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607605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5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电路与系统(专业代码:080902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了解本学科的学科体系和前沿发展动态,掌握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能力。具有扎实的电路与系统、信号与图像处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综合开发应用 EDA 技术、 DSP 技术、SOPC 或嵌入式系统的能力,能够适应电子信息及其交叉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具有开拓创新的工作态度,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具有第一外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电路与系统学科属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电子与信息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专业,以信号处理理论、电

2、路理论、现代电子技术以及相关的信息技术为研究内容,涉及信号与图像处理、现代电子技术(EDA、DSP 、SOPC 、ES ) 、现代电子测量、生物医学工程、神经网络等学科的基础理论与技术。本专业依托多个国家级教学平台以及电子信息相关学科的重点实验室,配备有信号与图像处理实验室、新技术实验室,EDA 和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等先进实验室,提供了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需的工作环境。该学科历史悠久,是我校最早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之一,目前也是具有博士授予权的学科。本学科具有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包括 3 个主要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1数字信号与图像处理研究数字信号与图像处理的理论及算法,侧重将信息学

3、科的理论与技术应用于生物医学、交通信息控制、通信与信息系统等学科。如生物医学信号的分析与处理,交通控制与交通标志识别,通信信号处理、语音与视频信号处理等。2数字信号处理及其应用研究基于 DSP 芯片的硬件系统设计及实现、DSP 算法及实现、实时信号检测与谱分析、嵌入式系统与 DSP 技术及其应用。3现代电子技术及应用研究电子设计自动化平台逻辑核心技术和数字化软硬件设计集成系统技术,以及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等。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1 培养方式本学科采用基础理论学习、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应用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学生在学习基本理论课程的同时,还应该选修不少于 2 学分的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此外,学生在学

4、期间必须参加一定的教学辅助活动。2 学习年限2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一般为 2.5 年,在此基础上实行 2 至 3 年的弹性学习年限,分为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两个阶段。研究生通常在第 3 学期前进入学位论文研究阶段,在第5 学期末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在职人员)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年。四、课程设置及课程简介实行学分制,学分要求不少于 28 学分,必须在申请硕士论文答辩前修完。其中学位课不少于 17 学分,包括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必修环节不少于 3 学分;任选课不少于 8 学分。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参阅学院网站。五、科学研究及学位论

5、文要求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是培养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其反映学生基础理论水平和科研开发能力,也是研究生能否获得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学位论文阶段一般从第 2 学期后期开始,包括阅读国内外刊物及文献,论文选题及研究,发表高水平的科研论文,撰写学位论文。学生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指定的研究内容。论文应能够反映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能力,以及其他综合素质。研究生在读期间,鼓励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具体要求参见学院研究生管理文件。1论文选题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要密切结合本学科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学位论文选题应当能够体现本学科领域的先进

6、性或前沿性。由于本学科属于基础应用学科,因此,研究生的硕士论文应当注重基础理论研究,注重本学科在相关学科领域的应用,注重与工程实际应用的结合。鼓励学生论文选题与导师的科研相结合。学生在阅读大量科学文献和相关论文的基础上进行选题,论文立题与开题必须由导师审定批准。导师根据选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及拟解决的关键技术来综合评价选题意义和研究水平。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及选题报告一般应在第三学期初进行。2论文答辩学生已修完硕士学位所要求的全部学分,学位论文应通过 2 位(及以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校内(外)专家评阅,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学位分委会认定 3名(及以上)具有同行业高级专业技术职

7、称专家所组成。答辩委员会审定学位论文在理论与技术上的正确性和先进性,以及论文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成果。硕士学位论文能够反映学生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能力。论文能够反映学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六、综合素质的培养在硕士研究生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注重培养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学科研究生应积极参加相应的社会活动,鼓励研究生参加文化素质、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和实践活动。3本学科硕士生在毕业时能够使用 VC、JAVA 等编程语言作为研究与开发的工具,掌握单片机技术、DSP 技术、EDA 技术、SOPC 技术或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应用,熟悉学科

