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594814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1.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专项规划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目 录前 言第一章 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1第一节 现状基础 1第二节 存在问题 2第三节 机遇挑战 4第二章 总体要求和目标6第一节 指导思想 6第二节 基本原则 6第三节 战略定位 7第四节 发展目标 8第三章 强化资源环境约束10第一节 开展资源环境评价 .10第二节 强化产业发展约束 .11第四章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15第一节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15第二节 升级改造传统制造业 23第三节 提档升级现代服务业 .27第四节 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31第五章 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实力35第一节 强化创新驱动发展 .35第二节 加快产业

2、集聚发展 .36第三节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38第四节 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39第六章 实施绿色示范重大工程42第一节 实施绿色制造推广工程 .42第二节 实施智能化改造工程 .43第三节 实施“三品”提升工程 .44第四节 实施服务型制造转型工程.45第五节 实施现代农业发展工程 .45第七章 保障措施47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47第二节 强化要素保障 .47第三节 完善法制保障 .48第四节 创新体制机制 .50附件 1:湖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52前 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部署,推动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现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

3、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规划根据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 、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 年) 、 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 、 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 年) 、 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总体规划 、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 、 湖北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 、 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 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湖北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纲要(2015-2025) 、 中国制造 2025 湖北行动纲要 、 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规划等编制完成。

4、规划范围覆盖湖北全域,规划期为 2016-2020 年,展望到2030 年。0第一章 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第一节 现状基础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加速发展,湖北产业综合实力持续增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为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1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十二五”期间,湖北地区生产总值先后跨上 2 万亿、逼近 3 万亿,年均增长 10.7%,在全国的位次由第 11 位上升到第 8 位,实现 5 年前进 3 位的重大突破;人均 GDP达 8000 美元,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地区行列;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先后迈过 2 千亿、3 千亿两个大台阶

5、,由全国第 20 位上升到第 9 位。武汉市进入 GDP 万亿元俱乐部,宜昌、襄阳双双超过3300 亿元,过千亿元的城市由 3 个增加到 10 个。主营业务收入千亿元以上的支柱产业由 7 个增加到 17 个 1,食品、汽车、石化化工等支柱产业向万亿元规模迈进。2.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 2010 年的13.548.637.9 调整为 2015 年的 11.245.743.1,服务业增加值达到 12736.8 亿元,迈上万亿元台阶。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逐步超过工业,呈现出以工业为主向工业和服务业并重转变的经济特征。1 17 个千亿产业:分别是食品业、汽车、石化化工、光电子信息业、装

6、备制造、电子商务、金融业、农副产品加工业、钢铁产业、建材业、医药产业、通信产业、电力产业、纺织业、物流业、房地产业、旅游服务业。13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15 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 565 亿元,占 GDP1.91%,居全国第六、中部第一。湖北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达到 27 家,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达到 46 家,省级及以上各类技术创新平台 703 个 2。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 5028.9 亿元,增长 10.9%,占 GDP 的 17.0%。其中, “四上”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 4946.8 亿元 3,高新技术制造业完成 4337.8 亿元,增长12.0%, ;高新技术服务业完成 609

7、 亿元,增长 3.8%。4、产业集聚效益逐步显现。形成了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2015 年,全省拥有 14 个国家级和 26 个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7 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拥有 90 个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突出区域特色,打造了一批区域品牌,获省著名商标认定 370 件,名牌产品 260 个。5绿色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以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低碳技术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广泛开展。 “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超额完成,以年均 5.15%的能耗增速支撑了地区生产总值年均 10.7%的增长,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5 年累

8、计分别下降22.18%、20.1%、12.25%、13.95%、20.61%、18.49%。六大高耗能行业完成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降至 26.8%,5 年下降 6.1 个百分点。2 截止 2016 年 8 月,湖北共有省级及以上各类技术创新平台 703 个。其中,重点实验室 166 个,产业技术研究院 1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01 个,校企共建企业研发中心 163 个,科技企业孵化器 63 个。3 “四上”高新技术产业:对达到一定规模、资质、限额及以上产业的统称。2第二节 存在问题1绿色发展认识有待提高,绿色发展体制机制还有待建立。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理念还未真正破除,对绿色发展缺乏足

9、够的认知和应有的重视。在经济发展方式和具体的企业生产经营、社会管理等具体制度设计方面,绿色低碳理念还未深入人心。通过制度安排,增加违法成本,实现外部成本内部化,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2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不快,新兴产业成长缓慢。制造业转型升级仍然处于“爬坡过坎”的量变积累阶段。在有效需求不足、核心竞争力缺乏、产能过剩矛盾突出、要素成本上涨、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制造业整体盈利水平持续下降,且由于经济放缓、成本上升及国内外市场风险与技术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巨大阻力,使得转型升级的进程异常艰难。从制造业自身看,效益下降与其转型升级步伐的缓慢有关,而这种状况又给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带来

