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的军事战略和理论.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606024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的军事战略和理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的军事战略和理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的军事战略和理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的军事战略和理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的军事战略和理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章 中国的军事战略和理论“坚决履行好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的神圣职责”胡锦涛概 述中国的军事理论家制订了一项实施理论推动下的改革框架,以建立一支能够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军队。这一理念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力量乘数的作用,从而使解放军能够在中国边境以外更远的距离上实施精确打击的军事行动。通过汲取外国战争,尤其是包括“持久自由行动”在内的、美国领导的战役的教训、苏联和俄罗斯的军事理论,以及解放军自己尽管很有限的作战历史经验,中国的军事计划人员正在寻求改造整个中国军队。这些改革的速度和规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然而,解放军仍未在现代战争方面经受检验。这种作战经验的匮乏使外界对解

2、放军在实现其军事理论抱负方面进展的评估复杂化。中国的高级文职领导人当中的内部评估和决策的情况也是如此。他们基本上缺乏直接的军事经验,因而在发生危机时更可能会做出错误的估计。这种失算同样会带来灾难,不论其所依据的是毫无作战经验的指挥官的建议,还是脱离现代战场现实情况的“ 科学 ”作战模型。军事战略指针中国并不发表与美国的国家军事战略相当的文件。因此,外部观察家对领导层有关动武的思考或影响到解放军兵力结构和理论的应急情况,都缺乏直接的洞察。对权威性的讲话和文件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依靠一系列总原则和称为“军事战略指针” 的指导来计划和管理军队的发展和动用。解放军并没有提供这些“指针” 的内容供外界研

3、究。学术研究表明,目前的“指针” 很可能可以追溯到 1993年。 “指针 ”反映出 1991 年的波斯湾战争和苏联解体对中国军事战略思维的影响,为 10 年来解放军的很大一部分改造奠定了基础。然而,一次次讲话、权威评论和新的军事训练指导方法都表明,1993 年的“指针”的一些内容最近可能经过了修改。这些修正看来反映出中国对其所处的安全环境和现代战争(即“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性质的看法、中国军事现代化方面的进展和从中汲取的教训、从“建设”用于信息时代的现代战争的军队向为了“打赢” 这种战争而训练的转变,以及中国领导人的意识形态底色。“指针 ”的作战或 “积极防御”成分看来保持完好。按照 “

4、积极防御”所主张的防御性军事战略,中国并不发动战争,或者进行侵略战争,而是仅仅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战。然而,北京有关对其主权或领土攻击的定义模糊不清。在中国现代战争的历史所充斥的实例中,中国领导人都声称,军事上的先发制人是战略防御行动。例如,中国将其对朝鲜战争(1950 年1953 年)的干预称之为“抗美援朝战争 ”。类似地,权威说法还把与印度之间的(1962 年) 、与苏联(1969 年)和与越南(1979 年)的边境冲突称为“自卫反击” 。这种逻辑表明,如果动武能够维护或推进其核心利益,包括其领土要求(例如解决台湾问题和尚未解决的边界或海上的领土要求等) ,中国就可能会发动军事上先

5、发制人的打击,也许是在远离其边境的地方。中国正在制订一项先发制人的战略吗?10 年来,随着解放军从一支以步兵为主和力量投射能力有限的军队转变成拥有远程精确打击资源的比较现代的军队,中国获得了武器系统,采纳了使之能够在周边地区发动先发制人的军事攻击(包括突然袭击)的作战理念。截止到 2006 年 10 月,解放军第二炮兵的武库中有大约 900 枚短程弹道导弹。由于获取了苏30 攻击机和 F10 战斗机 两者都装备着各种精确制导武器中国的进攻性空中力量得到了改进。解放军还正在加强信息战、电脑网络作战和电子战能力。而这些能力都可以用于先发制人的攻击。解放军的作者们说,当遇到更加强大的敌人时,先发制人

