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说文云:“牍,书版也。”所谓版,是指古代书写用的 木简 。 2战国末期,吕不韦将 吕氏春秋 一书公布于咸阳门前,这就是一种早期的出版活动。3 熹平石经 是儒家经典最早的官定本。 41702 年在英国创办了第一份日报,报名是 每日新闻 。 5 天一阁 是现存最早的私人藏书楼,后来成了乾隆为藏四库全书而建七阁的范本。6清代康熙年间官私编修了多部大类书,影响最大、体例最完备的当数 古今图书集成,被国外称之为康熙百科全书。 7关于汉字的产生,有一个流传久远的故事,成书于战国时间的世本作篇中就有:“黄帝使仓颉 作书。”的记载,美国作为也将此“作书”人奉为 12 大文化圣人之一。 8在陶器上刻画的符号和
2、文字称为 陶文 ,春秋战国和秦砖汉瓦上的这种文字,是研究我国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 9 周易 包括本经和易传,是我国最古老最神秘的一本占筮书。 10. 说文解字 一书中提到,秦始皇时定书体有八种,称为“八体”,分别是大篆、小篆、虫书、隶书、刻符、摹印、署书、殳书。11.资治通鉴在编辑上有两大创新点:一是编纂并非一步到位,而是分三个步骤;二是 辅助之作:资治通鉴目录、资治通鉴考异等。12.印章的优点是用 阳文反字 可以印成白纸黑字,阅读效果好。13.宋代四部大书为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 文苑英华 和册府元龟。14.清朝禁书按照三种方法分类处理,即全毁、抽毁和 改窜 。15.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直接
3、起因是 分封问题 ,而实质上它是专制的封建思想在文化上的必然反映。16.史官的主要职任是记录本国大事、 编纂史书 、“君举必书”。这一传统是在春秋时期形成的。17.宋代校书对工作量的规定,称为“ 校雠日刻 ”。18.史官所职掌有秉笔、执简、掌书、 守典 、奉法、决狱、册祝等时期。19.毕昇发明活字印刷的史料记载在 沈括 写的 梦溪笔谈 一书中。20. 冯道 刻印九经,使我国图书形式主流开始由手写本转变为印刷本,我国古代图书出版活动由此开始进入一个全新阶段。21.我国写本书发展的鼎盛时期是 隋唐时期 。22.元朝初年, 王祯 创造了木活字,他把这些技术和经验写成了 造活字印书法 ,附在农书 之后
4、。23.宋代是我国古代图书出版史上的黄金时代,形成了官刻、私刻、坊刻、寺观刻书和书院刻书五大刻书系统。24.古今图书集成和 四库全书 分别是清朝前期两套比较大部头且影响深远的类书和丛书。25.1995 年 7 月,美国人贝佐斯(Jeffrey Bezos)创立了 亚马逊 网上书店。26.1710 年英国议会通过的 安娜法令 是世界上第一部正式的版权法。27.大都、 建阳 、平水 、 杭州 为元代的四大刻书中心。28.“甲骨四堂”是指甲骨四堂是指中国近代四位著名研究甲骨文的学者: 郭沫若 、 董作宾 、 罗振玉 和 王国维 。29. 春秋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30.国语战国策是 国别
5、 体。31. 说文解字 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字典。编者是东汉学者 许慎 32. 甘石星经 是现存最古的天文学著作。33. 方言 全称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是我国第一部方言字典。34. 文心雕龙 使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评论专著。35. 齐民要术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农书。36. 脉经 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西晋、王叔和37. 水经 是我国第一部技术河道水系的专著。38. 金文 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39.甲指 龟甲 ,骨指四蹄兽(牛)的肩胛骨,将文字刻记在上面称 甲骨文 40.清室内府最大规模的一次铜活字印刷是雍正四年(1726 年)至雍正六年(1728 年)排印的大型类书
