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值得思考的 27 个理财问题平时睡觉失眠吗?下面这 27 个问题,你可以在晚上睡不著的时候想想。 1.为什么我们会为了节省 10 美元驱车到 7 英里以外的地方买一件 30 美元的衬衫,而不会为了节省 10 美元在买一台 300 美元的电视机时也这样做? 2. 为什么那些对内幕交易深恶痛绝的人在听到内部消息后也会立即跟风? 3. 如果说外国金融市场风险大,为什么这些国家的居民还会将大把的钱用于国内投资?4.当我们觉得持有股票头寸过高时,消除风险的最快捷办法就是将股票立即全部卖出,但我们为什么总是要一点一点的卖呢? 5. 为什么只用寿险经纪人才认为分红保险是不错的投资? 6. 当股市大幅下挫的时
2、候,总有专家说投资者在恐慌抛售,可他们怎么从不对买股的人分析一下呢? 7. 如果一个初创的公司前途无量,那它的创始人为什么还急于通过首次公开募股出售股权呢? 8. 那些理财一塌糊涂的人为什么总拿自己某一次的成功投资到处吹嘘? 9. 为什么那些在 9 岁时就有远见开始储蓄的人到了 90 岁还在储蓄? 10. 如果说股票是一种长期投资,那怎么每天总有那么多买盘和卖盘? 11. 为什么那些最好的公司往往对投资者来说却是最坏的投资? 12. 如果说投资是为了今后 20 或 30 年的生活,那为什么股市一天不好我们的心情都会很糟? 13.当我们在买股的时候,为什么总那么自信,觉得自己对这只股票的看法要比
3、那些正卖出这只股票的人高明? 14. 为什么人们在商场促销时会疯狂购物,而股价下跌时却忙著卖股? 15. 为什么股市预言家在其预言准确的时候会得到好评,但预言不准时就指责别人愚蠢? 16. 为什么共同基金在做广告时总说能在短期内获得最佳回报,但同时却总提醒股东这是长期投资? 17.邻居一会儿换新车,一会儿度豪华假期,既然你知道攒钱是积累财富的关键,为什么还会觉得邻居是个有钱人呢? 18.我们以前进行了某笔投资,如果今天再给一次选择机会我们绝对不会再次买进,但我们为什么还坚守著这笔投资不放? 19. 为什么那些声称投资回报很难跑赢大盘的人总不满足于只购买追踪大盘的的指数基金? 20.为什么明知道
4、卖出亏本的股票、留著赚钱的股票有利于避税,我们还总是卖出盈利的股票,死守著亏钱的股票? 21.从长期看,基金管理公司和券商可以通过让投资者发达来使自己更兴旺,可既然如此,它们为什么还要去欺骗投资者呢? 22. 为什么那些极其谨慎、只会把钱投资于存单的人也会去购买中奖几率几乎为零的彩票? 23.为什么人们在一笔投资取得不错回报后还会继续追逐这项投资,尽管现在的高回报可能意味著今后的回报率会降低? 24. 为什么我们总是认为新厨柜是一项投资,但卧室的衣柜只是消费品呢? 25.为什么人们会因为忘记去商店时带优惠券而沮丧,但在竞价买房时将报价抬高10,000 美元连眼皮都不眨一下?26. 如果销售员坚
5、信其音响产品质量上乘,那什么还向我们推销延期质量担保? 27.为什么人们会不惜大量时间筹划一周长的假日,却不愿意抽一点时间思考一下自己20 年的退休生活如何过? 中外产业周期及产业资本定价比较研究 本课题从产业周期与产业资本定价的角度分析我国证券市场上产业定价的合理性。主要分析两大问题:一是产业周期与产业资本定价之间有无相关关系及关系强弱;二是通过对比我国证券市场产业定价与国际主要市场的产业定价,分析目前我国国内产业定价水平的合理性。 一、产业周期、特点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转移 1、产业发展周期 产业是由提供相近商品或服务、在相同或相关价值链上活动的企业共同构成,是具有某类共同特征的企业的集合或
6、系统。产业的分类,从广义上看,可以分为第一、二、三次产业;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石油、化工、机械、信息等众多产业。狭义的产业划分,各国、各地区有不同的标准,这也导致了产业分类的复杂性。为此,联合国分别于1948 年、1958 年、1988 年制定和修改了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产业分类标准(ISIC)。我国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94)国家标准,国家统计局对之进行了修订,并于 2002 年 5 月 10 日通过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批准,于 2002 年 10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 产业的发展是不断演进变化的动态过程。就某个产业而言,其从产生到成长再到衰落的发展过程,
