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膏方的临床应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李红,糖尿病的膏方运用,糖尿病在祖国医学属“消渴”范围。,消渴的常见发病因素为禀赋异常、五脏柔弱、素体阴虚、过食肥甘、情志失调、久坐少动、运动量减少等。,糖尿病,饮食不节致脾胃运化失职,不能消化过多肥甘厚味,日久化热,发为本病。,情志失调致五志过极化火,火热灼肺而生消渴。,肾阴亏损: 或先天不足,或纵欲过度致肾阴亏损,阴亏火旺,发为本病。,糖尿病膏方应用的特点,膏方治疗糖尿病除了辅助降糖作用外,更主要用于改善各种症状,增强患者的体质,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延长患者的寿命。 例如运用膏方治疗糖尿病病发肾病,能延缓或逆转其进程,可使早期
2、微量蛋白尿得到消除,并能有效地延缓进入肾衰竭和控制肾衰竭的进展。 膏方治疗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痛、麻、冷、胀等症状,延缓病变进展。,膏方应用的注意,在采用膏方治疗糖尿病患者时,除避免用甘草、大红枣、龙眼肉等含糖量较高之物外,更应避免使用糖类配料,以免升高血糖。 处方时也可选择少量无糖的甜味添加剂。如元贞糖、甜菊糖、木糖醇、阿斯巴甜等。甜味剂的加入,可以增加膏滋的甜味,一般不会明显提高血糖水平。 但元贞糖含有一定热量,过多服用也可使血糖升高。 甜味剂的添加,必须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按量取用,不得随意超量,以免产生副作用。,糖尿病患者或糖调节受损者不仅要控制糖类,也要控制总
3、热量和脂肪的摄入(尤其是超重或肥胖者),故应限制芝麻、胡桃等髙脂肪食物。为了便于浓缩收膏,可酌情适当增加胶类的配伍。,糖尿病膏方辨证论治,糖尿病早期 1痰(湿)热互结证 临床表现:形体肥胖,腹部胀大,口干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脘腹胀满,易饥多食,心烦口苦,大便干结,小便色黄,舌质淡红,苔黄腻,脉弦滑。或见五心烦热、盗汗,腰膝酸软,倦怠乏力,舌质红,苔少,脉弦细数。 治法:清热化痰 代表方: 小陷胸汤(伤寒论)加减,膏方治疗基本用药:,清热化痰:全瓜蒌、半夏、黄连、枳实、知母、竹茹 健脾化湿:生芪、苍术、白术、茯苓、泽泻、生米仁 健脾理气:陈皮、川扑花、白豆蔻、砂仁 补益肝肾:杜仲、枸杞、桑寄
4、生、黄精、首乌、鳖甲、龟板、灵芝、山萸肉 生津止渴:葛根、天花粉、玉竹 通便泻浊:桃仁、生大黄,加减 口渴喜饮:加生石膏; 腹部胀满:加炒莱菔子、焦槟榔。 偏湿热困脾者:治以健脾和胃,清热除湿,用六君子汤加减。 细料及其它:生晒参、黄酒、木糖醇、桃树胶、三七粉等。 此型患者舌苔厚腻,故服用膏方前需使用开路方。,2热盛伤津证 临床表现:口干咽燥,渴喜冷饮,易饥多食,尿频量多,心烦易怒,口苦,溲赤便秘,舌干红,苔黄燥,脉细数。 治法: 清热生津止渴 代表方:消渴方(丹溪心法)或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加减。,清热止渴:石膏、黄连、知母、桑叶 养阴生津:天花粉、生地黄、太子参、葛根、麦冬、藕汁、甘草、
5、玉竹、石斛、天花粉、北沙参、南沙参、天冬、麦冬 凉血活血:丹皮、赤芍、丹参、牛膝 清心除烦:莲子心、淡竹叶 润肠通便:火麻仁、杏仁、桃仁、玄参、当归 补益肝肾:女贞子、旱莲草、白芍、杜仲、桑寄生、首乌、黄精、桑椹,膏方治疗基本用药:,加减 肝胃郁热:大柴胡汤(伤寒论)加减; 胃热:三黄汤(备急千金要方)加减; 肠热: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加减; 热盛津伤甚:连梅汤(温病条辨)加减。 细料及其它:西洋参、生晒参、木糖醇、桃树胶、龟板胶、鳖甲胶等。,3气阴两虚证 临床表现:咽干口燥,口渴多饮,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形体消瘦,腰膝酸软,自汗盗汗,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舌红少津,苔薄白干或少苔,脉弦细数。
6、 治法: 益气养阴 代表方:玉泉丸(杂病源流犀烛)或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气阴两虚:黄芪、太子参、茯苓、白术、玉竹、玄参、麦冬、茯苓、北沙参、南沙参、天门冬 生津止渴:乌梅、甘草、白芍、石斛、葛根、天花粉 滋补肝肾:山茱萸、山药、生地、首乌、枸杞、杜仲、桑寄生 清热除烦:莲子心、知母、石膏、桑叶 凉血活血:赤芍、丹皮、丹参、桃仁 细料及其它:西洋参、生晒参、木糖醇、桃树胶、龟板胶、鳖甲胶等。,膏方治疗基本用药:,并发症期 1、肝肾阴虚证 临床表现:小便频数,浑浊如膏,视物模糊,腰膝酸软,眩晕耳鸣,五心烦热,低热颧红,口干咽燥,多梦遗精,皮肤干燥,雀目,或蚊蝇飞舞,或失明,皮肤瘙痒,舌