6、是必要和合乎逻辑的。中国的军事理论材料强调,静态的防御不足以在现代军队的高速和破坏力基础上保卫领土。其结果是,解放军的作战理念寻求阻止敌军集结和利用进攻性打击来掌握主动权,从而使敌人不知所措。解放军的理论家们认为,有效的防御包括在敌人领土上、赶在其能够动用之前摧毁敌人的实力。中国获得了力量投射资源,包括远距离的军事通信系统、空中指挥、控制和通信用飞机、耐久力很强的潜艇、无人战斗机(UCAVs) ,以及新的精确制导空对地导弹。这些都表明,解放军正在形成采取先发制人军事行动的更强实力。解放军的训练注重“出其不意的” 远程打击训练或针对敌人海军舰只群的协调一致的空中/海军打击。这也可能显示出,它打算

7、赶在本地区爆发危机之前采取先发制人的军事选择。根据解放军的战役学文件(2000 年) ,一旦敌对行动开始, “积极防御的要旨就是主动歼灭敌人。虽然从战略上讲,要以积极防御为指针,但在军事战役中 重点要放在掌握主动和积极进攻上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积极防御的战略目标”。除了开发歼灭敌军的实力之外,解放军还正在探索动用有限武力的选择方案。中国的战役理论把这种选择定义为武力的“非战争” 用途 政治胁迫的延伸,而不是全面的战争行为。1995 年和 1996 年在台湾海峡进行的两栖演习和导弹发射就是武力的“非战争” 用途的实例。然而,这一概念还包括空中和导弹打击、暗杀和破坏等。这种文章突出显示了中国做出

8、错误估计的可能性,因为任何这种行动的打击对象,即使不是范围更加广泛的国际社会,都会视之为战争行为。有关战争的一项全面观点 20 年来,中国的文职与军事战略家一直就现代战争的性质问题进行辩论。这些辩论汲取中国战略传统及其历史经验内部的来源,以提供对“军事革命”、 “非对称战争” 和“信息化战争”的看法。这种辩论突出表明了中国对战争的非动能手段的兴趣,以及经济、金融、信息、法律和心理工具在中国的战争计划工作中的作用的增强。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文件军事战略科学 (2000 年)突出表明了中国军方全面和多方面的战争观点。文件说:“战争不仅是军事斗争,而且还是政治、经济、外交和法律战线上的全面竞争。 ”最近

9、,中国的军事战略家对国际法越来越感兴趣,把它当作在战斗前对敌手产生威慑的一项工具。在台海背景下,中国可能会利用一场信息战,把第三方的干预描绘成按照国际法属于非法。中国还试图影响国际舆论,使之有利于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曲解,通过在学术意见和国家观点中放弃长期公认的航行自由规范,而接受有关在 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其上空、可能还有外层空间享有更大主权的解释。非对称战争确认和利用非对称性是中国战略和军事思维的一个根本方面,尤其是作为一支较弱的军队打败比较强大的军队的手段。自从 1991 年的波斯湾战争和“联军行动” 以来,中国的军事战略家一直注重采取非对称对策来利用技术上占优势的对手的弱点。199

10、9 年解放军报的一篇社论明确阐述了这一点:“占绝对优势的强大敌人当然并非没有较弱的一方可以利用的弱点。我们的军事准备的直接宗旨必须是找到利用强敌弱点的策略。 ”中国对非对称战争选择的探索可以在其大量投资于弹道和巡航导弹系统方面看到。这些系统包括先进的反舰巡航导弹、水下作战系统(包括潜艇和先进的水雷) 、太空对抗系统、电脑网络作战和特别行动部队。中国军事战略中保密性和诡计的作用中国军事战略中对在冲突中掌握主动权和使敌手不知所措的注重,带来了对在战略、作战和战术层次上采用诡计的重视。中国的军事理论材料把战略诡计定义为“引诱对方形成错觉并在造成人力和物资方面的最小代价情况下,以一种有组织和有计划的方

