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限公司*风电场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目 录前 言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1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总则.11.1 方案编制的目的意义 11.2 方案编制依据 11.3 编制范围、深度及内容 42 建设项目概况.52.1 项目建设意义 .52.2 项目概况 .52.3 综合楼与变电站建设 62.4 风机站建设 .72.5 输电线路建设 82.6 风能发电工艺流程 82.7 项目土石方平衡 92.8 施工工艺 102.9 项目建设特点及对当地水土保持影响 112.10 水土保持评价 123 项目区概况.133.1 项目区自然概况 133.2 项目区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现状 153.3 项目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
2、持状况 164 项目建设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分区.184.1 防治责任范围 184.2 防治分区 195 水土流失预测.215.1 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因素分析 .215.2 预测范围及预测时段的划分 225.3 水土流失预测内容及方法 225.4 项目区水土流失预测 235.5 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及水土流失危害综合分析 28ii6 水土流失防治方案.306.1 指导思想及原则 306.2 防治目标 316.3 设计深度和设计水平年 .316.4 主体工程设计中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与评价 326.5 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施体系 346.6 新增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设计 356.7 方案施工组织设计
3、与实施进度安排 377 水土保持监测.407.1 水土保持监测目的意义 407.2 水土保持监测依据 407.3 水土保持监测重点区域和内容 407.4 水土保持监测的主要方法 417.5 监测点的设置 427.6 监测工程量和监测设备 437.7 监测时间 437.8 监测管理 438 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458.1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 458.2 效益分析 509 水土保持方案实施保障措施.539.1 落实设计 539.2 明确施工责任 539.3 水土保持工程监理 539.4 水土保持监测 549.5 监督管理 549.6 竣工验收 549.7 资金来源及安排 5410 结论与建议.551
4、0.1 结论 5510.2 建议 56*有限公司*风电场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iii附件一、水土保持工程投资估算书附件二、项目区资料照片附件三、附图附件四、有关文件附 图FD1:*有限公司*风电场项目地理位置图FD2:风机基础结构设计图FD3:变压器基础结构图FD4:风机站区总体平面图FD5: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分区图FD6:综合楼区周边围墙断面设计图FD7:综合楼区水土保持措施综合布置图FD8:风机站区水土保持措施综合布置图FD9: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总体布置图FD10:水土保持监测点位布设图有关文件1、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委托书;2、 *有限公司*风电场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 专家审查
5、意见;3、*省水利厅关于确认*有限公司*风电场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和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数量、面积的函;4、关于确认*有限公司*风电场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和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数量、面积的申请。*有限公司*风电场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11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总则1.1 方案编制的目的意义*风电场的开发建设,符合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同时为*市电源结构的调整奠定基础。项目建设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相应地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造成一定影响。随着建设施工的开展,进行钻孔灌注桩、土石方的开挖、运移和铺筑活动,从而扰动项目区的地表,破坏原有的水土保持设施,影响附近的沿海防护林,打破原始水土资源平衡状
