刀而成,是皮影制作的核心工艺。经过雕刻、着色等工序后,皮影人物是手指,每个关节都能非常清晰地看到,还有人物的衣服,也非常精细:衣服上的每一个雪花都那么透亮、每一个图案都那么生动。皮影的艺术创意汲取了中国汉代帛画的精华、画像石和画像砖的手法、以及唐宋寺院壁画的风格。它造型别致、刻工细腻、施色考究,充分表现了中国民间艺术文化的博大精深,民间工艺品的精华。现在你偶尔也能在电视上看到张飞审瓜 、 猪八戒吃西瓜等皮影戏,它们就是用现代手法拍摄的皮影戏。在张飞审瓜中
19、,张飞的胡子是那么的清晰,还有西瓜的条纹是那么的精致。怪不得在陕西华县,到处都有皮影,因为它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那巧夺天工、变化无穷、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效果。10 蒙 古 包在 辽 阔 的 蒙 古 高 原 上 , 点 缀 着 数 以 千 计 的 白 色 帐 篷 , 它 们 就 是 蒙 古 包 。蒙 古 包 是 蒙 古 族 牧 民 居 住 的 一 种 房 子 。 建 造 和 搬 迁 都 很 方 便 , 适 于 牧 业 生 产 和 游 牧生 活 。普 通 蒙 古 包 , 顶 高 10-15 尺 , 围 墙 高 约 50 尺 左 右 , 包 门 朝 南 或 东 南 开 。 包 内 四 大结 构 为
20、: 围 墙 支 架 、 天 窗 、 椽 子 和 门 。 支 架 通 常 分 为 4 个 、 6 个 、 8 个 、 10 个 。 12 个支 架 的 蒙 古 包 , 是 罕 见 的 , 面 积 可 达 600 多 平 方 米 , 远 看 如 同 一 座 城 堡 。蒙 古 包 呈 圆 柱 形 , 上 面 有 一 个 圆 锥 形 蓬 顶 。 有 大 有 小 , 大 者 , 可 容 纳 600 多 人 ;小 者 可 以 容 纳 20 个 人 。 蒙 古 包 主 要 由 架 木 、 苫 毡 、 绳 带 三 大 部 分 组 成 。 制 作 不 用 水 泥 、土 坯 、 砖 瓦 , 原 料 非 木 即 毛
21、 。 蒙 古 包 的 架 设 很 简 单 , 一 般 是 搭 建 在 水 草 适 宜 的 地 方 , 根据 蒙 古 包 的 大 小 先 画 一 个 画 圈 , 然 后 便 可 以 开 始 按 照 圈 的 大 小 搭 建 。蒙 古 包 搭 好 后 , 人 们 进 行 包 内 装 饰 。 铺 上 厚 厚 的 地 毯 , 四 周 挂 上 镜 框 和 招 贴 花 。 现在 一 些 家 具 电 器 也 进 了 蒙 古 包 , 生 活 十 分 舒 畅 欢 乐 。蒙 古 包 的 最 大 优 点 就 是 拆 装 容 易 , 搬 迁 简 便 。 架 设 时 将 支 架 拉 开 便 成 圆 形 的 围 墙 ,拆
22、卸 时 将 支 架 折 叠 合 回 体 积 便 缩 小 , 又 能 当 牛 板 。 一 顶 蒙 古 包 只 需 要 20 小 时 就 能 搭盖 起 来 。蒙 古 包 看 起 来 外 形 虽 小 , 但 包 内 使 用 面 积 却 很 大 , 而 且 室 内 空 气 流 通 , 采 光 条 件 好 ,冬 暖 夏 凉 , 不 怕 风 吹 雨 打 。蒙 古 包 巧 妙 的 运 用 了 圆 形 面 积 大 这 一 特 点 , 可 谓 建 筑 史 上 的 奇 观 , 游 牧 民 族 的 一 大贡 献 。11 老 北 京 四 合 院走进现代化的北京城,人们感兴趣的往往不是那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四通八达的马
