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地理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doc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549962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从容说课本节是总论,全面剖析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主要有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类。从能量来源、表现形式、作用速度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等方面阐述内力作用。教学中要运用实例具体说明内力作用的速度不同,对地表形态造成的影响也不同;从发生条件、能量来源和作用方式等方面阐述外力作用,运用学生熟悉的例子说明不同方式的外力作用彼此之间的关联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从两个层次说明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第一个层次:每一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其牵涉的内、外力作用。第二个层次:各种岩石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地壳物质循环是内、外力作用共同促使的,内力作用产生了地表的高低起伏,形成了地表的基

2、本格局,而外力作用则总是减小地表形态的高低差 异。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内、外力作用和表现形式,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2.了解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3.运用图表资料分析、表达地理事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讨论法。2.探究与活动,理解地壳运动的特征。3.利用景观图片分析地貌的成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确立矛盾对立统一思想。教学重点1.了解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发展。2.了解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3.认识地表形态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地表形态形成过程的分析。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打印好的材料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同学们,通过前面三章的学习,我们知道大气和

3、水是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星球最富动力的两大因子 ,而且是 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但是,它们的作用还远不止如此,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千姿百态的地球表面与水和大气的功劳也是密不可分的。当然,地表形态的形成还有着其他重要的因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板书) 。(出示投影: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貌形态的景观图片)师:以上我们看 到的五种景观反映了什么内容?生:地形的五种形态。师:对,而地貌,它是我们可以直接感知的地球表面的起伏形态。但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地表形态并不是自地球诞生以来就是这个样子的,地球经历了漫长时间的演化,地表形态也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那么是什么力量影响、改

4、变着地表形态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板书) 。教师精讲师 : 是 什 么 力 量 使 地 表 形 态 发 生 着 巨 大 的 改 变 呢 ? 是 地 质 作 用 , 就 是 地 球 上 由 于 自 然界 的 原 因 , 引 起 地 表 形 态 、 组 成 物 质 和 内 部 结 构 发 生 变 化 的 作 用 。 地 质 作 用 主 要 有 哪 几 种形 式 呢 ?生(看书)回答: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师:很好!那么什么是内力作用呢?请大家思考: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什么?内力作用通过哪些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程度、影响结果有何不同呢?(结合案例播放录像“喜马

5、拉雅山的形成”和“维苏威火山的喷发” )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两种形式有什么共同点?在哪些方面存在着不同?)师:请一个同学先来说一说他们小组讨论的共同点。生 1:我们小组认为,它们都是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它们的能量都来自 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所产生的热能。师:很好!我们再请一组选一个代表说一说他们讨论的不同点是什么。生 2:它们是内力作用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作用的速度不同,形成喜马拉雅山是地壳的运动,是极其缓慢的;维苏威火山的喷发是岩浆活动的剧烈表现,速度很快,迅速地改变了地表形态。师:总结得太好了!思路清晰,分析透彻。但是哪一种对地表形态的改变更为显著呢?生:(齐声)地壳

6、的运动(或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师:对!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除了以上两种,还有变质作用,但是变质作用发生在地壳的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所以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才是塑造地表形态最主要的方式 。那么地壳运动又是怎样塑造地表 形态的呢?(播放动画“岩层的水平运动” ,查成语词典,找出成语“沧海桑田”的出处和本意)师:刚才我们看到的动画反映了地壳的岩层在什么方向上的运动?生:水平方向。师:对。那么“沧海桑田”又反映了地壳怎么样的运动呢?生 1: 上升运动和下降运动。生 2:垂直运动。师:很好!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上有何不同呢?生:(看书讨论后回答)水平运动会在地表形成断裂带和巨大

7、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引起了地势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师:在地壳中,这两个方 向的运动是同时存在的,它们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但是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是有主次之分的。总体上地壳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产生了高低不平。(活动探究)(P 75活动。活动 1 比较简单,通过三根大理石柱的外观变化,即可判断海岸在不同时期处于何种运动状态,但第三问稍有难度,需要对学生启发引导。活动 2 需要结合初中地理中国地形部分的内容,将中国主要山脉投影展示,让学生展开讨论,得出结论)师:请同学们看活动 1,思

8、考后回答。生 1:(第一问)从公元 79 年至 15 世纪,海岸处于下沉运动,原因是三根大理石柱在公元 79 年时底部被火山灰覆盖,15 世纪时被覆盖部分却沉到了海平面以下。师:很好,我们再请一个同学说说第二问。生 2:说明了从公元 15 世纪至 18 世纪,那不勒斯湾海岸处于上升运动,判断依据是那时大理石柱上留下了被海生动物钻孔的痕迹。师:嗯,分析得不错。我们再请一个同学来讲一讲第三问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地壳运动说明了地壳运动具有哪些特征?生 3:说明了地壳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师:对。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那不勒斯湾海岸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运动,有时上升,有时下降,这又说明了地壳运动具有什么特

