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郑和研究中若干问题之我见一32 一郑和研究中若干问题之我见郑和研究中若干问题之我见马光汝近年来,我国对郑和的研究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方面都有所发展,这是十分可喜的.然而在纪念郑和下西洋 600 周年之际,有些学者的论着,对郑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想象和推测较多,甚至以此改变历史文献资料的记载,这种思维方式是值得商榷的.现就几个主要问题,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大型郑和宝船是否存在的问题郑和下西洋大型宝船究竟有多大,到底存在不存在,这是个老问题.在上个世纪 8O年代初,或更早一些,就有学者对郑和下西洋船队中,那种长 44 丈 4 尺,宽 18 丈的大型宝船的存在,表示怀疑.他们认为,那么大的木帆船,现在
2、人都造不出来,那时怎么可能呢!因此认为,可能是历史文献记载的错误,并有人明确表示:“不存在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的海船,因为这样的船既不需要也无可能.“lJ】他们认为 ,明代历史文献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明史,客座赘语,郑和家谱及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等着作的记载,都不足以为信.其实,我国已故的国际知名学者冯承钧和向达先生,对郑和下西洋的史料进行了多年的研究,认为明史所载是正确的.我国一些着名学者郑鹤声,庄为玑,席龙飞等潜心研究宝船多年,他们也多次撰文对大型宝船的存在作了肯定.对于郑和宝船到底有多大,上个世纪 80年代初,曾在报刊杂志上开展了广泛讨论,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对明史所载的宝
3、船尺度的质疑应持慎重的态度.纵观历史文献所载,唐宋时期造三,四十丈的船已不乏其例,明代造出 4O 多丈的大型宝船完全可能.然而时至今日,仍有学者坚持己见,不予认同.在明代诸多的历史文献中,最有价值,最为可靠的是曾三次随郑和下西洋亲历者马欢所着的瀛涯胜览,在明钞说集本瀛涯胜览卷首中明确记载:“宝舡六十三号,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明钞说集本瀛涯胜览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马欢出的比较早比较完善的一种版本.“1211984 年,山东大学学者邱克先生为了弄清宝船尺寸,专门在全国各地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写成郑和宝船尺寸记载的可靠性的论文.他说:“根据历史文献记载,郑
4、和下西洋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一十八丈,这一尺度的记载是信而有据的.从版本学来看,这是郑和下西洋活动的参加者马欢所记的第一手材料,既不是后人擅自修改,又非流传过程中的舛讹.“l3J从现有的各种材料来看 ,有关郑和下西洋最大宝船的尺寸记载应是比较可靠的.“l4J 在迎接郑和下西洋 600 周年之际,有学者对马欢的瀛涯胜览进行了校注,这当然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瀛涯胜览在明代约有 20 种版本,因为有的版本没有记载宝船尺度,故又对长 44 丈 4 尺,宽郑和研究2007 年第 1 期(总第 65 期)一 3318 丈的大型宝船的存在提出了质疑.前面已经说过,明钞说集本瀛涯胜览是诸多版本中最早
5、最完备的一种,应当是可信的.“因此不能简单地根据其他较晚的版本无这条记载,而怀疑说集本 关于宝船尺寸记载的可靠性.“蝴初生产力水平已大大超过宋元时期,造船业也处于鼎盛,为了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急需,哪怕是倾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造几艘大型宝船是完全能够做到的.何况历史有着明确记载.关于建造大型宝船的场地问题,有人怀疑南京宝船厂遗址的作塘,造不出长 44 丈 4尺,宽 18 丈的大型宝船.这种说法是缺乏根据的.在 2003 至 2004 年期间,南京博物馆的考古专家对宝船厂遗址中的第六作塘作了考古发掘.勘测的情况是这样的:作塘的上口宽 44 米,底宽约 15 米.两作塘间的堤岸呈梯形,上宽 33
