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衬板的冲压加工工艺及落料冲孔模设计.doc.doc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538746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衬板的冲压加工工艺及落料冲孔模设计.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衬板的冲压加工工艺及落料冲孔模设计.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衬板的冲压加工工艺及落料冲孔模设计.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衬板的冲压加工工艺及落料冲孔模设计.do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衬板的冲压加工工艺及落料冲孔模设计.doc.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毕 业 论 文课题名称 衬板的冲压加工工艺及落料冲孔模设计二级学院系/专 业 班 级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共 19 页 第 1 页装订线摘 要本论文是衬板的冲压加工工艺与弯曲成型模设计,包括分析、说明与计算过程,论文由五部分组成,主要阐述了模具在我国的前景及发展、衬板的工艺性分析、工艺方案的制定、冲压工艺的计算、压力机的选用、模具结构的设计和主要零部件的设计过程。其中经过仔细的计算,分析,并且查阅了很多书籍。特别是模具的结构设计,花费了很多精力。衬板虽然是个简单的零件,但整个加工工艺,加工过程并不简单,我也是经过认真的研究,分析,计算,设计,在指导老师和车间师傅的

2、帮助下,最终完成了这篇论文。关键词:冲压工艺 弯曲成型 AbstractThe present paper is foils stamping process and bending forming mold design, including analysis, explanation and calculation process, the paper is composed by five parts, mainly expounds the mould in our prospects and development, foils analysis of technology, pro

3、cess scheme formulated, stamping process of the selection of the calculation, press, the die structure design and the main parts of the design process. Among them after careful calculation, analysis, and access to a lot of books. Especially mould structure design, spent a lot of energy. Though a sim

4、ple lining board of parts, but the whole processing technology, processing process is not simple, I also after serious research, analysis, computation, design, in guiding teacher and workshop teachers help, finally completed the report. Keywords: stamping process bending forming 目 录第 1 章 概 述 31.1 模具

5、在国内外研究现状 .31.2 冲压工艺 .3第 2 章 衬板的弯曲工艺性及工艺方案 .52.1 弯曲件的工作任务描述 52.2 衬板的弯曲工艺性 52.2.1 弯曲件的精度 .52.2.2 弯曲件的材料 .62.2.3 弯曲件的结构 .62.2.4 弯曲简单工艺性分析 .62.3 衬板的工艺方案 .7第 3 章 衬板的冲压工艺编制 .83.1 衬板的冲压工艺计算 .83.1.1 衬板的展开尺寸计算 .83.1.2 排样 .83.1.3 材料利用率 的计算 93.2 机床型号选定 103.2.1 落料冲孔工序 103.2.2 弯曲工序 113.2.3 校正工序 113.3 衬板的冲压工艺卡 12

6、第 4 章 模具结构设计 134.1 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计算 .134.2 凹模的外形尺寸确定 144.3 凸模固定板的确定 144.4 凸模的外形尺寸确定 144.5 导料板的确定 154.6 卸料装置的确定 154.7 模柄的选用 .154.8 冲模闭合高度计算 154.9 模具装配图 15总 结 .17参考文献 .18谢 辞 19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共 19 页 第 3 页装订线第 1 章 概 述1.1 模具在国内外研究现状自上世纪 80 年代初(1980-2003 年)到现在,国外模具发达国家的模具生产技术,随着信息与电子工程中计算机工业和 NC、CNC 机床工业的进步,有了长足的发

7、展,广泛采用加工中心(MC)和普及 CAD/CAM 的基础上,一些先进企业已普及了高速成形铣削工艺和模具 CAD/CAE/CAM 一体化生产技术。 近 20 年来,尽管我国模具工业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具有相当大、相当高的能力和水平,但与模具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在模具生产技术、模具企业管理和模具生产过程的控制与管理,模具生产装备、生产软件与工具配套诸方面,差距仍然很大,尚不在同一个水平、同一平台上。模具技术人才的生产经验和生产知识、技术以及模具生产过程中的核心技术 CAD/CAE/CAM 的水平和内涵还不及模具发达国家。 中国模具产业发展的方向: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为模具工业的发展提供了

