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教育基础(一).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255007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基础(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育基础(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育基础(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育基础(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育基础(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六章 教育基础考纲透视: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3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4了解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5了解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6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7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8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9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第一节 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一、 “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本质: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狭义的教育 即学校教育(二)教育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教育不同于哺育教育不同于偶然的影响教育不同于养

2、育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教” 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学” 的主体;教育媒介指教育内容、教育材料和教科书、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三、小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我国的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孟子中记载:“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以明人伦也”。1878 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近代小学的开端。1897 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它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1904 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 。规定设初等小学堂(入学对象为 7 岁儿童,修业年限为 5 年,课程分必修科和

3、随意科) ,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教育部公布小学校令,改小学堂为小学校,分初等小学校和高等小学校。1919 年,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小学教育发生了较大变化。小学教育机构统称为小学校,修业年限为 6 年,前四年为初级,后两年为高级,前四年可单独设立,这一学制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义务教育年限为 4 年,各地可视实际情况适当延长。 (二)小学教育的现状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对象规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目的)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师资)办学体制走向多样化(管理)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内容)(三)小学教育的特点 1.基础性: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础2 全民性:指小学教育

4、必须面向全体适龄儿童。 3.义务性 :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 4.全面性: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 第二节小学组织与运行一、学校组织(一)学校组织的特点从学校内容系统的剖析来看,学校是一个松散结合组织从学校组织的教职员工特点出发,学校是一个更需要人本关怀的组织从学校组织的任务、目标来看,学校是一个有多重影响,多重目标的组织二、学校组织的结构模式直线型学校组织:简单垂直领导,不设立专业职能部门,适合规模较小学校职能型学校组织:设立专业职能部门,易多重指挥直线职能型学校组织(最常见):直线部门统一指挥和职能部门参谋指

5、导相结合事业部型学校组织:学校总组织下设各事业部,适合规模较大学校三、小学组织机构运行条件1 目标明确、功能齐全、党政分开2 组织内部必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3 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力求精干高效节约4 有利于转换经营机制和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学校组织的发展趋势网络化一体化人情化个性化校长负责制是指学校工作由校长统一领导、全面负责的学校组织制度。它是学校的基本组织制度,也是学校的一种决策制度。校长负责制度是一个整体的结构概念,它主要包括(1)校长在学校的统一领导,全面负责;(2)党的基层组织在学校的政治核心地位和监督保证作用;(3)教职工代表大会在学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第三节 小学

6、教育科学研究一、教育研究特点是指人们运用科学的方法探求教育事物本质和性质,摸索和总结其教育规律,取得科学结论,解决教育问题,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研究活动过程 一般科学研究的基本特征:客观性 ;科学性 ;系统性 ;创造性等教育研究特点:实践性伦理性复杂性全员性二、意义 (1)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2)提高教育教质量;(3)提升教师自身素质(4)繁荣教育科学三、类型按照研究成果的作用分类,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按照研究成果是否包含量的关系,可分为定量和定性研究;其它分类有描述性研究与干预性研究。 四、教育研究过程1.选择研究课题:有价值;有可行性;有新意; 具体明确 2.查阅文献资料

7、 3.制订研究计划 4.收集整理资料 5. 撰写研究报告 6.总结与评价五、主要方法 (一)教育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 观察法教育观察法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教育领域内的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考察并客观地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观察是获取原始资料的最基本的方法;观察是课题选择和形成的重要来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前提;观察是验证理论的重要手段 (二)实验法教育实验法是指研究者根据某种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揭示事物间的因果关系、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特征:以科学的假设为前提 实验过程被

8、施行严格的积极主动的控制 探求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自变量指实验因素;因变量指实验结果;无关变量指实验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 具有可重复性 (三)经验总结法指研究者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下,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的一种研究方法特征:以已有经验作为研究内容保持研究过程的自然状态注重对教育经验的理性思考研究成果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四)个案研究法;也叫案例研究,是对教育过程中的某人、某事的个别研究。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特征:实际性适时性多样性(五)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指研究者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将问题发展成为研究主题,并在实际情境中交替运用多种方法以解决