7、就是产业生命周期的基本概念。一般人们将这个过程分为四段:初创阶段(幼稚期)、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对产业阶段的确定一般是以产业的相对规模、在全部产业中比重的增长速度来划分的。当产业处于初创期时,企业数目小,产值比重低,管理不完善。当产业处于成长期,该产业的产出在整个产业系统中的比重迅速增长,在产业结构中的作用也日益体现。当产业处于成熟期时,技术趋于成熟,市场需求缓慢扩大,市场容量相对稳定。而到了衰退期,技术落后,需求萎缩,产出减小。 2、产业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 初创阶段(幼稚期):产业组织表现为企业数量少,集中程度高;技术与产品表现为技术相对不成熟,产品品种单一,质量较低且不稳定;市
8、场与需求表现为市场规模狭小,需求增长缓慢,需求的价格弹性也很小;盈利状况表现为产业利润微薄甚至全产业亏损;竞争与定价表现为进入壁垒低,竞争程度较弱,产品定价各自为政;风险表现为产业信用较差,企业破产风险高,主要风险为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成长可测性较低。 成长阶段(黄金时期):产业组织表现为大量厂商进入,产业内部集中程度低;技术与产品表现为生产技术日渐成熟和稳定,产品呈现多样化、差别化,质量提高且稳定;市场与需求表现为市场规模增大,需求增长迅速,需求的价格弹性也增大;盈利状况表现为产业利润迅速增长且利润率较高;竞争与定价表现为进入壁垒低,自由竞争,内部竞争压力大,竞争形式主要表现为价格竞争;风险
9、表现为破产率和合并率高,主要风险为管理风险和市场风险;成长可测性较强。 成熟阶段(颠峰阶段):产业组织表现为产业集中程度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垄断;技术与产品表现为技术较成熟,产品再度无差异化,产品质量较高;市场与需求表现为市场需求仍在增长,但增长速度明显减缓,需求的价格弹性减小;盈利状况表现为产业的利润达到很高水平;竞争与定价表现为进入壁垒高,主要体现为规模壁垒,由于垄断出现合谋价格,竞争手段转向非价格手段;因市场比例稳定而风险较低,主要风险为管理风险;成长可测性表现为持续时间较长,是产业发展的稳定阶段,若有技术创新,则会有更长期的持续增长。 衰退阶段(暮年时期):产业组织表现为厂商数量减少;
10、市场与需求表现为需求逐渐减少,销售下降;盈利状况表现为利润降低;风险较低,主要风险是生存风险;成长可测性表现为新产品和替代品大量出现,原有产业的竞争力下降;从历史上看,许多产业自此进入发展停滞、随波逐流的状态。 3、世界范围内产业转移的规律 从国际范围看,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趋势相适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经济结构也表现出全球性特征,即经济序列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从而产生了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产业的国际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形成了国家或地区性的朝阳产业和夕阳产业。对同一产业在不同国家或地区转移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一个产业一般从发达国家开始萌芽,然后逐渐向发展中国家以及外围地区扩散。处
11、于萌芽期时,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一般在发达国家;处于成长期时,产品的消费需求就逐渐向发展中国家扩散,但是产品的生产中心仍然在发达国家;当产品进入成熟期以后,产品竞争的核心已经由技术方面的因素转移到生产成本方面的因素,所以该产品的世界生产重心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产业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间的转移规律,造成了不同国家的产业价值的不同。这是导致各国相同产业在证券市场定价不同的重要原因。 二、产业周期与产业资本定价关系的定性分析 按照收入的资本化定价理论,任何资产的内在价值是由拥有这种资产的投资者在未来时期中所接受的现金流决定的。一个公司股票价值总和就是发行该股票的股份公司在未来产生现金流的折现值的总和
12、。以此类推,一个产业股票市值的总和应该是一个产业内所有公司在整个生命期内产生的现金流折现值的总和。 根据以上理论得出的计算股票或产业内在价值的不变增长模型: Vd0(1g) /(k-g)。其中:v-产业的内在价值;d0-当年支付的股利;k-当时适当的贴现率;g-股利不变增长率。 从以上公式,可以明确地看出股票价值与股利增长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从而股票价值与公司盈利之间存在明确的正相关关系。 从一个产业的角度看,公司的盈利必然与产业发展状况、产业周期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在产业的初创阶段,产业的盈利能力低,甚至会出现全行业亏损;在产业的成长阶段,产业的盈利增长速度很高,而且利润率高;在产业的成熟阶段
