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好每一次课的课前备课工作整体性备课是非常重要的,但课还得一次课一次课地讲。事实上,只有每一次课都讲好了,整体性的把握才能落到实处,因此,在每一次讲课之前也要备好课,具体来说:要根据“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安排表明确每次课所讲授内容的大题目,确立教学目的,选择具体内容及讲授重点;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确定教学模式,例如,课堂讲授、实验或讨论等;要把选定的教学内容组织成一次讲授式或议论式或谈话式的文稿,应服从并服务于主题,把各部分内容按起始段、中间段到结尾段的顺序安排组织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写出一份教案来,准备在课堂中使用。其中,教案是做好每次课的课前备课工作的最为核心之处。一般来说,一次
2、“电力电子技术”课的教案由两大部分组成:概述和教学进程。概述主要用于阐释教师对本次课的基本认识和实施教学的指导思想,涉及授课对象及其特点(重点是学生的专业特色、就业去向、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题目或主题、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讲授方法和教学手段等。4教学进程则负责具体组织教学步骤,用以落实概述中的基本分析和指导思想,通常按授课时序写明每个教学段落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表达方式和时间分配等细节。重视第一堂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堂课讲得好不好对整个“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能否顺利进行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学生对第一堂课的印象好,为以后的讲课就创造了良好条件;相反,如果第一堂课准备不足
3、,给学生的印象不好,以后就要花上好几倍的工夫才能挽回。因此,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第一堂课。那么,第一堂课怎样才算成功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认为,第一堂课应努力使学生产生三个兴趣: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兴趣;让学生对电气工程学科产生兴趣;让学生对学习“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产生兴趣。为此,教师须明确教学目的,并完美演绎“三个介绍”。1.明确教学目的“电力电子技术”第一堂课通常为绪论课。考虑到大学生都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即表现为对具体问题的理解以及数学演绎能力,但从课程整体内容上把握实质问题的能力还较弱,因此,第一堂课的教学目的旨在把学生的注意力抓过来,免得课程一开头就使学生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
4、情况下盲目陷入到具体问题的思考之中。通过对一些教学内容,如“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地位与作用是什么,什么是电力电子技术,它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目前主要应用在哪些领域等具体教学内容的初步说明,使学生对电力电子技术有一个宏观意义上的了解。在进行课堂讲授时,要重点分析“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地位与作用;阐述电力电子技术与电子学、电气工程、控制理论三者的关系;并结合授课对象所学专业的特点及需要,介绍电力电子技术目前主要应用的领域。2.教师的自我介绍对于任何一门新开课,简短的自我介绍是师生间建立起相互了解的第一步。教师良好的精神风貌、对本学科知识孜孜以求的精神以及求学、工作、生
5、活中面对困难、挫折的勇气都会深深地感染学生,使对未来还多少感到迷茫的他们多一份信心,少一些顾虑。因此,教师在进行自我介绍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内容应尽量贴近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或“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例如,笔者通过自己本科阶段学习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阶段从事电机与电器专业、博士研究生阶段毕业于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的求学历程介绍,为后续分析“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地位与作用埋下伏笔。第二,用语准确、规范、生动,有着自己鲜明或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表达特点。第三,要把自己的学科造诣、科研成就适度的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和敬佩感。3.电气工程学科的介绍电气工程是研究
6、电磁现象、规律及应用的学科,下设 5 个二级学科,分别为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作为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之一,以及当今高新技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学科,电气工程的教育和科研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发达国家的大学中也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电路原理”、“电路实验”、“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实验”、“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基础必修课,认识实习、电子实习、金工实习等基础实践环节,“工程电磁场”、“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 PLC 技术”、“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力系统暂态分