23、路,而是那曲折幽深的小小胡同,温馨美丽的四合院,因此,有人说北京文化是“胡同文化”和“四合院文化”,实不为过。在过去,北京是由千百万大大小小的四合院背靠背,面对面,平排并列,有序地组成的。为出入方便,每排院落间都留出通道,这就是胡同。老北京有句俗话“有名胡同三百六,无名胡同如牛毛”。说到胡同自然是免不了要提起四合院。四合院是北京传统的住宅形式,为什么称作“四合院”呢?这是因为整个建筑东、西、南、北四面都有房子,围合在一起。迎面的墙叫做影壁墙,在四合院里边,都有一个风水之说。外面的气叫做邪气,院子里的气叫做财气。那么邪气进来以后碰到影壁墙不可以进到院子里边去。旁边呢是富贵牡丹,中间的鹤在中国清代
24、的时候,一品文官是鹤。象征自己的子女要好好读书,也要有一个好的仕途。这个圆门叫做二门,以前的女士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送客人不可以走出这个门。来,里边请。里边的房子,东西的叫厢房,东厢房就高一点,西厢房就低一点。咱们从台阶就看得出来。因为中国古代的时候,认为东边为上西边为下。所以,男孩子要在东厢房读书,女孩子要在西厢房学习针线。那么,四合院是根据中国五行,金木水火土之合所以叫四合。东方的木要与西方的金合,他们两个是对克的,所以东木高西金底,让它们克不到,克不到就相合了。北水南火,北边的水是主人房,南火的房为下房。下房如果跟正房一样高的话叫做克主,所以主人房一定要最高最多。这边的房子不可以是
25、双数的房子,单数为阳数,双数为阴数。就是说不可以是四间不可以是六间。四根柱子叫五间房,两根柱子叫三间房。所以,咱们这一面的房子是五间正房。父母要住在正房的东首,子女要住在正房的西首。两边也是分开上下。南房就作为杂物间,这就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四合院。四 合 院 的 营 建 是 极 讲 究 风 水 的 , 从 择 地 、 定 位 到 确 定 每 幢 建 筑 的 具 体 尺 度 , 都 要 按风 水 理 论 来 进 行 。 北 京 四 合 院 , 天 下 闻 名 。 旧 时 的 北 京 , 除 了 紫 禁 城 、 皇 家 苑 囿 , 寺观 庙 坛 及 王 府 衙 署 外 , 大 量 的 建 筑 , 便
26、 是 那 数 不 清 的 百 姓 住 宅 。 日 下 旧 闻 考 中引 元 人 诗 云 : “云 开 闾 阖 三 千 丈 , 雾 暗 楼 台 百 万 家 。 ”这 就 是 北 京 的 四 合 院 , 他 蕴 含 着 多 少 老 北 京 人 的 智 慧 啊 ! 这 些 古 老 的 文 化 我 们 一 定要 记 住 , 记 住 这 些 古 代 的 特 色 民 居 !12 香港的年俗 在香港过农历年,在习俗和气氛上和传统春节截然不同. 在香港,舞狮、舞龙灯等非常的稀少,它们有时会在乡村里出现,在新年的市区街头上很难看到大型的舞狮,舞龙灯的表演了。至于放炮仗,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过从一九八二年开始,
27、每年农历年初初一的晚上,在维多利亚港上都会举行盛大的烟花表演,男女老少们都来观赏,那时的维多利亚港上真是人山人海啊! 香港的除夕日更为热闹。大部分家庭会在除夕期间吃“团圆饭” ,一般是在家里设宴,在除夕时,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吃晚饭。而晚饭后,全家人一同去逛花市,其中维多利亚公园的花市最大,那当然也是最热闹的了。花市里的花品种各异,颜色具多,你要什么颜色,就有什么颜色。今夜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了。 在香港,最开心的就是收“利是”的小孩了。 “利是”原为“利事” ,是大吉大利,好意头的意思。 大家一起来香港和香港人欢度春节吧!13 土家吊脚楼走进那陡峭的山,仔细倾听溪水的声音,闻着清
