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寅恪,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独秀前哲,金声玉振。信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事例:1.四不讲陈寅恪治学面广,宗教、历史、语言、类学、校勘学等均有独到的研究和著述。他曾言:“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因此,陈寅恪的课上学生云集,甚至许多名教授如朱自清、冯友兰、吴宓、北大的德国汉学家钢和泰等都来听他的课。黄宗羲, “中国思想启蒙之父” 。事例:1.为父鸣冤,庭锥奸党父亲黄尊素,因弹劾阉党魏忠贤被害。年仅十九岁的黄宗羲,袖藏铁锥,孤身赴京为父讼冤。
2、当时,崇祯即位,阉党失势,黄宗羲在刑部大堂当场锥刺魏忠贤死党许显纯等,当众痛击崔应元,拔其须归祭父灵,颇为震动,人称“姚江黄孝子” ,崇祯帝叹称为“忠臣孤子” 。2.带病著述康熙三十一年,黄宗羲病势沉重,闻知贾润刊刻其明儒学案将成,遂抱病作序,由黄百家手录。次年, 明文海编成,宗羲又选其精粹编为明文授读 。3.节俭康熙三十四年七月三日(1695 年 8 月 12 日) ,黄宗羲久病不起、与世长辞。他在病中曾作梨洲末命和葬制或问 ,嘱家人丧事从简:“用棕棚抬至圹中,一被一褥不得增益” “安放石床,不用棺椁,不作佛事,不做七七,凡鼓吹、巫觋、铭旌、纸幡、纸钱一概不用” 。4.泰然黄宗羲在临终前四天
3、给孙女婿万承勋的信中写道:“年纪到此可死;自反平生虽无善状,亦无恶状,可死;于先人未了,亦稍稍无歉,可死;一生著述未必尽传,自料亦不下古之名家,可死。如此四可死,死真无苦矣。 ”博尔赫斯名言:1.上帝的长夜没有尽期 你的肉体只是时光,不停流逝的时光 你不过是每一个孤独的瞬息2.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3.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 我给你贫穷的街道、绝望的日落、破败郊区的月亮。 我给你一个久久地望着孤月的人的悲哀。4.没有比思考更复杂的享受了,因此我们乐此不倦。5.我写作,不是为了名声,也不是为了特定的读者,我写作是为了光阴流逝使我心安。木心名言:1.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
4、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2.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3.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4.我追索人心的深度 却看到了人心的浅薄。5.生活的最佳状态是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事例:1. 木心先生将 2008 年的画作展览命名“塔中之塔” ,一个是生活中囚禁他的“雷峰塔” ,一个是他内心营造的“象牙塔” 。正如巫鸿所说,木心先生所做的一切并不是对现实的反抗,而是精神的升华。陈丹青事例:1. 初学油画陈丹青 14 岁那年,开始跟着学校的美术老师到处去画毛主席像。登上脚手架,在好几米大的铁皮或墙面上画,两年画了 120 多张毛主席像。最大规模的是在上海郊外靠东海的地方,叫吴泾化工厂,居然也请陈丹青
5、去画,与两个工人画家爬上五六米高的大铁皮画毛主席像。陈丹青白天画像,夜晚临摹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的素描。2. 直面生活陈丹青于 2000 年回国后,曾带着学生去北京二道沟村“下生活” ,画农民、退伍军人,去矿区画井下工人,也曾在国外美术馆临摹世界“原典” 。他时刻呵斥自己:放老实一点,回到写生,坚持写生。这是一个图像时代,而一直坚持写生、写实的陈丹青称自己是活在一个“前现代”社会。他排斥依赖照片,一如他当年仅靠速写便画出了西藏组画 。3. 流放少年1970 年,16 岁的陈丹青初中毕业即被“文革”流放。16 岁的孩子被勾销上海户口,远离亲人,开始辗转赣南与苏北条件恶劣的农村插队落户。陈丹青茫然离开曾经打架、画画、斗蟋蟀、爬屋顶的上海石门一路老弄堂。陈丹青说, “那是很绝望的一个记忆,我觉得全部黑下来了。我上海大都市长大的然后就那么一个油灯,我们三个男孩子挤在一张床上,我记得一晚上几乎醒着的。几斤重的老鼠,整夜在我们被子上窜来窜去。第二天早晨下雨,那种雨打在瓦片上的声音,非常茫然。然后出来叼根烟,看着那个秧田,那个四月份下雨的山,就是绝望,脑子里是空的。 ”By s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