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我国农村地区信息生态系统的构建意义及现存问题分析.docx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608262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农村地区信息生态系统的构建意义及现存问题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国农村地区信息生态系统的构建意义及现存问题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国农村地区信息生态系统的构建意义及现存问题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国农村地区信息生态系统的构建意义及现存问题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国农村地区信息生态系统的构建意义及现存问题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我国农村地区信息生态系统的构建意义及现存问题分析摘要:文章在阐述了信息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指出我国构建农村地区信息生态系统的意义,并分析了农村信息生态系统的现存问题,对我国农村地区信息生态系统的构建和完善具有意义。关键词:信息生态 信息生态系统 农村信息生态系统Analysis of Significance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Rural Information Ecology System of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concept of the information ecology syst

2、em, pointed out the meaning of the rural information ecology system, and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rural ecology system. Makes sense to build and improve the rural information ecology system of China.Key words: information ecology; information ecology system; rural information ecology sy

3、stem引言自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我国在这一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已经积累了不少成果。当前,正值我国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农村向现代城镇转型的重要时期,建立健全的农村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村信息化程度显得刻不容缓。在提高农村信息化程度的道路上,我们必须面临的问题就是农村信息生态系统的构建问题。农村信息生态系统是农村信息化的主干道,只有构建完善的农村信息生态系统,农村信息化才能顺利推进。1 信息生态系统概述1.1 信息生态系统的内涵“生态系统”一词首先出现于生态学中,由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列于 1935 年提出。生态系统作为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指在一定空间由某一

4、主体与其周围的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提及生态系统,我们最先想到的是自然生态系统,它以人类为主体,描述的是人类与其周边的自然环境由于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流转过程所形成的统一整体。然而随着现代社会中信息污染、信息泛滥、信息侵权、信息安全等问题的日益凸显,人们意识到除了自然环境,人类与其周围的信息环境之间的关系也需要做出调整才能有益于人类更健康持久地发展,于是“信息生态”一词产生,它是信息科学与生态学相互交叉而出现的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同样把人和其周围的信息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作为信息生态的主要研究对象,信息生态系统就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人类(包括个体与各种形式的组织)

5、与其周围的信息环境由于不断进行信息交流而形成的统一有机整体。1.2 信息生态系统的特征1.2.1 开放性任何系统都是在某一种环境下存在的,要想在这一环境中生存发展,系统就不能自我封闭,必须对外开放,与外部环境进行交流,随时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发展。信息生态系统是一个对外开放的系统,它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流,根据从外部环境接收到的物质流或信息流来调整自身以适应外部环境。1.2.2 动态演变性信息生态系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系统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局部的变化终将会引起系统整体的变化。系统及其各组成要素的变化是在系统内部各

6、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系统外部环境对系统各组成要素的影响的双重作用下产生的。1.2.3 自我调节性宏观角度来讲,信息生态系统是整个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处于外部环境的包围之中。而一个系统要想生存发展的话,必须与外界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换循环活动。信息生态系统所处的外部环境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信息生态系统如果要提高自身与外部环境的适应程度,就必须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保持高度的敏感性,随时根据外部环境所发生的变化进行自我调整,优化内部结构,以继续保持自身与外界的平衡。1.3 信息生态系统的要素信息生态系统是由人与信息生态环境构成的一个复杂整体,其构成要素主要有信息人、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政策与法

7、律、信息伦理和信息文化等。1.3.1 信息人人在信息生态系统中既是主体,又是构成信息环境的要素之一。信息人包括信息生产者、信息传递者和信息消费者。相对于信息生产者而言,信息传递者和消费者是信息环境的组成因子,而对于信息所消费者来说,信息生产者和信息传递者也是其所处信息环境的组成因子。同时,人也是信息环境的建设者和管理者。1.3.2 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经过选取、组织、有序化了的有用信息的集合。信息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信息、能量、物质并称为现代社会的三大资源。信息资源是信息生态系统的基础,没有信息就不会有所谓的信息生态系统,信息生态系统是在信息资源存在并相互作用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

