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树(节选),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光“光”一般指能引起视觉的电磁波。波长范围约在红光的0.77微米到紫光的0.39微米之间的称为“可见光”,波长在0.77微米以上到1 000微米左右的电磁波称“红外线”,波长在0.39微米以下到0.04微米左右的称“紫外线”。作者关于“光”的感受极为细密,但没有写光的物理意义。作者以精细、绵密的笔法写晨光,写阳光,写光与黑暗的关系。全文以朦胧的晨曦始,以“温柔亲切”的声音终,仿佛完成了一次生命感觉的循环。,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树作者早年受天主教的影响,其作品多带有宗教方面的色彩。佛教以安详、沉静的姿态对待苦难;基督教否认人的自觉,强调救赎的
2、意义;伊斯兰教训导人们要保持顽强、忍受,即使苦难的沉重打击,也无法摧毁人们的精神品质。树就是一篇这样的文章,在作者看来,树与信仰、精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杨必(19221968),女,江苏无锡人。我国著名翻译家,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曾就读于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在傅雷的鼓励和钱钟书的指导下开始翻译文学作品。新中国成立后在国际劳动局担任英语翻译,1952年院系调整,任教于复旦大学外文系。其翻译的名利场(英国萨克雷著)享有很高的声誉。林燿德(19621996),原籍福建厦门,生于台北。台湾文坛的后起之秀,新生代的代表人物,著名诗人、散文家。19
3、77年开始创作生涯,次年发表诗歌和散文作品。活跃于20世纪80年代,提倡现代书写和都市文学,并引进不少外国文学理论。散文创作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开拓性。著有诗集银碗盛雪都市终端机,散文集一座城市的身世迷宫零件等。,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3.解词义(1)褊狭:狭小。(2)委顿:疲乏;没有精神。(3)奥义:深奥的义理。(4)征候:发生某种情况的迹象。(5)泫然:眼泪下滴的样子。(6)耐人寻味:经得起人们仔细体味。形容意味深长,值得反复体味。(7)陆离光怪: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8)古色古香:形容富有古雅的色彩或情调。(9)排山倒
4、海:形容来势凶猛,力量强盛,声势浩大。(10)随遇而安: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4.辨用法(1)荒谬荒诞我们不能用自己缅怀青春的温情去误读一段历史,用当事人的身份指证一段荒谬生活的正确,从而误导涉世未深的青年读者。幼时在乡下流传的鬼怪故事,成为莫言许多荒诞小说的材料。提示两者都表示“不合情理”。“荒谬”表示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荒诞”表示极不真实,极不近情理。“荒谬”多用于思想、观点、看法等;“荒诞”多用于事情、情节、内容等。,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2)惊天动地惊心动魄奉献,不一定都是惊天动地;奉献,有时只是举手之劳;但是奉献,需要每个人
5、的参与。隧道塌方获救人员向我们讲述了惊心动魄的55个小时。提示两者都有“使人震惊”的意思。“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或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3)前仆后继前赴后继每当国难来临时,勇士们都拿起手中的武器,前仆后继,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抵挡敌人的入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共同的梦想,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前赴后继地为之拼搏。提示两者都表示“后面的人跟上去”。“前仆后继”指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指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前仆后继”着重表现