6、 古今图书集成 。全书一万卷,书籍卷帙之大,排字、印刷之精,著称于世。1.编辑出版史是历史学、文学、编辑学的交叉学科。(错 ) 2.中国图书出版史通常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 19 世纪末至 1949 年;第二阶段是 19501979年;第三阶段是 1980 年至今。( 对 ) 3.中国古代编辑活动具有编、著、刻、印、发合一的特点。( 错 )4.永乐大典是我国最大的类书,也是举世共誉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它是从明成祖永乐元年到 6 年编成的。( 对 )5.新青年是“五四”时期最著名的刊物,由李大钊主编,陈独秀、胡适等人协助。( 错 )6.商务印书馆是张元济在一家小印刷厂的基础上投资扩建的,张
7、元济参与编辑了我国第一部最新教科书,并获成功。( 对 )7.孔子说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指记述历史事件时可以灵活的进行编纂,不太明确的地方找典籍来确认。( 错 )8.吕氏春秋编排有序、体系严谨、结构完整,各篇字数相差较大。( 错 )9.谶纬之书是自唐代开始出现的托名孔子所做的一类伪书,内容是以符瑞谶语来推断兴亡盛衰。早在东汉时期,开国之主刘秀就用纬书上的预言作为宣传手段。( 错 )10.我国最早的佛经译品为金刚经,据说其初译者为汉明帝时天竺人摄摩腾与竺法兰。( 错 )11.水经和水经注都由我国古代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 错 )12.神农本草经是东汉时期的陶弘景隐居茅山多年所著,此书是当时较
8、为通行的一部药典。( 错 )13.北堂书钞纸四十六记载,崔瑗与葛元甫书云:“今遣送许子十卷,贫不及素,但以纸耳”。这一段话反映了人们当时轻纸重帛的观念。( 对 )14.1690 年杰明哈里斯在波士顿出版了北美第一份报纸国外公共事件,但只出了一期就被查封。( 对 )15.编辑出版史的系统研究是从历史背景、社会、经济、政治,特别是文化科学等方面去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编辑出版活动。( 对 )16.古时在竹简上记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渗出,便于书写,并免虫蛀,故称。后以“汗青”指著述完成。借指史册。( 对 )17.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图书编撰工作是由东汉著名学者许慎等人负责。( 错 ) 19.
9、楔形文字是公元 3200 年前后由苏美尔人发明的,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对)20.仰韶文化是距今约 50007000 年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彩陶文化。1921 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 对 )A 1.中国历朝政府重视包括编书、校书、 A 、藏书在内的图书事业。 A.刻书 B.印书 C.卖书 D.著书C 2.近代图书编辑出版业的五大变革是技术方法、书籍形式、 C 、类型和发行方式的变革。A.策划 B.编辑 C.内容 D.理念D 3.我国图书经历的三种书籍制度是 D 、卷轴、册页。A.竹卷 B.木牍 C.帛书 D.简牍D 4.善本书的标准是历史文物性、 D 和艺术代表性。A.
10、雅俗共赏性 B.通俗易懂性 C.理论原创性 D.学术资料性A 5.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不懂得继承祖国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把大批古籍用 A 的方法予以毁灭,在客观上给中国文化典籍带来了巨大损失。A.火烧水浇 B.火烧掩埋 C.焚烧 D.撕碎水泡D 6.宋代书业发达,书籍刻印经营场所常常称为书林、书棚、书堂、书铺、 D 和书坊。A.书店 B.书肆 C.经史铺 D.经籍铺B 7.唐玄宗开元年间的 B 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报纸之一。A.邸报 B.开元杂报 C.天下新闻 D.字林西报B 8.总集是指汇集了很多人的 B 为一书。A.诗歌 B.著作 C.论文 D.小说C 9.1920 年,我国出版了由 C