11、式产生各种假象,从而使自己获得战略上的优势地位。 ”除了信息战和常规的掩护、隐蔽和诡计之外,解放军还汲取中国的历史经验,并从战略和诡计在中国的治国之道方面所起的一贯作用中汲取智慧。最近几十年,解放军内部重新掀起研究孙子、孙膑、吴起和商鞅等中国经典军事人物及其著作的热潮。这些著作全都包含有关运用诡计的戒律。中国共产党对保密性的严重依赖与军事上的诡计共同作用,限制了国家安全决策、军事实力和战略意图方面的透明度。然而,过度的信心可能是由于军事领导人迷恋于战略和诡计所带来的捉摸不定的好处。此外,指挥官用来对付敌手的技能也可以用于掩盖解放军系统内部的坏消息的传播。而这种传播是中国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因此

12、,保密性和诡计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给中国的敌手,而且给中国领导人造成迷惑。第四章 军队现代化的目标和趋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实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 2010 年前打下坚实基础,2020 年前后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到 21 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 ”2006 年中国的国防概 述中国领导人已经阐明了自己的意图,并配置了资源,以寻求基础广泛的军事改造,使联合行动得以进行。这些行动包括全军范围的职业化、训练的改进、更加生机勃勃的联合实战演习,以及加速获取现代武器。中国军队目前所注重的是确保能够阻止台湾独立,如果北京决定采取这种对策,要能够迫使该岛按照北京的条件

13、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与此同时,中国正在为建立一支能够实现范围更加广泛的地区与全球目标的军队奠定基础。情报界估计,中国要等到本 10 年结束或者更晚的时候,才能培养出一支能够打败规模有限的敌手的现代军队。在形成这种实力方面,中国领导人强调采取非对称战略来发挥中国的优势,同时通过所谓的“杀手锏” 计划利用潜在对手的观察到的弱点。可以在这一背景下看待 2007 年 1 月进行的反卫星试验。解放军实施联合作战的野心可以追溯到自 1991 年的波斯湾战争以来从美国和盟国的作战中汲取的教训。2004 年以来,解放军进行了一些演习,旨在形成联合作战观念和展示新的实力、自动指挥系统和武器。解放军希望最终把军种一

14、级的实力与一个指挥、控制、通信、电脑、情报、监视和侦察(C4ISR)综合系统、一个新的指挥结构以及一个联合后勤系统相结合。然而,它继续面临着军种间合作和联合作战实际经验方面的不足。随着解放军现代化的推进,两项错误看法可能会导致失算或危机。第一,其它国家可能会低估中国军力增强的程度。第二,中国领导人可能会假设新的系统能够完全投入使用、熟练地操作、充分地维护,并与现有实力和其它新的实力充分结合,因而过高地估计自己军队的能力。新出现的区域封锁/反接近能力在近期内,中国正在安排各种措施的重点,以便在台海未来的任何危机中对第三方的干预形成威慑或者进行对抗。中国在应付这一挑战方面的对策的重点,就是国防部

15、2006 年发表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所提到的破坏性能力:一些部队和作战理念,旨在阻止敌手把军力部署在前沿作战方位,以及对稳定有迅速破坏作用的重要军力对比。在这一背景下,解放军看来做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开发对可能会部署在西太平洋地区的航母和远征军打击部队实施远程拦截的能力。中国的区域封锁/反接近力量越来越多地相互重叠,从而提供了多层次的进攻系统,对海洋、航空和航天三方面加以利用。解放军的计划人员注意到了精确打击在现代战争中的首要地位,并投资于这一新兴体系的攻防组成部分。中国正在寻求获得经过改进的 ISR 资源,从无人驾驶飞机和卫星到“信息化的”特种部队都有。这些宝贵资源如果与高效能的通信联系起来

16、,可能会提供用于远程精确打击的瞄准数据。解放军所设想的精确打击能力足以危及西太平洋地区的空军基地、港口、水面战舰、以陆地和太空为基地的 C4ISR、防空系统和指挥设施。为了阻止海军力量在西太平洋海域的部署,解放军的计划人员重点对水面舰只进行远程瞄准。对兵力结构目前和预测中的改进的分析结果表明,在近期内,中国正在寻求获得通过分层次的防御体系危及水面舰只的能力。该体系的范围达到了“第二个岛屿链条” (即从日本向东部和南部以及越过关岛向西太平洋扩展的各个岛屿) 。投资的明显的一个重点领域涉及中程弹道导弹,加上用于确定目标的地理方位的 C4ISR 和用于在汪洋大海上打击水面舰只或者其岸上辅助性基础设施