6、一种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大无畏精神;“前赴后继”着重表现一种敢于战斗、奋勇向前的英雄气概。,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目标一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1.阅读光一文,思考文章写了哪些事物,这些事物具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组织文章的?提示,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2.在树这篇散文中,各类树有何不同特点或象征意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提示,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目标二品味语言,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1.光的最后一段为什么写“夜晚的声音”?是否偏离了“光”这一主题?提示(1)夜色渐浓,光暗淡下来了,对自然界的观察和体会只能靠听觉来分析。(2)
7、由黑暗到黎明,这是光与黑暗交锋的一个阶段的分界点,是作者观察和体味自然的一个循环。整个宇宙没有停下脚步。作者以声音的形式呈献,让我们充分体验不论在“光”下还是在“黑暗”下,自然的脚步始终没停歇,生命的节拍不停。(3)全文以朦胧的晨曦始,以“温柔亲切”的声音终,仿佛完成了一次生命感觉的循环,深化了主题。,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2.在光中,作者是如何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光”的特点的?请简要分析。提示写烛光下的影子“真正得了生命”“它活跃跳动,来去无定,忽而臃肿肥矮,忽而修长灵活,你回观壁上,为这黑魆魆的巨人所惊,转眼间,它又倏忽不见,再转身时,它又悄无声息的偷到你身后,
8、你不动,它隐隐对你奸笑,你稍一转侧,它张爪扑来。你向前,它悠悠地向后退,谦虚地缩小了身子,你退后,它又复伸展得庞大可怕”,这密不透风令人惊绝的拟人语句,写活了烛光下的影子,让人感到异常真切。,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3.树这篇散文是如何体现文化情怀与都市色调的?提示林燿德的散文被认为是都市散文的代表,这篇散文除了包含浓烈的文化意味外,都市的气息也隐现其中。例如:(1)用“一对菩提树谦逊地生长在都市的盲点”,说明菩提树是都市人所忽略的。(2)通过“播放着重金属乐团蓝调歌曲的百货公司”等都市景象,展开了对都市文明的审视与反思。(3)通过对“呈现出民间劳动之美”“属于庶民”的桑的赞赏
9、和怀念,反衬了作者对于都市的态度。,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1.在光的行文过程中,作者常常由一点联想开去,引出话题。请举例分析说明。提示作者的思维是发散型的,常常由某一点联想开去,引出了许多相关的话题。例如在谈到阳光驱散“隔夜的黑影”和“梦境里的幻象”时,作者将思绪转向了“黑影”和“梦境”的形成;在谈及阳光的“热闹好动”时,作者由成人与小孩在阳光下的对比,写出了阳光的活泼好动与天真无邪。由此作者把话题转到人们“越要显得庄严,越向暗里退缩”而使阳光受到约束,引出了关于光与黑暗的联想和议论,很快想到光亮的被约束所造成的幽暗静穆。这种发散思维一方面导致了行文的密集,另一方面使得作者的
10、情感和意绪譬如对阳光的礼赞和对人世间的揶揄,在不经意间表露出来。,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2.散文的写作强调文章的疏与密。树(节选)中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提示本文的行文疏密得当。文中有的地方十分细密,如写菩提树的叶:“近似心脏形的叶廓,在边缘镶滚着优美的曲线,尖细的末梢顺着主叶脉伸展成一道流逝在时空中的笔画,给滚动在嫩绿网络上的露珠儿开条滴落大地的虹迹”;有的地方极为疏阔,如写圣诞树的“惊人地繁殖”:“在18世纪初叶巴黎来往马车的市街上”“在19世纪新大陆降雪的旷野中孤立的、清教徒的木造小筑里”“在20世纪中期政变频频的南美午夜,那显得特别温暖的公寓客厅中”运用快镜头回放的方
11、法,回放了耶稣逐渐下凡的历程。寥寥数笔,跨越数个世纪的时空,增加了文章的内在含量。,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光这篇散文基本上以时间为线索,描述了一天之内“光”的变化及其带给人的感受。作者从黎明写起,“只有窗口模糊灰白的一小方天”,“不过是灰白的晨曦”。此时作者尚在“刚醒未醒之间”,感觉是混沌的(这种处于临界点的混沌感觉在后面多次出现),这晨光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灰败冷寂”,作者以阴天的灰色和晨曦的灰色相比较,指出了“晨光比其余的光羞缩胆怯”。通过展示黑暗与阳光的对峙、天空中蓝的微妙变化,勾画了早晨的“可爱”。接下来,作者描述金红的阳光取