11、翻译的共产党宣言。A、陈独秀 B、李大钊 C、陈望道 D、瞿秋白A 10.刘向等人在编校群书的同时,又相继编撰了综合性藏书别录和 A 。A、六略 B、四略 C、七略 D、六艺A 11.刘向、刘歆等人在编校群书的同时,又相继编撰了综合性藏书别录和 A 。A、六略B、四略 C、七略 D、六艺A 12. 明代坊名为双峰堂、三台馆的刻书家、书商是( A )A、余象斗 B、胡正言 C、胡宗宪 D、华燧D 13.康熙年间, D 在协调出版机构内部纠纷,争取出版机构正当权益等方面发挥了作用。A、图书协会 B、书画社 C、书商联盟 D、书业商会B 14.英国杂志出版历史悠久。早在 1621 年就由鲍尔尼和艾克
12、尔创办了英国第一本定期出版物 B 。A、英国皇家哲学汇刊B、欧洲新闻周刊 C、评论 D、旁观者B 15.在中国造纸术向世界各地传播的历史中,首先传入的国家是 B 。A、朝鲜 B、越南 C、印度 D、日本B 16.成语“一字千金”与 B 的编写有关。A、史记 B、吕氏春秋 C、论语 D、千字文C 17.根据解放前后我国的几次考古发现看,植物纤维纸的发明应该在 C 。A.西周 B.战国 C.西汉 D.东汉B 18.“入潢”是用植物的汁染纸以防虫蛀,这种植物是( B )A.黄芪 B.黄檗 C.黄槿 D.黄杨C 19.明代的内府刻书全由司礼监负责,其所刻书称作( B )A.监本 B.司礼本 C.藩刻本
13、 D.府刻本C 20.点石斋石印书局的创办者是( C )A.马礼逊 B.米怜 C.美查 D.李提摩太D 21.下列印刷品中,不属于唐代的是( D )A.西川过家真印本金刚经 B.成都府成都县龙池坊卞家刻印陀罗尼经咒 C. 咸通九年金刚经刻本 D. 1965 年在浙江温州白象塔内发现的刊本佛说观无量寿佛经B 22. 唐穆宗长庆四年,诗人元稹为白居易的长庆集作序中有“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炫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这里的“模勒”意思是( B )A.抄写 B.刊刻 C.临摹 D.印刷A 23.最早将文字写在泥版上的人是( A )A.苏美尔人 B.古埃及人 C.古印度人 D
14、.古希腊人C 24.组织编制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综合性图书目录七略的是( C )A刘德 B.刘珍 C.刘向 D.刘彻C 25.最初从事中文铅活字研制工作的是( C )A法国人葛兰德 B.英国人马施曼 C.英国人马礼逊 D.美国人姜别利A 26.清代民间的活字印本,影响较大的是乾隆五十六年(1791)和乾隆五十七年(1792)萃文书屋排印的清曹沾撰、高鹗续红楼梦一百二十回,主持其事的是( A )A程伟元 B.高鹗 C.金简 D. 王德化史官:中国历代均设置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职,统称史官。各朝对史官的称谓与分类多不相同,但主要的可以分类记录类和编纂类两者 。在中国历史上,设立史官,记录国家大
15、政和帝王言行,是一种由来已久的制度和传统 。在夏代的奴隶制国家机构中,已设置了史官。亡灵书(古埃及):古埃及人用于超度亡灵的咒语的汇编,包括祈祷文、颂歌、和咒语等。最初这些文字内容被刻在死者的墓室,尤其是金字塔的内壁上,后来被抄写在纸莎草纸上并形成固定的样式。槐市:汉长安市场名。最初为官学学生进行经传书记等书籍交换的综合市场,后来被借用为官学的代名词。佣书:中国古代受人雇佣以抄书为业的人。贝叶书:用贝多罗树的叶子(即贝叶)刻写成的书。在刻好的贝叶上涂上煤油,字迹可显现出来。用细绳串连刻好的贝叶即成。编辑:使用物质文明设施和手段,从事组织、采录、收集、整理、纂修、审定各式精神产品及其他文献资料等
16、项工作,使之传播于社会公众者。书肆:“书肆”是由民间书贩组成,以谋取利润为目的。销售的书籍品种丰富,既卖儒家典籍,又卖诸子各家的书籍,经营方法灵活,敞开售书,允许自由阅览,既可招揽读者,有利于贫困知识分子求知自学的需要,客观上起着当时不存在的公共图书馆的作用,因而受到社会上各类读者的欢迎。别集:总汇一个人多篇作品的著作。类书:根据一定意图,辑录群书中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按类别活韵目编排,主要供寻检查考的图书品种。韵书:是一种按照声、韵、调三者关系来编次汉字的字书,在编纂上以分韵编排为特点,以审音辨调为目的。图书:以记录和传播知识为目的,用文字、图画或其他符号,手写或印刷于纸或其他载体之上,并
