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议低年级童话阅读教学的方法黑井镇大田小学 武家琼童话是儿童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通过丰富的想象、离奇的故事情节、夸张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个寓意深刻、脍灸人口的故事。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童话是一种从童年的视角出发,用儿童语言叙述童年生活场景(或模拟儿童生活场景),表达童心世界天真、稚拙、勇敢、奋发向上、生气勃勃原始生命之美为其精神本质。同时不知不觉中,在他们内心也建立起了生活常识,形成了为一般生存和融入社会群体必要价值观念,作为方式和情感模式。我认为教学童话时要遵循其文体独有特点和学生对童话的阅读心理,充分利用童话的幻想性和
2、游戏精神,摒弃对故事的理性分析,根椐不同类型的童话来选择教学策略,方能达成教学实效。那么,如何上好小学低年级童话阅读教学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一、个性朗读,独特感受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要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新课标指出,阅读应“有所感悟和思考”。但对于小学中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还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人生阅历,怎能对经典的童话有深刻的感悟呢?“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童话的语言是浅近、生动、简练、质朴的,教师只有以“语言文字”为基础,引导他们去品读文本,理解文本,体会文本,感悟文本,才能较好地引领学生进入童话世界。在二年级上册
3、酸的和甜的一课中,有描写狐狸的吃不到葡萄的句子:“他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跳起来摘葡萄,可是一颗也没摘到。”这句话的朗读该怎么处理呢?有学生认为当狐狸吃不到葡萄在葡萄架下急得抓耳挠腮时,它可能会心急如焚,急得团团转,这时他应是焦急的,语气应稍快;而有的学生可能会认为狐狸边转边想办法如何去摘葡萄,这是在思考时动作应会比较慢,所以语气读得稍慢些。对课文的理解不同体会也就不同,朗读时的语气和语速也就会不同。让学生分别用不同的理解读读这句话,让他们用稚嫩纯真的童心自由地去体验,去感受,在和谐、自主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独特感受,二品品读读,感悟童话语言之美童话中简洁、流畅、生活化的语言,对于
4、发展儿童的语言有积极的作用。童话中对话比较多,能塑造出性格迥异、栩栩如生的童话形象,有利于训练孩子的表达能力。例如苏教版第五册小露珠一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童话,故事情节生动、语言优美,学生非常爱读。故事里小青蛙和小蚂蚱、小蝴蝶的对话,都非常符合儿童的生活用语,学生很容易就能掌握。因此,对于这样的文章,教师只需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读读品品,感悟到童话语言之美就可以了。三合作表演,体验童话形象之美一篇童话,就是一个童话剧,表演童话,符合小学生好动的特点。表演,需要研究课文,分角色,准备“台词”,互相配合。为了演好童话剧,学生就会认真地去读课文,积极地研究课文,并且同学之间相互合作。表演使
5、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童话世界,融入了童话之中,成了童话中的一员,体验到了童话形象之美,这种体验是一般的阅读学习活动所不能达到的。如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科普性文章,如果只是学习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对孩子来说是枯燥无味的。于是,我进行这样的表演设计:先准备了小壁虎、小鱼、老牛、燕子和壁虎妈妈的头饰,然后找五个学生分别戴上头饰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小壁虎”按照课文内容,失去了尾巴很难过,接着去向小鱼、老牛和燕子借尾巴,却遭到动物朋友友好的拒绝,“小壁虎”伤心地回到壁虎妈妈身边,高兴地发现自己长出了新尾巴。表演使课文中抽象的内容,一下子变得那样生动、形象,还加深了孩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增强了孩子对课文情景
6、的真实体验,满足了孩子喜欢表演的天性,提高了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四借助插图,再现童话意境之美低年级学生由于受阅读能力的限制,在读课文之前,最感兴趣的是文中色彩鲜艳的插图。他们凭借插图感知人物形象,再现童话的场景,了解故事的梗概。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这一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现童话中。如人教版第二册两只小狮子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推测哪一只是懒狮子,哪一只是勤狮子?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懒狮子是躺在地上双手抱头闭着眼睛睡觉的那只,有的说是腿架得老高什么也不干,尾巴上扎着蝴蝶结的那只。这时,教师可以趁机引导:懒狮子这个样子就是“懒洋洋”。你们什么时候也会懒洋
7、洋的?这样学生形象地理解了“懒洋洋”这个词并能运用。学完了第二自然段后,教师再次请学生看插图并想一想,你想对懒狮子(或勤狮子)说些什么?学生有的说:“懒狮子,我想告诉你,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的说:“你要向勤狮子学习,刻苦练习本领。”还有的说:“勤狮子,你长大后肯定能成为百兽之王的。”教师两次借助插图,把观察、理解词语及说话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引领学生进入童话的意境之中,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看图为了学文。教师正确的使用图画,发挥了图画对学文的作用。五、引导想象,再创续编。童话虽然不是诗,但它的意境和语言都像诗一样美,一篇好的童话,具有饱满的情绪和深刻的思想,它色彩鲜明,音律和谐,
8、充分显示了语言的魅力。因此,童话教学要重视激发学生的感情,引起学生的想象。孩子们是好奇的,他们富于想象,希望能到天上,到海底去漫游。童话在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方面,具有非常有利的条件。根据文后的提示来改编:如人教版一上松鼠和松果文后有一提示:以后会是什么样子呢?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要大得多的作用。因此,我们还要善于了解并利用学生在课外通过阅读、影视、网络所接触到的大量童话作品,通过阅读、讨论、讲故事等指导,使学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生活美,进而逐步认识社会,认识生活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一个“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使小学语文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使学生能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并得以健康、全面地成长。正如梅子涵先生所说:我们是为童年做事的人。童话,作为一种在儿童的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与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密切相关的文学,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既要注意它作为文学本身的特点,又要注意到它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我们要做的就是带着高尚的儿童情趣,怀着高位的儿童素养,打着高调的语文意识,引领孩子们走进如果子冰酪般纯净又甘甜,丰富又美好的童话教学中,编织童年最真最美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