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文化资源开发的创新.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255664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文化资源开发的创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文化资源开发的创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文化资源开发的创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文化资源开发的创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文化资源开发的创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文化资源开发的创新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思考张胜冰摘 要:文化资源开发是我国文化产业的基本模式,它通过文化资源的呈现和展示实现产业价值。文化是靠积淀而不是靠打造的,在文化资源开发中,应自觉维护那些具有真实历史内涵的文化形态,维护文化资源的完整性与真实性,抵制虚假文化的泛滥。这就要求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一种历史的态度进行文化资源开发的创新,引导人们去体验真实的文化,使文化资源开发与文化发展的规律相一致。关键词:资源型文化产业;文化资源开发;科学发展观;文化创新一文化资源是人类除自然资源外最重要的资源,它既存在于人类的物质领域,又存在于人类的精神领域,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

2、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没有文化资源,就如同没有自然资源一样,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不可想象的。在现代社会中,文化资源的作用表现得愈加突出。 1(P1)中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各种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多样性,开发利用文化资源不仅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已经成为我国各地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种普遍模式,即所谓的“资源型文化产业” 。在我国很多地区,资源型文化出产业表现得比较突出,尤其是广大中西部地区,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源,很多文化资源具有多样性和不可替代性,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有利条件。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与旅游业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有效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型文

3、化产业的特点在于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上的比较优势,形成文化产业的主导门类和产业类型,以及文化产业上的先发优势,而且,资源型文化产业对技术条件和智力资源要求较低,较容易开发利用,可以使文化资源直接变为文化产业,实现产业价值。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种过于依赖资源而形成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使得文化产业长期停留在较低端的开发形态和利用水平,制约着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容易加剧资源的过度开发乃至滥开发,这在我国一些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必不可少的条件,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这一点,珍惜文化资源的价值,在对文化资源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加大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使文化资源发挥它应有的

4、作用,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但在具体做法上不完全相同。世界一些文化产业强国并不满足于对文化资源的简单开发利用,而是注重通过一定的科技手段和媒介载体来开发利用文化资源,使文化资源达到最充分的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附加值,而且强调“一源多用” (一种资源,多种使用) 。日韩之所以把文化产业称作“内容产业” ,就在于使文化资源成为内容生产的重要要素,借助于高科技手段来生产文化内容产品,文化资源开发同文化内容生产是结合在一起的,并非单纯地把文化资源直接加以展示和呈现,使它成为文化旅游的要素。所以,日韩的文化产业不属于资源型文化产业,而是一种在开发利用文化资源基础上的文化内容产业,这与我国的资源型文化产

5、业模式是不同的。我国资源型文化产业模式比较依赖于文化资源的直接呈现和展示,而日韩文化产业则更强调文化资源的转化和创新利用,也就是借助于科技手段和媒介载体把文化资源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文化内容产品,因而属于文化内容产业,它强调的是内容生产的重要性,这里说的“内容” ,指的是文化资源通过一定的生产方式转化为具有特定文化属性的内容产品,而且这个内容产品通常是以技术和媒介为载体的,如游戏、动漫、互联网、移动通信、多媒体、DVD、MP3 、 MP4、出版物、数字内容产品、影视剧等,它们能带来更大的产业附加值。下图为韩国的内容产业构成图 1:从我国国家统计局2004年出台的文化及其相关产业分类中不难看出,我国

6、对文化产业的理解比较偏重于从文化资源的层面去进行分类,例如所划分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这三个层次,都与文化资源以及与文化资源有关的产业门类有密切关系,这是从资源角度对文化产业进行的分类,所以这个划分让人感到比较宽泛,门类和范围比较庞杂,涵盖的内容比较多。这说明,目前在我国,文化产业大都还处于资源型发展阶段,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导模式,而新兴文化业态的发展是比较缓慢的。资源型文化产业特别强调文化同旅游业的关系,把文化资源开发看作是带动旅游业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文化资源及其产品形态去包装旅游产品,增加旅游的吸引力,于是文化资源开发成为振兴旅游业的重要举措,通过文化资源来拉动旅游业发展,增加旅游业的内

7、涵,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地区普遍的做法。人们甚至认为,在我国,旅游产业同文化产业的结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因为中国很多文化资源属于文化遗产类,与旅游产业有密切关系,文化是提升旅游产业品质的重要1 该图来自韩国文化产业探微 ,见中国文化报2005 年 1 月 14 日。因素,而旅游产业同样也是文化产业永远离不开的业态。 2 把文化产业同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应该说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也是我国当前发展文化产业的一种基本模式,这种文化产业模式会促使我国进入一个新的文化资源开发的热潮,有利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但也随之出现很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二在文化资源开发中,人们都在追求各种形式的创新,目的是为了增加文化资源的