8、实验室提供的主要工程软件。本学科硕士生应阅读一定数量与本学科有关的非本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拓展研究视野,促进学科交叉。附课程设置表:(专业:电路与系统 080902) 总学分不低于 28 学分开课时间 备注课程性质 课程属性 课程编号 电路与系统 学时 学分秋 春21009307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02100930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021012001 综合英语 32 1.0 公共课21012002 学术英语 32 1.0 5.021008300 随机过程 32 2.0 25008307 小波分析 32 2.0 21008303 矩阵分析 32 2.0 210

9、08302 数值分析 32 2.0 基础课21008301 泛函分析 32 2.0 4.022001326 近代数字信号处理 32 2.0 22001315 非线性电路理论 32 2.0 专业基础课4.022001332 数字图像处理 32 2.0 22001387 模式识别 32 2.0 22001341 信号检测与估计 32 2.0 学位课17.0专业课4.022001374 现代电子技术 32 2.0 8.023001300 文献综述 16 1.0必选环节 必修课23001301 前沿讲座 8 次 2.03.024001310 电路故障诊断 32 2.0 24001330 实时 DSP

10、技术及浮点处理器的应用 32 2.0 24001337 现代电子测量技术 32 2.0 24001329 嵌入式系统 32 2.0 专业选修课24001340 信号时频分析 32 2.0 4.0自选课程任选课8.0补修课程 22002005 数字信号处理说明:对于本科非本专业入学的研究生,需补修由导师指定的若干门专业主干课程。备注:公共课、基础课开课以当年开课时间为准 4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代码:080903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应具有良好的品德和积极进取、团结协作的精神;热爱祖国,愿意为祖国的强盛和人民的幸福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

11、任感;身心健康。1掌握集成电路设计理论与技术学科所规定的基础理论,具有扎实的集成电路设计与分析、现代电子技术建模和信息系统基本理论基础,具有扎实的集成电路及其应用技术基本功。2了解本学科的学科体系和前沿发展动态,并具有本学科基础理论在工程实际中综合应用的研究能力。3对所从事的研究方向有深刻认识,对研究生论文所涉及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应有相当深度的认识。4本学科所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能从事集成电路研究与设计工作,并能满足电子与信息领域工程与技术研发要求。5学位获得者应具有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科学作风。6本专业的学位获得者应具有第一外语的听、说、读、写的一般能力。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微电子与固体

12、电子学专业是电子科学与技术的重要学科方向。本专业以培养集成电路设计理论与技术研究和应用的高级人才为目标,以工业应用为背景。因此,通信、电子、控制、计算机、电气工程等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均可报考。本专业配备有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集成电路测试实验室、工作站实验室、研究生专业实验室等,提供了各种与本专业培养方向有关的实验技术和手段。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需要学习现代电路理论、现代电子技术、半导体器件物理基础及工艺、集成电路设计基本理论、集成电路验证的理论与方法、SoC设计方法学等专业课程。同时,还必须选修有关通信、控制、电气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或计算机工程等专业的相关课程。本学科有工学硕士学位授予

13、权,包括 3 个主要学科分支:51模拟/射频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本研究方向以 CMOS 模拟/射频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测试与分析技术为研究目标,以全定制 CMOS 模拟/射频、混合信号集成电路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研究 A/D 和 D/A 及射频CMOS 无线通信收发机系统芯片集成电路设计。2数字集成电路设计与分析。本研究方向以现代超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设计为主要研究目标,以面向现代通信系统、网络安全及相关信息领域的应用为背景,重点研究数字集成电路、SoC 设计理论与方法及其测试与分析技术。3微电子器件及工艺。本研究方向以现代微纳器件及系统为主要研究目标,以面向信息、国防、能源、生物医疗等领域的应

14、用为背景,重点研究新型微纳传感器、微光机电系统、生物微机电系统、射频微机电系统的设计理论与方法。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1、培养方式: 硕士生的培养方式为导师负责制,采用理论学习、实验研究和工程应用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学生在学期间,除学习基本学位课程外,还必须具有不少于 40 学时的设计性实验课程。实验课程中的硬件设计和调试实验技术不少于 30 学时。本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相应的实验室建设工作。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在申请答辩之前修满所要求的学分。本学科要求全日制的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至少参加一个学期的教学活动。2、学习年限:本专业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学习期限一般为.5 年,在此