6、态,导致水土资源平衡的破坏,如不采取积极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有可能提高当地及周边地区的水土流失强度。为避免以上这些不良现象发生,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在最大程度降低人为加速侵蚀的同时对现有水土流失进行治理,可以达到有效控制新增水土流失,保障建设项目的工程安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目的。因此本着高度重视的态度、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全面地反映工程建设破(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情况,严格遵循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编制*有限公司*风电场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以下简称“报告书”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编制本“报告书”将明确建设单位所应承担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责任范围和应实施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施,有利于业主将其
7、法定义务落到实处,同时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部门提供技术依据。本“报告书”经审批后,方案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将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并先于主体工程验收,验收结果将作为主体工程竣工验收的依据之一。1.2 方案编制依据本方案编制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和地方有关规章以及有关水土保持的技术标准等。具体如下:1.2.1 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1991 年 6 月 29 日第 7 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0 次会议通过)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2 年 10 月 28 日第 9 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30 次会议通过) ;(3) 中华人民共
8、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 年 12 月 26 日第 7 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 次会议通过)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1995 年 10 月 30 日第 8 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16 次会议通过)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 (1993 年 8 月 1 日国务院令第 120 号);(6)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998 年 11 月 29 日国务院令第 253 号) ;(7) *省实施 办法 (1992 年 11 月 21 日*省 7 届人大常委会第 31 次会议通过,1999 年 6 月 18 日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修订) 。1.2.2
9、 部委规章(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 (1995 年 5 月 30 日水利部令第 5 号发布,2005 年 7 月 8 日水利部令第 24 号水利部关于修改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章的决定修改) ;(2)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 (2000 年水利部令第 12 号) ;(3)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 (2002 年水利部令第 16 号,2005 年 7 月 8 日水利部令第 24 号水利部关于修改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章的决定修改) 。1.2.3 规范性文件(1)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国发200038 号) ;(2) *生态省建设规
