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近现代史复习近三年四川、天津卷对该部分的考查情况及分值统计:四川卷 天津卷地区年份 题号 分值 总计分值 题号 分值 总计分值第 20 题 4 分 第 5 题 4 分第 21 题 4 分 第 6 题 4 分选择题第 23 题 4 分 第 11 题 4 分第(3)问 6 分第 12 题第(7)问 2 分第(1)问 6 分第(2)问 4 分2010 年非选择题 第 37 题第(2)问 15 分27 分第 13 题第(3)问 2 分32 分第 21 题 4 分 第 9 题 4 分第 22 题 4 分 第 10 题
2、4 分选择题第 23 题 4 分 第 11 题 4 分第 37 题第(4)问 11 分2011 年非选择题 39 题第(1)问 6 分29 分第 12 题第(2)问 6 分18 分第 20 题 4 分 第 8 题 4 分第 22 题 4 分 第 9 题 4 分第 10 题 4 分选择题 第 23 题 4 分第 11 题 4 分第 37 题第(1)问 10 分2012 年非选择题 第 39 题第(4)问 10 分32 分第 14 题 18 分34 分主题一 工业文明的确立与扩展时期(18 世纪 60 年代19 世纪 70 年代)一、本主题要求必修欧美代议制的发展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
3、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和法国共和制的异同;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国际工人运动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必修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必修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以蒸汽机的发明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了解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艺,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选修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背景、内容、作用) 。俄国农奴制改革(背景、 “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影响) 。日本明治维新(
4、历史条件、过程和内容、历史地位) 。选修说出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和第三共和国确立共和体制等基本史实,认识民主制度的建立是进步力量与反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动势力殊死斗争的结果,而不是专制势力恩赐的产物。简述宪章运动要求普选权斗争的基本史实,认识欧洲早期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力的斗争对欧洲民主化进程的影响。说出第一国际推动各国工人参加民主运动、巴黎公社建设无产阶级民主制的尝试,认识近代以来人类在民主化领域的进步,也是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结果。二、本主题重点问题评价欧美代议制;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
5、形成;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生物进化论和蒸汽机) ;几种政体和变法运动的比较。三、阶段特征与主干知识四、高考真题回顾1.(2012安徽卷 20) 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 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 ”其主要观点是A. 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C. 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 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2.(2012上海卷 14)受棉纺织厂管理改革的影响,曼彻斯特一家别针工场也对其生产模式进行改革,将原本由一名工人单独完成的制作工艺分成二十余道工序,致
6、使别针的产量增长。类似的工艺改革普遍发生在A16 世纪中叶 B17 世纪中叶 C18 世纪中叶 D19 世纪中叶3.(2012广东卷 20) “新的力量和新的学说已经兴起,向 19 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小排炮,现在轮到大炮开火了。 ”“大炮”是A启蒙思想 B生物进化论 C空想社会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2012四川卷 20)法国大革命之所以在现代民主政治发展史上具有典范意义,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于对“平等”原则的落实。这种落实的一个典型表现是项目阶段特征 主干知识 备注经济 政治 思想文化 国际关系改革和革命 国际工人运动世界人类历史进入了蒸汽时代;资
7、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取得胜利;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背景、条件、进程、主要发明、历史影响等)将人类推进到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英国三次议会改革;美国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美国 1787年宪法和两党政治) ;法国共和制确立;德国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欧洲三大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三大进步思潮(自由主义的兴起、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民族主义)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生物进化论、瓦特和蒸汽机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英国成为世界霸主;欧洲霸权
8、斗争(克里米亚战争和普法战争) ;西方殖民主义掀起第二次扩张高潮。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并逐步加深。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化:自然经济开始并加快瓦解,洋务经济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封建制度日益腐朽;鸦片战争后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中国人民积极抗争和探索,出现了爱国官兵英勇抵抗侵略,人民群众自发反抗,农民革命运动高涨,新思想思潮萌发和洋务运动兴起。西学东渐开始,新思想萌发,“师夷长技”思想发展,传统的“夏夷”观念开始转变。两次鸦片战争签订屈辱条约;由闭关自守到被迫开放,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而中国逐渐走向衰落,迈向半
9、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社会各方面发生重大变化。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A高度认同政党政治 B不惜牺牲部分自由以保障平等C定期召开三级会议 D通过三权分立以确立制衡原则主题二 工业文明的纵深发展时期(19 世纪 70 年代20 世纪初)一、本主题要求必修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必修以电气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文学艺术新成就。选修了解欧美民主政治的扩大及其两党政治的形成。知道日本民主政治的发展,了解大日本帝国宪法 。二、本主题重点问题第二次工业
10、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相对论。三、阶段特征与主干知识项目 阶段特征 主干知识 备注经济 政治 思想文化 国际关系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运动世界垄断资本主义到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社会主义运动新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概况、特点、影响)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产生垄断组织,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垄断资产阶级开始干预国家政治;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更加健全完善(英、美、日) ;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尖锐。第二国际合法斗争、经济斗争、有组织的斗争增加。垄断主义盛行;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发展,民族、民主主义发展;爱迪生与电的应用;爱因斯