13、,行业的利润水平很高;到了产业衰退阶段,产业的利润呈下降趋势。产业所处的不同周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产业今后所能获得的现金流的大小,因而决定了该产业投资价值的大小。 到目前为止,最广泛地为投资者接受的衡量股价是否与内在价值相符的指标是市盈率和市净率两个指标。我们也选用这两个指标来研判行业股票价格定位是否合理。 市盈率股票的市场价格/每股收益。 市净率股票的市场价格/每股净资产。 从计算市盈率和市净率的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市盈率和市净率与市场价格成正比,与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成反比。表面上看,每股收益越高,市盈率应该越低,每股收益增长速度越快,市盈率下降速度应该越快。在某些特定阶段,这种现象确实
14、存在,特别是当每股收益迅速提高的时候,会导致市盈率的下降。但是,公司盈利能力最终将反映到股价上,每股收益越高、每股收益增长速度越快,股票越会得到投资者的认同,股价水平应该提高。从趋势上说,市盈率和市净率这两个指标应该随着盈利能力的提高而提高,随着公司盈利能力下降而下降。不同盈利能力的产业周期从而能够反映到市盈率和市净率指标上来。 理论上说,处于初创阶段的企业,盈利状况不理想,而且风险很高,其股票的价值相对较低。因此,产业的整体市盈率、市净率应该处于较低水平。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盈利增长迅速,其股票价值最大。因此,反映整体股价水平的市盈率和市净率可以处于较高水平。当一个行业处于成熟阶段的时候,产
15、业的利润额仍处于很高水平,但利润增长率将有所下降。因此,以未来净现金流反映的股票价值将有所下降。整体市盈率和市净率应该相对平稳,但有所下降。最后,当一个产业进入衰退阶段,整个产业的利润不断下降,产业的价值不断降低。从理论上说,整体市盈率和市净率水平应该不断下降。 三、产业周期与产业资本定价关系的定量分析 上述定性分析描述了产业定价与产业所处周期之间的一般关系,下面我们试图通过反映行业周期的一些主要指标与产业资本定价之间相关关系的定量分析,寻找产业周期与产业资本定价间的定量关系。 1、指标选定 产业资本定价指标我们选用的是产业平均市盈率和产业平均市净率指标。 对于产业周期目前定性描述比较多,还没
16、有被大家普遍认同的能描述产业所处周期的定量指标。这主要是因为不同行业的产业周期特征表现不尽一致。我们这里试图采用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毛利率、净利润增长率、经营现金流增长率等指标,从不同侧面来衡量公司所处产业周期的特点。 2、数据采取和指标计算 为了研究股票成熟市场上公司定价与所处产业周期的定量关系以资借鉴,我们选择证券市场最为发达的美国证券市场与我国的证券市场进行比较研究,数据来源为 Bloomberg系统。数据范围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和美国证券交易所三大交易所,选取较有代表性的 11 个行业所有上市公司的历史财务数据和年末股价数据,计算这些行业的股票定价指标和产业周期指标:电子、
17、石化、电器机械、非金属、农林牧渔、社会服务、其他制造业、食品饮料、通讯、公用事业等。时间范围为 1987 年至 2001 年。 为了反映行业的整体特点,我们在计算这些指标时采用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具体而言: 行业市盈率行业的总市值/行业的总利润; 行业市净率行业的总市值/行业的总净资产; 行业主营收入增长率每家公司的收入增长率该公司上年度主营收入占行业的比重; 行业毛利率每家公司的毛利率公司的主营收入占行业的比重; 行业净利润增长率每家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该公司上年度净利润占行业的比重;行业经营现金流增长率每家公司的经营现金流增长率该公司上年度经营现金流占行业的比重。 另外,为了探询不同行业的股
18、票定价高低是否与股本规模大小的相关关系,我们还计算了行业平均股本大小。 3、计算原理、简要过程及结论 我们使用计量经济学的回归方法,寻找市盈率(y1)、市净率(y2)与主营收入增长率(x1)、毛利率(x2)、净利润增长率(x3)、经营现金流(x4)的相关关系。 另外,可能对各行业的股票定价产生影响的还有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和各行业股票股本规模的大小。因此,我们在回归模型中引入各产业平均股本规模大小 x5 和美国的 GDP 增长速度 x6,判断它们对各产业股票定价的作用。 经过我们对数据的仔细观察及多次检验,看出 t 年行业的市盈率指标与 t1 年的产业周期衡量指标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回归公式为: y