8、广阔的空间。模具行业在今后的发展中,首先要更加注意其产品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结构复杂、精密度高的高档模具得到更快的发展。我们的模具行业要紧紧地跟着市场的需求来发展。没有产品的需求、产品的更新换代,就没有模具行业的技术进步,也就没有模具产品的上规模、上档次。用信息技术带动和提升模具工业的制造技术水平,是推动模具工业技术进步的关键环节。CADCAECAM 技术在模具工业中的应用,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应用,使模具的设计制造技术发生了重大变革。再有,模具的开发和制造水平的提高,还有赖于采用数控精密高效加工设备,如五轴加工机床、高速铣等。超精加工手段也大量用于模具加工,当前,模具加工技术的重点方向是无图化

9、生产、单件高精度并行加工、少人化或无人化加工和贯彻只装不配少修的原则等。逆向工程、并行工程、敏捷制造、虚拟技术等先进制造技术在模具工业中的应用也已普遍。 1.2 冲压工艺冲压是在室温下或在结晶温度,利用安装在冲压设备(主要是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俗称冲压或冲压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在冲压过程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冲压模具(俗称冲模)。冲压通常是在常温下对材料进行冷变形加工,且主要采用板料来加工成所需零件,所以也叫冷冲压或板料冲压。冲压是材料压力加工或塑性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隶属于材料成型工程

10、技术。冲压所使用的模具称为冲压模具,简称冲模。冲模是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批量加工成所需冲件的专用工具。冲模在冲压中至关重要,没有符合要求的冲模,批量冲压生产就难以进行;没有先进的冲模,先进的冲压工艺就无法实现。在冲压零件的生产中,合理的冲压成形工艺、先进的模具、高效的冲压设备是必不可少的三要素,只有它们相互结合才能得出冲压件。本设计主要用到的冲压工序是弯曲。弯曲是将板料、型材、管料或棒料等按设计要求弯成一定的角度和一定的曲率,形成所需形状零件的冷冲压工序。弯曲属于变形工序,是冷冲压的基本工序之一,在冲压生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通常把经过弯曲工序生产得到的冲压件称为弯曲件。弯曲件可以在压力机上利

11、用模具弯曲成形,也可以在其他专用的弯曲设备上利用折弯、滚弯或拉弯等方法成形,尽管各种弯曲方法所用的设备与工具不同,但其变形过程及特点是有一定共同规律的。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共 19 页 第 5 页装订线第 2 章 衬板的弯曲工艺性及工艺方案2.1 弯曲件的工作任务描述1)零件名称:衬板。2)零件简图:如图 2-1 所示。3)材料:08F。4)批量:大批量。5)工作任务:制定冲压加工工艺并设计弯曲成型模。图 2-12.2 衬板的弯曲工艺性弯曲件的工艺性是指弯曲件的形状、尺寸、精度、材料以及技术要求等是否符合弯曲加工的工艺要求。具有良好工艺性的弯曲件,不仅能简化弯曲工艺过程和模具结构,还能提高弯

12、曲件的质量并节省原材料。2.2.1 弯曲件的精度弯曲件的精度受坯料定位、偏移、翘曲和回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弯曲工序数越多,精度就越低。一般弯曲件的尺寸公差按 GB/T139142002,角度公差按GB/T139152002,形状和位置未注公差按 GB/T139162002,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 GB/T150552007。本设计衬板弯曲件的精度要求由图纸可以看出,按 GB/T18042000 IT15。2.2.2 弯曲件的材料如果弯曲件的材料具有足够的塑性,屈强比小,屈服点与弹性模量的比值小,则有利于弯曲成形。2.2.3 弯曲件的结构1弯曲件的形状。由图 2-1 可看出,衬板这个弯曲件形状

13、不对称,由于摩擦阻力不均匀,坯料在弯曲的过程中会产生滑动,从而造成偏移。消除偏移的措施:1)利用压料装置,使板料在压紧的状态下逐渐弯曲成形,从而防止板料的滑动,并能得到较为平整的零件。2)利用坯料上的孔或先冲出来的工艺孔,使用定位销插入孔内再弯曲,从而使得坯料无法移动。3)将不对称的弯曲件组合成对称弯曲件后再弯曲,然后再切开,使坯料弯曲时受力均匀,不容易产生偏移。4)模具制造准确,间隙调整一致。针对衬板这个零件选用第二种措施,它的右边的非加工面上有孔。2. 弯曲半径。弯曲件的弯曲半径不宜小于最小弯曲半径,但也不宜过大。因为弯曲半径过大时,回弹的影响也较大,弯曲角度与弯曲半径的精度都难以保证。衬