15、基础上实行 23 年的弹性学习年限。非全日制攻读学位的年限,硕士研究生一般不超过年。四、课程设置及课程简介本学科硕士生实行学分制,应修最低学分为 28 学分,其中学位课 17 学分,非学位课 11学分。学位课中公共课 5 分,基础课 4 学分,专业基础课 4 学分,专业课 4 分;非学位课中必修环节 3 分,任选课 8 学分。任选课中专业选修不少于 4 分。课程学习一般应在 1 学年时间内完成。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6五、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研究生能否获得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本学

16、科的硕士研究生要用至少 1 年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要密切结合本学科发展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位论文选题应当能够体现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先进性、开拓性或前沿性。本学科的硕士学位论文,应当紧密结合本学科及相应的应用学科学术和技术发展,要特别注意与工程和技术应用实际相结合,杜绝纯泛泛的理论研究。本学科要求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所指定的研究内容。论文内容应有基本理论和较高科技含量。要综合利用所学知识技能,通过论文工作,显著提高科技水平及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论文选题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应符合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学科方向,可分为学术研究

17、和应用技术研究两类。学术研究类论文以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研究为主,但必须包含应用实例部分。应用技术类论文以应用技术研究为主,但必须包含相关的基础理论。本学科鼓励硕士研究生选择前沿性、基础性和工程实用性的课题作为论文选题。本学科禁止以一般性的工程题目作为硕士研究生论文选题。(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通常在第二学期末进行,需要 3 位同专业高级职称人员构成专家组,共同听取攻读硕士学位学生的开题报告。专家组要根据学生汇报及选题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充分讨论与评议,并指出其中的关键技术及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合理地优化论文内容及重点。在开题报告前,硕士研究生要通过广泛阅读相关资料以对所选题的内容进行深入了

18、解,阅读文献应不少于 30 篇,其中外文资料不能少于 10 篇。开题报告包括三大部分:1、选题背景和意义。2、前人已做过的工作,自己准备开展的工作及预期研究成果综述;3、研究进度安排。(三)论文答辩论文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在理论与技术深度工作上反映出研究生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1学位论文答辩应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技术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审核学位论文理论与技术上的正确性,先进性。只有符合学校有关规定,完成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各个环节工作且成绩合格者,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2研究生在读期间,鼓励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答辩申请经导师签字后与学位论文一起提交答辩委员会审定。

19、3论文所涉及的学术、技术内容,必须由论文作者独立完成。如果论文所涉及的内容需要与他人合作,则作者必须独立完成本人所负责的部分。学生所完成的研究结果(包括软件和硬件系统)需通过导师签字认可。4学位论文应由 2 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由学位分委会认定 3 名(及以上)具有同行业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专家所组成。(四) 其它其他要求见我校相关文件规定。六、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了对本学科研究生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学科研究生应积极参加相应的社会活动。本学科要求硕士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同时也能积极参加有关的校园文化活动。本学科硕士生在毕业时必须能够使用 VB、VC、JAVA

20、 之一的软件编程工具,能够使用学科实验室所提供的有关集成电路工程软件,了解和熟悉相关的重要网站。同时,本学科要求所有硕士生在论文答辩前均能自行进行有关单片机、DSP 器件和 FPGA 应用系统设计。本学科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阅读 10 篇以上与本学科有关的非本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其中至少有 5 篇是 IEEE 上近 5 年内或经典的学术论文。8附: 课程设置表:(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总学分不低于 28 学分。开课时间课程性质 课程属性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秋 春 备注21012001 综合英语 32 1.0 21012002 学术英语 32 1.0 21009307 自然辩证法概论