19、1(t-1)01X1(t)2X2(t)3X3(t)4X4(t)5X5(t)6X6(t)u (1) y2(t-1)*0*1X1(t)*2X2(t)*3X3(t)*4X4(t)*5X5(t)*6X6(t)u* (2) 根据以上公式,在剔除了市盈率小于 0 或者大于 200 和主营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及经营现金流的绝对值大于 6 的样本点后,计算得出如下结果。 市盈率与 X1-X6 的拟合优度 R20.3923,调整后为 0.3624;而且方程的总体显著性检验统计量 F13.124,方程显著性水平达到了 0.0001,已经比较满意。但市净率指标与X1-X6 的回归方程调整后的拟合优度 R20.0
20、615,难以看出相关性。回归结果还显示,行业平均流通股本大小 x5 及 GDP 增长率 x6 的 t 检验统计量分别为-0.848 和 0.953,相应 H0假设(系数为零)成立的概率分别为 0.3979 和 0.3424,显著性水平都不高。这一结果表明流通股本大小(x5)和 GDP 增长率(x6)与市盈率的相关性也很低。因此,下面主要研究市盈率与主营收入增长率(x1)、毛利率(x2)、净利润增长率(x3)、经营现金流(x4)之间的关系。我们将 y1 分别与 x1-x4 进行回归,得出各方程的显著性水平(见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只有 x1 可以单独解释 y1,而其他 3 个变量与 y1 回
21、归方程的显著性都不明显,而且在前面的回归方程中,x1、x4 的系数都为负值,即收入增长率、经营现金流增长率与市盈率反向变动,这与一般的常识不符。同时,我们希望能够尽量简化模型,以便于实际应用。因此,最后的模型简化为 y1(t-1)03X3(t)u (3) 用 SAS 的 REG 程序回归后的结果为:调整后 R20.2783,F50.754,基本可以满足要求。代入得出的系数后,模型可以写成: pe(t)21.19.3ni(t1)u(t) 即各产业的市盈率高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下一年度行业的净利润增长率。这说明,在主营收入增长率、毛利率、净利润增长率和经营现金流增长率中,用净利润增长率来衡量一
22、个行业所处发展周期比较有效。同时,上述方程还可以用理性预期来解释,即投资者对一个行业股票的定价,主要不是依据当年的业绩,而是根据对未来一年利润增长的预测来确定的。 以上回归方程经过异方差检验后和利用相邻年份数据差来消除因时间序列数据前后期之间相互影响引起的自相关后,我们进一步得到以下公式: y(t)-y(t-1)01x(t1)u (4) 公式(4)经过计算后得出,R2 为 0.2321,可以接受,而且已经消除自相关,整个方程的线性显著性水平 probF 达到 0.0001,方程解释变量净利润增长率 x 的显著性水平也达到 0.0001。这说明整个方程已经比较满意,而且通过了假设检验。我们把回归
23、系数代入方程得到如下反映产业资本定价与产业周期关系的方程式: y(t)-y(t-1)-0.26248.8031x(t1)u 结论:从前面的整个计算中我们可以得知,最初选定的衡量行业周期的四个指标收入增长率、毛利率、净利润增长率、经营现金流增长率中,比较有效的指标是净利润增长率。而 GDP 增长率、流通股本大小的影响则不显著。最后经过模型修正,通过方程显著性R2、F 检验、变量显著性 t 检验,以及自相关和异方差检验的方程形式为: y(t)-y(t-1)-0.26248.8031x(t1)u 这表明,作为衡量股票定价水平市盈率的变化率与下个年度衡量产业周期的净利润增长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净利润
24、对市盈率的解释能力为 23.21%。 四、对中外主要产业所处产业周期及资本定价的比较 我们从美国证券市场和我国证券市场选择了在行业划分上相近的具有可比性的 23 个行业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我国各产业周期及各产业资本定价与美国各产业周期及资本定价呈现如下一些特点。 1、我国产业成熟度较低,而美国产业成熟度较高 在所选择进行比较的 23 个行业中处于成长阶段的行业,美国有 3 个行业,占13.04%。美国的这些成长性行业是社会服务业、医药及生物制药、房地产业。中国处于成长阶段的行业有 12 个行业,占 52.17%。中国的这些成长性行业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食品饮料、造纸印刷、纺织服装皮毛、信