10、划纲要 (*省人民政府,鲁政发2003119 号) ;(3)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 (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保局 水保1994513 号) ;(4) 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纲要 (水利部 水保2004332 号) ;(5) 关于印发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程序、编写格式和内容的补充规定的通知 (水利部 保监200115 号) ;(6) 关于颁发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的通知 (水利部 水总200367 号文) ;*有限公司*风电场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3(7) 关于印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监理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水利部 水建管200379 号) ;(8) 关于加强大中型开
11、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的通知 (水利部 水保200389 号) ;(9) 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 (水利部 保监200522 号) ;(10) *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通告 (*省人民政府,1999 年 3 月 3 日) ;(11) 关于颁发*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收取标准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水利厅 鲁价涉发1995112 号) 。1.2.4 规范标准(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SL20498) ;(2)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SL
12、2772002) ;(3)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4)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GB/T16453.116453.6-1996;(5)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1995 ;(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GB/T15773-1995 ;(7)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 ;(8) 水土保持试验规范SD239-87;(9)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1.2.5 技术文件(1) *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研究 (*市人民政府,1999 年 5 月) ;(2) *有限公司*风电场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委托
13、书(*有限公司*风电项目筹建处,2005.7) 。1.2.6 技术资料(1) *省*市国民经济统计年鉴 2003 (*省*市统计局,2004 年 4月) ;4(2) *有限公司*风电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省工业设计院,2005年 4 月) ;(3) *有限公司*风电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试行) (*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2005 年 6 月) 。1.3 编制范围、深度及内容依据编制委托书及主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次方案编制范围包括本建设项目综合楼区(包括办公设施和一座 110KV 变电站) 、风机站区(包括风机基础占地、35KV 变压器占地、电缆沟和道路)以及输电线路区(35KV
14、 和 110KV 电线架设)的永久性占地和周边直接影响区,总体深度达到可行性研究阶段要求。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的要求,本方案编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概括性介绍项目及项目区基本情况;二是预测分析项目开发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和水土流失危害;三是对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设施进行评价,建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对新增的措施做出典型设计;四是对完成的水土保持方案进行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五是提出方案实施保障措施;六是设计水土保持监测初步方案;七是对本方案的编制提出结论和建议。