7、析”、“发电厂的电气部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装置”、“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等专业必修课,“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控制系统仿真”、“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虚拟仪器”、“电力工程概论”、“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新能源发电技术”、“配电自动化”、“绝缘在线检测技术”、“电力系统过电压”、“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与控制”、“电力系统市场营销”、“电力系统自动化”等专业选修课,“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高电压与绝缘技术课程设计”、“发电厂的电气部分课程设计”、“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变电站微机监控实训”、“
8、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专业实践环节的学习和培训,培养有关电能生产、传输直至使用的全过程中,各种电气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运行、测量和控制等方面的高层次科学研究、工程技术与管理专门人才和高等学校师资。由于电气工程研究范围广泛,应用前景乐观,加上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突出了宽口径、复合型,因此,该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时呈现出“点多、面宽、适应性强”等特点。一般来说,从电气工程专业顺利毕业后能够在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技术、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担任重要工作,也能到各级发电厂、供电局、电网调度所、各类大中型企业从事电力设计、建设
9、、调试、生产、运行、管理、市场运营、科技开发和技术培训等工作,或从事电气设备的维护、检修、安装和调试等方面的工作。通过对电气工程学科的介绍,一方面让学生产生能有幸从事电气工程学习的自豪感,并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明确学习目的;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引出“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地位与作用的学习内容。4“.电力电子技术”学习方法的介绍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最关心的是即将要开始学习的这门课程到底要学些什么,学完了以后有什么用,难不难学,该怎样学等,因此,教师在第一堂课上,应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科研体会,向学生介绍“电力电子技术”的学习方法。例如,笔者通过介绍自己如何运用电力电子技术提高电能质量的科研经
10、历,鼓励学生自己运用 Matlab/Simulink 搭建简单的变流电路拓扑,验证相位控制方式和 PWM 方式;鼓励学生使用 Matlab/Simulink 中自带的仿真模型;将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网络资源介绍给他们,以期达到“授之渔”的目的。掌握并运用好教学基本原则首先,要建立一个指导思想,就是“教完全是为了学”,即明确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收获才是“电力电子技术”教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应确立启发式教学的原则。所谓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得不是被动地由教师灌入而来的,而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思考、推理或联想而来的。这种教学方式保证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
11、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有利于发挥二者的积极性。那么,每一堂课怎样实施启发式教学呢?是不是在讲述一个问题时,只有向学生不断提问才算是启发式教学呢?其实不然。在讲述一个问题时,只要教师抓住了问题的本质,或通过剖析提炼出某类问题的共性,并深刻地阐明了它,在解决问题的讲述中体现了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和特殊技巧,那么对学生就会有启发作用,因而也就属于启发式教学。1例如,在讲授基本斩波电路的相关内容时,笔者以 Buck 电路为例,对其小信号建模方法进行了介绍。由于电路拓扑简单(开关器件的通断只衍生出两个线性子电路拓扑),涵盖内容却丰富(涉及电路分析、偏微分运算、状态方程求解,传递函数与控制框图表示等
12、),因此,一方面学生能够轻松掌握对于变流电路这类因含有开关器件而呈现出非线性的电路的建模方法,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明白了整个大学阶段所学的各门课程其实是相互关联的,共同服务于解决问题的需要。最后,需强调师生互动,发挥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师生之间的互动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显性的,一种是隐形的。前者有明显的身体动作方面的互动;后者则体现为思维上、眼神上的互动,尤其是思维上的互动。要想在课堂上与学生有思维上的互动,教师要努力做到让学生的脑子里始终带有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有成就感,教师再适时地给予肯定,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起来。结束语由于课程难,内容多,课时少,所
13、以对于大学新进教师来说,上好“电力电子技术”并非易事。笔者从做好整体性备课工作、做好每次课的课前备课工作、重视第一课堂以及掌握并运用教学的基本原则 4 个方面谈了谈自己讲授电力电子技术的认识和体会。一出戏,要演好序幕;一部乐章,要凑好序曲;“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新接手一个班,或者刚刚参加工作,第一次和学生近距离接触,的确是非常关键的。如何上好第一堂课,这对于新教师今后的教学工作至关重要。但是由于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在完成由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转变过程中往往存在许多障碍,如果不及时排除,势必影响他们在今后教学工作中能力的发挥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1. 做好心理调适,尽快进入教师角色初任教师,其