25、息技术、电子、社会服务、医药及生物制药、房地产业、传播与文化产业、批发与零售贸易、电力煤气水。 处于成熟阶段的产业,美国有 12 个行业,占 52.17%。美国的这些成熟性行业是食品饮料、采掘、其他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农林牧渔、信息技术、电子、金属制品业、建筑、传播与文化产业、批发与零售贸易等。我国的成熟性行业有 11 个,占 47.83%。这些成熟性行业是采掘、石油化学塑胶塑料、其他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农林牧渔、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交通运输仓储、建筑、机械设备仪表。 处于衰退阶段的行业,美国有 8 个,占 34.78%。这些衰退性行业是
2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造纸、印刷石油化学塑胶塑料、纺织服装皮毛、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仓储、机械设备仪表。而在以上 23 个行业中,我国还没有衰退性行业。 从以上行业划分看出,23 个行业中,成熟行业和衰退期行业在美国占了多数,成长性行业所占比例低,而衰退期行业所占比例也较高。而在我国相应的 23 个行业中,主要是成长性行业和成熟性行业,而且成长性行业占有更大比重,没有衰退性行业。 2、我国市场对各产业资本的定价水平普遍高于美国市场,但少数具有蓝筹特征的行业资本定价已基本接近美国市场的定价水平 在所选择比较的 23 个行业中,美国市场与我国市场共有 9 个行
27、业处于相同的产业周期,14 个行业处于不同的产业周期。 (1)处于相同产业周期的 9 个行业定价的比较 在美国市场和我国市场处于同一产业周期的 9 个产业,即采掘业、其他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农林牧渔、社会服务、金属制品业、医药生物制品、房地产和建筑。除金属制品业、采掘业和医药生物制药产业的定价在两个市场有某些相近之处外,我国证券市场对其他 6 个行业的定价都大大高于美国市场的资本定价。特别是我国房地产业的市盈率高达 141.48 倍,是美国市场该行业市盈率的 6.12 倍,反映出房地产行业整体市盈率水平过高,存在着整体性的风险。 我国金属制品业的市盈率 24.1 倍,低于美国市场该行业
28、47.37 倍的水平。但我国金属制品业的净资产倍率为 3.37 倍,高于美国市场该行业 1.46 倍的净资产倍率。 我国采掘业的市盈率 26.68 倍,与美国市场对该行业 25.17 倍的定价水平接近,同时,净资产倍率 3.28 与美国市场该行业 2.66 倍的净资产倍率相近。 我国医药生物制药产业的净资产倍率为 4.37 倍,低于美国市场该行业 6.18 倍的净资产倍率水平。但我国医药生物制药产业的市盈率 77.1 倍,远高于美国市场该行业 40.30 倍的市盈率。这种情况同时反映出美国市场医药和生物制药产业的盈利能力比我国该行业的盈利能力更强。 (2)处于不同产业周期的 14 个行业比较
29、在美国市场与中国市场处于不同产业周期的 14 个行业中,食品饮料、石油化学塑胶塑料、信息技术、交通运输仓储、电力煤气和水、黑色金属压延及加工、有色金属压延及加工业等 7 个行业的定价有相近之处。 我国的食品饮料行业净资产倍率 3.22 倍,低于美国市场该行业 4.46 倍的净资产倍率。石油化学塑胶塑料的净资产倍率 2.66 倍与美国市场该行业净资产倍率 2.32 倍比较接近。 我国信息技术行业的净资产倍率 2.96 倍,低于美国该行业 3.25 倍的净资产倍率。我国电子行业的净资产倍率 2.93 倍与美国市场该行业净资产倍率 2.32 倍也相对接近。 交通运输仓储行业在我国处于成熟期,在美国处
30、于衰退期。美国市场该行业市盈率202.8 倍,高于我国该行业的 44.61 倍的市盈率。 黑色金属压延及加工、有色金属压延及加工业在美国处于衰退阶段,在我国处于成熟阶段。我国市场这两个行业的市盈率都低于美国市场,这两个行业值得我们关注。 另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黑色金属压延及加工、有色金属压延及加工业、电力煤气和水等行业在我国具有蓝筹特征,这些行业的定价在美国市场与中国市场比较相近。这种情况反映出我国市场对于蓝筹行业的定价比较理性,这就意味着这些行业和其中企业的股票在我国证券市场向国际市场靠拢的过程中风险较小。 3、我国证券市场市盈率比国际市场高的现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过高的市盈率无法用产业周
31、期解释 我国证券市场的市盈率和市净率普遍高于国际主要证券市场,我国证券市场市盈率高低一度成为争论的焦点。从产业周期与产业资本定价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这一论据看,我国证券市场的高市盈率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因为我国各主要产业所处的产业周期大都比国际各主要市场各产业所处产业周期年轻,我国各主要产业具有更强的活力,具有较高盈利能力和盈利前景。因此,我国产业资本的定价水平应该高于国际主要证券市场上产业资本的定价水平。但是到底应该高多少还是一个难以准确定量的问题。但是,产业周期与资本定价之间的相关性还是比较有限的,以产业周期还无法解释我国过高的市盈率和市净率问题。这就意味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定价在向国际市场靠拢
