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 -【2017 年高考命题预测】高考命题主要从西学东渐的角度考查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社会生活的变化,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通过新颖的背景材料(如歌谣、文献资料等),考查引发社会生活变迁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关于该考点的预测,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考量:1、以时间为线,把本单元分为鸦片战争后、民国时期、建国初期及改革开放后四个历史阶段,横向整合各个时期社会习俗、交通通讯及大众传媒的相关史实及阶段特征。2.本单元近年考查的重点是民国时期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试题大多通过创设新情境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及历史迁移能力。注意结合辛亥革命时期社会
2、政治、经济及思想的变迁,分析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及内在联系,形成整体的历史知识网络。3、复习本单元要注意运用文明史观及社会史观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并辩证分析评价。如以文明史观梳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由封建落后到走向近代文明的历史进程和特点;以社会史观梳理近代以来社会习俗、交通通讯及大众传媒对民众生活的影响等。4、利用归纳法和列表法,从衣、食、住、行、社会习俗等方面归纳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从近代化的角度认识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响。【2017 年高考考点定位】(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突出考查中国
3、的代以来服饰的变化、婚俗的变化。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2 -(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着重考查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的进步与成就。(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突出考查中国近现代报刊、影视折射的社会生活变化,注意它们与相关时代背景的联系。【考点 pk】名师考点透析考点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名师点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原因 1、第一次变化(1840-1949 年):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
4、开放的西方工业文明冲击着传统的中华文明,中西文化相互交汇与碰撞,近代社会生活开始影响中国。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成为这一阶段的突出特征。 2、第二次变化(1949-1978 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逐渐步入社会主义社会,民众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政治生活严重影响而显得单调与呆板。由于意识形态的支配,又重新趋于封闭化、独立化。 3、第三次变化(1978 年-至今):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世界接轨,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影响我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受到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反之亦然,这
5、种影响,促进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西方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并进一步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具体表现为: (1)外界因素: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的传入。(2)政治:为适应变化,中国政府不断推行各种改革,从而推动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冲击封建制度和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生活的演变,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党和政府切实解决人民困难;改革开放后,把实现小康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3 -(3)经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新中国国
6、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为中国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4)内在动因;人们的愿望与追求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一般性规律 (1)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2)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近代经济、政治、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 (3)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4)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结合,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5)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除和促进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试题演练】1禁止“良贱通婚”是
7、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婚姻制度的最基本的要点,但是在宣统二年颁布的现行刑律中,在婚姻类删除了“良贱为婚姻”这一条。以上材料说明了A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近代婚姻制度逐渐开始变革B婚姻风俗的变革在全国都得到了推行C婚姻自主、平等的观念也影响到了清政府统治阶层D近代婚姻仍然受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影响【答案】C【解析】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社会习俗的变化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4 -考点二、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名师点睛】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1)原因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了中国社会发展。列强侵华的需要
8、。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中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2)特点从时间上看,开端艰难,起步晚,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 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3)影响交通的变化和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近代中国交通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它能够活跃闭塞地区的经济,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推动商业城镇的兴起与发展。交通近代化有利于现代科技知识和先进思