28、新空气,心里愉悦极了。土家族特别的住宅便引入眼帘。住宅的两端立四根木柱,沿着山坡的走向搭成木架,以正屋地面平齐的高度搭上横木,再盖上木板,另外三面装板壁或木走廊,再以草或杉皮作天盖,这就是土家族的吊脚楼。吊脚楼的楼下可用作堆积肥料,也可以临时拴牲口,楼上一般是家人吃饭或母女做鞋的地方。山上有蛇、小虫子,为了防止他们打扰自己的生活,土家族人用自己的智慧发明了吊脚楼。吊脚楼一般为四扇窗,三间屋子。中间一屋为堂屋,是家族祭祀的核心。吊脚楼有单吊、双吊、两层吊等多种形式。内部处理不同,即使是一种形式,也各有千秋,各有特色。吊脚楼有着几何图形的稳定与庄重。给人一种静而刚的感觉:静是典雅之美;刚是挺拔之美
29、。吊脚楼那流动的视觉效果给人一种浪漫情调。从纵向看,形成“占天不占地”的剖面。从整体看,布局灵活不呆板:有的依山顺势,屋叠而上;有的雄居山巅,气势壮观。有了吊脚楼,土家族变得十分光彩。早晨时分,高亢的鸡鸣声惊醒了沉睡的人们。太阳照在吊脚楼上,反射出灿烂的光芒,耀眼而美丽。坐在吊脚楼上,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别有一番情趣。傍晚,吊脚楼中亮起了一盏盏闪闪发光的小灯,灯光照在旁边川流不息的小河上,小河变得更加透亮,更加清澈,宛如恬静的淑女。吊脚楼是土家族的象征,他代表着土家的文化。聪明机智的土家族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方开拓了又一个新的文化时代。 14 土家吊脚楼踏上土家族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
30、。远远望去,在一片绿色的土地上,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吊脚楼。这就是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的土家民居。吊脚楼多依山就势而建,吊脚楼三边悬空,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靠柱子支撑,高悬地面既通风,又能防毒蛇、野兽,楼下还可放杂物。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吊脚楼的建造是土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首先要备齐木料,用当地的方言说,这叫“伐青山”,备木料一般选用椿树或紫树,椿谐音“春”,紫谐音“子”。“春”“子”代表吉祥,意为春常大,子孙旺;接着是“架大码”,就是加工大梁及柱料,在梁上还要画八卦、太极图、荷花莲籽等图案;然后就是“排扇”,就是把加工好的梁柱接上榫头,排成木扇;最后
31、是“立屋成柱”,主人选一个吉日,请左邻右舍帮忙,上梁前要祭梁,然后众人一心齐心协力,将一排排木扇竖起来,这时,鞭炮齐鸣,左邻右舍送礼物,表示庆贺又一座吊脚楼的诞生。立屋竖柱之后就开始盖瓦、装饰房屋。富裕人家还要在屋顶上装饰向天飞檐,在廊洞下雕龙画凤,装饰阳台木栏。从前的吊脚楼将就朝向,坐西向东、坐东向西。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应该是全部都悬空,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式建筑。现在的吊脚楼比“干栏”成功的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这就是巴楚文化的“活化石”吊脚楼。15 火把节火把节是纳西人民的传统节日。 人们在火把节的前几天就准备好了各种各样的火把。第一天是在家装饰火把,有多美