32、的过程中还是有回落的趋势。表各方程显著性水平 表各方程显著性水平 X1 X2 X3 X4 调整后 R2 -0.0075 0.0282 0.2783 -0.0019 F 0.038 4.748 50.754 0.750 知悖论及其逻辑问题该课题系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 世纪西方悖论研究与现代逻辑的发展阶段性成果。【内容提要】认知悖论总是相对于一定的认知主体或某一认知系统而言的。认知悖论的产生既离不开具体的认知主体的背景知识和某些假定的前提条件,也离不开具体的认知主体的逻辑推论。因而不能简单地把认知悖论归结为一种特殊的命题。与逻辑悖论和语义悖论相比,认知悖论涉及到具体的认知主体及其心理状态
33、,因而其推论过程更具有复杂性。认知悖论的推论不仅涉及到自指性问题的纠缠,而且建构认知悖论的严格形式,还需要发现一种真正的悖论性难题的严格公式化描述,而这样做将会导致重要的技术性进步。认知悖论是挑战人类理性思维和科学发展的难题,研究认知悖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关键词】悖论/认知悖论/认知逻辑认知逻辑(Epistemic Logics)作为哲学逻辑的一个分支,是采用现代逻辑方法研究知识和信念的逻辑。1951 年,芬兰哲学家冯赖特(G.H.vonWright)出版了模态逻辑一书,首次提出和论述了认知逻辑的思想;1962 年,芬兰哲学家辛提卡(J.Hintikka)发表了知识和信念一书
34、,这是一本专门研究认知逻辑的著作。在书中,他提出了模型集合和模型系统的技术方法,并将这一方法运用于认知逻辑研究,构造了认知逻辑语义学,为认知逻辑奠定了理论基础。一般说来,认知悖论作为一种思维矛盾现象或一种理论事实,它总是相对于某一认知主体或一定的认知逻辑系统而言的。 “逻辑全能问题”蕴涵着一个最典型的认知悖论,该悖论假定一个认知者总是知道他所知道东西的所有逻辑后承,从而导致矛盾。显然,这是不合理的,也是不能接受的。在 20 世纪西方悖论研究中,随着逻辑悖论和语义悖论研究的深入,认知悖论在西方逻辑和哲学界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为了解决认知悖论问题,逻辑学家、语言哲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等提出
35、了许多不同的方案,但至今仍无理想的结果。近年来,在国内学术界,对于认知悖论的研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结合认知悖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拟对几个重要的认知悖论进行考察和剖析,并简要论述研究认知悖论的意义。从“美诺悖论”说起什么是认知悖论?认知悖论的本质何在?下面,我们通过对认知悖论的历史源流的考察,对此问题进行分析。众所周知,悖论是一个困扰人类理性思维的古老而又常新的难题。认知悖论困扰人类的理性思维由来已久,人们对它的探究同样也源远流长。最早的认知悖论,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诡辩派提出的“美诺悖论” 。因此,我们首先从“美诺悖论”说起。在柏拉图的美诺篇中,美诺向苏格拉底提出“研究何以可能”的诘难,其推
36、论包含了一个认知悖论。苏格拉底对这个悖论作了明确的表述:“一个人既不能研究他所知道的东西,也不能研究他所不知道的东西,因为如果他所研究的是他所已经知道了的东西,他就没有必要去研究;而如果他所研究的是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不能去研究,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他所要研究的是什么。 ”(注:古希腊罗马哲学 ,190 页。 )从这个悖论推论中得出的“研究不可能”的结论,是柏拉图所不愿接受的。在美诺篇中,柏拉图指出这个悖论的有害性,认为“我们不应该理睬这个关于研究的不可能性的诡辩派论证” ;但是,他又指出, “认为我们应该去探索,比起陷于那种认为不存在认识活动,没有必要去求知我们所不认识的东西的懒汉幻想对这种幻
37、想我准备竭尽全力以言论和行动与之斗争,将使我们善良一些,勇敢一些,不那么束手无策一些。 ”于是,柏拉图试图利用他的“回忆说”来消解这个悖论。然而,柏拉图对“美诺悖论”的反驳并不成功。 “美诺悖论”的结论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亚里士多德看到了这个悖论的重要性,并试图指出这个悖论推论错误的认识论根源,所以他在工具论中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有的学者认为,亚里士多德对于“美诺悖论”的解决存在着缺陷,因为“这种解决只局限于在演绎性知识的范围内,限于通过从一般性知识中推出关于具体事物的知识的办法进行的求知、研究活动的范围内。 ”(注:童世骏:“美诺悖论”的认识论分析 , 哲学研究1985 年第 4 期。 )