17、且有一定篇幅的出版物。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述历史事件。编年体:我国最早编历史的方法,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编排史实。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相同材料聚在一起。政书: 政书就是记载一朝或数朝典章制度沿革以及经济、文化发展情况的书。出版:“出版”一词按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解释是“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将著作物制成各种形式的出版物,以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编辑出版史: 编辑出版史是以我国历史上的编辑出版活动为研究对象,是研究编辑工作和出版事业的产生、发展及规律的学科。鱼鳞装:长纸作底,首叶全裱穿于卷首,自次叶起,鳞次向左裱贴于底卷上。刀笔吏:指掌文案的官吏,亦可指
18、讼师。饾版:分色分版的套印法。是把彩色画稿按不同颜色分别勾摩下来,每色刻成一块小木板,然后逐色依次套印或叠印,最后形成一幅完整的彩色画图。饾版因形似饾饤而得名。牌记:又称黑围、碑牌,是坊刻家的字号标志。最初是为便于读者识别,争取商业信誉,后渐发展成版权的记录,并间有广告特点。冯道刻印九经:明宗年间,冯道与李愚等委派官员,将原来刻在石上的儒家经典用雕版印刷。这是见于记载的首次以雕版印刷九经,是中国印刷史和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余象斗:明代著名的书坊主、雕版印刷出版家、通俗小说家、评点家。“建本”或“闽本”刻书的代表人物之一。主持刻书长达数十年,促进了中国古代出版业的发展,并且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珍贵的
19、书籍印刷品资料;而他在小说创作、编辑和评点方面的贡献,也对中国通俗文学尤其是章回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帕加马羊皮书:用羊皮纸或羔皮纸作材料制成的最原始的一种图书,亦称羊皮文稿。由古代中东地区的帕加马人发明。纸莎草纸:莎草纸是为古埃及人广泛采用的书写载体,它用当时盛产于尼罗河三角洲的纸莎草的茎制成。涂布:为了防腐,绝缘,装饰等目的,以液体或粉末形式在织物,纸张,金属箔或板等物体表面上涂盖塑料薄层。帘床抄纸器:由帘床、帘尺和竹帘构成,帘床是一个木制的长方框架,上有竹条编连而成的帘子。帘尺在帘床两端,用以绷紧帘子,使之保持平直。抄纸时,将竹帘斜插纸槽中,让纸浆均匀地附着在帘子上;然后,提起竹帘,
20、让多余的水分从竹条缝隙中滤出,帘面上就形成一张湿纸。1.出版物的构成要素。 答:出版物由三要素构成:(1)具有经过编辑加工的以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或其他符号形式表现的精神文化内容(2)具有承载这些精神文化内容的物质载体(3)具有一定量的复本,从而有可能向公众发行传播。2.简述谷腾堡的主要贡献。 答:谷腾堡的主要贡献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活字材料的选择和铸造,选用铅锡合金。二是油墨的制造,谷腾堡制造的油墨对金属活字具有良好的附着性。三是印刷设备的选择,发明了垂直螺旋式手扳印刷机的发明。四是培养出一批熟练的印刷技工。3.简述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 答:谷腾堡的印刷术首先在德国开始流行,不久流传至意大