*有限公司*风电场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52 建设项目概况2.1 项目建设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15、,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耗地球上极为有限的石化能源。然而,一次能源储量的有限性,及一次能源利用过程中引发的环境问题,威胁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生存环境。为减少对一次能源的依赖,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我国开始研究、制定和执行经济、社会和资源相互协调的 21 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风能是可再生能源领域中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目前国内已从试点阶段向大规模商业开发过渡,技术条件日臻成熟。为鼓励风电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型风电项目的前期工作。*省计委关于对风力发电中长期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意见和建设的报
16、告中,对*发展风电资源及方针战略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并明确指出把*附近区域作为开发风电的优选区域。*风电场的开发建设,符合我国能源产业发展战略和方向,为*市电源结构调整奠定基础,是*市能源消耗的有益补充,并且有助于环保,因此,*风电场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2 项目概况*风电场为*有限公司投资项目。选址在*市北部朝阳港大桥至霞口滩岸沿线,该区域长约 12km,宽约 0.51km。本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 FD-1。根据*的风资源条件和场址条件及*市和*市电力电网情况,初步拟定*风电场总装机规模约为 150MW,分期建设。本项目为一期,设计装机总容量为49.5MW,安装单机容量为 1500KW
17、 风机 33 台。年发电量为 9938 万 kWh,平均单机发电量为 301 万 kWh,工程总投资为 40512 万元。所发电力首先从风机站通过地埋电缆连接自建 35KV 架空线,至风电场自建 110kV 变电站,再通过 1 回 110kV 架空线接入*电网 110kV 变电站。施工工期为 2005 年 12 月开始至 2007 年 2 月底结束。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 2-1。6表 2-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1 装机总容量 MW 49.52 占地面积(综合楼和变电站) m2 44523 绿化面积 m2 33344 职工定员 人 205 项目建设期(施工准备
18、期 2 个月) 月 156 年供电量 万 kwh/a 99387 机组年利用小时数 h 20078 总投资 万元 405129 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 年 9.3710 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 10.6711 投资利润率 7.6012 投资利税率 7.98本项目建设场区总占地面积为 10.26hm2,其中永久占地面积 3.09hm2,临时占地面积 7.17hm2。其中永久占地中综合楼、变电站占地 0.45hm2,风机站区占地面积2.62hm2,输电线路区占地 0.02hm2。本项目各个分项工程占地面积详见表 2-2。表 2-2 建设项目各分项工程占地情况一览表占地面积(hm 2)项目永久占地
19、临时占地小计综合楼 0.45 0.45 风机站 2.62 0.53 3.15 输电线路 0.02 6.64 6.66 合计 3.09 7.17 10.26 2.3 综合楼与变电站建设本项目建设综合楼和 110KV 变电站各一座,毗邻而建,综合楼、变电站基础形式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主要建筑物等级为 3 级。综合楼是该风电场建成运行后用来管理维护的办公场所。根据主体工程设计,该建筑为二层砖混结构,上部结构为砖墙承重,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楼面,现浇钢筋*有限公司*风电场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7混凝土梁、柱及屋面。底楼主要有 35KV 配电装置室,二楼为继保室、中控室及办公室等。110KV 变
20、电站是连接各个风机站 35KV 输电线路和成山卫 110KV 输电线路的中间设施,最终规模为 2 台 90MVA 的主变压器,该变电站为单层砖混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层高 10m,墙中部另设圈梁一道,纵横向连接封闭,并与变电站其它部分之间设缝分开。 综合楼和变电站建筑用地面积为 0.11hm2(52m21.5m) ,总占地面积为0.45hm2(84m53m) ,综合楼和变电站均预留了二期工程的电气布置场所。2.4 风机站建设本工程通过方案比选,选择单机容量为 1500kW 的机型,每个风机站配置一台35KV 的容量为 1600kVA 箱式变压器,组合方式为一机一变的单元接线,风机的轮毂高度