11、坦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印象派画与音乐;现代主义文学;电影、电视。列强掀起侵略的第三次扩张高潮;欧洲霸权中心向美洲转移;列强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加剧,走向世界大战。列强侵略 抗争和探索中国内外力双重作用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自然经济继续解体;洋务运动和洋务经济发展和破产;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外国生活方式进入,中国近代教育和交通运输业开始起步。军事侵略;经济侵略;政治侵略。爱国官兵:人民大众: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西学东渐由“器物”到“制度” ,维新和革命思想形成(实业救国思想) ;社会生活观念发生重大变化。中国被迫开放
12、,成为帝国主义争夺和瓜分的对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加大了对世界的侵略扩张;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人民斗争此起彼伏,但也使中国发生大变化。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四、高考真题回顾(2012福建卷 23)1912 年 4 月, “秦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使用电灯照明豪华客舱配备电视航线经过地中海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A B C D(2012上海卷 18)在 1900 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璀璨耀眼的展览场馆和高耸入云
13、的建筑物成为新亮点。为此提供物质基础的是A电力与蒸汽 B电力与钢铁C蒸汽与煤炭 D煤炭与钢铁(2012海南卷 2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 D大型国有 企业多位于郊区(2012四川卷 37)公司来了,世界变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 CCTV 节目组公司的力量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等)(1)英国1862 年公司法的颁布有何重要意义?(2 分)根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公司在促进世界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8 分)主题三 两次世界
14、大战之间的世界(20 世纪之初1945 年)一、本主题要求必修概述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必修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教训;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了解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中的作用。必修了解现代主义文学艺术和影视艺术的
15、产生和发展。二、本主题重点问题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及斯大林模式;罗斯福新政。三、阶段特征与主干知识四、高考真题回顾(2012江苏卷 17)列宁指出:“1921 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2012广东卷 21)罗斯福
16、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项目 阶段特征 主干知识经济 政治 思想文化 国际关系世界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两种社会制度竞争共处;两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及调整。资本主义:20年代的恢复,美国出现了柯立芝繁荣,资本主义国家从战后经济恢复和发展;1929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美国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干预,资本主义运行新机制建立。社会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新经济政策;苏联斯大林模式;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俄国十月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苏联建立,苏联社会主义的建成和斯大林模式的形成;20 世纪 20年代国际关
17、系相对稳定,资本主义得到较大发展;大危机期间,各国以邻为壑,大打贸易战和减税战,恶化了国际关系;*德、意、日建立法西斯专制,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列宁主义诞生;新的经济理论出现;现代艺术占主导地位;影视艺术产生发展。*1914 1918 年的“一战” ;* 凡华体系建立,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东西方孤矛盾;*德、意、日法西斯对世界侵略扩张,二战爆发;*世界人民最终战胜法西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由国内战争到抗日战争。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黄金发展时期,但战后列强卷土重来;1927 1936 年出现黄金十年,后在困境中日益萎缩。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政府黑暗统治,人民继续斗争;五四
18、运动,中共诞生;国共两党实现两次合作;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探索。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思潮;新文化运动;马克思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形成。*参加一战和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中国被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中国人民反对法西斯斗争,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 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 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2012广东卷 22)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据此可知该学者 A赞同列
19、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2012福建卷 22)表 1 是苏联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效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表 1年代 19251927 年 19281932 年 19331937 年年均粮食产量(万吨) 7527 7360 7290A地广人稀 B.自然灾害频发 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扩形 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2012四川卷 39)材料四 伴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美国新发明的农机具大量出现并广泛应用,到 1899 年,近 7 万项农机具发明和农业技术得到美国专利局认证,仅播种机就达到 9156 项。
20、1862 年颁布莫里尔土地法 ,政府拨地资财建立农学院。同年,美国建立农业部并坚持科研导向。1887 年通过海契法案 ,展开建立高效浓郁的相关研究。各地纷纷举办农业展览会、组织农业协会、发行各种农业杂志,推广农业科技。1914 年,过会批准史密斯利弗法 ,从法律上确认此前的各种农技推广工作,并将它们纳入联邦、州、县三级管理结构中。 (据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4)根据材料四,评述美国政府在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举措。 (10 分)主题四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二战后)一、本主题要求:必修: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了解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简述欧共
21、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必修概述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以二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了解 WTO 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其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