9、想理论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 交通近代化加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 由于近代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交通近代化一方面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另一方面由于受顽固势力的阻挠,其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试题演练】1伴随着商埠的发展, “一位有远见的海关税务司把他的马厩附近的一小段中国道路铺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5 -上了碎石子。之后还不到 25年,天津就拥有了数英里的一流碎石路,在这些道路上,汽车正在愉快地 奔驰着。 ”从材料中,最能感受到( )A近代天津陆路交通发展的落后 B西方人修路意在开天津为商埠
10、C天津开埠对其交通发展的影响 D 当时国人要求发展交通的诉求【答案】C【解析】考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特点考点三、大众传媒的发展 【名师点睛】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原因 (1)内因: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为报刊业提供了物质条件;近代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人们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促使各种报刊不断涌现,民主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报刊业的发展。 (2)外因:西方报业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扩张。 2.特点 (1)新闻事业功能。以报道、记录、宣传、批判、形成舆论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事业功能,是报刊的主要任务。它满足知识界“秀才不出
11、门,便知天下事”的愿望,对人们尤其是知识界的政治生活具有重大影响。 (2)强烈的政治性。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舆论监督的功能。机关报是新闻传媒的主体,重视言论,尤其注重政论。 (3)与挽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中国的传媒事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挽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它随着中国国内政治运动和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而出现高潮,维新运动中出现第一次高潮,辛亥革命前后再一次出现高潮。它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变化之大已有别于传统社会。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6 -3.影响: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繁荣对于唤醒民众,争取国家独立和解放,促进精神
12、文明建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互联网的影响和启示:(1) 积极影响: 促使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其不但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部门,而且创造的社会财富占据了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当大的部分;命名知识产权的保护得到空前的重视,对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知识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日益加强,促使了传统产业不断得到更新改造。 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人们的工作方式不仅突破了空间限制,而且提高了效率,增加了乐趣;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教育和学习方式的革命:互联网不仅使传统的学校教育更加完善,而且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从而引发了一场教育和学习的革命。 思维方式的变化
13、: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生产、生活、社会交往的形式等多方面的认识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2)互联网的缺陷:不法分子传播影响青少年的成长的不良信息;利用网络进行犯罪;使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 (3)启示:互联网比其它媒介更有潜力,但它是一把“双刃剑” ,只有正确使用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试题演练】118951911 年中国创办报刊 1520余种,其中政论性报刊约占 88%,就连素为商业性报纸的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这折射了当时中国( )A、列强入侵阻碍经济发展 B、政治变革备受关注C、放弃了实业救国思想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
14、题考查了近代中国报刊业的发展,考查了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内容“政论性报刊约占 88%,就连素为商业性报纸的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7 -关的文章”可知当时政治变革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所以选 B项。题干仅描述了当时报刊业的发展情况,所以 A项与题意无关;放弃实业救国思想说法明显错误,排除 C;民主共和观念是否深入人心在题干中没有反映,排除 D。所以选 B。考点:近代中国社会风俗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发展报刊业的发展【三年高考】 14、15、16 高考试题及其解析2016年高考试题及解析1.(2016 年江苏单科卷历史 10)1
15、921 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 ,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 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 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答案】C【考点定位】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物质生活变迁习俗改变. ks5u【名师点睛】社会史是近几年江苏卷必考题型,社会史一般是指从社会的视角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碎片,分析研究正史之外的小“历史” ,就是平时所说的“边缘史” 。有关社会史的高考考察视角除了上述外,还可以从商人史、教育史、人口史
16、、瘟疫史、抗震救灾史、福利保障史和社会公平道德重塑等方面切入复习。社会史的内容进入到高考命题范围,不仅可以扩大中学历史教学的资源视野、拓宽历史的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实现新课改的目标。2.(2016 年天津卷文综历史 5)1899 年初,中国进口了几部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威远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舰艇上,用于军事指挥。要知道,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说服英国邮政部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英国无线电通讯业务方才起步。这反映了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西方同步 中国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8 -中国仍处于学习器物阶段 世界市场的