21、利,紧随其后是瑞士。法国后来者居上,巴黎等各地纷纷成立印刷厂。1476 年,英国人卡克斯顿引进印刷术。自谷腾堡印刷术发明后半世纪里印刷术遍及欧洲各国。4.说文解字的编辑特点是什么? 答:在编排上首次使用了部首排序,共设置了 540 个部首,将 9353 个字分别隶属于这些部首。许慎设立部首主要是为了方便解说,但也方便了人们检索。后来部首简化为 214 部,更方便检索。;编写这部书是为了解释儒家经典的,因此只要是儒家经典中出现的字,许慎都会收录。所有部件许慎都将它们设为一个独立的字,包括一些笔画。在字形上以小篆为标准。5.吕氏春秋的编辑特点有哪些? 答:一有明确、务实的编辑意图;二、兼收并蓄,集
22、众家之长,诸子之说兼而有之,超出学派的门户之见,这在当时是十分难得的。三、有所取舍,形成新的思想体系;四、编排有序、体系严谨、结构完整。6.中外出版史的学科地位。 答:一是编辑学、出版学与历史学的交叉学科。二出版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回答诸如出版的本质、出版的基本规律等本源性问题。而只有进行涵盖古今中外各个维度的比较与考察,出版史研究才能全面而深入,从而获得真理性和一般性的认识。中外出版史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7.出版史研究现存问题的分析。 答:出版史的研究是一项非常庞大而系统的工程,各个国家的出版史纷繁庞杂、浩如烟海,需要长时间的学科积淀。电子技术、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出版物形态出现多种不同
23、的载体,出版史的研究不仅仅要关注过往纸质出版物的发展史,还应关注这类新型出版物引发的问题。8.近代印刷术根据印版结构可分为几种类型? 答:凸版印刷、平板印刷、凹版印刷三种。9.明中叶图书装帧形式有哪些变化?答:从大多使用蝴蝶装和包背装,到后来逐渐由包背装改为线装,且插图本增多。10.简述宋版书的特征用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特征:(1)从字体上看,北宋早期的刻书多用欧体字。(2)从墨色刀法上看,宋体用墨质料精良,多色浓如漆。(3)从用纸上看,浙、蜀刻本多用皮纸,闽刻本多用竹纸,印刷佛经多用黄纸。(4)从版式上看,宋代早期刻书多半是四周单栏。(5)从装帧上看,有蝴蝶装、旋风装、经折装、包背装等。(
24、6)从避讳上看,宋人避讳尤甚。在位或者皇祖的讳都要避。 影响:宋代刻本的风格在书籍制度上给后世以深刻的影响,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也有着深刻地影响。11.简述雕版印刷的发明及其意义。 答:雕版印刷发明的条件:(1)唐代政治经济的发展,宗教的广泛传播,对外文化交流频繁,突出的要求 供应大量的复本图书;(2)物质条件丰富,纸墨质量高。(3)技术条件提高,印刷字体稳定,捶拓和印章技术发展进步。因此,雕版印刷术在唐初发展起来了。影响: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编辑出版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极大的促进了人类文化和整个社会的进步,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这项创造发明属于我们伟大的
25、中华民族。12.简述造纸术的外传路线。 答:3 世纪左右,造纸术首先传入越南。在 4 世纪造纸术有向东传入朝鲜,并于 5 世纪经朝鲜传入日本。7 世纪左右,造纸术传入印度。造纸术向西方传播是经由丝绸之路进行的。2 世纪前后,西域地区已经有纸的使用。5 世纪,全中亚一带使用纸,8 世纪起造纸术开始传入西方。经过前后 1000 多年,中国发明的造纸术传遍全世界。13.简述明代坊刻的特点。 答:历史悠久,由于明初就取消书籍税,建阳、南京、苏州等地不少老字号得以发展并长期保留;分布广、刻书数量大,南京、苏州、湖州、徽州、杭州、北京等地都是集中地;内容丰富,面向民间,书坊所刻的书品种繁多,以供应人民大众
26、日常所需为主;旨在谋利;编刻售合一,发展快。14.简述鲁迅的编辑生涯及编辑思想。 答:在日本欲编新生,未果。20 年代是高峰,编辑了大量刊物。且指导他人编校书刊。思想务实,唯美悦人,影响深远。15.简述王选的激光照排技术及其历史意义。 答:激光照排是将文字通过计算机分解为点阵,然后控制激光在感光底片上扫描,用曝光点的点阵组成文字和图像。历史意义:它使我们告别了铅与火,在汉字信息处理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它是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技术以来又一场重大革新。它取代了铅字印刷。16.简述汉代中央政府设立的图书编校机构。答:汉高祖定都后,萧何在未央宫建立天禄阁、石渠阁、麒麟阁以作皇家藏书和图书编校场所;汉武帝