17、的、末端寻的的舰载制导系统。由于这种能力在本地区的一场危机中所提供的先发制人和胁迫性选择,所以它尤其重要。中国的军事分析人员还断定,现代战争中的潜在弱点是后勤和动员,因为其对得到准确协调的运输、通信和后勤网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威胁到战区内的基地和后勤枢纽,中国可能会动用其战区弹道导弹、陆地攻击巡航导弹、特种部队和电脑网络攻击。由于空中加油而获得能力的攻击机可能会利用装备着各种末端寻的弹头的、空中发射的巡航导弹瞄准远距离的目标。先进的水雷、潜艇、海上攻击机和装备着先进的反舰巡航导弹的现代水面战舰将为远程反接近系统提供辅助性的防御体系。对“基洛” 级、 “宋”级、 “商”级和“元” 级潜艇的获

18、取表明了解放军对潜水作战的重视。采购“现代 II 型” 级导弹驱逐舰和装备着远程反舰巡航导弹以及舰对空导弹系统的国产的“旅洋 I 型”/“旅洋 II型”导弹驱逐舰表明,中国的重点仍然是结合机动的广域空中控制来改进空对舰作战。解放军的防空力量已经从对重要的军事、工业和政治打击目标的点防御,转变为基于一个现代防空综合体系和攻防对空作战的新的联合对空袭击体系。这些行动的范围超越了中国的领空防御范围,把针对敌手的基地(包括航空母舰)和后勤系统的打击包括在内,以削弱敌手的空中作战能力。反接近/区域封锁体系的防空组成部分包括 SA10、SA 20、HQ9、HQ15 等地(舰)对空导弹和S300PMU2 等

19、射程得到延长的 C2 导弹系统。北京还将利用俄制和国产的第四代飞机(例如苏27 和苏30“侧卫 ”飞机以及国产的 F10 战斗机) 。解放军海军将采用最近获得的装备着 AS17/Kh31A 反舰导弹的、俄制苏30MK2 战斗机。包括俄制伊尔78/“大富翁” 和本国开发的 B6U 加油机在内的加油飞机的获取将使装备着精确打击武器的解放军空军和海军攻击机的作战航程扩大,从而加强对远离中国海岸的水面(地面)力量和空军的威胁。此外,包括以色列制造的“哈比”飞机在内的无人机(UAV )和无人战斗机(UCAV)的获得使中国的远程侦察和打击方面的选择得到了拓展。一项新近制订的区域封锁/反接近战略的最后一个组

20、成部分包括电磁或者信息领域。解放军的文章作者经常提到现代战争中控制信息的必要性,有时称之为“信息封锁” 。中国正在通过改善信息和作战安全、开发电子战和信息战能力以及实施封锁和诡计来寻求这种能力。中国的“信息封锁”观念很可能超越了严格的军事范畴,把国力的另外一些成分包括在内。保密性、信息控制(包括互联网安全)和宣传成为中共统治的特征。2006 年,几位独立的研究人员利用以美国为基地的一个商业图像服务提供商的空中俯瞰图像档案,辨别出与中国军方相关的几个设施,包括一个潜艇基地、一处看来属于中印边界的有争议的地段复制品的设施,以及一个模拟的台湾机场。在这些研究结果发表之后不久,中国国家媒体于 2006

21、 年 8 月声称,外国地图绘制者非法勘察了中国领土,威胁到中国的安全。这篇文章提到中国 2002 年的测绘法,援引中国国家测绘局的话说:“非法勘测、搜集和发表有关中国的地理信息的外国人将受到严惩。 ”这一系列事件可能表明,中国正试图奠定基础,以便把“信息封锁” 的概念扩展到太空。战略能力核威慑。中国正在对其传统的战略力量进行质量和数量上的改进。这些改进目前包括大约 20 枚基于发射井的、使用液体燃料的 CSS4 洲际弹道导弹(它们构成了危及美国大陆目标的主要的核打击手段) 、大约 20 枚使用液体燃料的、射程有限的 CSS3 洲际弹道导弹、14 至 18 枚使用液态燃料 CSS2 中远程弹道导