14、板的弯曲角度是 90 度,弯曲半径为 5mm。3.弯边高度。弯曲件的弯边高度不宜过小,当 h 较小时,弯边在模具上支持的长度过小,不能保证足够的弯矩,难以得到形状准确的零件。衬板的弯曲高度是右边 27mm,左边 14.1mm。2.2.4 弯曲简单工艺性分析由图 2-1 可知,衬板的材料是 08F,厚度为 1.8mm,年产量为大批量,因此材料的冲压工艺性能较好,厚度适中,属于大批量生产。零件的尺寸精度要求不高(尺寸按工差等级 IT15) ,用模具弯曲能保证。且衬板的材料、尺寸精度以及形状、结构和尺寸大小均符合弯曲工艺的要求。2.3 衬板的工艺方案由衬板的形状和结构分析可知,该零件的生产应包括落料

15、、成形、修边、冲孔、弯曲五种。按其先后顺序组合,可得如下方案: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共 19 页 第 7 页装订线(1) 落料 成形 修边 冲孔弯曲,单工序冲压。(2) 落料冲孔冲孔成形 修边弯曲,单工序冲压。 (3) 落料成形修边/冲孔弯曲,复合工序冲压。方案 1) 属于单工序冲压。由于此零件生产批量较大,尺寸又较大,这两种方案生产率较低,操作也不安全,故不宜采用。方案 2)也是属于单工序冲压。不仅有方案 1)的问题,还因为先冲孔后拉深成型,在拉深后孔可能变形而不能够达到要求。方案 3)属于复合冲压。减少了工序数量,提高了效率,同时该零件的尺寸又较大满足了要求。比较以上三种方案,方案 3 最

16、符合经济和工艺生产要求,故采用方案 3。第 3 章 衬板的冲压工艺编制3.1 衬板的冲压工艺计算3.1.1 衬板的展开尺寸计算衬板的弯曲半径 r0.5t,查书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中公式 3-7 得:Lz=l1+l2+/180(r+xt)式中 Lz坯料展开长度;弯曲中心角(度) 。由此得衬板:r/t=2.7,x=0.4故坯料的展开长度为:Lz=l1+l2+l3+l4+l5+4xl 弯=10+13.8+7+32+22.9+35.9=121.6mm键孔的中心距为:Lk=l5+l 弯+l6=22.9+8.98+16=47.88mm3.1.2 排样送料步距 AA = D+a式中 D平行于送料方向的冲裁件

17、宽度;a 冲裁件之间的搭边值。查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表 2-8 得 a = 2.0A=28+2.0A=30.0mm条料宽度 BB=D+2a1+ 式中 D冲裁件与送料方向垂直的最大尺寸;a 1 冲裁件与条料侧边之间的搭边;板料剪裁时的下偏差(查表) 。查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表 2-8 得 a 1 =2.2 表 2-9 得 =0.7B=121.6+2*2.2+0.7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共 19 页 第 9 页装订线B=126.7mm3.1.3 材料利用率 的计算一个步距内的利用率 =S 1/S0*100%= S1/AB*100%式中 S 1 一个步距零件的实际面积;S0 一个步距内所需毛坯面积

18、;A 送料步距;B 条料宽度。=(121.6*28/126.7*30.5 )*100% =88.04 %排样图如图 3-1 所示图 3-13.2 机床型号选定3.2.1 落料冲孔工序衬板这个零件,主要有两个工序,落料冲孔工序和弯曲工序。落料冲孔工序中,先计算落料冲裁力 F,计算公式为F=1.3Lt式中: F冲裁力(N)L工件外轮廓周长(mm)t材料厚度(mm)材料的抗剪强度由表查得 =310MPa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 高等教育出版社F=1.3314.41.8 310 =228kN计算辅助力 F 辅(卸料力、推件力等) ,由公式得:F 辅=15%F=0.15x228=34.2kN所以总冲压力F