32、就装饰多美;第二天则是去亲戚家、朋友家祝贺节日,并各自谈论着自家的火把;第三天就燃烧火把,高举着火把走进田野,走进万家,给人民带来幸福,祝愿农田五谷丰登。 第三天夜幕降临时,就到火把节的高潮了。 这时人们欢呼雀跃,分外热闹。街上到处张灯结彩,洋溢着节日的气氛。人们身穿艳装,脸上都挂满了笑容。他们高举着火把,挤进人群,载歌载舞,好不热闹!他们融为了一体,高举的火把格外闪耀,把原来漆黑一片的夜晚一瞬间变成白昼。 年青的几个小伙子跳起了火把舞,姑娘们也不甘示弱,高举着火把舞动起来。场内人山人海,人们举起袖子似乎一片云,挥一把汗就是一阵雨。整个场内灯火辉煌,格外耀眼。 午夜过后,人们又拿着火把游行,在
33、每户人家的门口都放上一束还未燃尽的火把,以示祝贺。此时此刻,人们把整条街围了个水泄不通,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欢呼着,条跃着。那欢笑声、歌声、尖叫声汇成一片。 看那一束束火把,像一条游龙,到处乱撞;像一条青鱼,到处挪动;那微弱的光芒像一只只萤火虫般美丽。 火把节这一天真是热闹非凡啊!16 傣族的泼水节中国的傣族是一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人口近百万。主要散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等自治县。泼水节是傣族最为重要的节庆。每年阴历四月举行,一般为期三至四天。至今傣族人民中还流传着一个神话:远古的时候,傣族地区有一个恶魔,他作恶多端,人们恨透了他,可什么办法都对付
34、不了恶魔。后来,七位姑娘发现了恶魔的致命弱点,只有恶魔的头发才可置于死地。一天夜里,姑娘们勇敢的杀害了恶魔。但恶魔的头一着地,就燃起了大火。此时,姑娘们立即轮流抱起头颅。每年换一次,当换人时。人们都给抱头颅的姑娘泼水,冲去身上的血污和疲倦。后来就形成了傣族最为重要的节日泼水节。在“麦日”也就是节日的第一天。人们一清早就要采集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但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 “洗浴”完毕,集体性的泼水便开始了。一群男女青年带着清水,涌出大街小巷,逢人就泼。 “水花放,傣家旺, ”“泼湿一身,幸福终身”一朵朵吉祥.幸福.健康的水花在空中绽放。划龙舟是泼水节最为精彩的节目之一,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
35、晚玛” (第三天)举行。那日人们都穿上节日的盛装聚集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江上停泊着各色各样的龙舟,船上坐者数十名强壮的选手,号令一响,龙舟便像离弦的箭往前飞去。到处都是锣声.鼓声.号子声.喝彩声,节日的气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放高升”是泼水节的另一项节目。高升是傣族人民一种自制的烟火,将竹竿底部添以火药和其他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塔上,街上引线,常在夜晚燃放。在空中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族,光彩夺目,甚是美妙。泼水节是傣族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一个快乐而幸福的节日.17 藏族雪顿节雪顿节是每年藏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传统的节日。在藏语中,“雪” 是酸奶子的意思,“顿”是“吃 ”