21、为 65m,风机基础为 33 个。根据风机厂家提供的风机塔架基础尺寸及相应的基础设计荷载,拟定塔架基础为现浇 C30 钢筋混凝土承台结构,承台顶面高于地面 2.0m。承台分为上、下两节,上节为直径 5m、高 h=1m 的圆柱体,下节为边长 a=6m、高 h=2m 的正六边形体。桩基采用 C25 钻(冲)孔灌注桩,直径取 1.0m,每个承台下设 6 根基桩,沿直径 8m 的圆周均匀布置。风机基础设计图见图 FD-2。在主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指出,在最不利受力工况下,基础桩单桩最大竖向轴向压力 Nmax 为 4640 KN、单桩最大竖向上拔力 Nmin 为-1857 KN。桩顶的水平变位控制在
22、1.0cm 以内。地震工况不作控制工况。本阶段以朝阳港地质剖面图的地质分层厚度和指标为设计依据,计算出基础所需要的桩基长度为 23m(采用朝阳港地质资料) 。 每个风机站配置一台 35KV 的容量为 1600kVA 箱式变压器,变压器自重约 7t,搁置底面尺寸为 3.5m2.5m。变压器底面(即基础平台面)高于地面 1.0m,轨道梁下设钢筋混凝土矩形立墙,矩形立墙与钢筋混凝土底板基础连为一体,底板埋深为 1.5m。地面至变压器基础平台设浆砌石踏步。变压器基础结构设计图见图 FD-3。为风电场环境美观,风机转动产生的电能采用四根 YJV0.6/132401120电缆并联连接到 35kV 箱式变压
23、器,箱式变压器连接到 35kV 架空线的电缆采用防水型YJV22 电缆,敷设方式为直埋。由于风力发电机组和箱式变电站布置在海边,部分835kV 电缆直接埋入海滩,电缆长期处于潮湿的运行环境,因此, 35kV 电缆采用具有防水性能的交联聚乙烯电缆 YJV22350。地埋管沟开挖底部宽度 0.8m,深度约为1.0m,边坡约为 1:0.5,上部覆土至少 0.3m,沿道路敷设。管沟开挖时需要设置 1.0m宽的临时堆土区,占地面积约为 0.15hm2。风机站施工时需要修建进场道路,分为永久道路和临时道路两种,主要用来沟通主干道(环海公路)与施工场地。永久道路作为风机站后期管理交通道路,临时道路用于施工运
24、输。本项目风机运输吊装需要的 CC2000 运输设备履带单条宽度为1.524m,两条履带的中心间距为 8m,为减少施工道路的工程量,道路做成平行的两条,中间空开,中心间距为 8m,履带分别搁在道路的中心线上。永久道路路面宽度为3.5m,路基宽度为 4.5m,临时道路路面宽度为 2m,路基宽度为 2.5m,施工道路采用泥结石路面硬化。本工程永久道路和临时道路总长度各约为 1500m。风机站区永久占地面积共约 2.62hm2,其中风机基础和变压器占地面积为1.67hm2,永久道路占地面积 0.68hm2,地埋管沟永久占地面积约为 0.27hm2;临时道路占地面积约为 0.38hm2,临时堆土区占地
25、面积 0.15hm2。风机站区总体布置图见图 FD-4。2.5 输电线路建设从 1600kVA 箱式升压变压器经地埋电缆连接到连接到 35kV 架空线,本期风电场35kV 架空线沿新建的环海公路架设,全长 12.6km。经与主体工程设计单位沟通,该架空线需要修建约 10 座高压线塔,单个线塔占地为永久占地 15m2,共计 150m2,架设电缆需要修建临时道路长度 12.6km,宽度约为 4.0m,占地面积 5.04hm2。35KV 架空线接入风电场自建的 110KV 变电站,然后以一回 110kV 架空线送入110kV 成山卫变电站,输电线路长度为 4km。该架空线占地与 35KV 采用相同规
26、格,修建 4 座高压线塔,单座线塔占地为 15m2,线塔总占地面积 60m2,临时道路长度约为4km,宽度约为 4.0m,临时占地面积约为 1.60hm2。综上,输电线路区线塔永久占地为 210m2,临时道路占地约为 6.64hm2。2.6 风能发电工艺流程风电场的主要原料是风能,产品是电能。风力发电的工艺流程为风吹动叶轮,经*有限公司*风电场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9过齿轮的传动系统(变速箱) ,带动发电机发电产生电流。发电机的电流经初步升压后,进入风电场升压站,经升压后的电流送入电网,供用户使用。风力发电机的生产过程由计算机控制,通过风速仪、风向仪、转速、温度、压力等各种传感器来监测个个部件
27、的运行情况,自动化程度较高。当 10 分钟平均风速达到 3m/s 以上时,盘闸松闸,叶轮开始转动,通过齿轮箱把低速变为高速,并带动发电机转动。当异步发电机转速达到 1500 转/分时,发电机并网发电。当风力机或电网发生故障时,传感器能检测出故障部位,并预报故障点或故障类型,能及时刹闸停电,使风力机停止工作,保护风力机自身安全。当 10 分钟平均风速达到 25m/s 以上时,风力机自动停机,不受大风的侵害。2.7 项目土石方平衡根据主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本项目在建设期挖方量总共 15759 m3,总填方量为 10079m3,产生余方约为 5680m3。产生余方的区域主要为综合楼区和风机站区,但
28、分项工程的分布较为分散,弃方集中放置比较困难。拟利用弃土直接就地平整场地,或作为植被恢复用土,土石方挖填基本平衡。详见表 2-3 和图片 2-1。表 2-3 *风电场项目土石方平衡表建 设 项 目 挖方(m3) 填方(m3) 本区利用(m 3) 远运利用(m 3) 弃方(m3) 借方(m3) 备 注基坑开挖 6750 基础回填 3500 场地平整 2050 绿化用土 3200 2000综合楼小 计 6750 5550 3200 0 0 2000基坑开挖 8484 2000 基础回填 4090 场地平整 255 绿化用土 2139 风机站小 计 8484 4345 2139 2000 0 0基坑