6、 米,下宽约 6O 米.这些都是现在的尺度,而在 600 年前不曾下塌时,堤岸的高程要比现在高得多,堤岸的上宽将远小于 33 米.作塘的上口宽也将远大于 44米.作塘的长度有 4o0 米以上,作塘的底部虽为淤泥,但是有打下了许多木桩的 34 处基础工程,有足够的强度用于造船.根据这一测量,席龙飞教授说:“由此可知,这宝船厂遗址在当年是可以建造出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的大型宝船的.特别应当说明,这第六作塘在遗址中还不是最大的,尺度最大的是最北面的第七作塘.“【 oJ历史记载,明初郑和下西洋船队中,那种长 44 丈 4 尺,宽 18 丈的大型宝船是存在的,这当是勿庸质疑的.早在 1985 年 7
7、 月,国家纪念郑和下西洋 580 周年筹委会对大型宝船的尺度已明确认可,并按历史文献所记载的宝船尺度比例,依照福船船型,复原制作了宝船模型,分别送给南京,昆明,太仓和长乐等 4 处郑和纪念馆正式展出.2005 年2 月,在纪念郑和下西洋 600 周年之际,光明日报以郑和远航:伟大的和平使者为题,邀请了北大教授何芳川,郑和研究专家郑一钧,国家纪念郑和下西洋 600 周年筹备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姚明德,进行对话.姚明德主任代表国家纪念办公室,在对话中明确表示:“ 宝船是船队中的帅船,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三十七丈,用作使团领导成员和外国使节乘坐,以及装载明朝赠给各国的礼品和各国回赠的珍
8、宝.船上 4 层精美豪华的宫廷式建筑,凝集着灿烂的中华文明,高耸人云的 9 桅 l2 帆随风满张,在浩瀚的海面上蔚为壮观,被后来学者喻为船的城市( 光明日报 2005 年 2月 23 日).那些认为“ 宝船尺度有误“, 进而认为“ 大型宝船不存在“, 并以现代造船术中的一些数字来否定历史文献中的记载,或做一些没有根据的揣测,是十分不妥的,我们必须以科学的精神,尊重史实的态度来研究郑和下西洋这段历史.当前,有学者根据南京静海寺残碑所记叙的“ 永乐三年将领官军乘驾二千料海船并八橹船“下西洋,对二千料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他们测算出二千料船主要尺度为:总长为 61.2 米(19.12 丈),船宽
9、13.8米(4.31 丈). 船型为福船型.对船上装备的帆桅舵锚橹艇,以及装备的兵器,造船所用的材料都作了可能性的分析.他们还以一些计算公式,推出南京宝船厂遗址出土的 ll米长的大舵杆就是二千料船上的.又引用巩珍西洋番国志称郑和宝船“蓬帆舵,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就是二千料船上人员的编制.他们认为:“二千料郑和宝船排水量达千吨以上,在 l5 世纪已是体势巍然,巨无与敌的了,在宋元明三代海船中已是特别大型的木帆船.因此,二千料郑和宝船可无愧地成为中华民族在明代所创造出世界造船史上最辉煌灿烂的一代表作.“【7J 应该承认二千料船是郑和船队船型中的一种类一34 一郑和研究中若干问题之我见别,是官
10、兵的战座船,数量较多,应为下西洋船队的主体部分.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它是属于中小型船只,并不是船队中的唯一船型.船队中的宝船,马船,粮船比二千料船大得多.因此说二千料船是“特别大型的木帆船“, 而无视大型宝船的存在,并以此取代大型宝船,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郑和船队最远到哪里的问题郑和船队最远到哪里? 这是当今郑和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我国国家领导人出访外国,对此也有明确的说法.这确实是值得好好研究的一个问题.根据明史,皇明四夷考,武备志,天下一统志,罪惟录,殊域周咨录,明书,皇黾 I 豫胥录,咸宾录等不下l0 多种历史文献记载,郑和船队最远到达非洲东岸麻林(今坦桑尼亚基
11、尔瓦基西瓦尼)地方.上个世纪 80 年代以来,国内有学者曾撰文称郑和船队到过澳大利亚,其根据是在郑和航海图上绘制有临近澳大利亚的岛屿.而澳大利亚人说他们在修筑公路时,曾发现一尊中国明代的佛像,断定这尊佛像是中国明朝郑和船队带去的.还有学者说,史载郑和船队曾被赐往比刺,孙刺等国家,那么比刺,孙刺是否就是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域印第安人建立的玛雅,阿斯特克,印加文化国家.当然这仅是一种说法,充分的根据还没有见到.2003 年 l0 月 24 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访问澳大利亚时,向该国联邦议会参众两院发表演讲时说:“中国和澳大利亚虽分处南北半球,远隔重洋,但是两国人民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中国人民始终对澳
12、大利亚怀有友好感情.早在 l5 世纪 20 年代,中国明朝的远洋船队就到过澳大利亚海岸.在漫长岁月中,许多中国人飘洋过海,陆续来到澳大利亚这片古老的南方大陆.他们把中国文化带到这里,同当地人民和睦相处,为澳大利亚的经济社会和多元化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8对胡锦涛主席的这段讲话,澳大利亚参众两院的议员们以热烈鼓掌表示认可.而l5 世纪 20 年代正是郑和进行大规模的第六次下西洋时期,完全有理由相信郑和船队可能到达澳大利亚.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2003 年出访南非,在南非首府比勒陀利亚发表讲话时说,中国明朝郑和下西洋船队曾经到过南非.当时南非总统姆贝基拿出一幅古海图加以证实.国家领导人的出访