21、 18 1.0 公共课(5.0)2100930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0 5.021008300 随机过程 I 32 2.0 21008301 泛函分析 I 32 2.0 21008303 矩阵分析 I 32 2.0 21008302 数值分析 I 32 2.0 基础课(4.0)25008303 数理方程 32 2.0 4.022001373 现代半导体器件与工艺 32 2.0 22001357 高等模拟集成电路设计 32 2.0 专业基础课(4.0) 22001359 高等数字集成电路设计 32 2.0 22001367 数字逻辑综合与测试 32 2.0 22001358

22、 高等射频集成电路设计 32 2.0 22001366 纳米电子学 32 2.0 学位课17.0专业课(4.0)22001316 高等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 32 2.0 8.023001300 文献综述 1.0必修环节3.0无23001301 前沿讲座 8 次 2.0 3.024001337 现代电子测量技术 32 2.0 24001307 VLSI 物理设计 32 2.0 24001365 MEMS 器件与设计 32 2.0 24001323 集成电路综合理论与技术 32 2.0 专业选修课24001366 SoC 设计方法学 32 2.0 4.0自选课 学院开设的其它选修课任选课8.0补修

23、课程 附注一备注:附注一:对本科非本专业的研究生,应补修由导师指定的若干门专业主干课程。当本科非本专业的研究生较多时,各学科可指定若干门主干课程集中开设。注:公共课、基础课开课以当年开课时间为准。9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代码:080904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培养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具有优良的思想品德修养,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一个二级学科,它既是无线通信、高频有线通信及电磁兼容的基础,同

24、时又以这一学科为基础发展起来许多高新尖端的技术,如电子对抗、智能天线、光纤理论及光纤通信、光与微波交互技术等。本专业涉及我校光波技术研究所、现代通信研究所、电磁兼容实验室等研究单位,主要研究电磁波应用新理论与新技术、无线通信射频链路技术、电磁辐射与散射、光电子器件理论与技术、光学微波交互技术。本学科依托“北京交通大学电磁兼容实验室”国家认可、认证实验室和“全光网络与现代通信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指导教师来自于本院光波技术研究所、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具有以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一流水平的专家教授,为培养高水平的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本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

25、向及相应内容:1.电磁波应用新理论与新技术研究电磁场与电磁波领域国际前沿的理论与技术,包括人工电磁材料、毫米波探测、瞬态电磁场、THz 等理论与技术。2. 无线通信射频链路技术研究无线及移动通信系统中射频链路的基本技术,包括天线、电波传播技术及高速环境下射频链路一体化分析与建模等。3. 电磁辐射与散射研究天线及天线阵列的理论与技术,包括天线辐射机理、设计方法、宽带及小型化技术等;研究电磁波的传播及其与障碍物的相互作用,包括各类目标的频域及时域电磁散射特性、微波遥感遥测中的相关理论与技术。4.光电子器件理论与技术面向光电子产业需求,主要研究新型光电子器件理论及技术研究,包括光调制器、波分复用器、

26、有源和无源器件。5.光学微波交互技术面向通信技术的发展需求,研究光波与微波交互作用的机制和实现技术。10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1培养方式: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在研究生入学之后的第一学期,研究生导师在与研究生本人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制定出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对研究生的课程学习、论文选题、文献检索、科学研究、学位论文、参加学术讲座和学术报告及实践等环节的要求和进度做出安排。导师定期和不定期地检查研究生的学习工作情况,对于研究生在学习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时讨论加以解决。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以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为主导思想,将理论学习、科研工作、社会实践和交往等各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着

27、重培养研究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表达、写作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学习年限: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 2.5 年,在此基础上实现 2 至 3 年的弹性学习年限。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 4 年。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在申请答辩之前修满所要求的学分。硕士生第二学期根据硕博连读的条件可以提出硕博连读的申请,硕博连读的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 4-6 年。四、课程设置实行学分制,应修最低学分为 28 学分,其中学位课 17 学分,非学位课 11 学分。学位课中公共课 5 分