14、扮演的社会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由受教育者学生变成了教育者教师。这一质的改变使得两种角色的自我意识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其主要表现在担当学生角色的主导意识是班集体中的被领导者,而教师角色的主导意识则是班集体中的领导者。这两种自我意识的反差迫使新教师必须扭转过去担当学生角色时的自我意识,尽快适应教学环境,从心理、思想行为等各个方面承受社会对自己的角色期望。 2. 作为新教师,上课前要有良好的心理准备 对一位新教师来讲,首先要克服畏惧心理,树立应有的自信心。 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设想在第一堂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对问题的处理方法与补救措施。 主动深入班级,了解所任年级、班级学生
15、班风、学风、知识基础等,与学生建立感情。 3. 精心备好第一堂课,以便打好“第一仗” 教学实践证明: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教师备课越充分,教学效果就越好。备课是教师取得教学工作主动权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教师提高教育思想、业务水平和教学艺术的重要途径。因此,新教师在上第一堂课前,应精心备好课。备好课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深入研究大纲教材。从教学过程来说,要做到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层次清楚,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教学语言来说,要做到语言生动形象,活泼有趣,逻辑性强,通俗易懂;从教学形式来说,要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启发得当,教学步骤严密,紧凑等等。 上课的对象是学生,因此,新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16、,备好学生,否则课就备不好,你的第一堂课也必然上不好。要了解学生的什么实际情况呢?一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情况,就是学生想不想学你的课?愉不愉快?为什么?二是学生学习的科学性情况,学生会不会学?是怎么学习的?存在什么问题?三是学生的有关预备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情况,也就是讲新课要用的有关预备知识是否掌握?有关能力如何?老师如果不去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上课必然会脱离学生的实际,学生就会因为老师讲的听不懂或者讲的太容易,而对你所讲的课失去信心或不感兴趣。不知有多少老师因为上课前没有好好去备学生,结果第一堂课就因为不了解学生而败下阵来,后悔莫及。了解的途径很多,如,看材料、开座谈会、个别谈话、搞摸底测验、家
17、访等等,如果对学生的情况摸的很透,还没上课,学生的名字都能叫出来,这就为上好第一堂课打下了成功的基础。 4. 反复“试教”,总结优点和缺点 上课之前做好认真的试教是保证上好课必不可少的环节,新教师对第一堂课的教材内容,组织教法,教学手段,教学器具等都要进行周密的研究与准备,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预演”,提前模拟进入角色,要想上好第一堂课,教案一定要掌握的特别熟练,这是上好第一堂课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通过“预演”,可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逐个进行纠正。一份精彩的教案写好以后,老师就要不断地去熟悉教案,熟悉到什么程度呢?如果时间允许,最好能熟悉到讲课时不用看教案最好。如果教案很熟,上课就有了余力,就
18、可以更好地做到随机应变了。上课时不看教案,又能把课讲的特别好的老师,最受学生的欢迎,也最让学生佩服。因为学生从老师讲课的熟练程度上,看到了老师的工作负责,业务精湛,精益求精。那些上课时不断地看教案,讲课时结结巴巴的老师,威信很快就会一落千丈。学生认为,老师没有备好课就来上课了,肯定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老师。 5. 重视课后小结 课后认真进行课堂教学分析,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一环。有些新教师认为上完课就没事了,很少及时进行自我分析,这种做法,不利于总结、结累、借鉴和提高,势必影响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新教师在上完第一堂课后,都必须及时进行自我分析。即上完课后
19、都要及时回顾备课和上课过程,分析在本堂课中有哪些较好地实现了原定计划,还有什么不足;课上发生的自己没有预料到的情况,自己是如何应变处理的,并进行分析;哪些问题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中有哪些反应;下堂课教学要着重注意些什么等等。分析的结论记录下来,作为下阶段备课和上课的参考,这样做的同时,也增加了自己的教学经验。 6. 充分发挥新教师的“首因效应”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如何,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先入为主”的心理定势。教育心理学中也十分强调:“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教师威信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因此,新教师在第一次与学生接触时,就要注意自己与学生初交中的形象塑造,力求一开始
20、就给学生形成一个美好的印象。为此,新教师与学生第一次见面时,应设计好自已的仪表,要给人以和蔼可亲之感,与学生谈话要表现出关心、体贴,力求一开始就留给学生“是他们知心朋友”的印象,从而为自己的后继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7. 注重感情因素,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知识传播中蕴含着师生的情感因素,在第一堂课堂中,教师应充分注重自己情感的发挥,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都应包含“情”。通过自己充沛的精力、饱满的情绪、昂扬的激情夫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上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面部表情表达自己的情感,经常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面带微笑,幽默风趣。实践证明,亲切和蔼的笑容能够缩短教师与学生的
