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少年传承中华美德小小百家讲坛:最是读书滋味长.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579170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年传承中华美德小小百家讲坛:最是读书滋味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少年传承中华美德小小百家讲坛:最是读书滋味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少年传承中华美德之小小百家讲坛最是读书滋味长(演讲稿)陕西省宜君县彭镇中学八年级(1)班 王艳妮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曾被誉为明朝“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与同时代的高启、刘基并称 “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他曾在送东阳马生序里详细描述自己求学经历,借以勉励同乡后辈马君则:“余幼时即嗜(sh)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yn)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f )之怠(di)。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曳(y)屣(x)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n)裂而不知。寓逆旅,主人日再

2、食(s),无鲜肥滋味之享。余则缊(yn)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勤奋艰苦的读书经历,不仅磨练了宋濂的意志和品德,更让他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读书之乐苦中求。所有好读书的人深谙此理,所以他们才能克服各种困难,创造条件,挤出时间,认真读书。孔子阅读易经,多次翻断了编连竹简的皮绳。他曾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他是一个多么爱好智慧的人。经学家匡衡,小时候凿穿墙壁借邻居家的灯光读书。晋朝车胤恭用白绢袋装几十只萤火虫来照亮读书。孙康家贫,曾经在夜晚用雪光照着读书。东汉孙敬,年轻时勤奋好学,常常是废寝忘食。劳累了,打瞌睡了。 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3、。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战国时期的苏秦,年轻时苦于学问浅薄,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每到困倦打盹时就用一把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隋朝时的李密热爱学习,分秒不愿浪费。有一次他要骑着牛去一个比较远的地方,怕途中耽搁太多时间,出发之前他就把要阅读的书挂在牛角上,一边骑牛一边读书,十分专注。连当时大臣杨素经过,丝毫不觉。勤学专注之功令人敬佩。宋代诗人钱惟演虽出身富贵,却非常好学。在西洛时,他曾经给身边的人说:“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看小说,上厕则阅小词,盖未尝顷刻释卷也”。书是人类的

4、精神食粮,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给予了我们智慧。“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滋养了我们的心灵,杜甫曾自豪地说:“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愉悦了我们的精神世界。“饥读之以为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南宋尤袤把书当成了可以充饥的美味,可以保暖的皮大衣,可以促膝交谈的知心朋友,可以排解忧愁的音乐。可见他读书是何等的快乐满足!这种健康向上的快乐胜过任何物质享受,“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勤学苦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优良传统。“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我们应该继承这种优良传统,趁着这大好年华,淡泊宁静,潜心读书。 但患不读书,不患读书无所用。千万不要听信读书无用的误人论调,千万不要等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才想起读书,千万不要留下“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伤悲。“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只要我们手不释卷,就能品尝到书卷滋味,就能终身受益。布衣暖,菜根香,最是读书滋味长。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