22、WTO 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必修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了解影视艺术的产生、发展、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二、本主题重点问题两极格局的兴衰及多极化趋势;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布雷顿森林体系;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和福利制度;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历程;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和持挑战。三、阶段特征与主干知识四、高考真题回顾(2012江苏卷 18)二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来项目 阶段特征 经济 政治 思想文化 备注二战后70
23、年代初70 年代初80年代90 年代后二战后70年代初70 年代初80年代90 年代后世界两种制度共处和激烈竞争;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第三次科技革命。社会主义:苏联恢复和改革,两夫改革成效不大。资本主义:以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构成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利用国家政权干预经济,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福利制度; 70 年代资本主国家陷入“滞胀” ,各国减少对经济干预。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出现“黄金时代” 。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形成;中国的振兴,第三世界经济崛起。两大制度的改革
24、:美国里根改革出现低速增长;苏联两夫改革失败;中国改革成效显著。世界经济全球化进入高速发展,1995 年世界贸易组织建立,标志着规范化和制度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东盟。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带来严重问题和挑战。国际关系方面:两极格局形成,战争危险与和平并存。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欧共体形成,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和中国振兴,第三世界的兴起。两大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为一个阵营;对德、日法西斯的审判和民主化改革。 国际关系方面:多极化加速: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美苏自身实力的相
25、对下降。苏联、东欧陷入严重的政治经济困境。国际关系方面:雅尔塔体系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趋势趋向缓和:政治格局:“一超多强”(美国、欧盟、日本、俄国、中国)政治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到严重挫折。科技: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推动了信息时代的来临,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社会。文学艺术:现代主义更加色彩纷呈(文学、美术、音乐、电影) 。中国中共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解放战争胜利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形成和发展;改革开放后走向世界。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物质生活改善,但整体水平不高;
26、经济一度出现严重困难。经济浩劫;逐渐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改革开放不断的推进和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逐渐的形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起步,中国特色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初期,中共八大召开但“左”倾错误滋长漫延;外交开拓新局面,开始步入国际舞台,由被动到主动。由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破坏到民主法制得以恢复和发展;形成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外交有重大突破。民主法制建设成就显著,逐步确立依法治国方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全面开放,进行广泛的交流和合作;实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新发展;1956 年的双百方
27、针;重视科教文卫事业;科技文化在一度时期受到严重破坏;实施科教兴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美丽中国等。战后中国在内外形势下,采取了“一边倒”和方针,政权得以巩固,迈向社会主义。随着中美苏等关系的变化,积极寻求新的外交政策和途径,积极改革开放,成功找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源是美国。根据协议规定,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妨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的扩张导致世界经济畸形发展强化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A B C D(20
28、12江苏卷 19)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 年 4 月借“海湾危机” ,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 12 月提出“争取在 5 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 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 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2012广东卷 23)二战后,国际组织的发展进入新阶段,除建立几乎包括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普遍性一般国际组织联合国外,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也大量涌现。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A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B大国强权政治主导着国际关系C民族主义政治诉求不断高涨 D联合国政府调节机制效力
29、不足(2012四川卷 22)1967 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时的六个国家,除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外,还包括图 7 中的A BCD(2012四川卷 23)二战后,国际组织的发展进入新阶段,除建立几乎包括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普遍性一般国际组织联合国外,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也大量涌现。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A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B大国强权政治主导着国际关系C民族主义政治诉求不断高涨 D联合国政府调节机制效力不足(2012福建卷 2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解散财阀,资本占有结构出现明显变化。表 2 为日本不同所有者的分布状况(%)表 2所有者年份政府和公共机关法人 金融机关 其他国内法人 外国法人 个人 其他1950 年 3.2 12.6 11 0 61.3 11.91960 年 0.2 23.1 17.8 1.1 46.3 11.51969 年 0.3 32.2 21.3 3.2 40.1 2.9对其解读有误的是A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 C金融机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D 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