7、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 代表方:杞菊地黄丸(医级)或麦味地黄丸(寿世保元)加减,滋补肝肾:枸杞子、熟地黄、山萸肉、山药、女贞子、旱莲草、桑葚子、当归、南沙参、北沙参、天麦冬、麦冬、百合、黄精、杜仲、桑寄生 健脾助运:生黄芪、太子参、茯苓、白术、鸡内金、香橼、 养阴止渴:乌梅、白芍、甘草、石斛、玉竹、天花粉、葛根 清心除烦:淡竹叶、莲子心 清肝明目:菊花、桑叶、茺蔚子 凉血活血:丹皮、赤芍、丹参、川芎、桃仁、泽兰、益母草 细料及其它:西洋参、生晒参、木糖醇、桃树胶、龟板胶、鳖甲胶、三七粉,膏方治疗基本用药:,2、阴阳两虚证 临床表现: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甚至饮一溲一,五心
8、烦热,口干咽燥,神疲、耳轮干枯,面色黧黑;腰膝酸软无力,畏寒肢冷,四肢欠温,阳痿,下肢浮肿,甚则全身浮肿,舌质淡,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治法:滋阴补阳 代表方: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加减,水肿者用济生肾气丸(济生方)加减,温阳补虚:熟附子、肉挂、仙茅、仙灵脾、巴戟天、制附子、桂枝、仙茅、补骨脂、益智仁、肉苁蓉、续断 滋补肝肾:熟地、淮山药、杜仲、枸杞、山萸肉、黄精、桑椹 健脾助运:黄芪、茯苓、香橼、鸡内金、神曲、谷芽、麦芽 活血化瘀:三七、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丹参、水蛭、牡丹皮 清热除烦:莲子心、淡竹叶 细料及其它:红参、生晒参、木糖醇、桃树胶、鹿角胶、龟板胶、鳖甲胶、三七粉,膏方
9、治疗基本用药,加减 偏肾阳虚:选右归饮加减; 偏肾阴虚:选左归饮加减。 浮肿明显者:可加车前子等。,兼夹证 1、兼痰浊 临床表现:形体肥胖,嗜食肥甘,脘腹满闷,肢体沉重,呕恶眩晕,恶心口黏,头重嗜睡,舌质淡红,苔白厚腻,脉弦滑。 治法:理气化痰 代表方: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健脾化痰:生黄芪、制半夏、生白术、茯苓、生米仁、胆南星、橘红、陈皮、川朴 健胃消食:鸡内金、六神曲、谷麦芽、山楂、香橼、旋覆梗 除湿泻浊:黄连、砂仁、佩兰、苍术、白豆蔻 活血化瘀:丹参、当归、红花、赤芍、三棱、莪术、桃仁 加减:脘腹满闷加广木香、枳壳;恶心口黏加砂仁、荷叶,膏方治疗基本用药,2、兼血瘀 临床表现:
10、肢体麻木或疼痛,下肢紫暗,胸闷刺痛,中风偏瘫,或语言謇涩,唇舌紫暗,舌有瘀斑或舌下青筋显露,苔薄白,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 代表方:一般瘀血选用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加减,也可根据瘀血的部位选用王清任五个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如胸中血瘀,血行不畅用血府逐瘀汤;瘀阻头面者用通窍活血汤;瘀在膈下用膈下逐瘀汤;少腹瘀血用少腹逐瘀汤;气血痹阻经络用身痛逐瘀汤。,益气活血:生黄芪、白术、党参、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炙甘草、参三七、牛膝、丹参、元胡、郁金、益母草 理气活络:丝瓜络、鸡血藤、枳壳、枳实、桑枝、桂枝、威灵仙、葛根、川楝子 护胃健脾:香橼、鸡内金、佛手 加减:瘀阻经络加地龙、全蝎,瘀
11、阻血脉加水蛭。,膏方治疗基本用药:,血糖波动较大、血糖较高时宜先用西药控制血糖为主。,服用膏方期间,既有的降糖治疗方案不可任意改动,请遵医嘱。,服用膏方期间出现急性感染、心脑血管意外时,应暂停使用。,注 意 事 项,Graves病的膏方运用,Graves病,又称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相当于祖国医学的“瘿病”“瘿气” 范畴,发病因素,本病的发生主要与情志体质、饮食等因素有关,诸病源候论 说:“瘿者,忧患气结所生”,济生方 说:“瘿病者多由喜怒不节忧思过度而成斯焉。”,1、情志所伤 长期忧郁恼怒致肝气郁结,肝失条达,气机郁滞,久则津聚痰凝,壅结颈前, 气血运行不畅,血脉淤阻,而成气郁、痰凝、血淤之患
12、。 2、饮食所伤 水土失宜,饮食失调或五味偏嗜,或属于高山地区水土不服,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 3、体质因素 素体阴虚,内热伤津耗液,炼液成痰而致本病。素体阴虚之人, 或产后气阴俱亏,或女子发育、 哺乳期间,尤易耗伤肝经阴血, 故本病以青年、 中年女性较多见。,病 因,本病主要由情志内伤、饮食等因素损伤肝气,肝旺克脾,脾失运化,气机郁滞,津聚痰凝,痰气交阻,壅结于颈前而成瘿瘤;凝结眼部而成目突; 痰气郁结日久,化火伤阴,则出现心烦不寐、口干目涩、消谷善饥、心悸不宁等心、肝、 胃阴虚之证; 风阳内动,则见手抖;邪热内迫,津液外泄可见恶热、自汗;阴虚及肾,则出现女子闭经、男子阳痿、性功能减退等肾精亏损之证。 重症患者阴虚之证随病程长而加重,出现烦躁不安、高热、脉疾等“甲亢危象”,为病情危重的表现。,病 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