8、吸引力,这种做法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文化资源开发的创新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行。符合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文化资源开发的创新在于要遵循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而不是满足人们的主观意志的需要,更不能为了追求政绩而大搞文化形象工程这样的所谓的创新,尤其是在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全球普遍发展趋势和潮流的背景下,各地都在借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之机开发文化资源,我们更应该注意这个问题。文化产业的根本在于文化生产的产业化和文化传播的产业化,它必然包含着许多经济学要素与成分,与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既有相融的地方,也有相冲突的地方。从人类历史来看,文化的发展规律在于,它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积淀下来而被赋予了一种特定历史内

9、涵的东西,因而它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是靠积淀而不是靠打造,这和盖大楼等工程项目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文化的这一特性,在文化资源开发中自觉维护那些具有真实历史内涵的文化形态,维护文化资源的完整性与真实性,抵制虚假文化的泛滥,这就要求我们要以一种历史的态度对待文化资源开发,不能只是从经济上考虑问题。在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我们必然同时面临着文化资源保护的难题。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看起来是一对矛盾,这是因为,强调了文化资源的开发,必然会影响到文化资源的保护,而重视了文化资源保护又会反过来影响到文化资源的开发,这似乎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难题。从实践层面上讲,要把这两者之间协调好实在

10、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要求是不一致的,存在着矛盾甚至对立。因此,在实际操作当中往往会偏向一端,要么强调开发的重要性而忽视了保护,要么一味强调保护,反对开发利用,甚至把开发利用等同于对文化资源的破坏。这两种做法都会经常发生,也形成政府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工作出发点,一般说来,文物部门比较看重文化资源的保护,强调文化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而文化和其他相关部门则更加强调文化资源开发的重要性。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文化资源保存维护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的问题,它既关系到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关系到一个国家文化传统的延续,因而受到特别重视。如同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一样,拥有

11、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及文化资源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已经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资源原本是一种“硬实力”要素,但这主要是就自然资源而言的,文化资源却不一样,因为文化资源中含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等精神因素,所以,它能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精神追求和内心世界。凡是珍视文化资源的国家,其“软实力”作用体现得都非常明显。在当前国际形势背景下,资源已成为一种强有力的竞争力要素,文化资源也不例外。文化资源是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但文化资源只是为综合国力带来某种条件和可能性,文化资源要变为综合国力的要素,关键还在于通过文化产品的形式来实现,而文化产品是文化产业的一种表现形态,它是通过

12、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来体现的。因此,发展文化产业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把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以产业化的方式使它们的价值属性为社会公众所认识和了解,加速它们在社会上的传播和影响,这对弘扬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是有积极意义的。从这个层面上讲,产业化方式是促成文化与大众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文化产品也就自然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载体。“产业化形态是文化产品实现其社会价值的一种基本方式,也是当今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文化产业来说,产业化的核心是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这种开发利用通常是有效而充分地整合文化资源的结果。如何整合文化资源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而对文化资源的整合

13、又离不开产业化方式,通过产业化方式整合文化资源已经成为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环节。这是因为,没有经过整合的文化资源还不具有文化产品的形态,更不是产业,它只是一些零散的、分散的文化资料,通常是以传统和历史文化遗迹的形式分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的还以消逝的历史和文物的形式与日常生活保持着某种隔绝。如历史人物、文物古迹、民俗节庆、建筑、雕刻、绘画、民间工艺、宗教信仰、语言文学、地方戏曲、民间歌舞等,这些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人类社会十分重要的文化资源,而且有的还属于濒危文化资源受到特别保护,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这些历史性的文化资源对发展文化产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

14、社会中,它们因体现出文化的许多独特内涵,因而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至于那些在现代社会中直接通过产业化方式实现其经济价值的文化资源,如传媒产业、旅游产业、信息产业、休闲产业、娱乐产业等,直接以某种特定文化产品的形态出现,因而就具有了文化商品的属性,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为最直接的文化产业资源。 ” 3(P2)为了使文化资源达到永久性的可持续利用,在产业化开发中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保存问题,防止文化资源遭到各种形式的人为的破坏或意义的肢解。这是我们在文化资源开发的创新追求中应特别注意的。文化保存最重要的在于保持文化资源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这是确保文化资源具有永久生命力和永久利用价值的关键,不真实的和不完整的