29、开挖 525 土方回填 184 输电线 路绿化用土 341 土石方均为自然方10小 计 525 184 341 0 0 0合 计 15759 10079 5680 2000 0 2000。6750。3。25。3。220。139。25。409。8。521843413。m 图片 2-1 项目土石方平衡图 单位:m 32.8 施工工艺本建设项目综合性强,在此仅介绍与水土流失有关的施工过程,主要指土方开挖回填、混凝土灌注桩、混凝土浇注、浆砌块石砌筑、塔架安装、风机安装、线路架设等。(1)土方开挖及回填由于风机点分散,开挖土方采用人工开挖。用于回填的土方临时堆放于附近,多余土方可用于做临时道路的路基,运
30、距在 50m 内。回填可利用开挖土方,其中电缆下的垫土须经过人工筛分,人工回填夯实。(2)混凝土灌注桩采用 GPJ-15 工程钻机钻孔,泥浆固壁,导管灌注混凝土。钢筋笼现场绑扎好后由5t 电动履带吊吊放入位。(3)混凝土浇筑*有限公司*风电场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11所有混凝土均由现场设置的 0.4 m3 移动式拌和机拌制,混凝土采用胶轮车运输,人工入仓,垫层和底板由平板及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墙身由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在混凝土基础达到设计强度 75%后才可以安装上部风机塔架。(4)浆砌块石砌筑浆砌石采用人工胶轮车场内运输石料,人工铺设,浆砌石所需的砂浆生产采用200L 灰浆搅拌机,人工砌筑
31、。(5)塔架安装塔架安装采用 ATF100-5 型汽车式起重机安装下面两节塔架,重量分别为39.472t、27.07t,长度均为 20.15m。最上面一节由于起吊高度为 65m,超过 ATF100-5型汽车式起重机起吊幅度,在安装时和轮毂一样用 CC2000 履带吊吊装。(6)风机安装风机的最大起重件为机舱,起重重量 53t,选取 CC2000 履带吊吊装,其在主臂长78m,工作幅度为 16m 时的起重能力 62.6t,可满足起重要求。在安装时,应选择在良好的天气情况下,下雨或风速超过 12m/s 时不允许安装风力发电机。根据履带吊的起吊能力,机舱可用履带吊直接吊至塔架顶部并予以固定,履带吊支
32、撑部位需铺垫路基箱,增加接地面积以分散起重荷载,防止地面下陷。轮毂与叶片在地面组装,叶片需采用支架支撑呈水平状态。组装完毕后,采用专用夹具夹紧轮毂,同时用绳索系在其中的两片叶片上,剩余的一片叶片尖端架在可移动式专用小车上。当履带吊将轮毂缓慢吊起时,由工人在地面拉住绳索以控制叶片的摆动,直到提升至安装高度,由安装工人站于机舱内进行空中组装连接。(7)线路架设本项目输电线路架设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施工环节,输电线路架设时将开挖线塔基础并回填,同时完成线塔的安装组合;线塔安装完毕后将进行输电电缆的架设工作,首先将输电电缆沿输电线路走向布设于相邻的线塔之间,然后实现电缆上塔,并按照输电架设的有关规范对电
33、缆进行张紧、固定,完成整个输电线路的架设工作。在架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线塔永久占地进行开挖扰动,对线路运输等临时占地中的地物产生占压破坏。122.9 项目建设特点及对当地水土保持影响从本项目建设内容及施工工艺来看,其对当地水土保持的影响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建设前期,项目区征地完成后,开始进行场地平整,由于土石方的开挖、运移活动,地表植被几乎完全丧失,地表严重扰动且裸露于外,水土保持功能明显减弱,土壤侵蚀强度增强;第二阶段是建设期,项目区施工设备、材料进驻场地并占压了部分地表,使地表土壤流失强度有所下降,但此时产生的土石方临时堆放及弃土弃渣较为集中,土石方临时堆放及弃土弃渣流失量成为项
34、目区土壤流失量的主要部分;第三阶段是建设后期,建筑物、道路等建设完成,地表因大部分被硬化致使地表土壤侵蚀强度明显下降,而土石方临时堆放及弃土弃渣也处理完毕,此时,项目区内部土壤流失现象已大大降低,但因地面硬化后新增的地表径流量可能会对项目周边的沟渠造成冲刷,导致周边地带土壤侵蚀强度有所提高。总的来说,本项目建设内容多,涉及面广,由于人为因素而不可避免地造成对当地水土保持设施的破坏。因此,整个项目应优化施工进度安排,尽可能的使土石方的开挖与回填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缩短人为加速土壤流失时间;在施工期间要增强临时性的防护措施,降低加速土壤流失强度,避免产生对周边水土资源的破坏。2.10 水土保持评
35、价通过以上分析,*有限公司*风电场工程项目主体设计中,施工工艺科学合理,工期安排紧凑,减少了扰动地表时间,部分降低了因人为施工诱发水土流失的危害。该项目永久占地少,从施工场地布置上,施工区远离居民区,大于 500m 的安全距离,有效避免了施工区粉尘等对周边居民的影响;从施工工艺上,主体设计安排紧凑合理,而且在整个建设过程中余方均能有效利用,降低土石方的临时堆放量,基本不产生弃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因建设造成的人为加速土壤侵蚀。*有限公司*风电场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133 项目区概况3.1 项目区自然概况3.1.1 地理位置*有限公司*风电项目地处*市*海岸沿线,地处东经*之间,长约12km,