17、发展A B C D【答案】C【考点定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通讯工具的进步。【名师点睛】本题可以运用排除法,近代中国科技水平明显落后,仅凭引进外国科技也不能说明中国自身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这样轻易排除;再结合题干中时间信息“1899 年” 。而在此前的 1898年戊戌变法发生,推动政治近代化,因此可排除,至此可判断 C正确。3.(2016 年海南单科卷历史 24)1949 年 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发布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署各机关重要新闻的暂行办法 ,规定所有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A.建立起高效的新闻宣传网 B.实现信
18、息传播业的结构性调整C便于及时通报国内国际形势 D建立集中统一的新闻宣传制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所有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说明各机关无权发布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其目的是为了建立集中统一的新闻宣传制度,所以本题答案为 D项。材料体现不出新闻宣传网络,故 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信息传播业的结构性调整,故 B项错误;C 项和材料无关。【考点定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新中国新闻宣传制度【名师点睛】本题以社会史观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新中国新闻事业的理解和认识,材料脱离教材,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逻辑推理的能力。新中国建立后,逐步建立了
19、与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新闻宣传就是服务于政权本身的。本题以社会史观为指导思想,凸显出历史试题源于生活,服务社会现实的功能。近几年全国和各地方试卷考查社会史观的试题比较多,我们老师在复习备考时要关注新史观。2015年高考试题及解析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9 -考点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01 ( 2015年北京卷文综 16)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 ,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 。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 ,提倡“剪辫易服” 。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20、 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答案】B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剪辫易服. ks5u【名师点睛】辫子在中国历史上承载了太多的东西,它是民族关系的象征,也是政治倾向性的表现,惟其如此,辫子给很多人带来了噩运。这是个小切口问题,从这一细微之处考查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也隐性的考查到怎么对待传统的问题,命题者独具匠心。从社会生活的角度考查历史知识,使试题具有极强的亲和力。02 ( 2015年四川卷文综历史 6)1919 年,某新潮社社员暨 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
21、大的纪念品” 。该事例说明( )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 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 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 、 “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以及新潮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著名刊物。分析、判断选项,可知:其主要撰稿人个人思想并不能代表整个新潮社团的思想。故,A 项具有片面性;C 项的“国人”态度,具有片面性,题干中并未提到国家对社会婚俗的态度;D 项,题干只是说明部分人的婚姻受到八字、命书,但不能代表当时所有人都接受。而 B项
22、表述比较客观,符合题意,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B。考点: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近代社会习俗传统婚俗;近代中国思想解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0 -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时期中西思想观念的冲撞。【名师点睛】本题以“新文化运动”作为素材,考查“近代中国学习西方进程及其特点” ,实际上兼顾考查学生客观认识和解读历史事物的能力。从中折射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艰难历程” (受传统思想影响严重) 。本题实际上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学习西方进程及其特点的总体认识。平时在复习和备考进程中要加强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梳理和宏观把握。重点把握学习西方“技术器物-制度-
23、 思想文化”进程脉络。03 ( 2015年江苏卷历史 11)下图是 1949 年 3 月美国记者伯恩斯拍摄于上海的两张照片。从中可以看出()疑似“偷棉花”的妇女被搜身 遛狗者和流浪儿A民族工商业受到列强与官僚的双重挤压 B国民政府覆灭时上海陷入了混乱与动荡C下层民众遭受了没有硝烟的侮辱与伤害 D中国社会萌生着反差强烈的富裕与贫穷【答案】C考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和物质生活的变迁近代社会生活变迁表现。【名师点睛】 (1)从政治上来看,有外在与内在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鸦片战争使国门大开、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对社会生活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更主动地融入世界,引起了社会生活的极大变化。
24、另一方面是,中国社会内部新兴进步力量在理论上与实践上的努力。 (2)从生产力角度来看,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3)从思想启蒙和思想革命角度来看,欧洲的启蒙运动,中国的戊戌变法、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1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对人们思想观念、衣食住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04 ( 2015年新课标卷文综 41)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表 2 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年份法定节假日天数节假日1950 1995 2000 2008元旦 1 1 1
25、 1春节 3 3 3 3劳动节 1 1 1 1国庆节 2 2 3 3星期日 1 1 1 1星期六 1 1 1清明节 1端午节 1中秋节 1ks5uks5uks5uKS5U表 2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答案】评分说明: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等,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示例: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 (4 分)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
26、注重民生。 (8 分)(“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答案。 )【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题,回答的时候只需要针对一个方面进行回答即可,这就给我们同学很大的发挥空间。所谓仁者见人,智者见智,只要观点不偏,针对材料的分析准确,就能够得到分数。根据图表,我们能够发现法定假日天数变多,传统节日作为法定假日开始增多。这是最容易发现的变化,也是同学最好回答的。针对原因,我们用四个字概括“合理即可”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2 -所以这道题就看同学的发挥是否稳定,逻辑是否严密。ks5u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节假日的变化。【名师点睛】这道题命