38、有的学者认为, “美诺悖论”的前提是假的;“美诺悖论仅仅由坚持要么无知要么完全知道这样的要求产生的。如果注意到知识也有处于无知和全知之间的中间状态,悖论也就消失了。 ”(注:王雨田主编:现代逻辑科学导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年 3 月第 1 版,第 291 页。 )我们认为, “美诺悖论”这种推论,不仅是对人们日常思维能力的挑战,也是对哲学和逻辑学的挑战。真正解决“美诺悖论” ,既需要我们从哲学上分析产生这类问题的认识论根源,又要求我们通过构造关于知道的模型,采用逻辑语义学的方法,来刻划同一主体的认知表达式及其推论的导出机制。实际上,正如“美诺悖论”的研究和解决需要认知逻辑一样,在
39、中国古代有许多哲学论争也涉及知道问题,如庄子与惠施的“濠梁之辩”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认知逻辑,需要我们对知道推理进行形式化的分析和研究。据庄子秋水记载,庄子与惠施游于濠梁之上,庄子说:“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是何等的快乐。 ”惠施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根据记载,这个故事至此结束,似乎庄子在辩论中胜利了。其实,惠施完全可以进一步追问:“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你不知道鱼快乐?”如此反复追问,于是,这场辩论可以无休止地继续下去。显然,从这个故事得到的启示是,这个辩论不仅涉及多主体认知命题,而且包含有多主体系统中互知推理的复杂性,有点超出
40、人们日常思维能力的限度。同时,这个故事说明中国古代哲人早已深刻地关注多主体之间的互知问题。 (注:陈慕泽:多主体认知系统中的共同知识 , 逻辑研究文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 10 月第 1 版,第 75 页。 )接着,我们来考察一下当代认知悖论“逻辑全能悖论” 。我们知道,第一个试图使认知语言形式化的人是冯赖特,第一个完整的认知逻辑系统是辛提卡于 1962 年在知识和信念一书中构造的认知逻辑系统 KB。但是,这一系统却遇到了由下述公式引起的逻辑全能问题:Kap(pq)Kaq,即如果 a 知道 p,那么他就知道 p 的所有逻辑后承。辛提卡提出的认知逻辑的可能世界模型由于逻辑全能问题
41、而受到了尖锐的批评。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逻辑全能悖论的产生。根据可能世界语义学对 Kap 的定义:(1)一个“a 知道 p”形式的语句在 W0 世界中是真的,当且仅当,在所有对 W0 的 a 认知择换中都是真的。再根据可能世界语义学对逻辑真概念的定义,我们又有:(2)一个语句是逻辑真的,当且仅当它在所有逻辑可能世界中都真。显然,(1)和(2)并不构成矛盾。但是如果我们把认知世界划入逻辑可能世界的范围,设定:(3)每一个认知可能世界都是逻辑可能的,即 W0 及与它有认知择一关系的所有可能世界都是逻辑可能的。那么,由于下述事实:(4)存在着 a,p 和 q,使得 a 知道 p 并且 p 逻辑蕴涵 q
42、(即 pq 逻辑真) ,但 a 不知道q。这就将导致逻辑全能悖论。由于认知世界不同于逻辑可能世界,所以预先设定(3)就必然导致矛盾。因此,要排除逻辑全能悖论就必须放弃(3)这一假定,即承认存在这样的世界,它们看起来是可能的因而可充当主体的认知选择方案,但它们不是逻辑可能世界。 (注:唐晓嘉、陈树文:认知逻辑的几个语义问题分析 , 逻辑研究文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 10 月第 1 版,第 63-64 页。 )鉴于上述对“美诺悖论” 、 “濠梁之辩”和逻辑全能悖论的考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第一,认知悖论总是相对于某一认知主体或某一认知系统而言的,悖论的产生离不开认知主体的背
43、景知识或某一假定的前提条件。特别是,逻辑全能悖论涉及到如何以可能世界为模型对认知表达式的逻辑语义进行分析,以及如何描述认知模态的一系列特殊性质的问题。一些语义概念直接导致人们所使用的语义框架,最重要的是相对于作为出发点的给定的世界的选择关系。第二,认知悖论的本质特征在于认知主体的逻辑推论,因而,它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某一特殊命题。从表现形式上看,认知悖论的矛盾有时表现为某一系统内存在的形式矛盾命题,有时是指某一系统中可以证明的但在直观上似乎不能或难以接受的论断;但是,从其导出机制来看,认知悖论的形成离不开单认知主体或多认知主体的逻辑推论。特别是,含有多主体认知命题的推理比较复杂,既涉及推理的动态性