36、拟建场址在成山林场北部边缘,向林场内延伸 50 米, ;项目场址部分位于大天鹅自然保护区(朝阳区)试验区内。距南部大天鹅自然保护区(月湖区)约 3km,离西霞口野生动物园约 2km,距*区约 10km,项目区内局部有零散住户。具体位置见附图 FD-1。*市隶属*市,位于中国*半岛最东端,其海岸线占全部*市海岸线的一半以上。地处东经*, 3.1.2 地形地貌*市属于低山丘陵区,地势是中部和东南部高,西部和西北部低;低山丘陵与平原低地相间分布,低山丘陵区坡度大,平原低地区地势平缓。境内地貌大致分为低山、丘陵、平原低地三种类型。*风电场位于*市的北部沿海地区,属沿海狭长带状的滨海平原,地形特征是由南
37、至北微向海倾斜;微地貌类型为滨海平原地貌。3.1.3 土壤植被*市有棕壤、潮土、风沙土和盐土 4 个土类,9 个亚类,18 个土属,120 个土种。以棕壤土类为最多,广泛分布在低山丘岭中,占总面积的 82.4%。该市土壤多为酸性岩及其风化物发育而成,质地较粗,砾石和砂砾含量较高。全市南北两头土壤质地较粗张,中间地带较细。从土壤表层质地可分为 10 种类型,质地较好的轻壤土和中壤土占总面积的 7.7%,壤质土和沙壤土占 57.9%,沙质土占 23.3%,石渣土和砾石土占11.1%,沙石质土占总面积的 62。项目区以砂质壤土为主,由于其质地松散,植被差,水土流失较为严重。项目区植被现状主要由各种农
38、作物、杂草、经济树种和其它一些树种组成。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地瓜、花生等,草本植物有马唐、菅草、茅草、野古草、大米草等,经济树种主要为苹果、梨、桃、杏、葡萄、山楂、板栗等,用材林种有赤松、14黑松、刺槐、杨柳类等。3.1.4 气候条件项目区地处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的季风进退都比较明显。与同纬度的内陆地区相比,具有雨水丰富,年温适中、气候温和的特点。由于濒临黄海,受海洋的调节作用,表现出春冷、夏凉、秋暖、冬温,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大风多和湿度大等海洋性气候特点。根据*气象台 19732003 年 30 年的有关气象资料统计,该地区多年平均气温11.4,多年平均降雨量 800 m
39、m,具有明显的海洋性和大陆性过渡型的气候特征。该地区多年平均风速 3.5m/s,1012 月和 15 月平均风速较大,年风向主要集中在N、NNW、S、SSW 方向,占风向总频率的 56%。目前,风电场厂址处有两座测风塔,分别为仙人桥测风塔和河口测风塔。根据其资料分析,本项目风力发电机组轮毂预期安装高度处年平均风速为 6.4m/s;风速在3.0m/s25.0m/s 之间的出现频率为 81.7%;项目区主导风向为 NW、S ,风能最大值出现在 NW、N 、S ,其风能分别占总量的 49.1%、17.0%和 15.6%;日最大风速出现在15:00(6.9m/s ) ,最小风速出现在 1:00(6.0
40、m/s) ;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为 355W/m2,年有效风速小时数为 7160h;日风功率密度最大值出现在 15:00(405W/m 2) ,最小值出现在1:00(302W/m 2) ;经上述分析,项目区所在位置风资源丰富,风向、风能方向稳定,是建设风电场的适宜场所。3.1.5 河流水文*市地处*半岛最东端,境内无大江大河。境内由于海岸线长,滩涂和岛屿面积大,独立入海的水系多,但规模小,并零星分布,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根据现场勘查,项目区内没有河流通过。*风电场场址区域潮汐为正规半日潮,依据*市 19591987 年 28 年实测资料,项目区最高潮位为 2.94m(黄河高程,下同) ,平均高潮位
41、 1.90m,最低潮位-0.76m,平均低潮位-0.55m,多年平均潮位 1.20m。由于环海公路最低设计高程为4.17m,高于实测最高潮位 1.23m,高于平均高潮位 2.27m,可有效防止潮水对风电场的影响。3.1.6 地质条件项目区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纪松散层孔隙潜水和少量基岩裂隙水,地貌、构造、潮汐等因素控制着地下水的埋深、赋存和运移规律。地下水接受海洋潮汐补给,地下径*有限公司*风电场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15流、地表径流排泄入海。海相沉积形成的砂层为主要含水层,含水丰富,透水性、富水性较好。*市位于*省胶北断块隆起的东端,其南侧与胶莱坳陷的东部边缘接壤。境内出露地层自老至新有晚太古界的
42、胶东群、中生界白垩系青山群及新生界第四系。褶皱构造栖霞复式背斜延至境内,且由近东西向向北弯转为北东走向,是古老的基底构造。断裂构造有近南北向的双岛断裂,北北东向的金牛山断裂和老母猪河断裂,北西向的望岛断裂、海埠神道口断裂、俚岛海西头断裂。岩浆岩主要有中生代燕山早期的昆嵛山岩体和文登岩体及晚期的石岛岩体、伟德山岩体和龙须岛岩体。3.2 项目区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现状3.2.1 社会经济情况*国民经济各业兴旺,农业基本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根据*省*市国民经济统计年鉴(2003),2003 年全市总人口为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264.16 亿元,比上年增长 20.6,人均纯收入为 500