13、,对有关郑和下西洋所到之处的讲话,绝不是随意的,而是有一定根据的.他们的讲话已突破历史文献的记载.作为学者对此应当进行深入研究.这里十分有必要提到英国业余史学家加文?孟席斯关于 “郑和船队早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并进行环球航行“新论的问题.孟席斯是英国海军指挥官,是一位业余历史学家.上个世纪 8O 年代开始研究历史,他由于接触到一幅 1421 年 Pizzigano 编绘的世界海图,以后便把注意力集中到研究郑和下西洋航海历史上来.他潜心研究了 l4 年,2002 年完成了1421:中国发现世界一书.2002 年 3 月,孟席斯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上发表了他惊世的新观点:中国郑和下西洋船队早于哥伦布
14、发现美洲大陆并进行了环球航行.其主要论据是:1.哥伦布的远航是依据郑和航海图进行的;2.在美洲加勒比海底有 9 艘中国明代沉船,这是郑和船队的船;3.在美洲一些岛屿上发现了中国人种的基因,他们迄今仍保持着中国人的习俗,有些家禽鸡鸭鹅也都有中国基因.孟席斯的“新论 “一发表,就引起社会不同反响.竭力反对者有之,支持者有之,郑和研究2007 年第 1 期(总第 65 期)一 35 一说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者有之.一个外国人能长期研究中国郑和下西洋这段历史,无论其结论正确与否,他的这种精神乃是值得称赞的.何况他研究了 14 年,是在访问了 120多个国家,参观了 900 多个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的基础
15、上,完成了他的专着.孟席斯对中国的历史文献资料不完全了解,有不少错误,甚至张冠李戴,也有情可原.其结论对与错,毕竟是一家之言.作为学者应当互相尊重,平心静气对一些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应该说,对历史文献资料的研究,是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脚踏实地去考察,考证也是一种研究历史的方法,他们都可以得出自己的结论.当1421:中国发现世界这本书出版后,有人采取了完全否定的态度,且言辞非常激烈.说这本书“是本胡言乱言的书 ,通篇瞎猜,毫无可靠证据.“还说“ 为什么中国人趋之若鹜,惊为不世出的巨着,让伪学术盛行中国?“又说什么“让洋骗子大赚版税,在华人圈内被奉为上宾?“最后这位学者还把中国人都数落了一下,说什么
16、“可悲啊,中国人.“【9】 看来好像我们全国人都上当 ,受愚弄,唯独只有这位学者头脑清醒.他的一些过激语言,真让人感到有失于学者的风范.对于郑和船队是否到过美洲以至环球航行.发表这方面的文章进行论证,也不乏其人.前面说到的我国领导人,曾正式讲到明代船队到过澳洲等地之说,也不是没有根据的.况且,孟席斯本人对郑和船队最远到哪里的研究还在继续,他说要提出更多的论据来证实他的论点.所有这一切都要随着历史资料的发现,有足够的论据后才能定论.郑和下西洋船队究竟从哪里始发的问题从 1405 年到 1433 年,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次下西洋,对于首次下西洋船队的始发地究竟在哪里? 南京,太仓 ,长乐各地说法不一
17、.有的说从南京始发,有的说从太仓启锚,有的说从长乐启航,从而造成一定混乱,这对青少年学生非常不利,使他们不能准确回答这一问题.明代茅元仪所着武备志第 240 卷中收录有一幅航海图(即郑和航海图),其原名为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该图在序文中说:“文皇帝(明成祖)航海之使不知其几十万里.天实启之,不可强也.当是时,臣为内监郑和,亦不辱命.其图列道里国土,详而不诬.“经专家考证,该图成图时间为 14221431 年间,认定该图为郑和航海图)o 图中所记宝船厂,龙江关均在南京,故认定南京是郑和首下西洋船队的始发地.宣德五年(1431 年) 郑和第七次下西洋,船队集结在太仓刘家港,在此驻留一个多月,郑和在此重修了天妃宫,并刊立了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碑.碑中记载道:“和等自永乐初,奉使诸番, 今经七次,每统领官兵数万人,海船百余艘,自太仓开洋.“据此,学者认为太仓是郑和下西洋的启锚地或始发港.长乐位于闽江口南岸,濒临东海之滨.据明史?郑和传 ,明实录 ,瀛涯胜览及天妃灵应之记碑所载,郑和七下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