36、、“宴”的意思,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子的节日,因此又叫“酸奶节”。因为雪顿节期间有隆重热烈的藏戏演出和规模盛大的晒佛仪式,所以有人也称之为“藏戏节” 、“晒佛节” 。传统的雪顿节以展佛为序幕,以演藏戏看藏戏、群众游园为主要内容,同时还有精彩的赛牦牛和马术表演等。2009 年西藏拉萨雪顿节是 8 月 20 号开始,8 月 26 号结束,同时期间将有拉萨国际马拉松比赛一起进行。 雪顿节节日活动的中心在拉萨西郊的罗布林卡。这里从前是西藏地方政教首领达赖喇嘛的夏日园林。节日来临,罗布林卡以及周围的树林里,一夜之间便会涌现一座色彩鲜艳的帐篷城市,还形成几条热闹繁华的节日市街,几乎整个拉萨城都搬进了
37、这片绿色天地,所有的人都在歌声舞蹈中过着野外生活,深沉热烈的歌声伴着高原特有的乐器在树影里传播,这是拉萨人最有活力的日子。 雪顿节起源于公元 11 世纪中叶,那时雪顿节是一种纯宗教活动。民间相传,佛教的戒律有三百多条,最忌讳的是杀生害命。由于夏季天气变暖,草木滋长,百虫惊蛰,万物复苏,其间僧人外出活动难免踩杀生命,有违“不杀生” 之戒律。因此,格鲁派的戒律中规定藏历四月至六月期间,喇嘛们只能在寺院待着,关门静静地修炼,称为“雅勒” ,意即“夏日安居”,直到六月底方可开禁。待到解制开禁之日,僧人纷纷出寺下山,世俗老百姓为了犒劳僧人,备酿酸奶,为他们举行郊游野宴,并在欢庆会上表演藏戏。这就是藏族的
38、雪顿节;一个充满活力的雪顿节;一个家喻户晓的雪顿节!你想去这人间仙境观赏吗?18 苗族服饰苗族服饰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 女子穿大领对襟短衣、长短不同的百褶裙,打裹腿,或为大襟短衣、宽脚裤、围腰,采用多姿多采的头饰;节日盛装,常采用刺绣、蜡染等,以及多种传统银饰,如项圈、手钏、银衣(银饰钉于衣上)。 男子为短衣长裤,或穿对襟麻布长衫、披羊毛毡(上有几何图案)。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识别族类、支系及语言的重要作用。 造型上,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式或近乎线描式的、以单线为纹样轮廓的造型手法。她们善于选用多种强烈的对比色彩,努力追求颜色的浓郁和厚
39、重的艳丽感,一般均为红、黑、白、黄、蓝五种。苗家的姑娘最爱穿百褶裙,一条裙子上的褶有 500 多个,而且层数很多,有的多达三四十层。说到“服” ,不得不想到“ 饰” 。喜戴银饰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们挽发髻于头顶,戴上高约 20 公分左右,制做精美的银花冠,花冠前方插有 6 根高低不齐的银翘翅,上面大都打制着二龙戏珠、蝴蝶探花、丹凤朝阳、百鸟朝凤、游鱼戏水苗族银饰图案。有的地区,银冠上除插银片外,还插高约1 公尺的银牛角,角尖系彩飘,更显的高贵富丽。银冠下沿,圈挂银花带,下垂一排小银花坠,脖子上戴的银项圈有好几层。前胸戴银锁和银压领,胸前、背后戴的是银披风,下垂许多小银铃。耳环、手镯都是银制品。
40、 苗家银饰的工艺,华丽考究、巧夺天工,充分显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19 苗族服饰中国,五千年的悠扬历史文化,五十六个民族都有不一样的习俗,不一样的民居,不一样的服饰。 而我从小就对苗族的服饰产生了浓厚的感情。那亮晶晶的银饰,让人眼都睁不开,那美丽丰富的衣服图案,更是让人称赞不绝苗族的服饰在各地各有其特点。黔西北、滇东北的苗族男子穿带有花纹的麻布衣服,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其他各地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对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穿长裤,束大腰带,头缠青色长巾,冬天脚上多缠裹绑腿。古代苗族男子都蓄长发,挽椎髻于头顶,插木梳或发针,戴耳环、手镯、项圈等饰物。至清代末期,他们已不再蓄发挽椎髻,有的改梳长