43、7 元,在省内处于上游水平,人均耕地面积约为 1.9 亩。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36.86 亿元,同比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 151.22 亿元,同比增长 25.4;第三产业增加值 76.08 亿元,同比增长 20.5。2003 年*市农业规模调大,品种调优,全年粮食总产量达 27.3 万 t。造林绿化工作取得更大的突破,2003 年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 3660hm2,造林质量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继续平稳发展,2003 年末达到 28.7。3.2.2 土地利用现状*风电场位于*市辖*市北部沿海海滨,133 号风机拟沿已建成的环海公路内侧(南侧)约 50m 范围单排建设。风电场西起朝
44、阳港大桥东 300m 处,东至西霞口的龙眼港以西 400m 处,风机间距约 360m。风机选用 1500kW 的风力发电机组,风电场总装机量为 49.5MW。本项目总占地面积约为 10.26hm2,占地类型主要为耕地、林地、草地、荒地和其他用地等,其中耕地面积 4.30hm2(多为临时占地) ,林地面积 1.50hm2,草地面积3.02hm2,荒地面积 1.36hm2,其他占地面积 0.08hm2。本项目占地类型统计表见表 3-1。16表 3-1 本项目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统计表占地类型及面积(hm 2) 项目耕地 林地 草地 荒地 其他 小计综合楼 永久占地 0.16 0.27 0.02 0.4
45、5 永久占地 0.92 1.18 0.51 0.01 2.62 风机站临时占地 0.05 0.34 0.12 0.02 0.54永久占地 0.015 0.004 0.002 0.02 输电线路临时占地 4.29 0.53 1.33 0.46 0.03 6.64 永久占地 0.01 0.92 1.34 0.78 0.03 3.08 临时占地 4.29 0.58 1.67 0.58 0.05 7.17 合计 4.30 1.50 3.02 1.36 0.08 10.26 3.3 项目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状况3.3.1 项目区水土流失状况本项目区在*省水土流失“三区”公告中,属于重点治理区范围。*市因
46、地处*多雨区,暴雨多,强度大,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动力因素,根据*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研究 (1999 年 5 月) ,全市平均暴雨次数 3.2 次,最多年达到8 次,最大日暴雨量 475.3mm。根据*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研究 ,截至1997 年,*市水土流失总面积 264km2,年侵蚀土壤厚度 0.32mm,其中轻度侵蚀152km2,中度侵蚀面积 58km2,强度侵蚀 36km2,极强度侵蚀 9km2,剧烈侵蚀 9km2,全市平均土壤侵蚀模数 435t/km2a。项目区所在地土壤多为酸性岩石及其风化物发育而成,质地松散,这种土质在强降雨天气下极易形成水土流失危害。松散的土壤是发
47、生水土流失的潜在因素。土壤侵蚀形式以水蚀为主、有少量风蚀,主要表现形式为沟蚀和面蚀。经现场勘查,确定项目区为水土流失轻度侵蚀区,平均侵蚀模数在 1000t/km2a 左右,其中综合楼侵蚀模数约为 725 t/km2a,风机站区、输电线路区侵蚀模数约为 1200 t/km2a。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190-96)的规定,项目区土壤流失容许流失模数为 200 t/km2a。3.3.2 项目区水土保持状况截至 1997 年底,*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628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70.4,其中效益显著的面积 590km2,占治理面积的 94。累计建设水平梯田386km2,果园 117 k
48、m2,林地 408 km2,建成塘坝 1427 座,谷坊 4580 道,先后对 19条小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其中王家山、雷家庄、西岚子等小流域已达到了治理标准,*有限公司*风电场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17王家山小流域还被评为省水保先进单位。本项目主要占地为风机场占地,该区域微地貌为滨海平原,土壤质地较为松散,粒径较小,为粉质砂壤土。项目现场调查时,地表大部分存在天然生的野草,现状自然植被对降低当地的水土流失现象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市在多年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总结的经验,在治理方面措施方面,认真总结和推广群众多年的治山和治水结合,治坡和治沟结合,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结合,治、管、用集合,眼前利益和长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