27、题方式非常新颖,在新课标高考试卷中很少出现。回答时答案也是非常灵活自由,关键就是要看学生的答题思路,答题语言规范性。回答的时候先列举出变化趋势,之后再解释产生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回答原因的时候要分点回答,并且联系教材所学知识,给出你想法的理论基础。做到言之有物,分数很容易拿到。05 ( 2015年广东卷文综 38) (25 分)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变化。一些新的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据 外国教育史 材料二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与经学
28、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癸卯学制1904 年颁布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份量仍很重。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 年颁布取消读经讲经课壬戊学制1915 年开始酝酿,1922 年颁布修身课改为公民课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1 )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6 分)(2 )材料二中“读经讲经课 ”讲授的是那个学派的经典?经学在明清备受尊崇,其原因是什么?(6 分)(3 )结合材料二,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 (13 分) (要求:信息的提取准确。调动和运用知识合理,逻辑清晰) 。【答案】(1 )思潮:人文主义。 (2
29、 分)背景:中世纪西欧教育长期被教会垄断;中世纪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4 分)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3 -(2 )学派:儒家。 (2 分)原因:儒学已经发展到理学阶段,更加适应封建统治者的需要;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 (4 分)(3 )变迁及说明:清政府学习西方进行改革,但仍坚持“中体西用” ,1904 年学制中儒学地位有所下降,但分量仍很重。 (5 分)1912 年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倡导民主共和,取消读经讲经课;(4 分)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和新道德,五四运动反帝爱国,1922 年新学制改修身课为公民课。 (4 分)
30、 (【评分说明】:要求考生将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建立合理联系,并围绕问题进行准确地、逻辑清晰地解读,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有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解析】(1 )第一问结合材料描述和所学知识直接回答即可。第二问由“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变化”可以分析出中世纪西欧教育长期被教会垄断;由“一些新的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结合所学可以从资本主义萌芽和文艺复兴兴起角度回答。ks5u(2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由“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结
31、合所学可知是儒家。第二问结合所学从宋明理学对儒学的新发展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儒家经典是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这个角度阐述即可。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人文主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明清时期受重视的原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育变迁变迁原因。【名师点睛】本题主要中西方不同时期的教育变迁为核心史料考查思想对教育的影响。材料题是考试中学生最头疼失分最多的题型。实际上解答材料题也是需要讲究技巧的。在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实际过程中,绝大部分的学生可能会选择先读材料,再读问题,然后再带着问题重读材料,其实这是不可取的。更明智的方法应该是:先阅读材料解析题的设问,后带着问高考
32、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4 -题读材料。这样做使得学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具备了目的性。在有目的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我们进行的阅读要仔细,要根据设问理解材料。我们必须从提供的材料中尽可能地找出与“问题”相关的关键信息,即“ 处理材料” 的过程。必须学会从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中寻找解答设问的切入点,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为我们下一步将材料关键信息与教材相联系打下基础。考点二: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2015 年高考未涉及)考点三:大众传媒的发展01.(2015 年上海卷历史 24)在清末的学堂里,学生经常聚看、传阅不同政见的书报,其中“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
33、民族、曰民权、曰民生”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应分别出自( )A.民报 、 时务报 B.民报 、 天演论 C.天演论 、 时务报 D.海国图志 、天演论【答案】A考点: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思想潮流的演进维新思想和三民主义;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发展近代报刊。【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旨在考查考生史实理解、材料处理的历史思维能力,即了解主要历史人物及事件和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本题以清末学堂书报的不同政见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中国近代思想潮流演进的理解。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信息,即“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体现的是三民主义思想;
34、“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是维新派梁启超的思想。基础性是高考上海卷命题的一贯的风格,平时复习备考时要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熟练准确。2014年高考试题及解析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5 -考点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01.( 2014年江苏单科06)右侧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答案】C【解析】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生活习俗变迁。【名师点睛】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先后颁布了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禁缠足、倡女权等法令,剪