21、距离,使课堂气氛活跃、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想用板着面孔。不苟言笑来显示自己的权威。其结果是使学生对教师敬畏而不是敬重,用心灵的窗户眼睛与学生交流信息、感情,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可采用环视和注视相结合的办法。环视使得每个同学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因而能专心听课;注视可制止学生的违纪行为,既代替了口头批评,又不伤害违纪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其他同学,一举两得,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新生进入学校后人生地不熟。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心、爱护、指导、帮助。在第一堂课中,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征及时把自己关心爱护学生、乐于帮助学生的思想表露出来,取得学生的认可,为建立比较融洽
22、的师生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8. 注重业务水平的发挥,使学生感到你是位可信老师第一堂课与一般课不同,一般课的授课内容是固定的,主要是传授新知识,而第一堂课内容则不受教材的限制。更多的是充分运用教师渊博的知识。发挥自己的优势,上活上好这堂课,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好课,把渊博的知识和相关的素材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课堂上的每一句话,都要围绕主题开展。同时要精心设计板书,处理好语言的叙述与板书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感到有节奏感,不致于使课堂沉闷、单调。其次是脱稿授课,这样有利于把课讲活,学生觉得这位老师对课程熟悉、有水平。 END注意事项 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1)课堂气氛要轻松活泼,加
23、强师生互动,要以启发式教学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要成为“满堂灌”;2)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教学过程中各部分时间把握得当;3)语言精练,语速适当,表达清楚,板书规范整洁等等,有太多太多需要大家去学习和探讨,最后形成自己的教学和管理班级的理念。 “化难为易” 的方法在人才成长的路途上会有许多学习的难关,度过这些难关的最佳办法是越是困难的事物越要早学,提前让孩子接触获得这个事物的初步印象,产生兴趣的萌芽。这样能为日后的学习铺平道路,展示美景。这就是化难为易的教育方法,可以说这是一条全面而充分发展的捷径。“化难为易”的方法,是人才学,教育学发展的一个突破,是培养优质人才的秘诀。 三、教育激励的方法
24、教育激励的方法多种多样、从教育激励的实践、课题问卷调查和收集的案例等来综合分析,不同的教师、家长对不同的对象,往往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归纳起来,常用的教育激励方法大致有如下 10 种:表扬法。指教师、家长针对学生某项事情做得好而加以赞扬。表扬又分口头表扬、书面表扬、当众表扬、个别表扬、一次表扬、多次表扬等。表扬法激励效果很明显,尤其是对幼儿、中小学生等很见效。小孩子喜欢听好听的话,喜欢听夸奖的话。得的表扬越多,学生的心情就越好,干劲就越大,就越努力学习和工作:表扬一般不发奖品,成本报低,不必吝啬赞美之词,当然也可发小红花、奖小红帽、出喜报、上板报、墙报等。奖励法。奖励一般是指比表扬更正规的正面
25、激励。通常会对获奖者给一点物质性的奖励,有时甚至还给点奖金,有的也只发奖状、奖证、奖章、奖品等。奖励法运用很广,如评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少先队员、十佳少年、各种积极分子、各种竞赛奖等。鼓励法。鼓励的方式很多,这里指表扬、奖励等以外的非正式奖赏。比如老师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上赞扬鼓励的语言,找学生亲切地谈话,交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对学生的表现满意时以目光、微笑、点头、竖大拇指等方式鼓励,考试前家长摸模小孩的头、拍拍孩子的肩等也是一种鼓励。评比法。通过检查评定和比较学生思想行为等来评出优胜者以激励学生。比如操行评定、德育积分、评比先进班集体、先进(文明)寝室、评选优秀学生、积极分子等,也有某些专项
26、评比,如评流动红旗、班组,评红花少年等。评比可以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增强集体荣誉感,可以比团结、比贡献、比风格、比干劲。示范法。示范主要是通过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来激励学生,有时则就在学生中发现和培养先进,树立榜样,然后号召同学们学习。引导法。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帮劲其树立奋斗目标,提高思想认识,制定具体措施,为之努力奋斗。当发现有某方面的不良倾向时,及时引导其认识到危害,迅速改正,防患于未然,并指明正确方向,共同制定新的方案,争取新的进步。参观、访问法。目的是让事实说话,用形象生动的事例来教育激励学生。如参观纪念馆、烈士陵园、展览馆、科技馆、重点工程工地、现代化企业、名胜古迹、劳动工地等,让学生
27、从中受教育,让活生生的事实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立志刻苦学习,钻研科学知识,珍惜生活等。有的以文艺演出、电影、电视、录像片和上网等来教育学生,效果也很好,可震撼学生的心灵,唤起热情,鼓舞勇气,奋发向上。让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去访问,搞社会调查,亲身感受和体验,也能收到好的激励效果。 谈话法。一般是针对学生在行为规范或某一方面有偏差时而及时采取的激励方法。主要是提醒学生注意,帮助分析原因,指明发展下去的后果,提出矫正方法及要求。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提高认识,加强自律。谈话不一定是在出现了某一问题时,有时也有鼓励学生加劲、努力,更上一层楼的用意。批评法。这是与表扬法相反的负激励法。发现学生表现不好,且经谈话、说服教育和帮助仍不见改正时,有时用批评法从反面予以教育,目的是促其醒悟、改正过来,走上正轨,刻苦学习,积极上进。批评法分个别批评和分开批评、点名批评和不点名批评(只批评某种现象) 、轻微批评和严厉批评等,公开批评、点名批评、严厉批评应慎用。处罚法。针对学生中犯有较严重的错误,明显违反校规校纪,且屡教不改者,不得已而用之。惩罚应尽可能从轻,尤其是对青少年应以帮助、教育为主,若学生改正了,应马上取消处分等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