28、,基础课 4 学分,专业基础课 4 学分,专业课 4 分;非学位课中必修环节 3 分,任选课 8 学分。任选课中专业选修不少于 4 分。课程学习一般应在 0.75 学年时间内完成。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五、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进行科学研究并撰写学位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综合衡量硕士生培养水平的重要标志。学位论文阶段的科学研究和论文撰写等工作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其所用时间不少于 1 年。论文的内容应充分体现硕士研究生的独立思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能力。1论文工作计划及选题报告论文选题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要密切结合本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

29、及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选题报告应包括三部分: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2)前人已做过的工作、自己准备开展的工作及预期的研究成果综述;3)研究进度安排。论文工作计划及选题报告一般应在第三学期初进行。考核小组据此对研究生选题的科学性进行讨论,指出其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帮助研究生合理优化科学研究及论文内容,同时还要对其综合能力做出评价。2论文答辩等环节和要求。硕士生一般要用至少 1 年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具体要求有:论文工作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或理论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应该反映出研究生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11学位论文答辩应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

30、文理论与技术上的正确性和先进性。只有符合学校有关规定,完成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各环节工作且成绩合格的学生,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应由 2 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 3-5 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所组成。研究生在读期间,鼓励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具体要求参见学院研究生管理文件。六、其他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着眼于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研究生期间的培养,使研究生完成学业并撰写出高水平的学位论文。同时不仅要具有本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熟练运用计算机等工具的能力,而且还要积极参加文化素质、创新能

31、力培养的教育和实践活动,参加文艺、体育比赛等。同时,学生自己还要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品质、社会公德方面的修养,加强社会交往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应付突发事件能力的锻炼。12附:课程设置表(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080904):总学分不低于 28.0 分开课时间课程性质 课程属性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秋 春 备注21012001 综合英语 32 1.0 21012002 学术英语 32 1.0 21009307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0 公共课(5.0)2000930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0 21008300 随机过程 32 2.0 21008301 泛函分析 32 2

32、.0 21008303 矩阵分析 32 2.0 21008302 数值分析 32 2.0 11008302 非线性理论 32 2.0 11008305 最优化方法 II 32 2.0 25008303 数理方程 32 2.0 15008301 场论 32 2.0基础课(4.0)15008300 特殊函数 32 2.022001311 电磁场理论 32 2.0 22001317 光波导理论 32 2.0 22001318 光电子器件理论与技术 32 2.0 专业基础课4.022001309 电波传播原理与应用 32 2.0 22001375 现代光通信系统 32 2.0 12001317 现代天

33、线理论与技术 32 2.0 22001313 电磁兼容与测量 32 2.0 22001310 电磁场计算机辅助分析 32 2.0 学位课17.0专业课4.022001360 光通信网络理论与技术 32 2.0 8.023001300 文献综述 1.0必修环节3.0无23001301 前沿讲座 8 次 2.0专业选修课学院批准开设的课程(见学院任选课程目录)4.0自选课程任选课8.0无补修课程 附注一备注:公共课、基础课开课以当年开课时间为准。附注一:对本科非本专业的研究生,应补修由导师指定的若干门专业主干课程。当本科非本专业的研究生较多时,各学科可指定若干门主干课程集中开设。13通信与信息系统

34、(专业代码:081001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2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3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该学科是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本校信息与通信工程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博士后流动站。本校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是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是我国首批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点。目前,本学科专业依托光波技术研究所、信息与通信工程系等研究教学

35、单位,具有“下一代互联网互联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 “全光网络与现代通信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通信与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及“光波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铁道部重点实验室,不仅为博士生也为工学硕士生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和研究条件。本学科的主要学科方向有“基于光路交换的信息安全的全光网” 、 “新型特种光纤、光电子器件及其应用” 、 “信息网络理论及关键技术” 、 “无线通信与专用移动通信” 、 “宽带移动通信及关键技术” 、 “网络攻防与网络安全” ,承担了包括国家 973 计划项目、国家重大专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一批高水平项目,部分学科方向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为我