22、弹,以及 50 枚以上的 CSS5 公路机动的、使用固体燃料的中程弹道导弹(用于执行本地区的威慑任务) ,以及装备在“夏” 级核潜艇上的 JL1 潜射弹道导弹。到 2010 年,中国的战略核力量很可能会包括得到加强的 CSS4、CSS3、CSS 5 导弹,加上使用固体燃料的、公路机动的“东风31”导弹(后者于 2006 年形成了初步威胁能力,并很可能会在不远的将来达到作战状态,如果它现在还没有达到的话) ,以及“东风31A”洲际弹道导弹(预计 2007 年获得初始作战能力) 、JL1 和 JL2 潜射弹道导弹(预计 2007 年至 2010 年获得初始作战能力) 。增添的“东风31”导弹系列和

23、 JL2 导弹以及“金” 级核潜艇将使中国获得一支生存能力和灵活性更强的核力量。能够执行核任务的、从空中和地面发射的新的巡航导弹也会给中国的核力量带来生存能力和灵活性方面的类似提高。中国 2006 年的国防白皮书说:1)中国核力量的宗旨是阻止别国针对中国动用或者威胁动用核武器;2)中国坚持进行自卫反击和对核武器进行有限开发的原则;以及 3)中国从未参与,而且永远也不会参与同任何别国之间的核军备竞赛。这项文件重申了中国坚持“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明确政策,并且说,中国“ 无条件地承诺不对非核武器国家或者无核武器地区动用或者威胁动用核武器”。军事理论材料表明,中国的核力量所承

24、担的另外一些使命包括针对中国大陆的常规进攻威慑、巩固中国的大国地位和通过限制别国对中国进行胁迫的能力范围来增强中国的行动自由。因此,中国宣称采取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是模棱两可的。使这种模糊性复杂化的是不首先使用的宣言和坚持“自卫反击”原则的已经阐明的决心并存。军事和非军事人员定期举行的有关中国核军事理论前途的学术辩论,对“不首先使用”政策是支持还是背离了中国的核威慑,以及是否应当继续实行“不首先使用” 的政策提出了质疑。中国政府做出了公开和私下的保证,即它的“不首先使用” 政策并没有改变,将来也不会改变。尽管如此,采用数量更多的、能力和生存能力更强的核武器系统,加上这些辩论本身,表明北京可能

25、正在就中国不断演变的兵力结构的影响,以及这一兵力结构可能会提供的新的选择问题进行探索。太空与太空对抗。中国的太空活动和能力,包括反卫星计划,对在台湾海峡的应急情况及其以外地方实施反接近/区域封锁产生重大影响。中国进一步认为,开发太空和太空对抗能力正在使国家的声望提高,而且像核武器一样,展示了中国世界强国的特色。中国在投资方面把太空列为重中之重。在 2006 年 10 月纪念中国航空航天工业 50 周年的活动上,温家宝总理说:“中国的航空航天工业正处于一个新的起点,面临着新的局面和任务。 ”他说,现在必须“实施自主创新的原则,实现重要领域中的飞跃,在载人航天和月球探索领域中实施国家重大科技特殊项

26、目,在航空航天设备和航天技术的研发领域中实现新的突破”。侦察。中国正在建立具有军事用途的先进的图像、侦察和地球资源体系。其实例包括 CBERS1 和CBERS2 卫星以及环境灾难和环境监视卫星体系。在环境卫星项目范围内,中国计划发射 11 颗具有可视红外线、多光谱和合成孔径雷达成像能力的卫星。在今后 10 年里,北京很可能会部署雷达、海洋勘测和高清晰度的照相侦察卫星。中国目前大概会依靠商业卫星图像(例如 SPOT 卫星、地球资源技术卫星(LANDSAT) 、加拿大雷达卫星(RADARSAT)和美国 Ikonos 卫星)对现有的覆盖面提供补充。导航和计时。中国向中国和周边地区上空发射了 4 颗精