41、辫子。各地区苗族妇女服饰差异较大,式样约几十种之多,但大多数地区妇女穿大领对襟短衣和长短不同的百褶裙,有的长及脚面,有的短至腿根,仅七、八寸长。湘西,贵州松桃、凯里,广西大苗山,湖北宣恩等部分地区苗族穿大襟右衽上衣,下着宽脚裤。湘西苗族的上衣无领,衣袖和裤脚绣有宽大花边,头缠格子布或青布头巾,戴耳环、项圈、手镯等饰物。苗族妇女的头饰式样繁多,挽髻于头顶,配上各种式样的包头帕,有的包成尖顶、圆顶,有的把头发绕在支架上高竖于头顶上,别具风格。她们的盛装以黔东南独具特色,把银饰钉在衣服上成“银衣”,头上戴着形如牛角的银质头饰,高达尺余。苗族的服饰还保存着中国民间的织、挑、绣、染的传统工艺手法呢!20
42、 蒙古族那达慕蒙古族那达慕 在蒙古族,每年的七、八月间都要在大草原上举行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它在蒙古有着悠久的历史。“那达慕 ”的意思是娱乐、游戏的意思。那达慕分三个项目,“摔交”、“射箭” 、“赛马”。这三个项目也被大家称为展示蒙古男儿气概的“男儿三艺” 。首先听我给你讲一讲摔交吧。摔交是大家最喜欢的项目。成吉思汗曾把它作为考核将士的一个重要项目。摔交是不分等级的,只要两个人中的其中一个膝盖以上的三个点着地就算输了。如果有一个人连续两年大败所有的对手,那人们就应称他为“巨人” 要是一个帅气的男人,也会得到许多姑娘的爱慕。获胜的选手还会有丰富的奖品,如一只绵羊、几快茶砖,最高也得到一匹全鞭马。摔
43、交不仅是勇气和力量的展现,也是智慧的较量。其次,我再给大家讲一讲赛马。马是蒙古的重要的交通工具,参加赛马的一般是那年轻气壮的小伙子,这样不但可以炫耀自己在马背上骏马良骥,也可以使自己心仪的姑娘对自己有好感。而成人参加比赛时就只求稳而快。最后,让我来给大家说说射箭吧。射箭对蒙古来说也很重要,因为他们平时打猎或打仗都要用它。射箭分静射和骑射两种。静射是指一个人站在固定的一个位置,对箭的拉力和长度都不定。骑射是指骑士骑在马上射。不管是两种的哪一种选手们都是百发百中的。那达慕现在仍是草原上欢庆丰收、物资和交流等活动举行的民间体育活动。它属于勇敢者的游戏。这就是令人感兴趣的那达慕。21 维吾尔族的服装你
44、们知道吗,维吾尔族的服装特别漂亮呢,就跟他们的人一样美丽迷人。维吾尔人热情奔放、性格豪迈,所以服饰特点当然就显而易见了!花样较多,看上去非常优美;式样宽松、洒脱,色彩对比强烈。维吾尔人是个爱花的民族。人们戴的是绣花帽,着的是绣花衣,穿的是绣花鞋,扎的是绣花巾,背的是绣花袋,服装特点无不与鲜花息息相关。但有些服饰采用了动物纹,不过数量很少。也有借鉴他民族的纹样,如“寿”字纹等。维吾尔族虽然男女老少都爱美,但是男装和女装总是有不一样的特点。维吾尔族的女子喜欢戴耳环、手镯、项链等装饰物,甚至有些女孩子从五、六岁开始,就开始扎耳洞,佩带耳环。少女都梳十多条发辫,以长发为美的代表。婚后一般改为两条,辫梢散开,头上带月亮形梳子作装饰,也有将双辫盘起来的人。妇女爱穿宽袖轻盈的连衣裙,衣料一般选用著名的“艾得里斯绸”。很喜欢有对比色的服装,这样看起来,红的就变得更亮,绿的变得更翠。服装都有着有着色泽明丽,浓郁华丽的特点。维吾尔族的男袍称“袷袢”。右衽斜领,无纽扣,用长方巾扎腰。男性特别讲究黑白效果,这样才觉得粗犷、奔放、豪爽。青年男装在复季为白色布面料缝制成合领式衣,其领口、前胸、袖口都有装饰着花边,这样的衣装不仅淡雅、凉爽,穿起来也很方便,快捷。再配上青色长裤,穿皮靴,更体现出青春、活力与健美。维吾尔族的服饰是有自己最独特的特点,那就是突出了维吾尔族的豪爽的性格和美丽的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