36、国信息领域培养出一批优秀人才。主要学科方向的研究内容概括如下:1 基于光路交换的信息安全的全光网:超大容量超高速的全光网络是通信网络发展趋势,本学科方向面向国际前沿和国家发展需求,开展基于光路交换的信息安全的全光网的研究,硕士生培养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全光网络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全光逻辑器件及信号处理技术、光通信器件及关键技术。2 新型特种光纤、光电子器件及其应用:本学科方向面向全光网络和物联网发展需求,从材料和器件基础及应用层面开展研究工作,硕士生培养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型特种光纤及其应用、光传感网络及关键器件。3 信息网络理论及关键技术:本学科方向面向信息网络的发展需求,开展信息网络14

37、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工作,硕士生培养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信息网络体系理论、路由原理与技术、移动互联网络理论与技术、传感器网络理论与技术。信息论与通信理论、网络应用与网络行为、网络服务质量、网络测量与建模。4 无线通信与专用移动通信:本学科方向主要开展新一代铁路无线通信及宽带移动通信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硕士生培养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速铁路通信干扰抑制、高速铁路通信信道测量与建模、LTE-R 通信系统、专用宽带移动通信技术。5 宽带移动通信及关键技术:本学科方向主要从事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硕士生培养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通信、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技术、 无线通信天线及电波传播技术、

38、宽带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无线传感网络理论及关键技术、通信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理论与技术。6 网络攻防与网络安全:本学科方向主要从事信息网络安全的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硕士生培养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网与信息系统、云计算及其应用。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1培养方式硕士生的培养方式为导师负责制,实行导师个别指导或导师组集体指导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可以相互交叉。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在申请答辩之前修满所要求的学分。2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工学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5 年,在此基础上实行 2 至 3 年的弹性学习年限,分为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两个阶段。非

39、全日制攻读学位的硕士研究生(在职人员)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年。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本学科硕士生课程设置分学位课和非学位课两大类,学位课分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非学位课、必修环节和任选课。硕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在校期间,应修最低学分为 28 学分,其中学位课 17 学分,非学位课 11 学分,课程学习一般应在 0.75 学年时间内完成。各部分学分要求及课程具体设置见附表。对于非本专业入学的硕士研究生,需要补学导师指定的本专业本科生的主干课程。五、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进行科学研究并撰写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综合衡量硕士生培养水平的重要标志。学位论文阶段从第二学期的后

40、半学期开始。 论文内容应有基本理论和较高15的科技含量,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导师指定的论文研究内容。同时要综合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并通过论文工作,显著地提高科技水平及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1论文选题论文选题应由学生本人结合自己的优势,与导师协商共同确定,并由导师审定后方可立题与开题。论文选题要求应有较高科技含量,要能反映本学科理论与技术最新发展动向,并力争结合现场或市场的应用需求,做出有创新性的论文成果。2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通常在第三学期初进行,需要 3 位同专业高级职称人员构成专家组,共同听取攻读硕士学位学生的开题报告。专家组要根据学生汇报及选题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充分讨论与评议,并指出其中

41、的关键技术及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合理地优化论文内容及重点。在开题报告前,硕士研究生要通过广泛阅读相关资料以对所选题的内容进行深入了解,阅读文献应不少于 30 篇,其中外文资料不能少于 10 篇。开题报告包括三大部分:1、选题背景和意义。2、前人已做过的工作,自己准备开展的工作及预期研究成果综述;3、研究进度安排。3论文答辩只有符合学校有关规定,完成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各个环节工作且成绩合格者,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研究生在读期间,鼓励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具体要求参见学院研究生管理文件。学位论文应由 2 位(及以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校内外专家(校外至少 1 名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由学

42、位分委会认定 3 名(及以上)具有同行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专家所组成。六、综合素质的培养按照教育部与我校的要求,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着重于素质培养;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完成学业并做出具有一定高新技术含量和水平的论文;基础理论较雄厚,较多地熟悉与了解通信与信息领域的新发展和新业务;具有从事科研工作与技术开发的能力;富有创新意识。平时应加强德、智、体、美的综合素质训练与培育,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培养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法制观念,增强社交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成为一个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的新世纪需要的人才。16附: 课程设置表:(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0