10、了阻力,直接危及到一些行业的生存能力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继房地产和汽车后,我省具有重大拉动作用的新兴消费热点并未形成,虽然近年来网络消费和通讯电子消费快速增长,但总量依然偏小,整体作用有限。传统支撑行业如钢铁、石化、建材等产业高速扩张期已过,2015年我省工业产能利用率仅为79%,短期内又难以找到体量相当、带动力相近的新兴产业板块替代。3重化工业占比较大,能耗、碳排放约束进一步趋紧。湖北3省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产业结构偏重,尤其是资源能源消耗型重化工业比重偏大,主要产业部门能耗需求持续增长。根据应对气候变化与节能“十三五”规划 ,2015 年湖北能源消费总量为1.64 亿吨标煤,按照国家能源

11、消费总量控制的要求,规划“十三五”末湖北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 1.89 亿吨标煤,仅有 0.25 亿吨标煤的增长空间,年均增长率不足 2.9%。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主要目标显示,到 202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15 年下降 18%,表明碳排放约束进一步趋紧。 “十三五”期间湖北经济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如果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不发生积极转变,将难以支撑经济增长的需要。4沿江重化企业布局不合理,环境风险较大。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大,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湖北长江、汉江两江沿线 15 公里范围内 394 家重化工及造纸行业企业, 2015 年共排放废水 28672

12、万吨、COD20353 吨、氨氮 2453 吨,企业数量仅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 2.6%,但排放的污染物分别占全省工业行业排放总量的35.1%、18%和 20.4%。目前,两江沿线区域尚有 25%左右的企业尚未进入相应的工业园区。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不配套,仅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企业废水能够进入园区或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三分之二的企业废水都是经自建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直接排放,且部分企业污染处理设施没有正常运行,环境污染风险较大。第三节 机遇挑战41重大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提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殷切希望,李克强总理明确要求湖北“挺起长江经济带的脊梁” ,为湖北发展指明了新方向。中央

13、将长江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地位,对湖北加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湖北转型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一带一路” 、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为湖北产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全面深化改革和精准扶贫脱贫,为湖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了新保障。推进产业绿色发展,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突破资源环境制约,是打造湖北经济升级版的战略抉择;推进产业绿色发展,有利于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绿色双赢,是湖北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必由之路;推进产业绿色发展,有利于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强化湖北在国家

14、区域战略中的“支点”地位,是湖北的历史使命和政治担当。2主要挑战。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 4、实现工业化的冲刺阶段 5;同时,我国经济已进入以“中高速” 、 “优结构” 、“新动力” 、 “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在新常态下,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步丧失,面临来自发达国家发展高端制造业和发展中国家吸引低端制造业“双重挤压” ;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问题4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2010 年全国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为 66,即将进入工业化后期;湖北省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为 63,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5按照十八大报告要求,我国到 2020 年要基本实现工业化。5突出,面临着有效

15、内需不足和外需持续低迷的双重难题,去库存、去产能、处置僵尸企业任务艰巨;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目前还难以取代传统支柱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6第二章 总体要求和目标第一节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为重点,以绿色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法规标准制度建设为保障,紧紧围绕资源

16、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提升,实施绿色示范工程,加快构建产业绿色发展体系,建立健全产业绿色发展长效机制,提高绿色国际竞争力,走高效、清洁、低碳、循环、安全的绿色发展道路,努力把湖北长江经济带建成创新驱动引领区、绿色产业集聚区、智能制造先行区。第二节 基本原则1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强化资源环境承载约束,坚持存量调整优化和增量严格准入相结合,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引导产业合理布局,走经济发展和生态绿色的双赢之路。2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绿7色发展理念贯彻始终,加快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

17、业态、新模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核心动力转换和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产业服务化、高端化、智能化、低碳化、安全化发展。3开放协作,区域联动。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加快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建立产业协作发展机制,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全面推进“一主两副多极”城市带动战略,建立完善省内区域产业联动机制,加快重点产业集聚化、规模化、体系化、高端化发展。第三节 战略定位1创新驱动引领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挥人才、科技资源密集优势,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探索区域综合集成创新模式,提高创新成果转化率,打造全国创新驱动引领区。2绿色产业集聚区。加快构

18、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双发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驱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绿色发展体系,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产业集聚区。3智能制造先行区。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渗透作用和贯通作用,紧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的发展趋势,加快实施“互联网+制造”行动计划,重构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8打造全国智能制造先行区。第四节 发展目标到 2020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明显提高,现代服务业对一、二产业发展支撑能力更强,能源利用效率、资源利用水平、清洁生产水平大幅提升,绿色产业发展体系初步建立(相关指标见表1) 。到 2030 年,绿色发展产业体系全面建成

19、,湖北成为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增长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和支撑长江经济带的“龙腰” 。表 1 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类别 指标2015年现状值2020 年目标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 8.6 8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43.1 48制造业增加值率提高(%) 累计提高 2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 2.45 3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占 GDP 比重(%) 8.5 17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4.3 10研发与实验发展(R孝感市 孝感商业航天产业;孝感生物基材料产业鄂州市 鄂州葛店生物制药产业黄冈市 黄冈高效节能装备产业咸宁市 咸宁应急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咸宁节能环保产业及绿色清洁能源产业;新型非金属材料产业潜江市 潜江(中国)光纤产业天门市 天门市医药产业宜昌市 宜昌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宜昌生物制药产业;宜昌高性能化工新材料产业;宜昌复合新材料产业荆州市 荆州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产业;荆州生物育种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