15、文化资源是没有多大开发价值的,即使开发出来也不可能具有生命力,因为它失去了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不再具有真实的历史情境,其产生的意义是虚假的,这种文化资源只能是现代社会的一堆廉价的堆积物,毫无价值可言。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社会中那些崭新的、充满现代感的文化复制品是毫无价值的,与真实的文化相去甚远。把它们作为新的文化资源来开发是违背文化发展要求的。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世界许多国家都在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抢救和保护那些真实的文化资源,采取修复、整修、整旧如初的方式维护这些文化资源的真实感与完整性,达到重建历史的目的。西方一些国家在文化资源开发上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模式,法国和德国可以说是这

16、方面的代表。法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除了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文化因素。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辉煌的传统、迷人的艺术,不仅成为法兰西民族引以为荣的宝贵财富,也为法国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凡尔塞宫、卢浮宫、枫丹白露宫、巴黎圣母院、凯旋门等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使人们感受到法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法国是世界上文化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很多游客是因向往法国文化而到法国去旅游观光的,文化资源已经成为法国最重要的国家资源。正因为如此,法国也是世界上最重视文化资源保护的国家,立志于使自己成为“文化国家” 。法国政府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按照“整旧如旧”的原则,精心维护和修复各种古建筑

17、遗址、城堡、教堂和老街区,以达到传统文化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不仅提升了法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而且提高了国民的文化素养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法国对待文化资源采取的是尊重和保护文化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历史态度。再比如,作为德国著名文化之都的德累斯顿,因保留了大量的古代文化遗迹而蜚声世界,被称作“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 ,笔者有幸对这个城市做过深入考察,亲身感受到德国人对本国传统文化的珍爱。今天的德累斯顿是德国最富有艺术气质和文化内涵的城市之一,走进整个城市(尤其是老城)宛如走进了琳琅满目的艺术殿堂,到处都是各个历史时期留下的文化遗迹和建筑物,如教堂、王宫、宫殿、歌剧院、剧院广场、塔、

18、门楼、城堡、园林、画廊、纪念雕像、博物馆、工艺品店、老市场、名人纪念碑、王室艺术学院等。建筑风格有文艺复兴时期时期的、巴洛克式、罗可可式、东方格调、伊斯兰教式等。虽然经历了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轰炸,使德累斯顿遭到了巨大的破坏,损失惨重,但她经过不懈地修复和重建工作,又奇迹般地恢复了往昔的历史文化风貌,把她的文化魅力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见图 1 和图 22。德累斯顿十分重视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把传统文化资源作为促进城市复兴的一项重要计划来实施,有效带动了城市发展。如今,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游客涌向这座古老的城市,去观赏德国收藏最丰富的博物馆和画廊,去欣赏各种风格的建筑物,去感受这座

19、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易北河那迷人的景色。2 图片资料来自德国 Schoning Verlag 出版的 The Dresden Frauenkirche(英文版)和 BV Verlag 出版的德累斯顿萨克森首府 (中文版) 。图 1 按照历史原貌在修复中的传统建筑物图 2 德累斯顿迷人的历史文化风貌欧洲国家对待传统文化资源的态度和做法值得我们重视。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首先是建立在对文化资源保存维护的基础上,保护的目的正是为了可持续利用,让更多的人了解、观赏和探寻这些珍贵的充满了厚重历史感的文化资源,从中去认识历史和理解文化的意义。所以,开发文化资源不能以破坏文化资源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为代价而进行大拆

20、大建,把历史推倒了重来,而是在保护基础上的开发利用;也不能通过建造一些廉价的文化景观和仿古建筑来达到开发目的,这种现代化式的开发与文化自身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不应该成为我们发展文化产业中的创新追求。我们看到,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出现了借助于开发文化资源的所谓文化创新的做法,热衷于大兴土木、跑马圈地、兴建各种园区、主题公园、搞大型建设项目等,结果有不少做法违背文化发展规律,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极大浪费,并没有取得多少实际效果,这是当前文化资源开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一些以政府为主导的地区,这一问题表现得更加突出。山东济宁拟建的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之所以遭到如此多的人的强烈反对,一方面是高达300

21、亿元的资金投入违背了当前关注民生的要求,另一方面人们也担心这种人为打造文化的功利主义行为最终只会弄出一堆没有多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假文化。在现代社会,文化资源开发越来越受到“伪文化”的侵蚀,造成很大危害。 “伪文化”思潮的泛滥不但降低了人们的审美水平,使人们的文化追求变得廉价和肤浅,而且还对真实的文化失去了一种自觉的维护能力,这显然是不利于文化资源保护的。专门研究人类文化遗产管理的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文化资源管理专业迈拉沙克利教授曾说道:“大多数遗产地都成为了其国家文化旅游的吸引物。有些如英国的巨石阵、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等,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国家的象征,并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文化遗产是一种脆