44、,也触及知道的多样性。第三,既然认知悖论的本质在于认知主体的逻辑推论,那么,解决认知悖论的途径不外乎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揭示悖论推理的前提条件或背景知识中存在着问题;二是指出悖论推理形式是无有效的或荒谬的;三是证明结论事实上是可以接受的。类说谎者认知悖论分析在悖论研究中,有的学者把一些“知道难题”称为语用悖论;有的学者根据认知悖论涉及“真” 、 “知道” 、 “相信”等语义概念,认为认知悖论是语义悖论;有的学者,如美国哲学家伯奇(T.Burge)于 1984 年把关于命题态度的悖论统称为“认知悖论”(epistemic paradox)(注:T.Burge,“Epistemic Paradox
45、“,The journal of philosophy,Vol.81(1984).)那么,认知悖论究竟是语义悖论还是语用悖论呢?如果它不能归结于语义悖论,那么它与集合论逻辑悖论、 “说谎者”语义悖论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我们认为,尽管某些认知悖论与“说谎者”有类似的形式结构,它们还涉及“真” 、 “知道” 、 “相信”等语义概念,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们归结为语义悖论。因为,它们不仅涉及“真” 、 “知道” 、 “相信”等语义概念,而且还与“命题态度” 、 “认知模态”以及人对行为的选择紧密相关。所以,伯奇把关于命题态度的悖论统称为“认知悖论”是合理的。一般说来,集合论悖论和说谎者悖论都有完整
46、的表述形式和严格的语义界定。特别是,说谎者悖论具有“一步即成”的特征,霍夫斯塔德称之为“一步即成的奇异的循环”(one-step strange loop);罗素悖论,就其推理方法而言,也是简单明了的;“理发师悖论”作为罗素悖论的“通俗版” ,更有助于人们对悖论的理解。然而,对于认知悖论的严格界定和形式化描述,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面,我们从类说谎者认知悖论的产生开始分析。我们知道, “说谎者”悖论起源于古希腊时代,但是构建与其类似的语义悖论的研究活动一直受到许多悖论研究者的青睐。在中世纪,一些逻辑学家提出并研究了“说谎者”悖论的许多变体;20 世纪初,随着集合论悖论的发现,一些数学家、逻
47、辑学家和哲学家又提出了一系列语义悖论,如里查德悖论、格里灵悖论等等。这些悖论,都与真、意义、满足、有效性或可定义等语义概念相关。同时, “说谎者”悖论的研究,对于歌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的发现也起了重要的启迪作用。正如霍夫斯塔德(D.R.Hofstadter)所说:“歌德尔对数学系统中怪圈的发现,也有着它简单而古老的直觉根源。就其最简单的形式而言,歌德尔的发现涉及到把一个古老的哲学悖论转化成数学上的说法。 ”这个悖论就是“说谎者”悖论。随着悖论研究的深入,一些西方学者进一步拓展了悖论研究的范围,开始关注和认真研究那些与知道、相信等语义概念有关的“知道疑难”悖论。一些类似“说谎者”的认知悖论及其研究就
48、是这样的背景条件下产生的。在这些认知悖论中,著名的悖论有知道者悖论(注:R.Shaw,“The Paradox of the Unexpected Examination“,Mind,Vol.67(1958).) (又称刽子手悖论、意外考试悖论) ,相信者悖论,否证者悖论,合理行为悖论等。为了弄清认知悖论的实质,这里,我们仅就知道者悖论进行讨论。下面,我们将意外考试悖论表述如下:一位校长告诉某一年级的学生,下周某一天有一次考试,但考试在哪一天举行将是一个意外。但是,这个年级的学生做了以下推理:考试不可能在星期五举行,因为到了星期五上午学生就知道考试不可能在星期一到星期四举行,因此必定在星期五举
49、行,所以这不是一个意外。但是,如果考试不能在星期五举行,那么以同样的理由,它也不可能在星期四举行。因为如果考试在星期四举行,那么学生在星期四上午就知道考试不可能在星期一到星期三举行,所以也就认识到,无需等到星期五就会知道考试必定在星期四举行;所以这不会是一个意外。如此推理下去,最后学生断定考试不可能既举行又是一个意外。因此,当考试举行时,比如说在星期二(或下周任何一天)举行时,这就是一个极大的意外。这确实是一个悖论。因为它产生于一个表面上可接受的前提到不可接受结论的似真的论证。学生运用推理逐次排除了在下周任何一天进行考试的可能性,但这种考试又果然发生了。学生的推理是错的吗?对此,人们一直没有停止探究。1953 年,奎因(W.V.Quine)给出一种解释,认为学生的推理所否定的不是校长告诉的命题本身,而是“学生事先知道告诉为真”这样的命题。然而,学生事先不可能真正知道校长告诉的命题的真假。1958 年,肖(R.Shaw)发表了意外考试悖论一文,指出校长的话是自指的。这样,校长告诉学生的话可表述为:将有一