35、辫改变了旧的落后的观念,方便工作,有利于个人卫生,对社会生活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进了理发业等新兴服务行业的发展。但是有的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或对革命表示怀疑,不相信革命能成功,舍不得剪去辫子。02.( 2014 年安徽文综 14)博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从清末开始列入中学课程。图4 显示中学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演变情况。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6 -A1902 年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B1922 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体现了“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兴起C 19291936 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表明国民政府重视科学教育D自然
36、科学课程比重的变化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轻视人文教育【答案】C【解析】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理性学习西方【名师点睛】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始于洋务运动。一部分洋务派官僚,从船坚炮利的深切感受中,看到了科学技术是西学中最核心的内容,也是西方国力强大的根本原因所在。李鸿章对英法联军的坚船利炮描述得极为形象:“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因此,洋务派本着“变器不变道” 的原则,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思想指导下,兴办了以培养各种技术人才为目标的新式学堂。从年京师同文馆在北京刨立到世纪末,洋务派创办了近所新式学堂。
37、这些新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7 -式学堂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语言类学堂以教授外国语言,培养外交和外语人才为宗旨,如上海同文馆(年):一类是技术学堂,以培养轮船制造、航海、电讯,医学、矿务等领域的专门人才为宗旨,如福建船政学堂(年) ;一类是军事学堂,培养海军、陆军的指挥人员,如天津武备学堂(年) 。03.( 2014 年安徽文综 13)1912 年 4 月 22 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 ”这表明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 B着西装已成
38、为当时普遍现象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 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准确理解及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更有西装新少年,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 ks5u 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 ”反映了近代中国人民的西洋化即崇拜西方生活方式和全盘西化的现象,再由西装叹可推断出材料主要表明了大众传媒对社会时尚的理性看待,D 符合题意,而 ABC 的表述均不能全面反映题干主旨,故选 D。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理性学习西方【名师点睛】近代国人对待西方文明大致有盲目排外;盲目崇洋;文明排外三种态度。最进步的态度是文明排外,人们
39、不再是盲目地、简单地排斥西方物质文明,而是在承认西方物质文明优越的前提下。试图将利权从洋人手中夺回,其积极意义在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促成“实业救国”思潮和收回利权运动;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到来;促进西方近代文明的传播;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04.( 2014 年北京文综 17)图 9 是民国时期描绘北京社会生活的风俗画。画中最能反映近代社会生活变革的有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8 -墙上画作的风格人物的发型照明手段饮食方式A BC D【答案】B【解析】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社会生活 。【名师点睛】解答图片型历史试题
40、关键是审读图片,明确图片反映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图片一般由图片、文字说明、标题三部分构成。图片是主体,直观的再现历史史实。标题是图片的眼睛,直接说明图片的主体。文字说明部分是对图片所反映历史史实的有效补充。但文字部分往往是解答问题的突破口,解答问题时要注意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实现与历史课本史实的有效链接,然后根据问题设计来解答。05.( 2014 年福建文综 15)旗袍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 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图 9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9 -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
41、 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答案】B【解析】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服饰的变化【名师点睛】旗袍是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由民国服饰设计师参考满族女性传统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础上设计的一种时装,是一种东西方文化糅合具象。在现时部分西方人的眼中,旗袍具有中国女性服饰文化的象征意义。06.( 2014 年浙江文综 16)从甲图到乙图,表明A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B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 D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答案】B【解析】甲图清初男子剃发蓄辫 乙图民国初年男子剪辫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
42、网- 20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社会习俗的变化【名师点睛】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革命浪潮汹涌澎湃。与清初强迫汉人剃发相比较,辛亥革命也把头发看成是政治分野的象征,独立各省很自然地把标志汉人臣服于满清朝廷的辫子作为革命目标,剪除辫子已经成为去旧图新的标志。许金城民国野史记述道:“无数的汉人都兴高采烈地剪去这条奴隶标志的辫子。也有迷信的,事先选择吉日,拜祭祖先,然后庄重地剪除,把辫子烧了。更有联合多人同日剪辫,并燃放爆竹,举行公宴庆祝的。 ”当时有一名越风的杂志载文说: “不剪发不算革命,并且也不算时髦,走不进大衙门去说话
43、,走不进学堂去读书。 ”一时间,剪辫的浪潮便如风起云涌,浩浩荡荡,迅速席卷大江南北。为了迅速的除去这一恶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子的命令,对于在全国范围内剪除辫子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07.( 2014 年浙江文综 17)右图是 20 世纪初某报截图,它不能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A出版业的发展B广告业的进步C婚姻礼俗之变迁D世界文明之演进【答案】D【解析】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社会习俗的变化;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发展报刊业的繁荣【名师点睛】史料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21 -料(间接史料)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1、第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