27、确度为 20 米的“北斗”卫星。中国还利用 GPS 和GLONASS 导航卫星系统,并投资于欧盟的“ 伽利略”导航系统。载人航天计划。2005 年 10 月,中国完成了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中国航天员在太空进行了首批实验。报纸的报道说,中国将于 20072008 年度进行首次太空行走,于 2009 年至 2012 年期间进行飞船会合和对接。中国的目标是到 2020 年建成载人太空站。通信。中国在通信方面使用 INTELSAT 和 INMASAT 等外国提供商,但它正在这一领域中拓展本国的能力。中国可能正在开发一个数据中转卫星系统,以便为全球范围的覆盖提供支持。据报道,中国还获得了能够支持对驻军和

28、部队提供更加迅速的数据传输的移动数据接收设备。小型卫星。从 2000 年以来,中国发射了一些小型卫星,包括海洋学研究、图像和环境研究卫星。中国还建立了用于专门用途的小型卫星设计和生产设施。中国正在开发微型卫星重量不到 100 公斤用于遥感以及图像和雷达卫星的网络。这些发展可能会使中国的卫星力量在其覆盖面遭到任何破坏的情况下得以迅速恢复或扩展。反卫星武器。2007 年 1 月,中国成功地试验了一枚瞄准一颗中国气象卫星的垂直发射的反卫星导弹,从而显示出攻击在地球低轨道上运行的卫星的能力。这个垂直发射的反卫星系统是一项旨在形成封锁外层空间、以使别国无法进入的能力的多方面计划的组成部分。在解放军国防大

29、学 2005 年出版的联合战役太空作战一书中,作者袁泽禄上校写道:太空震慑打击的目的是对敌人产生威慑,而不是挑起敌人迎战。因此,打击的选择目标必须少而精“例如”瞄准重要的信息来源、指挥和控制中心、通信枢纽等目标。这将会震撼对手的组织的作战体系,给对手的决策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影响。中国的核武库长期以来一直为北京提供一种固有的反卫星能力。然而近年来,北京一直谋求实施一项强有力的和多方面的太空对抗计划。90 年代末从乌克兰获得的 UHF 频带卫星通信干扰机和大概属于国产的系统使中国今天能够干扰常用的卫星通信频带和 GPS 接收机。除了 2007 年 1 月份展示的垂直发射的反卫星导弹计划之外,中国还正

30、在开发另外一些技术和理论,涉及到动能(杀伤)武器和定向能(例如激光和无线电频率)武器,以执行反卫星任务。中国谈到了其载人航天和登月计划。它正在提高自己追踪和识别卫星的能力有效和精确的物理攻击的一项先决条件。信息战。中国的军事思想家对信息战的著述颇多。他们显示出了对其方法和用途的深刻认识。例如,2006 年 11 月解放军报评论员说:在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中克敌制胜机制的突出表达方式是,我们能否利用各种手段获得信息和确保信息的有效传播,能否充分利用信息的可渗透性、共享性和连接性,以实现物资、能源和信息的有机结合,形成综合战斗力,以及能否采取有效手段削弱敌方的信息优势和降低敌人信息装备的行动效率。解

31、放军正在投资于电子对抗措施、针对电子袭击(例如电子和红外线假目标、角度反射镜和假目标发生器等)的防御力量,以及电脑网络作战等。中国的电脑网络作战理念包括电脑网络的袭击、防御和利用。解放军认为,电脑网络作战对在冲突中及早获得“电磁主导地位” 至关重要。虽然没有证据表明,中国具有一项正式的电脑网络作战理论,但解放军的理论家们杜撰了“一体化网络电子战”一词,以设计采用电子战、电脑网络作战和动能打击来破坏战场网络信息系统。解放军成立了信息战部队,以开发病毒,用于袭击敌人的电脑系统和网络,并制订战术和措施来保护友好的电脑系统和网络。2005 年,解放军开始把进攻性电脑网络作战纳入到其演习当中,主要是针对