22、弱的、不可修复的资源,必须受到保护,以保持它的真实性并留给后人享用。 ” 4(P1)我国许多城市热衷于建造以展示文化遗产为目的的主题公园,采用现代化的复制手段,把各国一些著名的文化遗产加以拷贝和浓缩,满足于人们的一种猎奇心理。前些年深圳在这方面取得了成功,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引起各地争相仿效。应该说深圳取得成功有它特殊的原因和环境,其他地区模仿它未必能成功,结果很多地方建造的类似的主题公园都以失败而告终,因为他们追求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不过是为了商业目的向人们提供了一种虚假的文化幻象而已,这是“伪文化”泛滥的典型表现。因此,文化资源开发应该是从真实的历史文化入手,进行保护性开发,以引导人

23、们去体验真实的文化,在真实的文化情境中去了解历史、解读历史、体验历史,而不是出于一种肤浅的娱乐需要。要做到这一点,首要的就是要保护文化资源的完整性与真实性,防止被庸俗化。很多地方一说发展文化产业,就一哄而起,忙于各种招商引资活动,对文化资源(尤其是文化遗产资源)大搞商业性开发,不顾文化资源保护的需要兴建大量商业项目,或是以文化资源开发名义建造许多崭新漂亮的仿古、放洋建筑、街区和景点,其实是不尊重历史,滥造一些没有历史价值的东西。以青岛为例,青岛市北区为了打造特色文化街区正在大规模兴建具有世界各国文化风情特色的“世界旅舍”项目,但其实很难通过一堆简单模仿的建筑物去传达别国文化所独具的深刻内涵。青

24、岛天幕城作为新评定的国家 AAAA 级景区,虽然通过各种手段极力在营造青岛独有的文化氛围,试图展示出青岛的文化地图和特征,但我们看到的还是以餐饮娱乐为定位的商业模式,文化在这里成了一种被兜售的符号和标签。在很多城市中其实都存在这种文化开发现象,开发文化资源实际上是同直接的商业利益联系在一起的,经济利益的驱使使得文化被弄得不伦不类,或是被大拆大建,许多传统文化资源遭到破坏,而那些廉价的被加以现代化包装的所谓“文化”又随处可见,甚至是泛滥成灾,这已经成为城市文化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著名作家冯骥才在灵魂不可以下跪一书中对我国近年来传统文化资源遭到各种破坏痛心不已,要人们更加珍视传统文化资源的意义,抵制

25、那些廉价的“伪文化” 。他说道:“伴随着这种建设性破坏 ,最令人莫解的便是大批仿古建筑的兴建热。为什么一边毁掉真正的古物和历史文化,一边却在花钱制造大批的伪劣的古物和伪文化?” 5(P236 ) 他还举例说,在巴黎,无论是建筑修复专家,还是平常老百姓,都不遗余力地在保护着老建筑。如果你住在一栋老建筑里,而你想在建筑上做一些修改或粉饰,就必须去巴黎的城建部门审批才可以动工。现代城市发展一味追求所谓的现代感和时尚感,于是不惜拆掉老城建新城、拆掉老街建新街、拆掉老建筑建新建筑,使城市文脉中断,传统文化资源遭到破坏,城市没有了历史感和厚重感;或是建造许多充满商业意味的漂亮的仿古建筑和街道。北京的胡同是

26、北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北京文化特色的体现,但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高楼大厦越盖越多,胡同已经成为一种濒危文化资源,数量在急剧减少。南京的城墙过去也在城市建设中被大规模拆除,遗留下来的已经不多。我们看到,近年来很多城市建设得越来越崭新,楼盖得越来越高,而且清一色的玻璃幕墙、炫目的灯光,越来越充满现代气息,但却越来越让人感觉缺少文化内涵,同质化现象越来越突出,这是传统文化资源消失的结果。参考文献:1 张胜冰.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M .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8. 2 东辰 黄辉煌 崔振东.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结合是必然趋势J. 文化产业,2008, (2).3 张胜冰. 文化资

27、源与文化产业M .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8.4 英迈拉沙克利著 张晓萍等译. 游客管理:世界文化遗产管理案例分析 M.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5 冯骥才. 灵魂不可以下跪C .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作者简介:张胜冰,男,教授,哲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文化产业系主任。著有从远古文明中走来 (中华书局) 、 走进民族神秘的世界 (民族出版社) 、 民族文化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诗性与理性 (云南教育出版社) 、 世界文化产业概要 (云南大学出版社) 、 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案例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 (湖南文艺出版社) 、 民族艺术与文化产业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等,主编中国文化产业 、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系列丛书 (共 6 本)等。通讯地址:青岛市香港东路 23 号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邮编:266071。E-mail:电话:0532-85901672、131051648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