19、总=F+F 辅=262.2kN选用标称压力为 262kN 压力机 J23-63冲孔工序冲裁力 F 计算公式为F=1.3Lt式中: F冲裁力(N)L工件外轮廓周长(mm)t材料厚度(mm)材料的抗剪强度由表查得 =310MPa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 高等教育出版社F=1.324.561.8 310 =17.82kN计算辅助力 F 辅(卸料力、推件力等) ,由公式得:F 辅=15%F=0.15x17.82=2.67kN所以总冲压力F 总=F+F 辅=20.49kN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共 19 页 第 11 页装订线选用标称压力为 262kN 压力机 J23-233.2.2 弯曲工序自由弯曲时的弯曲

20、力型弯曲 圆角半径较大(r/t0.5)的弯曲件,所以属于自由弯曲F 自0.7KBt(2)b/(r+t)式中 F 自自由弯曲在冲压行程结束时的弯曲力;安全系数 一般取 1.3;B弯曲件的宽度;t弯曲材料的厚度;r弯曲件的内弯曲半径;b材料的强度极限。故F 自=0.7x1.3x28x1.8x1.8x450/(5+1.8)=5.5kN计算辅助力 F 辅(卸料力、推件力等) ,查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得:Fd=(0.30.8)F 自=0.8x5.5=4.4kNF 总F 冲+F 校=5.5+4.4=9.9kN因此弯曲工序选用 J23-23 压力机。3.2.3 校正工序计算校正力 F 校,查冷冲压工艺与模具

21、设计 ,由式(3-11)得F 校=Ap式中 A校正部分投影面积p单位面积校正力F 校=121.6x28x2x100=681kNF 压(1.11.3)F 校,取系数 1.3,则F 压=1.3x681=885kN因此校正工序选用 J23-I60 压力机。3.3 衬板的冲压工艺卡(见附表 1-1)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共 19 页 第 13 页装订线第 4 章 模具结构设计4.1 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计算制 造 模 具 时 常 以 下 两 种 方 法 来 保 证 合 理 间 隙 :一 种 是 分 别 加 工 法 。 分 别 规 定 凸 模 的 尺 寸 和 公 差 , 分 别 进 行 制 造 。 用 凸

22、 模 和凹 模 的 尺 寸 及 制 造 公 差 来 保 证 间 隙 要 求 。 这 种 方 法 主 要 用 于 冲 裁 件 的 形 状 简 单 ,间 隙 较 大 的 模 具 或 用 精 密 加 工 的 凸 模 和 凹 模 的 模 具 。另 一 种 是 单 配 加 工 法 , 用 凸 模 和 凹 模 相 互 单 配 的 方 法 来 保 证 合 理 间 隙 。 加 工后 , 凸 模 和 凹 模 必 须 对 号 入 座 , 不 能 互 换 。 通 常 , 落 料 件 选 择 凹 模 为 基 准 模 , 冲孔 件 选 择 凸 模 为 基 准 模 。 在 作 为 基 准 模 的 零 件 图 上 标 注

23、尺 寸 和 公 差 , 相 配 的 非 基准 的 零 件 图 上 标 注 与 基 准 模 相 同 的 基 本 尺 寸 .但 不 注 公 差 ,然 后 在 技 术 条 件 上 注 明按 基 准 的 实 际 尺 寸 配 作 ,保 证 间 隙 值 在 ZminZmax之 内 .这 种 方 法 多 用 形 状 复 杂 ,间隙 较 小 的 模 具 。该 零 件 图 的 形 状 复 杂 易 采 用 单 配 加 工 法 。 用 单 配 加 工 法 制 造 模 具 常 用 于 复 杂形 状 及 薄 料 的 冲 裁 件 。 在 计 算 复 杂 形 状 的 凹 模 和 凸 模 工 作 部 分 的 尺 寸 时 ,