9、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特征: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的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第四节.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一)教育的起源1.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勒图尔诺和沛西能,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2.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 (美国)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 无意识的模仿3.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二)教育的发展阶段1.原始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生活相结合无阶级性;口耳相传、模仿2.古代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产生教育的阶级性与等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教育方式的机械性 古代中国:二四五六古希腊、罗马:雅典与斯巴达教

10、育;教会教育与骑士教育3.现代社会教育全面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生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民主化:教育的普及程度大大增强;追求教育的平等与公平。综合化: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多元化:教育思想、教育形式、教育评价等的多元化。终身化: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理念。现代化: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一)教育学的发展1.萌芽阶段中:孔子 论语: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外:苏格拉底产婆术柏拉图理想国 ,理念世界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分阶段教育古罗

11、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2.独立形态阶段英国学者培根 1623 年发表了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一文,首次把教育学列为一门独立学科。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 1632 年写成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于 1806 年发表了著名的普通教育学 ,这是世界上第一本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杜威(美国):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洛 克(英国):教育漫话卢 梭(法国):爱弥尔裴斯塔洛齐(瑞士):林哈德与葛笃德乌申斯基 (俄) 人是教育的对象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健全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 ()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

12、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 ;马卡连科论共产主义教育与教育诗凯罗夫教育学杨贤江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4.当代教育学理论的发展布鲁姆(美国):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掌握学习理论) 布鲁纳(美国): 教育过程 ( 结构主义教学理论)赞科夫(前苏联):教学与发展 (发展性教学理论)瓦根舍因 的“范例教学”理论巴班斯基(前苏联):教学过程最优化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帕夫雷什中学 (全面发展理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保罗朗格朗 终身教育导论 (终身教育理论)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二)教育学的理论流派1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与著作:实验教育学纲要

13、 【德。梅伊曼】 ;实验教育学 【拉伊】观点:实验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通过事实的实验研究,分析结果,从中推导出各种教育原则,用以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2文化教育学(精神科学教育学)代表人物及著作: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 【德。狄泰尔】 ;教育与文化【斯普朗格】 ;职业陶冶专业教育 人的陶冶 【利特】观点:教育是一个历史文化的过程;教育的目的是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转变,培养完整的人格;培养的主要途径是陶冶和唤醒,强调师生的对话。3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及著作:民本主义与教育 【美。杜威】 ;设计教学法【克伯屈】观点:崇尚改良主义教育哲学观,批判传统教育理论,强调儿童中心主

14、义,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注重“做中学”,倡导实验精神和行动研究。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代表性著作: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 【克鲁普斯卡亚】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论共产主义教育 【加里宁】 ;论共产主义教育与教育诗 【马卡连科】 ;教育学 【凯罗夫】 ;新教育大纲 【杨贤江】中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5批判教育学代表人物及著作:被压迫者教育学 (保罗。弗来雷) 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美。鲍尔斯金蒂斯】 ;教育 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 【 布厄迪尔】 ;教育与权力 【阿普尔】 ;批判教育学、国家与文化斗争 【吉鲁】观点: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不是一种民主的建制和解放的力

15、量,而是再生产着社会不平等的工具;教育受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制约;教育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分析教育背后的利益关系,达到意识的启蒙和解放,从而寻找克服不公平的策略。6.元教育学代表人物及著作:布雷岑卡 从教育学到教育科学:元教育学理论导论观点:以教育学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第五节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一)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指社会是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即社会各要素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作用。1、政治对教育的制约(1)制约教育目的的制定。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制度。制约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制约教育内容。2.经济对教育的制约(1)经济水平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经济结构制约教育结构(

16、3)经济发展制约人才培养规格(4)经济发展制约教育内容与手段3、文化对教育的制约(1)文化观念制约教育观念(2)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标(3)文化本体影响教育内容(4)文化传统制约教育活动的方式4、人口对教育的制约(1)人口数量对教育的制约。(2)人口波动对教育的制约(3)人口结构对教育的制约(4)人口流动对教育的制约(5)人口分布对教育的制约二、教育的社会功能(一)政治功能1 维系社会政治稳定2 促进社会政治变革(二)经济功能1、具有完成劳动力的社会“再生产”功能2、具有知识“再生产” 的功能3、具有更新知识与社会生产技术的功能(三)文化功能1、传递和保存文化2、传播和丰富文化3、选择和提升文化