43、1)总学分不低于 28 学分开课时间课程性质 课程属性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秋 春 备注21012001 综合英语 32 1.0 21012002 学术英语 32 1.0 21009307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0 公共课5.02100930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0 5.021008300 随机过程 I 32 2.0 21008301 泛函分析 I 32 2.0 21008303 矩阵分析 I 32 2.0 21008302 数值分析 I 32 2.0 21008304 数理统计 32 2.0 25008303 数理方程 32 2.0 15008300 特殊

44、函数 32 2.0 15008301 场论 32 2.0 11008302 非线性理论 32 2.0 基础课4.021008305 最优化方法 I 32 2.0 4.022001333 通信网理论基础 32 2.0 22001325 计算机网络体系与协议 32 2.0 22001368 数字通信理论 32 2.0 22001311 电磁场理论 32 2.0 22001317 光波导理论 32 2.0 22001318 光电子器件理论与技术 32 2.0 22001309 电波传播原理与应用 32 2.0 22001356 高等路由原理与技术 32 2.0 专业基础课4.022001334 统计

45、信号处理 32 2.0 22001370 通信信号处理 32 2.0 22001372 无线通信新技术 32 2.0 12001317 现代天线理论与技术 32 2.0 22001369 通信网安全理论与技术 32 2.0 22001313 电磁兼容与测量 32 2.0 22001375 现代光通信系统 32 2.0 学位课17.0专业课4.022001360 光通信网络理论与技术 32 2.0 8.023001301 前沿讲座 8 次 2.0必修环节3.0无23001300 文献综述 1.0专业选修课学院批准开设的课程(见学院任选课程目录)自选课程任选课8.0无补修课程 附注一附注一:对本科

46、非本专业研究生,应补修由导师指定的若干门专业主干课程。当本科非本专业的研究生较多时,各学科可指定若干门主干课程集中开放。备注:公共课、基础课开课以当年开课时间为准。17信息网络与安全(专业代码:081020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2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3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信息网络与安全是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本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二级学科。

47、本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网络安全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网络安全体系与管理技术、网络信息安全应用技术以及安全协议分析与技术等内容。本学科有良好的实验环境,并拥有国内最先进的关于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的性能测试仪器,可以为开设本专业方向的实验提供出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手段。该专业在本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包括 4 个主要研究方向:1通信网络安全技术研究内容包括无线和有线通信网络安全,通信协议安全,通信保密技术、密钥管理、电子商务安全和通信安全技术在实际环境中的应用。2网络安全协议研究内容包括网络分层协议的安全体系、网络加密协议、认证协议、签名体制、协议安全性证明理论、可信计算和可信网络、网络安全技术及其产品、

48、下一代网络安全等。3网络安全应用技术研究内容包括网络入侵检测和认证、访问控制、网络内容安全等技术。4网络安全测试与认证研究网络安全产品的性能测试、安全性度量测度和评估指标、安全等级认证、安全标准和风险估算。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1培养方式硕士生的培养方式为导师负责制,实行导师个别指导或导师组集体指导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可以相互交叉。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在申请答辩之前修满所要求的学分。2学习年限18研究生学习分为研究生课程学习阶段和做学位论文两个阶段。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5 年,在此基础上实行 2 至 3 年的弹性学习年限;非全日制的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

49、4 年。硕士生第二学期根据硕博连读的条件可以提出硕博连读的申请,硕博连读的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 4-6 年。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课程设置突出本学科领域的特色,适当拓宽专业面,注重对学生在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的培养。注意跟踪学科前沿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课程设置分学位课和非学位课两大类,学位课分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非学位课、必修环节和任选课。课程学习按学分制,学生必须修满学校规定的学分。硕士研究生应修最低学分为 28 学分,其中学位课 17 学分,非学位课 11 学分。课程学习一般应在0.75 学年时间内完成。课程设置见附表。五、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进行科学研究并撰写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综合衡量硕士生培养水平的重要标志。学位论文阶段从第二学期的后半学期开始。 论文内容应有基本理论和较高的科技含量,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导师指定的论文研究内容。同时要综合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