24、往 往 可以 发 现 一 个 凸 模 或 凹 模 上 会 同 时 存 在 着 三 类 不 同 性 质 的 尺 寸 需 要 区 别 对 待 。A 类 : 凸 模 或 凹 模 在 磨 损 后 会 增 大 的 尺 寸 ; 有 ( a、 d、 e、 g、 j)B 类 : 凸 模 或 凹 模 在 磨 损 后 会 减 小 的 尺 寸 ; 有 ( b、 i、 ) 于 冲 裁 件 的C 类 : 凸 模 或 凹 模 在 磨 损 后 基 本 不 变 的 尺 寸 。 有 ( c、 h)a=(1050.750.87)=(1/4)*0.87 0=104.30+0.21 0b=(570.74/20.750.74)0 -(

25、1/4)*0.74=57.1850 -0.185c=(2.1-0.125)1/8(0.25)=1.9750.03125d= (20.8-0.750.52)+(1/4)*0.52 0=20.41=0.13 0e=(32.9-0.750.62)+(1/4)*0.62 0=32.435+0.155 0f=(11/2*0.25 0)=1+0.125 0g=(5-0.750.30)+(1/4)*0.30 0=4.775+0.075 0h=(5.2-0.15)1/80.3=5.050.0375i=(75-0.74/2+0.750.74)0 -(1/4)*0.87=75.1850 -0.185j=(100-

26、0.750.87)+(1/4)*0.87 0=99.3475+0.2175 0k=2+0.125 0l=5+(1/2)0.3 0=5+0.125 0m=f=1+0.125 0凸模与凹模实际尺寸配制,保证间隙为 Zmax=0.072-Zmin=0.048 之间。4.2 凹模的外形尺寸确定凹模的外形尺寸一般有矩形和圆形两种。凹模的外形尺寸应保证凹模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凹模的厚度还应考虑修磨量。凹模的外形尺寸一般是根据被冲材料的厚度和冲材件的最大外形尺寸来确定的。该凹模的外形为矩形。凹模厚度 H=Kb (15mm)凹模壁厚 c=(1.52)H(3040mm)式中 b冲裁件的最大外形尺寸;K系数,考虑

27、板料厚度的影响。查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表: 表 43 系数 K 值料 厚 t/mm b/mm 0.5 1 2 200 0.1 0.12 0.15 K 取 0.15mmH=KB(15mm)=0.15115=13.8H 取 22mmc=(1.52)H( 3040mm)=(1.52)20=3044mm根据本次需要 c 取 39凹模一般采用螺钉和销钉固定。螺钉和销钉的数量、规格及它们的位置根据凹模的大小,在标准的典型组合中查得。位置可根据结构需要作适当调整。螺孔、销孔之间以及它们到模板边缘尺寸,满足机械设计的要求。凹模洞孔轴线应与凹模顶面保持垂直,上、下平面应保持平行。型孔的表面有表面粗糙度的要求 R

28、a0.8 0.4m。凹模材料选择与凸模一样,但热处理后的硬度应略高于凸模。4.3 凸模固定板的确定凸模固定板的外形尺寸一般与凹模大小一样,一般选择 0.60.8 倍的凹模厚度确定,也可以通过标准查得,基本与凹模外形尺寸相当。这里取 0.8 倍,H 凸=0.820=20mm.4.4 凸模的外形尺寸确定凸模的外形尺寸有凹模配做。凸模的长度 L=H1H2H3Y式中: H1为凸模固定板的厚度H2为卸料板的厚度H3为导料板的厚度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共 19 页 第 15 页装订线Y为附加的长度,包括凸模刃口尺寸的修磨量,凸模进入凹模的深度(0.51mm)凸模固定板与卸料板的安全距离 A 等。其中 A

29、取 1520.L=20+20+4+19+2(为铆接留的长度)4.5 导料板的确定导料板的作用是导正材料的送进方向导料板的间距应等于条料的最大宽度加上一定间隙(一般不大于 0.5mm)导料板的高度 H 视材料的厚 t 与挡料销的高度 h 而定,可查表取得。材料厚度 t/mm 挡料销高度 h/mm 导料板高度 h/mm1.8 5 84.6 卸料装置的确定冲裁时,条料容易粘在凸模上,固需要卸料装置,来使条料脱离凸模。本模具的卸料装置选择弹性卸料板。由卸料板、弹性元件、卸料螺钉组成。 卸料板形状与凹模相似,厚度 h=20mm4.7 模柄的选用模柄选择压入式模柄,大小根据压力机模柄孔来选择。材料为 Q2