12、代晨光,驱散了“隔夜的黑影,梦境里的幻象”。作者自问:“到底阳光带来的是希望还是失望?”沿着这样的疑问和思路,作者对阳光的“伟大”和“缺陷”进行了剖析,抓住“日光能暴露一切事物的根本”,以对比的方式显示了日光的犀利、“深入”以及“富有”和独立。引出了关于光与黑暗的联想和议论。,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随后的四个段落,都是围绕光与黑暗的关系所展开的议论。作者先是以月光、闪电、蜡烛光为例,点明了光与黑暗的“分不开”;接着谈到了黑暗带来的“静穆”,其中以闪电为最;然后指出虽然“光和黑暗永远在相追随相角逐”,但月光、星光、雪光,还有地上的小白花“
13、像浇不灭的火星”,不能被黑暗“完全掩灭”;最后谈到“只有黄昏的一刹那,光和黑影才真正的融合成一片”。而随着“黄昏”的出现,“暮色”“夜色”也相继降临了。最末一段,作者将关注点转向了声音。这一段简直是声音的海洋,“整个宇宙是个庞大的乐器”,“有节奏,有韵律”。其中“最好的还是人的声音”。于是,作者重又进入“半醒的状态”,直至伴随着“最爱的声音”坠入梦乡。全文以朦胧的晨曦始,以“温柔亲切”的声音终,仿佛完成了一次生命感觉的循环。,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大树和我们的生活(节选)周涛如果生活中你的周围没有伟人、高贵的人和有智慧的人怎么办?请不要变得麻木,不要随波逐流,不要放弃向生活学习的机会。因为至少在
14、你生活的周围还有树特别是大树,它会教会你许多东西。一棵大树,那就是你的亲人和老师,而且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就是伟大、高贵和智慧。树的生命比人的生命更长久,从“阅世”的意义上看,人是比不过树的。所以,你若是到十三陵,看到周围静立在那里的松柏,尤其是看到那种虎卧龙盘的老柏,会不由得生出某种敬畏和感激有什么办法,帝王们全都死了,它们却依然活着,默默地、居高临下地看着人间的兴衰更迭、生死荣辱。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就是历史,它们就是帝王。,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我甚至觉得没有什么哲学比一棵不朽的千年老树给人的启示和教益更多。同样是生命,树以静以不言而寿,它让自己扎根大地并伸出枝叶去拥抱天空,尽得天地风云之
15、气。树的存在为人们贡献了自己的全部,从枝叶到花果根干,却也从未向人们索取过什么。许多家畜供人驱使食用,但同样也靠人喂养照料。树本来是用不着人养的,它在大自然中活得好好的,姿态优美,出神入化。等到大树被伐倒了,人们看到了它的心年轮,一圈一圈,岁月的波纹荡漾,生命的记忆永存。这时候,略有悟性和良知的人就全明白了:树绝不是麻木的,而恰恰是有灵有智的。它虽不语不行,心里面却比谁都清楚。它与山河大地、飞禽走兽、风云雨雪雷电雾的关系,比人更深入、更和谐。它是处理这些复杂关系的大师。,美文品读,素材开发,一棵树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灾难,但它要是都挺过去了,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它就会成为一棵
16、大树。这样的大树会引起人们特殊的敬意。比如在哈密,就有一些幸存下来的百年老柳树。它们的形态确实不同凡响,一看就知道,是有特殊生命力和特殊经历的树。它们身上都有编号挂牌,就像勋章一样,代表着特殊的荣誉。这些柳树就是大名鼎鼎的“左公柳”左宗棠平阿古柏后沿途栽下的柳树。可是当年“遍栽杨柳三千里”,能活到今天的,也就只有这些了。你细细端详这些巨大的柳树,会从它们每一棵树的神态上,找到左宗棠的神韵,一派大人物风范。我当时就颇感疑惑,心想,难道树也会遗传栽树人的风貌吗?要是果然如此,那树就是通神通灵的生物了。(选自美文十年精华,有删改),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品读提示“大树”的形象在文中具有特殊内涵,大树的
17、生存状态实际上就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的人的生存状态,表面上说的是“树”,实质却时时刻刻在说“人”。,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在光中,多次谈到光和黑暗不可分离,月光、星光、雪光,还有地上的小白花“像浇不灭的火星”,不能被黑暗“完全掩灭”谈论光与黑暗的关系,包含了作者对光的热爱和向往,对光与黑暗辩证关系的参悟:光需要黑暗的映衬。树(节选)重点讲述了三类树,涉及三种不同的信仰,而三种信仰都与“苦难”有关。在作者的眼里,即使苦难重重地击打着现实生活,也无法摧毁人们的精神和意志,这或许是这篇散文的历史观和现实针对性吧!运用方向这则材料可以应用在“面对苦难”“人生的黑暗与光明”“大自然的哲理”等话题的作文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