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一、基本概念1、定义: 特征或外在表现:本质:2、5 组概念氧化剂: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 的物质;还原剂:失电子( 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性:氧化剂具有的得电子的能力;还原性:还原剂具有的失电子的能力。氧化产物:还原剂被氧化后的对应的生成物;还原产物:氧化剂被还原后对应的生成物。 被氧化:还原剂在反应时化合价升高的过程 ;被还原:氧化剂在反应时化合价降低的过程 。反氧还发 还生(得(发失 氧(口诀:氧化剂,降得还。什么剂,什么性。什么产物,什么性。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图示有单质参与
2、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与的化合或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无单质参与的化合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可以是同一种物质。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可以是同一种物质。4、常见氧化剂非金属性较强的单质:F 2、Cl 2、Br 2、I 2、O 3、O 2 等 变价元素中高价态化合物:KClO 3、KMnO 4、Fe 3+盐、K 2Cr2O7、 浓H2SO4、HNO 3、K 2FeO4、Ag + 、Cu 2+等 其它 HClO、MnO 2、Na 2O2、H 2O2、NO 2 、CO 2、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等 5、常见还原剂金属性较强的单质 K、Na、Mg 、Al、Fe、Zn 某些
3、非金属单质:H 2、C、Si 等 变价元素中某些低价态化合物:H 2S、HBr、HI 、Fe 2+及碱和盐、CO、SO 2、Na 2SO3、Na 2S2O3 等二、单双线桥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表示同一元素反应前后电子转移情况时,分别将氧化剂与其产物、还原剂与其产物中相应的变价元素用直线连接起来,箭头从反应物指向产物,线上标出得失电子总数,称为“双线桥法”。2、表示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元素的电子转移情况时,将氧化剂中降价元素与还原剂中升价元素用直线连接起来,箭头从还原剂指向氧化剂,线上标出电子转移总数,称为“单线桥法” 。例题:写出实验室制备氯气的方程式,并标出单双线桥。三、基本规律 1、守恒律
4、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电子有得必有失。对于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高总数与降低总数相等,失电子总数与得电子总数相等。还有质量(元素、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作用: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及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例题 a:0.3mol M 2O 与足量的浓硝酸反应,生成 M(NO3)3、二氧化氮和水,则参加反应的硝酸中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A.0.9mol B.0.6mol C.1.2mol D.3.0mol 例题 b:Fe 2+ + MnO4-Mn 2+ +Fe3+SO2 + MnO4- Mn 2+ +SO42-S2O32- + Cr2O72- SO 42- + Cr3+ClO- + F
5、e(OH) 3 Cl - + FeO42-例题 c:碱性条件下,1molNa 2Sx 可以与 16molNaClO 反应生成 NaCl 和 Na2SO4,求 x的值。2、强弱律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作用: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制备氧化性较弱的物质,或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制备还原性较弱的物质。用于比较物质间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例题:由相同条件下的三个反应:2A B 2=2B A 2 2C A 2=2A C 2 2B D2=2D B 2 由此可以判断( )A.氧化性:A 2B 2C 2D 2 B.还原性:C A B D C.2D A 2
6、=2A D 2 该反应能进行 D.2C B 2=2B C 2 该反应不能进行3、价态律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主要呈现一种性质。 作用:判断元素或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有无。例题:判断 SO2、Fe 2+、H 2O2 的氧化性或还原性。4、转化律氧化还原反应中,(1)以元素相邻价态间的转化最易;(2)同种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3)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若发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只靠近而不交叉”。作用:分析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及推测产物。例题 a:S 元素的相互反应。例题 b:能否用浓硫酸干燥 H2S
7、气体?理由?SO 2 气体呢?例题 c:KClO 3+HClCl 2+KCl+H 2O,画出单双线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呢?5、难易律(1)越易失电子的物质,失电子后就越难得电子,越易得电子的物质,得电子后就越难失去电子。(2)一种氧化剂同时和几种还原剂相遇时,优先与还原性强的还原剂发生反应;同理,一种还原剂遇多种氧化剂相遇时,氧化性最强的氧化剂优先发生反应。作用:判断物质的稳定性及反应顺序。例题 a:F 2、Cl 2、Br 2、I 2 氧化性减弱,但是 F-、Cl -、Br -、I -还原性增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例题 b:试写出少量氯水和足量氯水分别与 FeBr2 或 FeI2 溶液反应的离
8、子方程式(已知还原性 I- Fe 2+ Br -)。四、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比较注意: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只决定于得到或失去电子的难易,与得失电子的多少无关。1、依据反应条件及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反应条件要求越低,反应越剧烈,对应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如是否加热、有无催化剂及反应温度高低和反应物浓度大小等。例如 a:2KMnO 416HCl(浓)=2KCl+2MnCl 25Cl 28H 2O,MnO24HCl(浓) MnCl2Cl 22H 2O,O24HCl(浓) 2Cl22H 2O催化 剂加 热可以判断氧化性:2KMnO 4 MnO2 O2。例如 b:氢气与卤素单质的反应。2、根据被氧
9、化或被还原的程度不同进行比较当含变价元素的还原剂在相似的条件下作用于不同的氧化剂时,可由氧化产物相关元素价态的高低来判断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如: 2Fe+3Cl 2 =2FeCl3 、 Fe+S =FeS,可知氧化性:Cl 2S。同理,当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氧化剂被还原的程度越大,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 3、根据反应方程式进行比较 氧化剂+还原剂 =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 4、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比较 同周期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其单质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同主族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其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
10、。一般地,氧化性:上下,右 左;还原性:下上,左右。 5、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其还原性就越强(铂金除外);金属的位置越靠后,其阳离子的氧化性就越强。 K、Ca、 Na、Mg、Al、Zn、Fe、Sn、Pb 、(H)、Cu、Hg、Ag、Pt 、Au6、根据化合价的高低氧化性:Fe 3+ Fe2+,KMnO 4 MnO2。7、某些氧化剂的氧化性或还原剂的还原性与下列因素有关: 温度:如热的浓硫酸的氧化性比冷的浓硫酸的氧化性强。 浓度:如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强。 酸碱性:如 NO3-在中性环境中不显氧化性,酸性环境中 显氧化性;又如 KMnO 4 溶液的氧化性随溶液的酸性增强而增强。8、原电池和电解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