30、35,可参照GB2862.1-81 查表。4.8 冲模闭合高度计算H=h1h2h3h4式中: h1凸模垫板厚度h2 凸模高度h3 凹模厚度h4 导料板厚度h=20x3+90+25+40=215mm4.9 模具装配图衬板的落料冲孔模是正装式复合模,如图 4-1,从正装式复合模工作过程可以看出,正装式复合模工作时,板料在压紧的状态下分离,冲出的冲裁件平直度较高。因此正装式复合模较适用于冲制材料较软或板料较薄的工件,同时冲裁件平直度好,还可以冲制孔边距离较小的冲裁件。图 4-1总 结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在老师的谆谆教导及车间师傅的热心帮助下,我的毕业论文终于完成了,基本完成老师所规定的各项工作任务。毕

31、业设计(论文)报告纸共 19 页 第 17 页装订线本设计看似简单,但是涵盖了我大学三年的所学到的几乎所有知识,正是有这些知识作为我毕业设计强大的理论基础,我才能如此从容的应对。 本论文是衬板的冲压加工工艺与弯曲成型模设计,包括分析、说明与计算过程,论文由五部分组成,主要阐述了模具在我国的前景及发展、衬板的工艺性分析、工艺方案的制定、冲压工艺的计算、压力机的选用、模具结构的设计和主要零部件的设计过程。其中经过仔细的计算,分析,并且查阅了很多书籍。特别是模具的结构设计,花费了很多精力。出来几个月了,发现外面的社会和自己在学校时所想象的不是那么相像。毕业设计在还没接触到的时候,只认为就像暑假时的社

32、会实践总结一般,但真正接触到了才发现想要完成一份完美的毕业设计是那么的困难。所以只有在这段时间不断地学习,请教那些生产方面的老师傅们。学校学到的毕竟很有限,只有不断地学习,积累生活和工作中的知识和经验,才能提高自己。以后的路还很长,不断地完善和强化自己才能在这社会大漩涡中生存下来。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学到了很多。学习上,只有把书本上知识的和实际的操作相互结合,才能事半功倍。生活上,行为举止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再是学校时的那样随意。只有不断的磨练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改变自己的不足,不断地努力,美好的明天就在前方。参考文献【1】成虹: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7 月第一版

33、,2003 年 3 月第 3 次印刷;【2】模具实用技术丛书编委会:冲模设计应用实例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 9 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3】郑可煌:实用冲压模具设计手册:宇航出版社,1990 年 5 月第一版,1992 年 2 月第 2 次印刷;【4】大连理工大学工程画教研室:机械制图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年 5 月第四版,2001 年 6 月,第 10 次印刷;【5】丁家镛:模具制造工艺与设备 ;【6】郑大中:模具结构图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7】冯炳尧: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 ,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 年版;【8】许发樾:模具标准运用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年

34、11 月第 1 版,第 1 次印刷;【9】王国凡:材料成形与失效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年 9 月第 1 版,第 1次印刷;【10】傅水根: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年 12 月第 1 版2003 年 1 月第 4 次印刷;【11】张均: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 年版;【12】匡余华: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年 8 月第 1版第 1 次印刷。谢 辞毕业论文终于完成了,在此之际,我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回顾三年学习期间的日日夜夜,自己为课题的研究,兢兢业业。欣慰之余,心里感动一丝沉重:我即将离开我的老师和同学们

35、。非常感谢学校的领导,感谢老师。他为我做毕业论文提供了条件。在做论文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的问题,但是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的课题的设计任务得以顺利完成。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踏实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我学习的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共 19 页 第 19 页装订线榜样。在此,向老师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同时还要感谢教育和指导过我的所有老师,你们给予我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你们对知识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和对生活的积极向上态度,使我终身受益。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愿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以更加丰厚的成果来答谢曾经关心、帮助和支持过我的所有领导、老师、同学、同事和朋友。最后,再次感谢匡余华教授对我的毕业设计做出的指导和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