8、1.3.3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人类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一切手段的总和。它既包括有关信息的生产、搜集、表示、检测、处理和存储等方面的技术,也包括有关信息的传递、变换、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不能发挥作用的信息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利用信息技术才能使信息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现在信息技术正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续发展,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式。1.3.4 信息政策与法律信息政策是指某一政治团体或社会组织为达到特定的目的而制定的信息活动方针、指南、准则等;信息法律是指国家制定的,调整在信息的取得、使用、转让等过程

9、中所产生的各种利益问题和安全问题的全部法律规范。信息法律在实施过程中具有强制性,是国家维护其公民合法权益的强有力的工具。1.3.5 信息伦理信息伦理是指涉及信息开发、信息传播、信息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伦理要求、伦理准则、伦理规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型的伦理关系。信息伦理最初起源于网络伦理的研究,信息伦理包括网络伦理,但又不限于网络伦理。信息伦理和信息政策与法律不同,信息政策与法律是明文规定的,而信息伦理则是信息世界的道德价值观,无法用明文形成规定,却几乎作用于所有的信息行为。1.3.6 信息文化文化作为一种局域特殊内容和表现手段的意识形态,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依赖于信息、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为支

10、点的信息活动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信息文化自人类有信息活动开始就产生,并随着人类的进化和人类信息活动的复杂化而不断积累。2 我国农村地区信息生态系统的构建意义2.1 有助于农村地区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离不开信息资源的支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和普及,人类社会对信息的依赖程度更加明显。城乡差距的基本表现就是城乡之间人员、物资和信息的流通不畅,在各自的发展中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农村信息生态系统的构建为农村的发展提供了有利平台。电信网、互联网等新型信息技术的普及极大地扩宽了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加了可获取信息的类型,丰富了信息交流和服务平台,成为城乡之间人才、物资和信息相互

11、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农村地区的信息生态系统一旦构建完善,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改变农村人口对信息的看法,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为他们提供更及时且准确度更高的信息服务,充分开发利用有限的信息资源,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2.2 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信息知识和信息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处理信息化、控制智能化、运行精准化、管理科学化,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益,降低生产成本,还能促成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增长方式的彻底转变,加快我国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农村信息生态系统不仅包括涉农信息服务,也涵盖了教育、文化、社保等公共信

12、息服务,有利于农村各种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进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除此之外,农村信息生态系统通过广播、电话、电视、网络等方式把村民关心的重大问题和国内国际时事及时告知全体村民,便于村民参与管理实施监督,实现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基层民主管理无不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2.3 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和谐社会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它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社会的和谐既有物质层面的和谐,又有精神层面的和谐。物质层面的和谐是指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

13、和谐相处,而精神层次的和谐则是指人与信息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衡量一个社会系统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其人流、物流、财流是否流通顺畅,而人流、物流、财流流通顺畅的前提条件是信息流的通畅。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 70%,因此为了保证信息流在城乡之间、农村与农村之间通畅无阻,在农村地区构建完善的信息生态系统是十分有必要的。信息是和谐社会的粘合剂,能够使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和谐有序的整体。3 我国农村地区信息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3.1 信息资源质量不佳,分布不均我国的信息资源大都分布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一些大型城市,农民所掌握的信息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不高。农村地区的信

14、息传播方式较为单一,最普遍的方式是收看广播电视,这一传播方式的时效性较为一般,且使用时受很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尤其是自然天气因素。信息的传播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信息从最初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手中,一般都要经过数次的传递转换,因此,当信息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时,很有可能消费者此时已经不需要这些信息了。而且信息在传递转换过程中,有时候要经过人类主观意识的选择加工,人类主观意识一旦作用于信息,信息很有可能就会改变其原有面目。农村地区地理位置偏僻,当信息最终传播到农村地区的时候,可能已经经过很长时间的传递,不仅时效性差,其准确性更有待商榷。3.2 信息服务设备技术落后尽管国家在普及电视机、电话等传统媒介方面下

