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会戏曲角色虽假犹真的情感张知峰摘要: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戏剧中是靠情感的真实来影响观众的,艺术是真善美的统一,不用自己的真感情的体验是演不好戏曲的。关键词:戏曲;艺术;感情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描写人生的艺术,戏曲表演是行动的艺术,又因不同的表演手段而区别于话剧等其他戏剧艺术,具有自己的特点。观众欣赏戏曲艺术的审美取向是多元的,又是综合的,所谓多元是分别对唱、念、做、打各种程式技巧的单独欣赏;所谓综合即是集形、神、韵、味于一体的艺术形象,以满足多重的审美愉悦,演员要达到这种高标准的艺术效果,必须寻找正确的途径,真实是它的第一要素。何谓真实?真实是艺术的生命,艺术是生活的创造,而真
2、实是创造的艺术的根基,它能使观众投入到剧情里面,明知是假的,明知看戏是娱乐,为什么又很乐意在心理上去接受戏剧的支配?因为在舞台上表现的人生,能使观众产生可以出入自身经历的种种联想,从而加深对人生的体悟,有了这种联想、体悟,就会获得虽假犹真得审美愉悦。表演艺术家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把蕴藏于内心深处的微妙情感刻画的惟妙惟肖,表现的淋漓尽致,当然,前提是演员在诠释角色时,必须赋予角色以生命,动作越虚拟,越需真情实感,观众才会感觉到戏剧的真情、动人,是情感化了的真实。戏剧中是靠情感的真实来影响观众的。明代作家袁于玲说得好:“剧情假而情真” 。这个情真先要演员自己体验了,先被自己演的角色所感动,才能去
3、打动观众,才会让观众体会到真实,体会到这个角色是被赋予了真情感,是有生命的,才会被演员所扮演的角色去体验到剧情的喜、怒、哀、乐,才会随着演员的哭而悲伤着,笑而快乐着。刚学戏时,我的老师经常跟我说,演什么就要像个什么,真要象,当然不只是外形,还得有内在,即人物的思想、气质、感觉,首先自己要“入戏” 。可当时的我怎么也领会不了老师说的所谓“入戏” ,能做到的只是运用肢体表演,自己都体会不到戏的真实,人物的情感,怎么可能赋予它感情,怎么可能打动观众呢?后来,经过多年的生活磨砺,专业学习和舞台演出实践中,我开始逐渐领悟了老师当时说的话,所谓“入戏”是给角色注入真实的情感,我“入戏”自会打动观众跟我“入
4、戏” 。我体会最深的一个剧目是【双玉蝉】,剧情是因为父亲的酒醉糊涂而给女儿误配了一个比她小十八岁的婴儿丈夫 沈梦霞,从而毁了女儿曹芳儿的一生。其中有一场戏是梦霞长到八岁时,听到邻居的风言风语,知道了从小抚养自己长大比自己年长十八岁的姐姐竟然是自己的妻子,而接受不了,转而不认。曹芳儿向族长提出退婚遭拒,想要自尽了却残生,却又因弟弟梦霞的无依无靠和苦苦哀求而心软。每次演到这我都是未唱泪先流“弟弟他声声姐姐叫的惨,我又想自尽心不安,弟弟他无知又无罪,我怎能害苦他受牵连.”每一次的演出我都哽咽的几乎唱不下去,感觉自己就是那可怜的曹芳儿,那种无助、彷徨、绝望的的感觉,狠狠地攥着我的心,也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5、,赢得了他们的眼泪,因为我赋予了角色真实的情感,用我的心去感受这个角色,让观众去领悟,去体验表演者细腻真诚的内心世界,让观众随着角色的悲伤而哭泣。有的演员把喜、怒、哀、乐都只是写在了脸上,愉快的就喜形于色,悲惨的就带着哭腔,但自己不动心,投入不了感情,更不用说打动观众了。演员给角色注入情感,就如同注入了生命,即使没有夸张的形体表演,仅用眼神也会一样情真,以情赋彩,倾吐心声,观众看到你所唱的内容,在眼神里就会反映出来。如在【姊妹易嫁之后】最后一场,张素华一生高傲,自命不凡,因嫌贫爱富阴差阳错的姊妹易嫁,高傲的素花本想终生不嫁,却因为自己的婚姻事成了父亲的心头病,无奈认命的嫁给了举人李昆,谁知丈夫
6、婚后不知上进,嗜赌成性,败光家业,反而诬蔑妻子是妨老克夫的丧门星,素花愤而休夫,心灰意冷,决定削发为尼。临行时去母亲坟前拜别,满含绝望的唱出:“女儿一生求富贵,富贵来临却无心,你听那庵堂钟声多悦耳,你看那庵堂静宇好栖身,今日我拜别娘亲去剃度,从此悠悠脱凡尘”这段唱腔我没有运用任何夸张的肢体表演,就是静静地站在舞台上,运用的只是空洞而绝望的眼神,配合上悲伤地唱腔,但是就是这种眼神这种感觉却让我感觉到,我紧紧的抓住了观众的心,因为我给角色注入了真实的情感,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跟我一同“入戏”人们常说,艺术是真善美的统一,不用自己的真感情的体验是演不好戏曲的。作为戏曲演员,力求完美,领悟到剧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把握其内心冲突,性格特点,运用深厚娴熟的表演技能,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角色的特定情境中,通过人物展现给观众,然后,以声传情,使观众获得一种美的、真实的享受,把自己最好的舞台技术形象奉献给广大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