17、4。创造和更新文化(四)人口控制功能1、控制人口增长2、提高人口素质3、改善人口结构4、促进人口流动第六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观及其教育学意义(一)人的发展的基本内涵指人在身心两个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1人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变化2人的发展不是单纯的生理成熟3人的身心发展是统一的4人的发展贯穿人的一生(二)人的发展基本特征1、顺序性(1)含义:指人的发展过程中,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都表现出一种稳定的顺序 (2)教育要求:教育中要循序渐进2、不平衡性(1)含义:指人的身心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在不同的年龄段有明显差异 。(2)教育要求:教育中要抓住人的发展的关键期3、阶段性(1)含义:人的发展的

18、连续过程中,在不同年龄阶段会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点。 (2)教育要求:教育中要注意人的年龄特征4、个别差异性(1)含义:指每一个体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方面,都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2)教育要求:教育中要注意因材施教5、互补性(1)含义: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2)教育要求:教育中注意挖掘人的潜能。二、 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一)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2、其成熟程度制约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格塞尔同卵双生子登梯实验3、其差异性影响人的个别特点发展4.遗传素质不能决定人的最终发展(二

19、)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1、环境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条件2、环境影响人的发展差异3.环境影响人的发展的方向与水平4.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三)个体因素在人的发展的作用1.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因、动力2.个体的实践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基本途径3.个体因素在人的发展中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三、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一)学校教育在个体社会化中的作用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促进个体职业和身份的社会化(二)学校教育在个体个性化中的作用1.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提升2.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3.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第七节 学校的产生与发展一、学校的产生:(一)学校产生的条件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0、;2.文字的出现;3.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离;4.国家机器产生;(二)学校的出现1.青年之家2.宣教广场3.养老机构4.苏美尔学校在我国,一般认为正式的学校产生于奴隶制国家建立以后的夏朝(前2l00一前1600)。传说当时已有“庠”“ 序”“ 校”三种教育机构。 二、学校的发展(一)我国 商朝(前1600一前1100)又增加了“学” 和“瞽宗” ”。 西周 :“庠”“序 ”“校” “学” “成均” “辟雍” “瞽宗”“泮宫秦汉以后 “太学”唐代六学二馆 宋元明清:私学和书院 近代学校以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设立为标志 (二)西方 古埃及的僧侣学校、书记学校、宫廷学校,古希腊、斯巴达的国家兵营式

21、的公共儿童宿舍,雅典的文法学校、弦琴学校、体操学校、国家体育馆、高等学校等。到了中世纪,西欧又出现了为世俗贵族和僧侣贵族培养统治人才的骑士学校和教会学校 十二三世纪,城市学校(基尔特学校)文艺复兴以后,人文主义学校16-18世纪,文科中学和实科中学三、学校教育制度(一)学制概念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横向结构:普通教育、专业教育、成人教育等纵向结构: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二)学制的类型1、双轨学制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 ;另一轨自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及其后

22、的职业学校2、单轨学制自下而上的体制,其结构是:小学、中学、而后可以升入大学3、分支型学制(混合型学制)前段(小学、初中阶段)是单轨,后段分叉(三)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1)重视学前教育,注重与初等教育的衔接(2)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相融合(4)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5)终身教育思想深入人心,继续教育受到重视四、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一)建国以前的学制演变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 ,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这个学制未及实施)1904年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 ,这是

23、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壬子癸丑学制 ” 俗称旧学制 1922年颁布壬戌学制,即通称的“六三三制” 俗称新学制 。(二)建国以来的学制改革1.第一阶段:1951年的学制改革 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2. 第二阶段:1958 年学制改革 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3.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学制改革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三)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2010年5月5 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重点推进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继续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关心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 ,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第八节 教育目的一、 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概念是一定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教育目的主要回答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二)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作用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1导向作用2调控作用3评价功能(三)二种典型的教育目的论1、个人本位论(1)基本主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