15、了很大的功夫,开展了广播电视村村通、直播卫星户户通等一系列工程,但是,截至 2011 年,全国仍有6 亿多农民主要靠地面无线模拟信号收听收看广播电视。 “转动天线找信号,刮风就看雪花点”是不少山区农民看电视的真实写照。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进程更为缓慢,互联网宽带用户中农村用户所占的比例仅为 5%。图书馆作为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当缓慢。以湖南省张家界市为例,除了 1 个市级公共图书馆外,全市只有 2 个县级图书馆,设立了图书室的乡镇更是少之又少。虽然国家现在大力发展信息网络建设,但很多地区的省-市-县-镇-村五级信息服务网络还未全面构建,很多信息可能在县、乡镇传播顺畅

16、,但很难进入村这一级,农民很难直接享受最及时最准确的信息服务。3.3 信息人才严重短缺由于目前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限,与城市存在较大的差别,而且农村信息服务的直接效益不明显,各种服务条件尚不成熟,加之政府重视不足,因此,农村地区的信息服务工作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小。信息服务机构和从事农村技术推广工作的人员极少, 缺乏信息分析人员和市场开拓人才, 尤其缺乏计算机和网络建设方面的高级人才, 使农业信息的分析、处理等难以有效进行, 导致信息人员采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落后, 严重影响了信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影响了农村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同时,农村本土人才出现大量转移的现象,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村劳

17、动力资源纷纷流向城镇和沿海发达地区,导致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严重“空巢”现象。3.4 信息政策与立法滞后目前我国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的信息政策和信息法律,但相对于信息的高速传播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的信息政策与信息法律还相对滞后,无法满足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20 世纪末以来,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信息超载、信息泛滥、信息污染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行业的种种不规范亟待政策与法律的鞭策和整改。政策和法律的缺失直接导致人们对信息产业发展的不重视。对比之下,一些发达国家为促进本国信息产业的发展,都先后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信息政策与法律体系,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如日本,自 1957

18、 年至今,日本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十多个信息政策和法律,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日本信息产业的发展,从而缩小了与欧美国家的差距。3.5 农民信息意识淡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人们的信息意识。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长期处于比较低下的水平,人们以从事简单的手工劳动为主,很大一部分产品是自产自销,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不强,对信息这一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信息意识淡薄,对信息的需求量很小。由于农村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并不突出,农民缺乏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因此相对于城镇地区而言,社会对农村地区的信息需求并不重视,没有根据农村地区的独有特点去了解其信息需求和提供信息。一些地方领导对农村的信息化工作重视程度不

19、够,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只要完成表面工程就可以,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多地方硬件设施具备,但是具体的信息服务内容极度缺乏。结语我国农村信息化工程现在虽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无法与经济文化的客观发展程度相匹配,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多样化的信息需求。运用生态理念,构建并完善农村信息生态系统,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目前来看,我国农村地区信息生态系统的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问题存在的同时也就说明进步空间的存在,还需要专业人员做很多努力,协调好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构建一个平衡稳定的农村信息生态系统,保证信息

20、沿着良性循环的道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蒋录全.信息社会与社会可持续发展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2朱晓琴.论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8):158-159.3朱锰钢,赵精兵,吴民.论信息生态的失调与对策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8,(8):65-67.4魏笑笑.陕西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分析及建议J.陕西农业科学,2009,(3):178-180.5娄策群,赵桂芹.信息生态平衡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情报科学,2006,(11):1606-1610.6杨美英.我国农村建设中农村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情报科学,2011,(10):1515-1517.7王芳.信息生态系统的失调和对策J.信息化与网络建设,2007,(4):73-75.8于良芝,罗润东,郎永清,戈黎华.建立面向新农民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天津农村信息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刊,2007,(6):30-35.10肖钠.海西信息生态系统构建J.图书馆界,2012(1):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