27、定都后,在宫中建立兰台、东观、仁寿阁、石室和宣明殿藏书及校对场所;东汉汉桓帝延熹二年,创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政府专门的图书编校机构秘书监。17.简与牍的区别。答:把文字写在经过整治的竹片和木板上,一根竹片称“简”,加工后写了字的木片称“牍”。18.刻石拓印与雕版印刷的区别(重点)。答:区别一,石刻上的文字是可读的正写字,雕版版面的字是不能阅读的反写字;区别二,拓印是将纸先铺于石上,然后刷墨,印刷是将墨先刷在版面上再铺纸,经压刷纸背,将反文印到纸上取得正文印本;区别三,拓印所得的文字在纸与石刻相接触的背面,印刷所得的文字在纸与印版相接触的同面。1. 论述中世纪西方的主要出版机构及编辑出版活动。 答
28、:中世纪前期,主要出版机构是基督教修道院,从事抄写宗教典籍和希腊罗马经典著作等。图书需求是出版业发展变革的主要动力,城市与商业的复兴,为图书出版的发展创造了新的环境,自 11世纪末起,教会被迫放松对出版的控制,允许在大学的监督下恢复民间书籍出版。书商主要出版京大学批准的教科书和出售学生所需的手抄本。2. 请详细论述五四时期新文学著作的编辑出版活动。答: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中国的出版物从内容到形式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更为这一时期的出版业注入了新的内涵。上海的出版业在近代的基础上发展迅速,成为中国现代史上的出版中心。这一时期图书内容冲破了传统封建思想意识和旧文化
29、的束缚,反映不同主张的书刊大量出版,进步书刊和革命书刊成为图书出版的主流;新文艺著作的出版突飞猛进;科学书刊大量出版;古代典籍的整理和出版取得成绩。图书报刊的形式进一步向大众化方向发展:白话文运动的成果,出版了一批通俗易懂的报刊图书,连环图画的产生及大量出版,为广大识字不多的儿童和一般民众提供了精神食粮;新型印刷装订技术的使用,使新式装订装帧成为图书报刊出版的主流。3. 近代译书的主要成果和代表人物。答:(1)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2)官办的外语学校兼翻译出版机构:京师大学堂、京师同文馆,丁韪良与万国公法:我国最早的一部讲述国际关系的书。(3)洋务派官僚经办的翻译出版机构:江南制造局翻
30、译馆政府译书机构中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翻译机构。(4)教会办的翻译出版机构:墨海书馆 美华书馆 格致书院、广学会等,以广学会影响最大。(5)中日甲午战争辛亥革命前后,翻译书籍的特点:内容主要是社科著作,西书多由日文转译。(6)天演论与严复。4. 试论四库全书的主要内容和价值。答:主要内容:四库全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按照内容分类分经、史、子、集四部分,部下有类,类下有属。价值:这部巨作的完成,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气魄,体现了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智慧与毅力。四库全书系统地保存了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对当时及后来的中国学术与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对东方乃至整个世界都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5. 翻译