32、敌人网络的初步打击。力量投射超出台海范围的现代化在 2006 年 3 月的全国人大会议上的讲话中,解放军总参谋长梁光烈说:“必须重视在新世纪中的这个新阶段,要有效地执行我军的历史使命许多军事敌对行动的准备工作都必须以实质性的方式进行必须在应付多种安全威胁和完成范围广泛的一系列军事使命方面加强竞争力。 ”遵循这一指针,中国继续投资于旨在加强更远航程的力量投射的军事计划。中国军事实力发展方面目前的趋势是改变东亚军事力量对比方面的重要因素,并可能会使中国获得能够在亚洲采取一系列军事行动远远超出台海范围的一支军队。由于来自别国的直接威胁明显缺乏,所以中国目前和未来的军事力量的用途仍不得而知。然而可以肯

33、定的是,这些实力将使北京获得更多的选择,以实施军事胁迫,并获取外交上的优势,推进本国利益,解决存在的争端。近期内中国军事现代化的主要重点和推动因素看来仍是准备应付台海可能会爆发的冲突。然而,官方文件和中国军事战略家的著作显示,北京正越来越多地考察台湾以外的战略局势。一些中国分析人士探讨了台湾在扩大中国的海上“防御” 范围和提高其影响本地区海上航道的能力方面的地缘政治价值。例如,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文件军事战略学 (2000 年)说:假如台湾与大陆疏远,不仅我们的天然海上防御体系会失去深度,以致向外部势力敞开海上大门,而且一个领海和海洋自然资源丰富的广袤地区将落入他人之手。对中国的开放和经济发展来说

34、至关重要的外贸和运输航线将暴露在分离主义分子和敌军的监视和威胁之下,中国将永远被封锁在西太平洋的第一岛链以西的地方。与此相似,中国 2006 年的国防白皮书也对资源和运输联系的问题表示担忧。它说:“与能源、资源、金融、信息和国际航线相关的安全问题不断增多。 ”与此相关的愿望是保护在中亚的能源投资。如果该地区出现局势动荡,这也可能会促使中国进行军事投入或干预。在海洋领土问题上与日本之间依然存在的分歧,以及在南中国海上的斯普拉特利(即我“南沙群岛” )全部或部分领土问题上与几个东南亚国家之间的争端,可能会导致这些地区的局势再次出现紧张。同样,朝鲜半岛的不稳定可能会造成一场地区危机,从而使中国面临采

35、取外交还是军事对策的抉择。对中国获取武器活动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在扩军的时候眼光超越了台湾的范围。例如,部署在中国各地的装备着射程达到整个战区范围的常规导弹的新的导弹部队,可能会被用于台湾以外的各种应急情况。机载预警、控制和空中加油计划将使空战范围扩展到南中国海。先进的驱逐舰和潜艇反映了北京保护和推进自己的海上利益的欲望。由于采用了新的装备、部队一级的战术得到改进,以及联合作战的协调性得到提高,所以远征军(3 个航空师、2 个两栖步兵师、2 个海军陆战旅,大约 7 个特种部队作战群和第二炮兵的 1 支有一个团规模的侦察兵部队)正在得到加强。在长期里,中国的 C4ISR,包括基于太空的和天波超视

36、距遥感器,可能会使北京能够识别、追踪和瞄准西太平洋深处的军事活动。最后,对解放军训练活动的分析结果提供了新的迹象,表明解放军正在探索台湾以外地方的应急情况。例如,在 2006 年 7 月至 8 月的“北剑07” 假想敌模拟演习中,首次有两个装备精良的解放军师参加,提供支援的有空军、第二炮兵和人民武装警察。这次演习的重点是远程调动、情报获取和机动反击行动。2006 年中国还与上海合作组织一起进行了一系列演习,其声明的目标是打击“三股邪恶势力”,即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国家分裂主义。这些演习包括:“2006 天山1”2006 年 8 月与哈萨克斯坦联合举行的一场双边演习,地点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和中国的伊宁。中国改善了执法部门和安全部门之间的合作。“合作 2006”2006 年 9 月与塔吉克斯坦联合举行的一场双边演习有 150 名中国军人和塔吉克斯坦的 300 名军人参加,所演习的是针对恐怖主义袭击的协调反应。 (尹宏毅译) (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