9、征呢?(启发学生:在时间上有什么特征?)生:(齐声)说明了地壳的运动具有周期性特征。师:很好!下面请看活动 2。(投影“中国的山脉” )1.请大家仔细看地图,讨论后说出我国山脉的主要是什么走向,思考:为什么说山脉是我国地形的骨架?2.如何理解我国地形网格状的分布格局?生:(分组讨论)师:好,先请一个小组选 一个代表来谈谈中国的山脉走向主要是哪些方向 。生 1:我国山脉走向有东西走向,还有东北西南走向,也有南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师:(总结)很好,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表达也很准确!我国山脉的走向以东 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居多,南北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较少。那么如何理解“山脉是我国地形的骨架

10、”呢?生:山脉在地表面的分布就像我们人身上的骨头,彼此交织,构成了基本的“大地形体” 。师:很好。下面再请一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谈谈他们是如何理解“我国地形的网格状分布格局”的。生 2:我国山脉在地表面横竖交织,好像编网,织成了一个个的“格子” ,而其他的地形区就是分布在这些“格子”里的。师:说得真好!我们国家地域辽阔,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它们正是镶嵌在山脉之间,从而和山脉一起构成了我国地形的“网格状分布格局”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貌的基本格局,但是外力作用也一刻没有停止过,那么什么是外力作用呢?外力作用有哪几种表现形式?它们又是怎样塑造地表形态的呢?(学生

11、看书,讨论)师:(总结)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会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这些作用统称为外力作用。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能。(播放录像“岩石的风化” )师: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容易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播放录像“流水的侵蚀” ,动画“沙漠地区风力侵蚀作用” ,投影图片“海蚀陡崖”和“阿尔卑斯山的冰斗和角峰” )师 : 以 上 我 们 看 到 的 现 象 主 要 是 由 什 么 作 用 形 成 的 ? 这 种 作 用 主 要 由 哪 些 外 力 作 用 形 成的 ?生:侵蚀作用。形成侵蚀作用的外力主要有水、冰

12、川、风等。师:对。侵蚀作用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原地就形成了侵蚀地貌。同学们想一想,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到哪里去了呢?生:被搬运到了低洼的地方堆积起来,形成了堆积地貌。师:很正确!请看图片。(投影图片“塔克拉玛干沙漠沙丘” “太湖平原” )师:以上两幅图片中的景观是怎样形成的?生:沙丘是由于风力减小,携带的沙子堆积在地表形成的;太湖平原是由于流水携带的泥沙长期沉积而成的。(讨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有着怎样的关系)生:内力作用使地表形成高低起伏,而外力作 用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它们总是同时起作用的。师:很好!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在地表形

13、态的形成中,内力作 用是主要方面。(P 77活动:思考讨论并回答这两个问题)问题:这些地貌主要是在什么外力作用下形成的?推测这些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学生对第一幅图片“黄土高原”应该能够较好地认知,但黄土土质疏松、华北夏季多暴雨、植被较少,需教师作引导;第二幅图片是沙漠地区风蚀地貌景观;第三幅图片反映的是冰川地貌,学生较为陌生,需教师加以讲解)生 1:(第一幅图片)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原因是黄土高原地表植物较少,加之土质疏松、夏天多暴雨。生 2:(第二幅图片)沙漠地区风力较大,风携带沙子对地表的岩石打磨,形成了风蚀柱、风蚀蘑菇等。生 3:(第三幅图片)高山冰川向

14、下运动时,把地表物质刨掉并带走,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冰川融化,因此携带的大、小石块被散落到原地,形成了图中的景观。师:(总结)大家分析得很具体、很科学。内、外力共同对地表形态进行塑造,这一过程本身也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学生看书,了解三大类岩石及它们的关系)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分别与哪些内、外力作用有关?生 1:岩浆岩主要是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的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生 2:沉积岩是地表被侵蚀的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固结成岩作用而成的,是外力作用。生 3:变质岩是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

15、师:对。各类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岩浆在一定的条件下再次侵入或喷出地表,形成新的岩浆岩,并与其他岩石再次接受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这样,岩石圈的物质就处于永不停止的循环转化之中。(读图 4.8,同桌协作,绘制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师:(总结)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一刻不停地进行着,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地表形态,只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在一段时期内留在地表的痕迹而已。因此,在自然界中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地壳的演化。板书设计活动与探究结合家乡的地貌类型,说一说这种地貌类型在地质历史上是如何形成的,其中发生着怎样的地壳物质循环。 (可写成小论文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