31、馆对中国编辑出版史有哪些重大贡献。答:翻译馆先后共译书 160 种,是中国近代译书最多、影响最大的翻译机构。其译书的具体内容有兵学、工艺、兵制、医学、矿学、农学等众多方面。最早出版的书是运规约指(傅兰雅、徐建寅合译)和开煤要法(傅兰雅、王德均合译)。著名的出版物有谈天、地学浅释、佐治刍言和西国近事汇编等。6. 试论近代编辑出版事业的变革及意义。答:五大变革:(1)技术方法的变革新技术的采用;(2)书籍形式的变革由线装到精装、平装;(3)图书内容的变革西学的输入;(4)图书类型的变革新型出版物的产生;(5)出版发行方式的变革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出版企业出现。意义:由于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引起编辑出
32、版事业的发展,又反过来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推动着社会的进步。7. 如何理解信息技术革命与当代出版产业的关系?答:信息技术革命使传统出版业得到了辅助和升级,一种完全摒弃传统印刷技术的全新出版模式发展起来即电子出版信息技术革命改变了出版物的形态,改变了图书的编辑制作、出版社的经营管理和图书发行物流,使其工作流程减少了不少程序,也缩短了工期,降低了成本出版印刷技业在新技术的影响下开始了新一轮的革命,印刷工艺从模拟化向数字化发展,印刷出版与新兴的电子出版、网络出版开始融合8. 试论中国书籍制度的演变。答:春秋到秦汉时期竹帛并行,以简册制度为主要形式,东汉时期盛行帛书;魏晋到唐代盛行纸写本,主要为卷轴
33、制度,有卷轴装(东汉宋初)、旋风装(产生于唐代)、经折装(始于佛家经书);宋代到近代为册页制度,有蝴蝶装(宋代流行)、包背装(元明时期流行),以印本书为主。9. 试述秘书监的发展、设立和兴盛。答:秘书监始设于东汉。当时的秘书监主要为藏书功能,东汉宫中建有多出藏书之处,其中兰台、东观既是藏书之室,又为著述之所。汉桓帝延熹二年,初置秘书监官,执掌图书古今文字,考合异同。秘书监作为官署,监为长官。晋武帝时,将秘书监的藏书功能并入中书省,保留秘书著作局。隋唐时期,秘书省为执掌国家图书事业的政府机构,主持国家藏书的整理、抄写、校勘和编目。北宋初,秘书省掌管祭祀、祝文、祝版的撰书,然秘书监、秘书丞亦参与修
34、纂国史金代,秘书监下隶著作局、笔砚局、书画局等,兼理图书的编修和整理之责。元代置秘书监长官国家图书事业,同时于监下设兴文署负责雕印图书。明初朱元璋废秘书监,成立翰林院,以涵盖秘书监。史馆、著作局等种多文化编纂机构的职能。10. 试述我国史馆制度的演变。答:史馆主要负责纂修国史。史馆制度滥觞于东汉,确立于唐代 。东汉东观汉纪 北齐天宝年间,高氏政权在北魏著作局的基础上设置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专门修史机构史馆。唐初,太宗贞观三年,设立史馆代替著作局的修史之职修撰本朝的实录和国史,并确立了宰相监修之制。宋初沿袭唐制,设史馆与昭文馆、集贤院合称“三馆”,担任修纂实录、国史之责。元代,以翰林国史院承担纂修国
35、史之任。明承元制,史馆隶属于翰林院。清代开设各种史馆纂修史籍,有常开、例开、特开,其中国使馆为专门纂修纪传体国史而设置的常设机构。11. 试述雕版印刷术发明的条件和意义。 答:条件:一社会经济的发展,纸张和墨等书写工具的改进,促进知识的传播与普及,增加了书籍的需求量,抄写方式已不能适应人们的读书需求。二刻石、拓碑,也是雕版印刷发明的一个渊源。意义:雕版印刷术是一种具有突出价值且民族特征鲜明、传统技艺高度集中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凝聚着中国造纸术、制墨术、雕刻术、摹拓术等几种优秀的传统工艺,最终形成了这种独特文化工艺;它为后来的活字印刷术开了技术上的先河,是世界现代印刷术的最古老的技术源头,对人类文明发展有着突出贡献;它的实施对文化传播和文明交流提供了最便捷的条件。12. 为什么宋书多善本?答:其子体多采用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字体,其实红以颜体最为时尚;其墨色十分考究,质量精良,色淡似漆,墨深香淡,潮湿不显漂迹,干燥而无烟痕,并且刻功要求严格,无论官私刀法精致细到,点线不苟;用纸品类繁多;宋书的文化价值很高:宋版书迄今存世最早的一批雕版印刷品它们以十五的形式向后世昭示印刷时代初期图书编辑出版和社会文化传播的真实状况,具有不可替代性;宋版书在书艺刀法,选纸用墨是、版式行款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版刻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